学术投稿
中华胃食管反流病电子杂志

中华胃食管反流病电子杂志

国家级期刊(非官网)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2095-8765
  • 国内刊号:11-9359
  • 影响因子:
  • 创刊:2014
  • 周期:季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还需要咨询该刊物的详情?->
相关期刊
期刊级别: 国家级期刊
产品参数: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出版地方:北京
期刊标签:消化系统疾病
国际刊号:2095-8765
国内刊号:11-9359
邮发代号:
创刊时间:2014
发行周期:季刊

中华胃食管反流病电子杂志简介

  《中华胃食管反流病电子》Chinese Journal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Electronic Edition)(季刊)2014年创刊,出版地:北京市。语种:中文;开本:16开,《中华胃食管反流病电子》是一种载体形式与纸媒体互补的多媒体光盘期刊(DVD-ROM),具有图文声像并茂、互动性强、信息内容大等优点。本刊是以从事消化、呼吸、心脏、老年病、肿瘤、普外、胸心外科、耳鼻喉、儿科、影像等与胃食管反流疾病相关专业的医务和科研工作者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胃食管反流病基础研究与临床防治领域的研究进展、规范指南和技术技能,交流分享工作经验和学术成果,介绍国内外胃食管反流病领域最新的发展趋势。

  《中华胃食管反流病电子》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实行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提高我国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诊疗水平,推动胃食管反流病研究向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微创化发展。


栏目设置

杂志收录/荣誉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中华胃食管反流病电子杂志投稿要求

中华胃食管反流病电子杂志社征稿要求

  1.内容:立意新颖,观点明确,内容充实,论证严密,语言精炼,资料可靠,能及时反映所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本刊尤为欢迎有新观点、新方法、新视角的稿件和专家稿件。

  2.《中华胃食管反流病电子》格式必备与顺序:标题、作者、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或参考文献。篇幅以2200-8800字为宜。2200字左右为1个版面。

  3.请在来稿末尾附上作者详细通讯地址。包括:收件人所在地的省、市、区、街道名称、邮政编码、联系电话、电子信箱、代收人的姓名以及本人要求等,务必准确。论文有图表的,请保证图片和表格的清晰,能和文字对应。

  4.本刊实行无纸化办公,来稿一律通过电子邮件(WORD文档附件)或QQ发送,严禁抄袭,文责自负,来稿必复,来稿不退,10日未见通知可自行处理。

  5.本刊来稿直接由编辑人员审阅,疑难重点稿件送交相关专家审阅,本刊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客观”的审稿原则,实行“三审三校”制度。

  6.来稿一经采用,杂志社将发出《用稿通知单》,出刊迅速,刊物精美,稿件确认刊载后,赠送当期杂志1册。


杂志分析报告

名词解释:

影响因子:指该期刊近两年文献的平均被引用率,即该期刊前两年论文在评价当年每篇论文被引用的平均次数

被引半衰期:衡量期刊老化速度快慢的一种指标,指某一期刊论文在某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数中,较新的一半被引论文刊载的时间跨度

期刊发文量:通常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一个学术期刊所发表的论文数量。计算期刊发文量是评估期刊生产力和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学者选择投稿期刊时常常考虑的因素之一。

期刊他引率:期刊被他刊引用的次数占该刊总被引次数的比例用以测度某期刊学术交流的广度、专业面的宽窄以及学科的交叉程度

总被引频次:指该期刊自创刊以来所登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这是一个非常客观实际的评价指标,可以显示该期刊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以及在科学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

平均引文率:在给定的时间内,期刊篇均参考文献量,用以测度期刊的平均引文水平,考察期刊吸收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交流程度的高低

中华胃食管反流病电子杂志影响因子
中华胃食管反流病电子杂志发文量
中华胃食管反流病电子杂志总被引频次

杂志文章摘录

  • 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与胃食管反流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肥胖症和胃食管反流病患病率在全世界范围内逐渐增长,且二者在我国呈流行态势.肥胖症是心血管疾病、其他内分泌疾病以及胃食管反流病的危险因素之一,故目前针对肥胖症的治疗引起了临床医师们的关注.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因其疗效、简单易行以及并发症少的特点,近年来流行于减重代谢外科之中.目前,国际上对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和胃食管反流病的关系尚存在争议,也成为了减重代谢外科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结合目前有关肥胖症、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与胃食管反流病之间关系的文献,阐述其新研究进展,旨在为临床实践及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艾热夏提·吐洪江;克力木·阿不都热依木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高分辨率食管测压与食管24hpH监测在胃食管反流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总结分析高分辨率食管测压联合食管24 h pH 监测在外科诊断及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12月期间收治的70例有胃食管反流病症状经临床检查拟诊为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行高分辨率食管测压、食管24 h pH监测。结果70例患者中,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50例(71.4%),其中经高分辨率食管测压诊断有食管裂孔疝者32例(64%),无食管裂孔疝者18例(36%)。非胃食管反流病患者20例(28.6%),其中经高分辨率食管测压诊断有食管裂孔疝者4例(20%),无食管裂孔疝者16例(80%)。结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合并食管裂孔疝者居多,高分辨率食管测压与食管24 h pH 监测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术式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杜智;张成;克力木;王志;热依拉;李义亮;苏福增;李慧灵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一氧化氮在胃食管反流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胃食管反流病(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的胃肠功能紊乱,临床上以烧心、反酸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会有咳嗽、声嘶、哮喘等食管外表现. 在过去的30年里,食管腺癌的发病率大大增加,特别是在西方国家尤为明显[1]. 众所周知,食管腺癌从GERD发展而来,从糜烂性食管炎发展到 Barrett 食管,后进展为食管腺癌.食管黏膜暴露在胃十二指肠反流性内容物中是引发GERD相关性食管功能障碍的重要因素[2]. 迄今为止,胃酸和胆汁酸一直受到广泛的研究,旨在确定反流物中确切的致病性刺激物,推动GERD研究的进展[2-4] ,且两者在疾病进展中具有协同作用[5]. 仅有10%的GERD患者被诊断为Barrett食管,而其他则为鳞状细胞性食管炎[1,6]. 再者,患者中Barrett食管进展到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或食管腺癌仅为一小部分(0. 3% ~1. 0%) [7]. 综上所述,酸或胆汁之外的其它因素影响亦可能是GERD的关键因素.

    作者:李达周;徐桂林;王雯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胃食管反流病微创治疗的研究进展

    胃食管反流病(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原指胃食管因过度接触(或暴露)于胃液而引起的胃食管反流和食管黏膜损伤的疾病,2006年加拿大蒙托利尔全球专家共识将GERD明确定义为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1]。随着对该疾病的研究, GERD定义扩展为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口腔或肺等部位而引起的一种胃食管喉气管综合征[2],其症状的范围可以从简单的胃灼热、胸痛扩展到反流引起的持续咳嗽、哮喘[3]。GERD在亚洲的发病率为2.5%~7.8%[4],其中,合并咳嗽、哮喘为特征的食管外症状高达55.6%,严重的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5-6]。目前GERD的食管外症候群包括喉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咳嗽、声音嘶哑、鼻后滴流和中耳炎等各种表现[7]。

    作者:燕超;陈兵;汪忠镐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质子泵抑制剂与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Meta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质子泵抑制剂与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和经济评价。方法本研究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2014.12)、万方数据库(1994~2014.12)、Embase数据库(1995~2014.12)、Pubmed数据库(1994~2014.12)、Cochrane对照试验的中心资料库(2005~2014.12)收集质子泵抑制剂与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图书馆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总共纳入13篇目的文献,共包括患者3623例,质子泵抑制剂组(对照组)1830例,腹腔镜手术组(试验组)1793例。其中A级评价文献为8篇, B级评价文献为5篇。 Meta分析的终结果显示:腹腔镜手术组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在治疗后不良反应、胃肠道症状评定及生活质量总体幸福指数评估方面与质子泵抑制剂组相比并无统计学差异。合并优势比(OR)分别为5.00(95% CI为0.69~36.09,P=0.11);-0.20(95% CI为-0.65~0.26, P=0.40);0.55(95% CI为-0.09~1.18,P=0.09);对于在经济评价及治疗失败存在统计学差异。OR分别为1.89(95% CI 为0.24~3.53, P =0.02);1.61(95% CI 为1.06~2.42, P =0.02)。结论腹腔镜手术与质子泵抑制剂对于GERD的治疗在治疗后不良反应;胃肠道症状评定量及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总体幸福指数评估方面上并无统计学差异,即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面,质子泵抑制剂和腹腔镜手术治疗影响作用效果无异。

    作者:朱宝宇;施春雨;冯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塞来昔布辅助治疗肿瘤患者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探讨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索提高肿瘤患者所患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GERD)及其反流性食管炎(RE)治疗效果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0年7月,盐城市肿瘤医院按GERD共识意见和RE指南中多种药物治疗8周以上无效且伴有难治性GERD及合并RE的14例肿瘤患者,在继续服用或改服质子泵抑制剂雷贝拉唑,H2受体拮抗剂雷尼替丁或法莫替丁、胃动力剂莫沙必利,同时继续服用抗生素克拉霉素缓释片、庆大霉素注射液基础上,加服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200~400 mg,每天2次,连服14 d观察近期疗效.结果 14例(100%)患者均于3~7 d内嗳气、反酸、胃灼热、胸骨后或剑突下灼痛,夜间不能平卧等症状锐减,食欲随之改善;其中12例(85.71%)于7~10 d内上述症状消失,2例疗程未满14 d即出院;2例症状复发.结论 GERD和RE的发生、发展及其程度与COX-2的高表达呈正相关已为多项研究所证实,故对肿瘤患者合并难治性GERD、RE,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可提高其疗效.

    作者:何续逊;陈艳;严文跃;杨荣;孙运祥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腹腔镜下食管裂孔旁疝修补术一例及相关文献回顾

    食管裂孔旁疝在临床上比较少见.本文报道1例腹腔镜下原发性食管裂孔旁疝修补术,并对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方面进行相关文献回顾.患者为73岁老年女性,术前完善胸部CT发现左侧胸腔胃底疝入,诊断为食管裂孔疝,术中则发现此为食管裂孔旁疝,而不是食管裂孔疝,该食管裂孔旁疝疝囊较大,并且黏连致密,术中采用了腹腔镜补片修补术联合胃底折叠抗反流术,手术顺利,患者恢复良好.据文献报道,食管裂孔旁疝发生率低,但易发生并发症,且术前与食管裂孔疝难以鉴别.腹腔镜手术则以其微创、安全,恢复快等优势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作者:李俊生;邵翔宇;张炜宇;嵇振岭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补片修补食管裂孔疝24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补片修补食管裂孔疝术的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至2015年1月,新疆巴州人民医院收治的24例食管裂孔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补片修补食管裂孔疝,其中Nissen胃底折叠术12例,Toupet胃底折叠术8例,Dor胃底折叠术4例。结果24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60~200 min,平均120 min,失血量20~100 ml,术后平均住院6.1 d,术后2 d内进食,引流管在术后2 d内拔出。随访7~46个月,术后皮下纵隔气肿1例,其中4例行Nissen胃底折叠术,术后1年内有明显吞咽因难,1年后吞咽困难症状逐渐缓解。结论补片修补食管裂孔疝术具有安全可靠、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短期复发少、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对于食管裂孔疝,补片修补食管裂孔疝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阿依都·阿不都热依木;张辅江;朱学鹏;姜伟;郭文江;克力木;张成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腹部放射学协会(SAR)注重疾病小组共识声明:食管钡餐造影在胃食管反流病中的作用

    胃食管反流病(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常见的影响胃肠道功能的疾病,在西方国家, GERD发病率为10% ~20% [1] ,而在美国至少5%的成年人有胃灼热症状[2] ,因此准确诊断GERD有助于其从改变生活方式、药物或抗反流手术治疗等治疗方法 中获益.

    作者:克力木·阿不都热依木;吾布力卡斯木·吾拉木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7年9月,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胸外科行手术治疗食管癌的224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比较淋巴结转移组(转移组)与非淋巴结转移组(非转移组)的关系,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探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 患者症状期较长、肿瘤长度、分化程度、肿瘤分期T与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肿瘤低分化、肿瘤长度>5 cm、肿瘤侵润深度T3~T4、患者症状期>6个月是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应尽可能选择经右胸入路胸腹腔镜辅助下食管癌根治术,并清扫双侧喉返神经淋巴结.

    作者:郭睿;杨勇伟;金澄宇;努尔兰;王小雷 刊期: 2018年第01期

杂志往期目录

更多评论>>

网友反馈(不代表本站观点)

爱有天意** 的反馈:

昨天联系了中华胃食管反流病电子杂志,杂志社说我的文章还在初审当中,不知道要什么时候才出结果,好急,菩萨保佑过了,过了

flytoyou** 的反馈:

退得挺快,挺好的[流泪]

一江春水** 的反馈:

中华胃食管反流病电子杂志 这个刊物免审稿费,版面费正常,效率高

嘟噜噜~** 的反馈:

退修了三四次,基本都是格式和缩减字数,可能文章比较符合期刊主题。样刊是平邮,大家一定要写好自己的详细地址,越细越好流泪

江东宇** 的反馈:

请问中华胃食管反流病电子杂志投稿时需要附单位介绍信吗?

rahimajoke** 的反馈:

你好,请问中华胃食管反流病电子杂志字数要求最高包括参考文献是多少字呢?是不加参考文献6000字以内呢?还是加上参考文献6000字以内呢?

haiyu** 的反馈:

中华胃食管反流病电子杂志校稿认真负责,每次打电话都不厌其烦地回答我的不解之处。外审专家的审稿意见也很诚恳详细,对文章帮助很大!杂志质量还是挺不错的。

小小小硕** 的反馈:

五天了还是已发回执状态 什么情况?有人知道么

一江春水** 的反馈:

文章接收速度还可以,我投稿的时间有些尴尬,恰逢是在放假的时候,耽误了一段时间。中华胃食管反流病电子杂志在学术界还是有一定地位,还是不错的。编辑老师也很不错,比较推荐大家投此杂志。

nblove** 的反馈:

9月中旬在投中华胃食管反流病电子杂志的稿,10月就通知录用啦,速度杠杠的。需要说的是,这本杂志的编辑排版很严格,录用后会有多次排版校对,编排质量很高,编辑工作非常严谨认真,值得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