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外周血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和IL-8及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的意义

袁开芬;赵国厚;杨建华;沈雯;范敏娟

关键词:肺痰病, 慢性阻塞性, 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 白介素-8, T-淋巴细胞亚群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外周血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IL-8、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的相互关系及其意义.方法 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31例,缓解期31例,健康对照组30例,用ELISA法测定血清SIL-2R、IL-8,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荧光染色法测定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OPD缓解期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血SIL-2R、IL-8增高,CD3+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4+、CD4+/CD8+、CD8+间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0.05).COPD急性发作期组与对照组比较,血SIL-2R、IL-8、CD3+、CD4+、CD4+/CD8+、CD8+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急性发作期组与缓解期组比较,血SIL-2R、IL-8、CD3+、CD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CD8+、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患者由于病程长、长期营养状况差,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急性发作期更明显.因此,在对COPD患者急性期的治疗过程中,给予增强免疫治疗,加强营养支持,对于缩短患者病程,减少反复呼吸道感染有一定价值.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吸入与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疗效对比

    目的 比较吸入与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符合标准的AECOPD中度和重度患者9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晨起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对照组51例,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2 mg,2次/d.观察两组患者第一秒用力肺活量(FEV1)、桡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呼吸困难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FEV1、PaO2、PaCO2和呼吸困难评分间差异均无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EV1、PaO2、PaCO2和呼吸困难评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ECOPD患者首选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作者:卓超洲;龚华;李晋莹;梁秀文;胡海蓉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冠心病加强监护治疗病房护士职业压力应对分析

    冠心病加强监护治疗病房(CCU)病人有着与普通病人不同的特点,CCU护士由于工作负荷过重容易导致更高的职业压力,排解压力成为护理研究的焦点之一.本文就CCU护理人员遇到的职业压力问题的成因及应对方法展开探讨.

    作者:王爱文;李红;王雯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参麦注射液治疗脑出血恢复期的临床观察

    目的 了解参麦注射液治疗脑出血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经过头颅CT确诊的70例脑实质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应用甘露醇或甘油盐水或人血清蛋白、呋噻米等降颅压.用量视病情而定;并给予控制血压、预防感染、营养脑神经细胞、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对症治疗;进入恢复期后治疗组在上述的治疗基础上,用中药制荆参麦注射液40ml,以5%~10%的葡萄糖或0.9%氯化钠溶液250ml稀释后静脉滴注,每日一次;对照组则在原有的治疗基础上应用脑蛋白水解物30ml(或脑神经生长因子6ml),以5%~10%的葡萄糖或0.9%氯化钠溶液250ml稀释后静脉滴注,每日一次,两组均4周为1个疗程.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出血患者进入恢复期应用参麦注射液治疗,可以提高总有效率,减少致残率.

    作者:王盛朝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同在西医的常规治疗同时,治疗组应用丹红注射液,对照组应用灯盏花素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等药物.两组于治疗前后抽取静脉血,检测并比较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全血黏度高切、低切、全血还原黏度、纤维蛋白原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有一定疗效.

    作者:宋亚利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黄葵胶囊联合福辛普利治疗Ⅳ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黄葵胶囊联合福辛普利治疗Ⅳ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Ⅳ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福辛普利治疗,每次10 mg.每日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黄葵胶囊治疗,每次5粒,3次/d.疗程为8周.分别检测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清胆固醇(TCH)、三酰甘油(TG)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SCr、BUN、TCH、TG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葵胶囊联合福辛普利可有效治疗Ⅳ期糖尿病肾病.

    作者:李海英;向菲;王青;李树法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运动诱发ST段抬高的意义

    目的 现察运动诱发心电图ST段括高的无心肌梗死(MI)者6例,探讨其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特点.方法 对无MI而运动诱发心电图ST段抬高的患者进行静息心电图、运动试验及冠脉造影检查,运动试验采用Bruce方案.结果 在3002例行运动试验检查者中,有6例未患MI而运动诱发心绞痛伴心电图ST段抬高,发生率为0.2%.相应导联ST段抬高0.1~0.6mV,停止运动后心绞痛症状消失,ST段恢复正常.6例中,1例冠状动脉正常;余5例冠脉均有严重狭窄(70%~95%),ST段抬高导联与缺血相关血管有良好的对应关系,近期内行冠脉介入治疗效果良好,术后症状消失,多次复查运动试验,结果均阴性.结论 无MI者运动诱发心电图ST段抬高多提示心肌透壁缺血,冠脉病变重.应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

    作者:李春蕾;郭金成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D-二聚体在恶性肿瘤预后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D-二聚体在恶性肿瘤预后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全自动免疫分析系统酶联分析法(Ⅵ-DAS)检测112例恶性肿瘤患者及50例健康对照受试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各组恶性肿瘤患者D-二聚体检测数值均较正常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恶性程度高或临床分期晚的胰腺癌、肝转移癌D-二聚体检测数值较其他恶性肿瘤组D-二聚体检测数值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二聚体可作为恶性肿瘤患者纤溶状态、DIC及血栓形成早期评估及诊断的重要指标,有助于评估恶性肿瘤患者的预后,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黄希芬;裴文仲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棓丙酯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42例

    目的 探讨棓丙酯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 将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梏丙酯注射液和丹参注射液治疗,2周后对比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全血比黏度高切变、全血比黏度低切变、血浆比黏度、血沉、红细胞比容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梏丙酯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良好,适合推广使用.

    作者:窦和平;段颖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死45例疗效观察

    脑梗死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其致残率高,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和影响其生活质量.因此,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非常重要.

    作者:石星原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院前延迟时间调查

    目的 调查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院前延迟(PHD)时间分布.方法 前瞻性调查2006-2008年连续住院的410例STEMI患者,分别记录如下时间:患者延迟(PD)、转运延迟、院前延迟(PHD).结果 410例患者院前延迟及其组分中位数时间记录如下:PD 75min,转运延迟50min,PHD 170min.直接转运者转运延迟中住数为35min.明显低于间接转运组的110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D在PHD中起关键性作用,应采取积极措施来降低PHD.

    作者:王璟;郭金成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绝经后妇女取器41例分析

    目的 减轻绝经后妇女取器时的痛苦,预防绝经后取器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取器成功率.方法 我院计划生育门诊收治的41例绝经后妇女采用米非司酮25mg,1次/12h,连续口服3d,第4d口服米索前列醇600μg后,2h后取器.结果 32例在常规操作下顺利取出宫内节育器.8例节育环嵌顿在子宫内膜下,其中6例在取环钩钩住节育器后向外缓慢牵拉及转动,将节育器拉至宫颈口处剪断抽出节育器丝.有2例取器困难行宫腔镜下钳取成功.另1例在宫腔时金属感不明显,借助B超刮匙刮除内膜在B超监视下将节育器取出.结论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绝经后妇女取器,可减少患者痛苦,提高取器成功率,不失为基层医院值得推广的一种方法.

    作者:王爱侠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老年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与并发疾病分析

    目的 了解老年人(≥60岁)高尿酸血症的患病及合并相关疾病情况,探索老年人进行高尿酸检查的重要性.方法 以2008年在本中心健康体检且资料完整的2889例老年人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高尿酸血症组与正常尿酸组的临床指标.结果 血尿酸增高患者的比例为14.78%(427/2462),男、女患病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598,P=0.000).高尿酸血症组与正常尿酸组血糖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总胆回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尿酸血症组与正常尿酸组高胆固醇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高血糖患病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尿酸血症与高血脂、高血糖有明显相关性,加强对高尿酸血症的筛查工作,对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合并症至关重要.

    作者:黄淑贤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盐酸乌拉地尔治疗开胸术后患者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盐酸乌拉地尔治疗开胸术后患者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4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盐酸乌拉地尔组20例,50mg盐酸乌拉地尔+50ml液体微量泵入;硝普钠组20例,25mg硝普钠+50ml微量泵入,两组均根据血压调整剂量.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盐酸乌拉地尔组显效16例(80%),有效3饲(15%),无效1倒(5%),总有效率95%.硝普钠组显效17例(85%),有效1例(5%),无效2例(10%),总有效率90%.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乌拉地尔治疗开胸术后患者高血压安全有效.

    作者:夏宏伟;牛庆玲;翟金林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尿道外口切开术治疗尿道外口狭窄的手术技巧

    男性尿道外口狭窄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大多需行尿道外口切开手术治疗.2006年以来,我院治疗尿道外口狭窄患者120例,术中应用直钳钳夹狭窄尿道止血,收效良好,介绍如下.

    作者:续奇志;米振国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不同剂量他汀类药物对冠心病二期预防疗效观察

    目前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第一大杀手.高胆固醇血症或其他血脂异常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大量临床试验表明,他汀类调脂药物在有效降低血胆固醇的同时,可显著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降低冠心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1].

    作者:吴琳;刘新叶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压疮专业小组对社区压疮护理干预的探讨

    目的 探讨压疮专业小组对社区压疮护理干预的有效性.方法 成立医院压疮专业小组和社区压疮专业小组.压疮专业小组对社区压疮高危人群、家属和患者进行健康宣教、知识培训、制定措施、入户现场指导、定时追踪、随访、评价,全程、规范、系统护理干预.结果 通过压疮专业小组对社区压疮进行有效护理干预使社区压疮发生率由原来的43%降低到8%.结论 通过全程有效护理干预,减少社区压疮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效预防社区的压疮发生率.

    作者:陶腊枝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颅内动脉瘤的围术期护理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严重的血管性疾病,亦是神经外科常见病,主要见于中年人(30~60岁),青年人较少[1].动脉瘤的佳治疗方式是夹闭,即放置一个夹子跨过动脉瘤颈,并将动脉瘤排除于循环以外而不闭塞正常血管,现对我科2008年1-12月的13例动脉瘤夹闭术的护理报道如下.

    作者:李晓波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葡萄糖调节受损干预治疗进展

    葡萄糖调节受损(IGR)干预治疗的是当今糖尿病预防的循证医学研究热点.目前,证实干预IGR能降低2型糖尿病发病危险的研究有中国大庆研究、多国STOP-NIDDM研究、美国DPP研究、瑞典Malmo研究、芬兰DPS研究、TRIPOD研究、ORIGIN研究、DREAM研究、NAVIGATOR研究等.主要的干预方法是饮食控制、运动锻炼等强化生活方式改变;药物干预,主要药物:阿卡波糖、二甲双胍、罗格列酮、雷米普利等;中医中药干预.本文就葡萄糖调节受损干预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关健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胺碘酮联合地高辛转复心房纤颤20例疗效体会

    心房纤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多伴有器质性心脏病.近年来药物转复心房纤颤多用胺碘酮,其疗效较好.然而临床工作中心房纤颤患者多有潜在性心功能不全或严重心功能不全.

    作者:李新民;余彦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产科多器官功能衰竭2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产科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的诱因、临床诊断及防治.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26例MOF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导致MOF的主要诱因是:重度妊高征、产科出血、羊水栓塞.26例中,18例初期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17例抢救成功.死亡9例,病死率34.6%;围生儿27例,死亡8例,死亡率29.6%.结论 早期诊断MOF的敏感指标是SIRS;及时有效的控制诱因;早期治疗肾衰及凝血功能障碍,保护相关器官功能,是减少产科MOF患者死亡的关键.

    作者:刘传永 刊期: 2009年第08期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