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稳心颗粒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脑钠肽水平的影响

张素荣;吕风华;尹宏磊;唐军;张跃光

关键词:稳心颗粒, 心力衰竭, 心功能, 脑钠肽
摘要:目的 观察稳心颗粒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和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 CHF心功能Ⅱ一Ⅳ级(NYHA)患者12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洋地黄、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等.治疗组在常规给药的基础上加服稳心颗粒9g/次,3次/d,3个月为1个疗程.检测血浆BNP浓度和心脏超声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收缩末期容量(LVESV).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BNP、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期容量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浆BNP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期容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浆BNP、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期容量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稳心颗粒治疗CHF疗效肯定,可作为CHF的长期治疗药物之一.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血府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血府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3例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3例,治疗组给予血府逐瘀汤,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丸,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心电图疗效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府逐瘀汤对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 血府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确切,安全无副作用.

    作者:马殿信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非饮食因素所致儿童缺铁性贫血59例病因分析

    目的 分析住院患儿非饮食因素所致缺铁性贫血的病因.方法 分别对59例住院患儿消化系统疾病合并缺铁性贫血、慢性病贫血合并缺铁性贫血、慢性系统性疾病继发缺铁性贫血等在铁丢失过多、铁吸收不良、铁代谢异常等病因方面进行总结分析.采用血细胞分析、血清铁蛋白、总铁结合力、骨髓细胞学检查、骨髓铁染色等检查手段确诊缺铁性贫血.结果 铁丢失过多所致缺铁性贫血30例(50.8%),其中消化系统疾病18例,慢性系统性疾病7例,其他慢性出血性疾病5例;铁吸收不良的缺铁性贫血10例占16.9%,其中慢性胃肠炎8例,慢性系统疾病性贫血2例;铁代谢异常合并缺铁性贫血19例(32.2%),其中合并铁丢失过多4例,合并胃肠道吸收功能异常15例.结论 为有效治疗非饮食因素所致缺铁性贫血应重视寻找致病因素,尤其注意在消化系统疾病、慢性病贫血、慢性系统性疾病贫血时,是否伴有缺铁性贫血,应积极寻找导致铁缺乏的不同病因,并强调在治疗原发病基础上给予恰当补充铁剂.

    作者:吴秀萍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健康教育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

    健康体检已经成为人们预防疾病、发现疾病、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方式之一,对体检者进行健康教育也逐渐被广大医务人员所重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人们识别健康危险因素,建立健康行为,维护和促进健康.在健康体检中,我们适时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健康教育,并使健康教育工作贯穿于整个体检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张艳云;范小莉;周朋珍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以后循环缺血为首发症状的真红细胞增多症一例

    1病例简介患者,男,48岁,,主因突发头晕1周,加重伴吞咽困难、饮水呛咳4d经门诊收入院.患者首发症状为后枕部疼痛,随后出现头晕伴视物旋转,恶心、呕吐数次,约40min后症状缓解.2d后在进食中出现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在当地医院进行治疗2d,效果不佳转入我院.患者既往身体健康.入院查体血压140/70mmHg(1mmHg=0.133kPa),一般情况可,面颊部较红眼结膜充血,心、肺、肝、脾未见异常.

    作者:刘子德;任玉梅;唐新辉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与血清尿酸水平的临床意义探讨

    目的 分析心力衰竭(HF)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和血清尿酸(UA)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心血管科住院患者40例(HF组),另选同期住院的心功能分级为Ⅰ级的患者50例(对照组),分别采用免疫荧光法和比色法测定BNP和UA.结果 两组血浆BNP和血清UA水平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F患者血清UA增高者与血清UA正常者BNP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浆BNP和血清UA对HF患者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郑淑霞;吴宝花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社区健康教育对农村高血压患者的影响

    作者:凌志梅;肖小敏;王战波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步长脑心通胶囊对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的影响

    目的 研究步长脑心通胶囊对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冠心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片,每次3片,每日3次;治疗组5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步长脑心通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治疗时停用降血脂及抗凝药物,疗程为4周.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药物加步长脑心通胶囊对改善冠心病血液流变学异常有促进作用,可减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孔德梅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心肺复苏后溶栓治疗抢救急性心肌梗死二例

    1 病例简介患者1,女,42岁,2006年12月晨练时突发胸闷、呕吐、晕厥,由120送入我院急诊室,随即发生心脏骤停、室颤,立即予心肺复苏(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360J电除颤3次),12min后恢复窦性心律,心电图提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STⅡ、Ⅲ、avF弓背上抬0.2~0.4mV),血压升至80/60mmHg(1mmHg=0.133kPa),立即予尿激酶150万U溶栓治疗后收入CCU,经临床观察符合再通指标[1].溶栓后呕吐少量咖啡渣样物,经予泮托拉唑静脉滴注等治疗未再发生消化道出血.病情稳定后转上级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PCI)术提示前降支、右冠双支病变,于前降支中段、右冠近段及中段各置入支架一枚.随访24个月生活质量良好.

    作者:兰为群;马继东;刘如泉;胡红平;李惠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血栓通粉针治疗急性脑梗死6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血栓通粉针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择12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用血栓通粉针450mg,静滴每日1次,共2周;对照组60例,丹参粉针800mg,静滴每日1次,共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查血、尿常规,血小板、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均无异常发现.治疗组静滴血栓通粉针2例在治疗过程中面部发红、头胀,2d后好转,1例5d后出皮疹,停药后恢复正常.结论 血栓通粉针治疗脑梗死疗效较好.

    作者:孙明;贺娟;马文娟;江名芳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急性左心衰竭62例救治体会

    急性左心衰发病急骤,进展迅速,心排血量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病死率较高,必须分秒必争地进行抢救,以挽救患者生命.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2008年62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现将报道如下.

    作者:郄涛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变化与纤维蛋白原的关系探讨

    目的 了解血尿酸水平及纤维蛋白原(Fg)水平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变化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30例脑梗死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者血尿酸水平和纤维蛋白原的变化.结果 脑梗死组与对照组高尿酸血症检出率、Fg增高检出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患者中高尿酸血症者Fg为(4.87±1.56)g/L,非高尿酸血症者Fg为(4.26±1.32)g/L,两组患者Fg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尿酸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可能与增加纤维蛋白原含量,促进血栓形成有关.

    作者:王艳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门冬胰岛素30每天3次注射在胰岛素强化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 应用动态血糖监测(DGMS)评价门冬胰岛素30(Asp30)每日3次注射在胰岛素强化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2008年1月-2009年1月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门冬胰岛素30每日3次(A组)和每日2次(B组)注射控制血糖,应用DGMS系统监测血糖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早餐前、早餐后2h、午餐后2h、晚餐后2h血糖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平均血糖、血糖达标时间及血糖>10 mmoL/L的时间百分比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发生低血糖3例次,B组发生低血糖2例次,经过进食症状好转.两组均无伴有意识障碍的严重低血糖事件发生.结论 应用Asp30每日3次皮下注射有效、安全改善糖尿病患者24 h血糖控制.

    作者:张喜婷;王宁;陆君;胡玲;姚燕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妊娠黄体破裂一例

    1病例简介患者,女,31岁,已婚,农民.因停经40余天,腹痛1d于2005-07-14 17点40分急诊入院.10d前少量阴道流血,2d自止.当日上午在当地医院因节育器位置低行取器术,手术顺利,术后即出现腹痛,可忍,持续钝痛来诊.查体:体温37.4℃,脉搏102次/min,血压135/80mmHg(1mmHg=0.133kPa).下腹微隆,移动性浊音阳性.妇科检查:阴道少量流血,宫颈着色,子宫约40d妊娠大小,前位,漂浮感,后穹窿饱满,右附件区触及边缘不清肿块,深压痛.

    作者:宁鲁英;张月华;张霞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丁卡因表面麻醉复合神经安定镇痛麻醉在无痛胃镜检查和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丁卡因表面麻醉复合清醒镇静麻醉在无痛胃镜检查和治疗中应用的安全性和依从性.方法 105例行无痛胃镜检查患者静注芬太尼1.5μg/kg,氟哌利多2.5-4.0mg,1%盐酸丁卡因注射液口咽腔喷雾,6min后进行胃镜检查,并进行多功能监护.结果 所有受检者中90例均可顺利完成检查,无明显因手术操作引起的呛咳,咽喉部无反射(如恶心、呕吐等),无肢体挣扎等表现,检查中血压、心率、氧饱和度均较平稳,其中有13例术中有呛咳给于加深麻醉后好转完成操作.结论 丁卡因表面麻醉复合清醒镇静麻醉在胃镜检查应用简单、无痛,安全性高,增加了患者的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爱峰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 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观察与护理体会.方法 对我院2008年1-12月收治的68例AMI患者进行护理干预,重点在溶栓治疗前做好准备工作,强调心理和饮食注意事项;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严格各项技能操作;治疗后积极预防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低血压等并发症,并给予康复指导.结果 本组患者治疗顺利,静脉再通率为72.8%,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痊愈出院.结论 积极有效的护理可以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

    作者:吴少红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新生儿肺出血32例临床分析

    肺出血是新生儿期的危重症,是死亡的重要原因.发病率约占活产婴儿1%~5‰,病死率40%~50%[1].其病因复杂,发病机制不明确,加之早期缺乏特异性诊断,其死亡率很高,现就我科近5年来收治的32例新生儿肺出血患儿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朱天娇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钙对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并与肝素钠的疗效进行对比.方法 随机将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用低分子肝素钙0.4 ml腹部皮下注射,1次/12h,对照组用肝素钠注射液100 mg,持续静脉滴注,5 d为1个疗程.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41,7.16,P<0.01).观察组梗死后心绞痛发作率11.8%,对照组3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分于肝素钙比肝素钠治疗AMI患者更安全、有效、方便.

    作者:刘书光;刘红霞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职业性接触砷对青少年劳动者心电图的影响

    为了解砷对青少年劳动者心电图的影响,对某用人单位职业性接触砷4年的青少年劳动者进行心电图检查,现分析如下.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观察对象为2004年某用人单位到我单位进行上岗前砷作业职业健康检查的青少年劳动者,无职业性砷接触史,无其他影响心血管系统的有害因素接触史或疾病史,共369例;4年后,随访这些观察对象中95例,其中男59例,女36例,年龄22-25岁,平均23.6岁.

    作者:邓艳春;房云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妊娠晚期多普勒脐动脉血流速度测定及无激惹试验联合应用对胎儿预后的预测价值

    目的 探索联合应用多普勒脐血流测定及胎心无激惹试验(NST)判断胎儿预后的价值.方法 联合应用NST及多普勒脐动脉血流速度对682例妊娠晚期孕妇进行观察.结果 NST可疑型及无反应型组S/D≥3比反应型组明显升高,在S/D≥3组中羊水污染,1分钟Apgar评分≤7明显高于S/D<3组(P<0.005),NST可疑或无反应型联合S/D≥3预测胎儿预后的特异性明显高于单一NST可疑或无反应型及S/D≥3组.结论 NST与多普勒脐动脉血流速度测定联合应用可以提高胎儿宫内缺氧的诊断,为临床纠正宫内缺氧提供了可靠依据.

    作者:李燕;庄苏陵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青壮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干预

    危险因素是指在群体中由于某一因素的存在使相关病的发生率增高,而当其被消除后又可使该发病率下降.冠心病危险因素目前已忪认的有年、性别、体力活动、饮食习惯、吸烟史、家族史、体质量、血压、血脂和血糖等.

    作者:林丽花;王慧华 刊期: 2009年第09期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