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叶酸对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肿瘤相关基因甲基化状态的影响

叶婷;傅琳娜;李文英;陈萦晅;房静远

关键词:叶酸, DNA甲基化, 基因, myc, 肿瘤抑制, 钙黏着糖蛋白类, p16, 单核细胞
摘要:目的 探讨叶酸干预对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肿瘤相关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影响.方法 健康志愿者10人,均分为2组,分别口服叶酸5 mg或安慰剂,每日1次,连续3个月.于干预前后,以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试剂盒测定血清叶酸浓度,亚硫酸氢钠测序PCR(BSP)技术分别检测癌基因c-myc、c-Ha-ras,抑癌基因E-cadherin、p16INK4A和错配修复基因hMLH1的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结果 叶酸干预后,干预组血清叶酸水平显著升高(T=-4.739,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叶酸干预3个月后,癌基因c-myc启动子甲基化率分别从干预前的4%、服用1周时的3.3%、服用1个月时的4.1%增加到8%(t=-4.079,P<0.05),而服用安慰剂者无明显变化.叶酸干预前后,其他肿瘤相关基因包括c-Ha-ras、E-cadlherin、p16INK4A和hMLH1的启动子甲基化水平无明显改变.结论 叶酸干预可升高癌基因c-myc启动子甲基化水平,但不影响抑癌基因E-cadlherin、p16INK4A和hMLH1的甲基化状态.
中华消化杂志相关文献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肠外疾病

    28年前Marshall和Warren首次提出细菌感染是胃十二指肠疾病的重要病因.如今,人们已不仅从流行病学,且从病理、生理、免疫以及分子水平层面认识到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确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甚至胃癌的重要环境致病因素.与此同时,人们还揭示出一系列更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Hp感染及其激发的炎性反应是否仅限于胃黏膜?从机体整体的角度分析,其炎性反应是否对机体还有其他的影响?

    作者:王江滨;亓文骞;李冰;秦少游;于帆;季尚玮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胃食管反流病问卷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价值

    1934年,美国胃肠病学专家Winkelstein首次将烧心与反流症状导致的食管炎联系起来,从而逐渐建立了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这一概念.随着研究的不断进展,人们逐渐认识到GERD是消化系疾病中具有广泛症状谱的常见疾病之一,其症状的频繁出现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作者:卫彦芳;许翠萍;智双凤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肝癌组织和血清中钙囊素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研究人肝癌组织及血清中钙囊素(S100A1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6例肝癌及其癌旁组织中S100A11表达,比较肝癌与癌旁组织中S100A11的阳性率,分析肝癌组织中S100A11表达水平与各临床参数之间的关系;同时检测肝癌(62例)、肝硬化(32例)、慢性肝炎(30例)患者及健康体检者(28名)血清中S100A11浓度,比较S100A11浓度与甲胎蛋白(AFP)、γ-谷氨酰转肽酶同工酶Ⅱ(GGT-Ⅱ)诊断肝癌的灵敏性及特异性.结果 S100A1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78.3%)显著高于癌旁组织(19.6%,P<0.01),其表达水平与分化程度相关,分化程度越低表达水平越高.根据ROC曲线,当确定诊断界值为7.3μg/L时,S100A11在肝癌患者血清中的阳性率为30.6%,明显高于肝硬化、慢性肝炎及健康人(P值均<0.05).肝癌患者血清中S100A11与AFP、GGT-Ⅱ均无相关性,联合检测三项指标对肝癌诊断有互补性,可使诊断敏感性提高至84.5%.结论 S100A11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有关.联合检测S100A11与AFP和GGT-Ⅱ可提高对肝癌的诊断敏感度.

    作者:冯琛;倪润洲;肖明兵;江枫;陆翠华;倪温慨;陈不尤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溃疡性结肠炎合并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边缘区淋巴瘤一例

    患者女,61岁,因反复便血8年余入院.患者于8年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便血,血与粪便相混,2~3次/d,量少,伴里急后重.当地医院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予口服柳氮磺胺吡啶治疗2个月后症状缓解.4年前,患者再次便血,行结肠镜检查示直肠、乙状结肠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点片状出血,糜烂,浅溃疡形成,血管纹理模糊.

    作者:陈欢;胡兵;张燕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胰腺癌临床研究的热点问题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消化系统肿瘤,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逐年上升.据2010年统计数据,美国胰腺癌新发病例数为43 140例,死亡病例数为36 800例,在恶性肿瘤中占第10位,死亡率却高居第4位.我国胰腺癌发病率也呈逐年增长趋势,近20年发病率增长约6倍.根据全国34个登记处上报的2006年肿瘤登记数据进行全面分析,胰腺癌发病率占各个部位恶性肿瘤的第7位,病死率位居恶性肿瘤第6位.

    作者:袁耀宗;何相宜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肠上皮干细胞标志分子在小鼠放射性肠炎中的表达

    目的 探讨肠上皮干细胞标志分子Msil及Hesl在小鼠急性放射性肠炎(radiation enteritis,RE)模型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40只雌性BALB/c小鼠采用β射线进行以300 cGy/min的速率一次性全腹部照射.选取30只小鼠于照射前(0 d)及照射后第3、5、7、14天每天处死6只,分离小肠,截取小肠中段进行定量PCR、Western印迹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Msil及Hesl的表达,比较两者的表达差异.结果 成功建立小鼠急性RE模型.定量PCR的结果显示,Msil和Hesl在第5天时表达的相对ΔCt值分别为15.17±0.47及15.83±0.24,Western印迹检测结果显示,Msil及Hesl于第5天表达的相对灰度分别为0.443±0.055和0.301±0.047,在RNA及蛋白质水平上两者均显著高于其他时间点(P值均<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Msil和Hesl于第5、7天时在肠隐窝中大量表达.结论 Msil及Hesl在RE的损伤修复前表达上调,提示肠干细胞的增殖与肠上皮修复有关.

    作者:于涛;石柳;邓娜;兰绍阳;周慧敏;陈其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溃疡性结肠炎中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和褪黑素水平的关联研究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褪黑素(MLT)水平改变与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关联.方法 收集112例UC患者临床资料,以11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采用高效液相荧光检测法(HPLC-FD)检测血浆HCY、MLT水平,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法检测血浆叶酸(FA)、维生素B12水平,并分析该四项指标与UC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UC患者血浆HCY水平高于健康对照[(11.27±7.26)μmol/L比(8.19±4.81)μmol/L,P=0.000],血浆MLT水平低于健康对照[(49.06±31.40)pg/ml比(64.28±41.16)pg/ml,P=0.008],血浆FA水平低于健康对照[(7.64±1.95)nmol/L比(9.14±1.23)nmol/L,P=0.005]、血浆维生素B12水平低于健康对照[(108.64±32.22)pmol/L比(112.64±33.33)pmol/L,P=0.004].UC患者血浆HCY、MLT水平与UC病情分度、病变范围、病程、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无关.UC患者血浆HCY与MLT水平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UC患者血浆HCY水平高于健康对照,MLT水平低于健康对照,但二者间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陈茉莉;梅俏;许建明;胡乃中;方海明;陆春霞;刘晓昌;胡静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广东地区上消化道出血病因演变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近20年来广东地区上消化道出血(UGIB)的病因及死亡率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09年10月广东省人民医院确诊的UGIB患者共3140例,按入院时间顺序及年龄分组,对比UGIB病因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UGIB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性别比为2.5∶1,前后10年性别构成比未发生明显变化;消化性溃疡(PU)出血是中青年(<60岁)UGIB患者主要病因,特别是十二指肠溃疡(DU)出血(45.0%),其次为急性胃黏膜病变(AGML)(16.6%);老年组(≥60岁)患者中,AGML(40.5%)是主要病因,较中青年(16.6%)明显多(P<0.01).前、后10年相比,PU总体呈下降趋势(57.4%比42.8%,P<0.01),其中DU、复合溃疡出血较前明显减少,(43.8%比27.7%,P<0.01;7.7%比5.5%,P<0.05),胃溃疡(7.4%比8.1%,P>0.05)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EVB)(11.7%比12.9%,P>0.05)相对稳定.AGML出血较前明显增加(18.8%比32.4%,P<0.01),已超过Du成为UGIB主要病因之一.结论 PU仍为广东地区UGIB的主要原因,AGML成为老年患者UGIB的另一重要病因,可能与非甾体抗炎药、抗血小板及抗肿瘤药物等使用增加有关.

    作者:余莲英;王启仪;岑荣英;沙卫红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基因转染骨髓源性肝干细胞移植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细胞再生的影响

    目的 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基因修饰骨髓源性肝干细胞(BDLSC)移植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肝纤维化大鼠肝细胞再生的影响.方法 纯系Fisher 344雄性大鼠10只,为BDLSC供体大鼠.体外将AduPA转染雄性大鼠BDLSC.纯系Fisher 344雌性大鼠36只,均分为正常组(皮下注射橄榄油)、模型组(CCl4造模,尾静脉注射0.9%氯化钠)、BDLSC组(CCl4造模,尾静脉输入BDLSC)、转基因组(CCl4造模,尾静脉输入转基因BDLSC).检测大鼠肝功能和肝组织胶原面积.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大鼠肝组织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及其受体c-met 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肝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结果 正常组、模型组、BDLSC组、转基因组肝组织胶原染色面积分别为0.12%±0.03%、14.49%±1.40%、8.25%±0.82%、5.12%±0.40%,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模型组和BDLSC组相比,转基因组大鼠肝功能明显改善,血清透明质酸(HA)、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明显降低,肝组织HGF和c-met mRNA水平均显著上调,PCNA蛋白表达显著增加.结论 uPA基因修饰BDLSC移植可能诱导肝细胞增殖,从而改善CCl4诱导肝纤维化大鼠的肝功能.

    作者:孙超;李定国;陈源文;陈颖伟;汪保灿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血管活性肠肽及NKG2D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胃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以腺癌更为常见.但目前为止胃癌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尤其是在神经内分泌方面的发病机制研究甚少.许多肿瘤能分泌胃肠激素,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re intestinal peptide,VIP)属于胰泌素/VIP族的胃肠肽类激素,是重要的脑肠肽和肽类神经递质之一,调节着多个系统的功能[1].

    作者:王翀;杨霞;李国华;吴平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治疗肝硬化静脉曲张出血预后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TIPS)术治疗肝硬化静脉曲张出血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 收集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162例行TIPS术的肝硬化静脉曲张出血患者基本资料、术前7 d内相关生化指标,定期随访观察术后情况和生存期资料.Cox回归模型评估影响预后生存的指标.结果 TIPS术成功率99%(161/162).中位随访时间21个月.Child-Pugh评分和血小板计数与生存密切相关(P值分别=0.003和0.024).Child-Pughr评分<9分者的累积生存率[75%(102/136)]高于评分≥9分者[50%(13/26),χ2=9.12,P=0.003].血小板计数>47×109/L者的累积生存率[74%(82/112)]高于≤47×109/L者[66%(33/50),χ2=4.528,P=0.033].肝功能Child-Pugh A、B、C级术后1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2%、85%、55%.结论 Child-Pugh评分和血小板计数是预测TIPS术治疗肝硬化静脉曲张出血者生存情况的独立因素,当ChildPugh评分≥9分和(或)血小板计数≤47×109/L时术后危险性增加.

    作者:原姗姗;韩国宏;柏明;殷占新;何创业;王建宏;祁兴顺;吴开春;樊代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原发性胃淋巴瘤与原发性肠道淋巴瘤特征的比较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淋巴瘤(PGL)与原发性肠道淋巴瘤(PIL)在临床特征、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的异同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PGL及15例PIL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特点、治疗、幽门螺杆菌(Hp)检出情况及预后.结果 PGL组和PIL组年龄、性别、腹痛、消化道出血、B症状、临床分期、死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病理分型、急腹症急诊手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PGL组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Hp阳性12例(12/19),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Hp阳性5例(5/20),两种病理类型中Hp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PIL组未检测Hp.COX多因素分析显示,Ⅲ、Ⅳ期是影响PGL预后的独立不良因素(P<0.05),Ⅲ、Ⅳ期、B症状及T细胞型是影响PIL预后的独立不良因素(P<0.05).结论 PGL以DLBCL和MALT淋巴瘤为主,PIL则以DLBCL为主.PIL比PGL好发T细胞淋巴瘤,PIL中MALT淋巴瘤少见.PGL及PIL均以Ⅲ、Ⅳ期为主,PIL常因肠套叠或穿孔需急诊手术.PGL预后与分期有关,PIL预后与分期、B症状及T细胞型有关.

    作者:贾国葆;陈向荣;吴亮;董秀丽;林海霞;马升高;黄智铭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AXIN2基因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甲基化研究

    目的 观察肝细胞癌(HCC)中AXIN2 mRNA表达水平,分析AXIN2基因甲基化水平对mRNA表达的影响及在HCC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手术切除的53例HCC和配对癌旁组织标本、7例正常肝组织标本和5种人肝癌细胞系.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AXIN2mRNA水平的表达和AXIN2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结果 AXIN2在癌组织中的mRNA表达水平(0.1629±0.0679)低于癌旁组织(0.4155±0.2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67,P=0.010).HCC和癌旁组织中AXIN2基因甲基化水平(39.77%±3.89%和36.92%±2.81%)均高于正常肝组织(7.38%±2.40%,t 值分别=-3.663和-4.591,P值分别=0.009和0.007).5种人肝癌细胞系中AXIN2基因均呈高甲基化状态.AXIN2 mRNA表达水平与甲基化程度呈负相关(r=-0.458,P=0.032).TNMⅢ期HCC患者的AXIN2甲基化水平高于TNM Ⅰ和Ⅱ期患者(P=0.008).结论 AXIN2 mRNA表达水平下降与其高甲基化状态相关,AXIN2 mRNA低表达和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可能是HCC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刘欣;李建生;张玲;岳素文;崔宏;黄长山;王永峰;翟倩倩;鲁凤民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因子2在结肠癌及癌前疾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因子2(tumor necrosis factor α induced protein-8 like-2,TIPE2)是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tumor necrosis factor α-induced protein 8,TNFAIP8)家族成员,是炎性反应的负性调节因子,在保持免疫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1].本研究拟通过检测TIPE2在结肠癌和癌前疾病中的表达,探讨其是否参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

    作者:杨廷廷;程兆令;李雪梅;朱强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结直肠癌组织中甲硫腺苷磷酸化酶基因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及意义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结直肠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研究表明,甲硫腺苷磷酸化酶(methylthioadenosine phosphorylase,MTAP)在人或鼠来源的多种恶性细胞系和人类多种肿瘤如白血病[1]等中有较高频率的纯合性缺失现象.但国外有研究表明MTAP在结直肠癌中高表达,而在正常结直肠组织中无表达[2].国内尚少有相关的报道.故我们对此进行了初步研究探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钟延美;卢克良;宋光莹;孙善明;李文通;朱素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叶酸对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肿瘤相关基因甲基化状态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叶酸干预对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肿瘤相关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影响.方法 健康志愿者10人,均分为2组,分别口服叶酸5 mg或安慰剂,每日1次,连续3个月.于干预前后,以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试剂盒测定血清叶酸浓度,亚硫酸氢钠测序PCR(BSP)技术分别检测癌基因c-myc、c-Ha-ras,抑癌基因E-cadherin、p16INK4A和错配修复基因hMLH1的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结果 叶酸干预后,干预组血清叶酸水平显著升高(T=-4.739,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叶酸干预3个月后,癌基因c-myc启动子甲基化率分别从干预前的4%、服用1周时的3.3%、服用1个月时的4.1%增加到8%(t=-4.079,P<0.05),而服用安慰剂者无明显变化.叶酸干预前后,其他肿瘤相关基因包括c-Ha-ras、E-cadlherin、p16INK4A和hMLH1的启动子甲基化水平无明显改变.结论 叶酸干预可升高癌基因c-myc启动子甲基化水平,但不影响抑癌基因E-cadlherin、p16INK4A和hMLH1的甲基化状态.

    作者:叶婷;傅琳娜;李文英;陈萦晅;房静远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脊柱源性腹痛9例误诊分析

    各种脊柱或脊髓疾病引发腹痛症状的并不少见,但若以腹痛为主要或首发表现,往往延误诊断甚至误诊误治.我科在2009年8月至2010年5月共收治13例脊柱源性腹痛患者,其中9例存在延误诊断或误诊误治情况.现就9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情况做一总结分析.

    作者:贾纯增;贾绮宾;程远;蓝宇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脂联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关系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与遗传、生活环境及人体代谢相关的疾病.NAFLD涉及多基因,与肥胖、胰岛素抵抗、脂肪酸代谢、炎性细胞因子相关的基因都可能与NAFLD有关.脂联素(adiponectin)是脂肪细胞分泌的肽类激素,被认为是NAFLD的发生因素之一.脂联素受体(adiponectin receptor,AdipoR)介导脂联素的多种生物学效应,与NAFLD、糖尿病、肥胖等多种疾病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分析AdipoR2基因+33371多态性与NAFLD及与部分代谢综合征相关指标的关系.

    作者:古艳芳;王琦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感染早期肝损伤时髓样细胞表达激发受体-1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髓样细胞表达激发受体-1(TREM-1)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感染(SISAP)早期肝损伤中的诊断价值和作用机制.方法 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组)、SISAP组.通过腹腔注射L-精氨酸、大肠杆菌构建动物模型,造模后24 h测定血淀粉酶活性、谷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及TREM-1表达变化;取血清和腹水进行细菌培养,取部分胰腺及肝组织光学显微镜下进行组织病理学评分;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印迹检测肝组织中TREM-1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SAP组和SISAP组胰腺及肝脏病理评分、血清淀粉酶活性、ALT和AS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SISAP组较SAP组增高(P<0.05).SAP组和SISAP组的CRP、TNF-α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0.262和0.359).血清和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率,对照组为0/8,SAP组为1/8,SISAP组为8/8.SAP组肝脏组织TREM-1 mRNA的表达量为2.10±0.33,SISAP组为4.58±1.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00,P<0.05),且SISAP组较SAP组增高(P<0.05).SISAP组TREM-1蛋白处于较高表达水平,表达明显强于对照组和SAP组.结论 TREM-1可能在SISAP引起的早期肝损伤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张尤历;袁伟红;徐岷;曹亮;路筝;李兆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不当食用猫爪草所致肝小静脉闭塞病一例

    患者女,62岁,因进行性腹胀、乏力1月步行入院.起病前2个月因咽痛自行于路边采挖猫爪草,将其茎叶晒干后每日煲煮饮汤.入院体检:全身皮肤无黄染,可见肝掌、蜘蛛痣,腹膨隆,全腹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PLT 91×109/L,PTA 68.2%,血氨正常,AST 76 U/L,ALT 55 U/L,胆红素正常,CA125 141.1 U/ml,各种肝炎标志物及自身抗体均(一).腹水为漏出液,无细菌生长,未见癌细胞.

    作者:尹婧煜;于涛;苏红;陈其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中华消化杂志

中华消化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