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3例大疱性类天疱疮回顾性临床分析

范海燕;高昱

关键词:大疱性类天疱疮, 糖皮质激素, 免疫抑制剂, 回顾性分析
摘要:目的:总结大疱性类天疱疮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皮肤科住院治疗的23例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入院时的一般情况、实验室检查及临床疗效。结果轻、中度患者激素控制剂量(以泼尼松为标准量)分别为0.72±0.11 mg/kg·d、1.35±0.40 mg/kg·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无粘膜受累组与粘膜受累组患者激素控制剂量分别为1.38±0.45 mg/kg·d、2.01±0.37 mg/kg·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的激素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应权衡利弊,以获得佳收益。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会风险评估与防控策略研究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21世纪各国发展面临的严重挑战之一,世界经济风险评估报告提出,慢性病不仅严重影响国家医疗体系,而且会对国家经济造成制动效应。面对慢性病防控严峻形势,有待对慢性病社会风险进行综合评估并建立完善的慢性病防治体系,提升慢性病综合防控能力和防治效果,从而提高全民生活素质,有效降低慢病患病率和死亡率。

    作者:纪象芹;宋琼;陈步凤;孙长华;任瑞;王庚;苏婷婷;张志龙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及其在肺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肺癌是目前我国发病率及死亡率高的肿瘤,其中约40%的初治患者存在远处转移,超过90%的患者死于远处转移[1]。肿瘤细胞的远处转移已经成为肺癌治疗失败及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2]。因此,探寻能够早期诊断并能预测转移、复发的检测方法对于提高肺癌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本文将对于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的分离检测方法,以及在肺癌临床诊治中的意义进行系统阐述。

    作者:刘帅(综述);张庆广(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与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的关系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与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46例,并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者32名作为对照组。用 Vivid7心脏彩超仪超声测量受试者的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同时收集受试者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资料。结果原发性甲减组患者的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TG、TC、LDL-C、Lp(a)、CRP、CK、TPOAb 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与病程、TSH、BMI、TC、TG、LDL-C、Lp-(a)、CRP、CK、TPOAb 呈正相关(r =0.905,0.989,0.970,0.933,0.817,0.830,0.933,0.991,0.919,0.945,P <0.01),与 FT4、FT3呈负相关(r=-0.993,0.969,P <0.01),与 HDL-C 无相关性(P >0.05);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随着 TSH、TPOAb 水平的增加而增加,随着 FT3、FT4水平的升高而减少。结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的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较健康者显著增加;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随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程度的增加而增加。

    作者:王侃侃;刘长梅;赵艳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床边判断重症患者盲插鼻肠管尖端通过幽门方法的研究

    目的:研究重症患者盲插螺旋形鼻肠管判断导管尖端通过幽门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重症医学科2011年5月至2012年12月176例盲插螺旋形鼻肠管重症患者,在置管过程中,通过床边综合判断方法(注气听诊法联合胃液或小肠液 pH 测试法)初步确定导管尖端通过幽门在肠道,后经 X 线证实,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结果对于176例盲插螺旋形鼻肠管患者,床边综合判断方法鼻肠管位置通过幽门成功率89.20%(157例),失败率10.80%(19例);其中成功的157例中有117例(74.54%)通过肠内肠液监测 pH 值碱性;40例(25.48%)患者肠内未抽出肠液。结论通过床边综合判断方法判断导管尖端通过幽门的准确率高,操作简便易行,避免了反复 X 线照射等对于患者射线吸收及经济负担等不利影响,对临床判断盲插鼻肠管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贾灵芝;李雪梅;景国强;李娜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颈椎前路三种术式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中期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颈椎前路三种术式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骨融合率及中期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脊柱外科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因颈椎间盘突出导致脊髓型颈椎病患者90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 A、B、C 三组,其中 A 组31例,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椎体间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内固定;B 组29例,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椎体间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C 组30例,采用颈椎前路减压+cage 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比三种手术方式术前、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植骨融合率差异。结果对90例患者进行8~15(平均12)个月随访,无失访者。三组患者术后3、6个月随访时,颈椎椎体间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内固定组较 cage 植骨融合内固定组与钛网内植骨并钢板内固定组植骨融合率高,12个月时,三组融合率分别为 A 组96.5%,B 组94.6%,C 组95.7%,A 组与 B 组、C 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组患者术后 JOA 评分、Odom's 临床疗效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B、C 三组术后 JOA 评分改善率分别为85.2%、85.3%、86.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临床疗效评定(Odom's 标准),A 组:优者17例,良者6例,中者8例,优良率为74.2%;B 组:优者17例,良者7例,中者5例,优良率为82.7%;C 组:优者18例,良者7例,中者5例,优良率为83.3%。B、C 组优良率较 A 组高, B、C 之间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颈椎前路三种术式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中期植骨效果及临床疗效都较好,其中,A组手术耗时长,供体区疼痛发生频繁,但 A 组短期植骨融合率高于其余两组;B、C 组操作相对简单,固定牢靠,12个月时植骨融合率相对 A 组无差异,无供体区疼痛,术后恢复好,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较好方法。

    作者:邵滨;房清敏;邢建强;王大巍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子宫内膜癌患者体重指数、胰岛素抵抗及炎性因子的检测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癌患者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及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4年3月于本院就诊的新发子宫内膜癌患者110例作为观察组,另以60例同期体检的健康妇女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研究对象的 BMI、空腹血糖(fasting glucose,FG)、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及炎性因子水平。采用稳态模型评估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Pearson 相关分析BMI、IR 与炎性因子的相关性,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BMI、IR 及炎性因子与预后的关系。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 BMI、HOMA-IR、CRP、TNF-α、IL-6及 IFN-γ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均<0.05)。不同分期时,Ⅲ、Ⅳ期子宫内膜癌患者 BMI、IR 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较Ⅰ期时均显著增加(P 均<0.05)。Pearson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BMI 与 CRP 呈正相关(r=1.72,P =0.033),而与其他炎性因子未见明显相关性;IR 与 CRP、TNF-α、IL-6和 IFN-γ均呈正性相关(P 均<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 BMI、IR、CRP、TNF-α、IL-6及 IFN-γ水平均为影响子宫内膜癌预后的危险因素(P 均<0.05)。结论代谢及炎症等因素导致机体出现 IR,促进肿瘤生长与转移,影响子宫内膜癌的进展和预后。

    作者:邓明;柯玮琳;李法升;董洁;王欣昱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作者书写统计学符号须知

    论文中统计学符号应按 GB 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常用如下:(1)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 x ;(2)标准差用英文小写 s ;(3)标准误用英文小写 s x ;(4)t 检验用英文小写 t ;(5)F 检验用英文大写 F ;(6)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χ2;(7)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 r;(8)自由度用希文小写υ;(9)概率用英文大写 P (P 值前应给出具体检验值,如 t 值、χ2值、q 值等)。以上符号均用斜体。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分级诊疗体系的机制与模式探讨

    多年来,随着优质医疗资源主要向城市大中型医院集中,患者需求和医院资源配置的“倒三角”状况失调,我国原有的三级医疗机构间服务功能越位、缺位与错位现象日益显现。理论和国际经验表明,建立分级诊疗模式不仅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必要条件,也是构建基本医疗服务递送新格局的改革取向。本研究针对我国公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分工协作机制尚不健全,亟待完善的问题,从医疗服务供需双方及相关管理部门角度出发,综合探讨建立我国各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分级诊疗的机制与模式,对提升医疗资源整体利用效率以及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有着积极意义。

    作者:陈步凤;纪象芹;孙长华;任瑞;张志龙;苏婷婷;王庚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心理干预对胃肠道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减轻胃肠道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改善心理健康状态的有效性。方法将12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均给予标准方案药物化疗,化疗前由责任护士进行一般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调查两组患者干预治疗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与症状特点及抑郁、焦虑状态的轻重程度。结果干预前两组心理健康状况和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和焦虑抑郁情绪程度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缓解胃肠道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心理健康状况,对提高患者化疗耐受能力,促进身心康复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邢绍芝;王玉杰;马小香;梅海燕;赵长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审视葡萄酒养生保健功能的一种独特视角--《葡萄酒产业密码》评价

    现代都市中生活的人们已经越来越注重养生之道了,而养生亦分为很多种类。葡萄酒作为一种酒精饮料除了在西方饮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以外,它带给人们的养生保健功效也逐渐被人们所认知,并日益受到重视。纵观中国历史,唐朝的王翰曾经留下“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的千古名句,这说明我国早在唐朝时期就已经开始饮用葡萄酒了。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葡萄久贮,亦自成酒,芳甘酷烈,此真葡萄酒也。”同时,他对葡萄酒的功效是这样描述的:“主治暖腰肾,驻颜色,耐寒。”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葡萄酒已经在中国得到渐渐地普及和流行,它已经发展成为新时代大众所喜爱的时尚饮品,葡萄酒的养生保健功能也日益得到学界和媒体的高度关注。刘树琪教授所著的《葡萄酒产业密码》一书,提出了葡萄酒产业课题研究的新思路、新观点、新内容,弥补了相关研究的缺失,读后令人颇受启发。

    作者:武沐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营养状况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呈进行性发展,被公认为是一种世界范围的严重影响卫生健康的疾病。中国近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40岁以上人群 COPD 患病率为8.2%[1]。COPD 患者多存在营养不良,营养越差,患者的肺功能、运动能力越差,生活质量下降,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据预计,2020年全世界范围 COPD 的死亡率将由1990年的第6位上升至第3位,经济负担将位居第5位[2]。随着对 COPD 研究的不断深入,关于 COPD与营养状况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现综述如下。

    作者:牟静(综述);王晓芝(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23例大疱性类天疱疮回顾性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大疱性类天疱疮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皮肤科住院治疗的23例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入院时的一般情况、实验室检查及临床疗效。结果轻、中度患者激素控制剂量(以泼尼松为标准量)分别为0.72±0.11 mg/kg·d、1.35±0.40 mg/kg·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无粘膜受累组与粘膜受累组患者激素控制剂量分别为1.38±0.45 mg/kg·d、2.01±0.37 mg/kg·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的激素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应权衡利弊,以获得佳收益。

    作者:范海燕;高昱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某市二甲医院职工社区卫生服务认知状况调查研究

    目的:了解公立综合医院职工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认知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医院职工对社区卫生服务认知度,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某市两所二级甲等公立综合医院,随机抽取医院职工进行问卷调查,利用 Epi-Data、描述性统计分析、Pearson 卡方检验等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公立综合医院职工对社区卫生服务性质、特点等方面了解较少,不同职称、不同岗位类别的职工,对首诊负责制的了解及双向转诊参与度均存在差异。结论大多数公立综合医院职工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性质、居民健康档案的了解较多,但是对社区卫生服务实行部分药品零差价销售政策、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以及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了解程度不够。职称、岗位类别、学历均是影响职工对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

    作者:黄小敏;赵拥军;丛建妮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TPX2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 TPX2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手术切除的142例胃癌患者的新鲜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 RT-PCR、Western blot 方法检测组织中 TPX2 mRNA 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比较 TPX2在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分析其与肿瘤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①胃癌组织中的 TPX2的 mRNA 水平显著高于对应的癌旁组织(0.1317±0.0183、0.0567±0.0108,P <0.01);②胃癌组织中 TPX2蛋白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组织的表达(0.6158±0.2041、0.2463±0.0816,P <0.05);③肿瘤分期越晚,TPX2表达量越多,在Ⅰ期、Ⅱ期、Ⅲ期、Ⅳ期胃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逐渐增加(0.2945±0.0729、0.4324±0.0333、0.6902±0.0771、0.8895±0.0595,P <0.05);④TPX2蛋白在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高于无淋巴转移的胃癌组织(0.3557±0.0849、0.7250±0.1248,P <0.05)。结论TPX2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与胃癌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提示 TPX2可能与胃癌的预后相关。

    作者:段长胜;李玉明;张明凯;王凯;苏庆亮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基于能力培养的护理学专业实验教学平台与模块的构建?

    目前护理专业已逐步发展成为具有实践技能和护理理论的相对独立的学科,因此,护理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并驾齐驱,尤其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当代教育形势下,实践教学的优劣成为护生能力提高的关键一环。但目前实践教学尤其实验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过分强调学生操作技能的强化,缺乏临床真实性,导致学生单项技能操作熟练,缺乏应变能力和沟通能力,人文关爱不够等[1];护生单项操作间缺乏横向联系,护理技能临床应用能力差的现象,即高分低能现象[2]。所以为根本解决传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需改变现有实验教学模式,从技术培训发展为突出能力的培养。我院护理技能实训中心在多年工作的基础上,大胆改革创新,构建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四大护理实训平台与三大护理实验教学模块,以期更好的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护理人才。

    作者:王辉;唐永云;张晓丽;沙凯辉;张丽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百草枯中毒患者核转录因子 kB 的变化及乌司他丁的干预作用

    目的:观察百草枯中毒患者血浆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变化,探讨乌司他丁对炎症介质的干预作用。方法以我院2010年10月至2015年6月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收治的存活>48 h 的136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69例)和乌司他丁组(67例)。常规治疗组为洗胃、导泻、早期血液灌流、抗氧化、免疫抑制剂冲击及对症支持治疗;乌司他丁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加用乌司他丁。以体检中心30例查体的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于48 h 抽取外周血测定 NF-κB 的活性,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观察多脏器功能衰竭(MODS)的发生率,将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外周血测定 NF-κB 的活性,IL-6、TNF-α的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乌司他丁组外周血测定 NF-κB 的活性,IL-6、TNF-α的水平低于常规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常规治疗组 MODS 的发生率为56.65%,乌司他丁组 MODS 的发生率为34.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91,P =0.031)。结论乌司他丁能够有效地抑制急性百草枯中毒中毒后炎症反应,保护重要脏器功能,降低死亡率。

    作者:张金英;郭立莎;纪洪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1例青少年肺炎合并下肢静脉血栓的分析与反思

    1 病例资料患者男,17岁,因“发热、咳嗽、咳痰5 d”于2013年2月18日入院。患者5 d 前受凉后出现发热、咳嗽、咳黄脓痰,痰无臭味;呈持续性发热,自测体温39℃左右,高达40℃。在外应用“扑热息痛及抗生素”治疗无好转,行胸片提示“左肺炎”收入院。既往有“双侧扁桃体切除术”病史。入院查体:T 40.1℃,急性病容,精神不振,听诊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腹查体未见明显异常。血常规示白细胞5.1×109/L,中性粒细胞53.7%,单核细胞10.5%,血小板175×109/L。胸片示双肺纹理稍重,左中下肺野可见片状影,考虑肺炎。入院后给予美洛西林联合阿奇霉素抗感染,完善相关检查。降钙素原0.23 ng/ml,C-反应蛋白85.9 mg/L。患者仍反复发热,物理降温治疗效果不佳,行肺部 CT 提示左肺上叶大片实变影,边缘模糊,左肺下叶背段亦可见小斑片状密度增高影,余双侧肺野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左肺门影略大,纵隔可见多发小淋巴结显示,心影不大,双侧胸膜不厚。2月22日给予换用头孢哌酮舒巴坦(舒普深)抗感染,患者当晚输液完毕后出现周身多发皮疹,皮肤科会诊考虑药疹,给予停用该药。次日清晨患者自诉存在左下肢小腿后侧肌肉疼痛不适,查体左下肢小腿腓肠肌有压痛,给予消炎止痛药物疼痛好转,但仍有症状。考虑患者仍有发热,2月23日下午给予换用莫西沙星治疗。患者仍有下肢疼痛,2月24日复查血 D-2聚体14.18 mg/L,纤维蛋白原4.27g/L,C-反应蛋白25.8 mg/L。给予加用低分子肝素预防抗凝治疗。联系创伤关节科会诊建议下肢血管 B 超除外其他。

    作者:滕海风;李美香;李爱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125例手术体会及并发症分析

    目的:总结应用全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部肿瘤的临床经验,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并分析我科自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间应用全电视胸腔镜完成的肺叶切除的患者共125例,对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等进行分析。结果全胸腔镜组患者围术期死亡病例1例;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等方面与文献报道无明显差异;全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切口疼痛程度轻,术后住院时间短。结论全胸腔镜手术治疗肺部肿瘤安全、可靠,患者手术创伤小、恢复快。

    作者:张敬敬;张连国;刘洪建;刘建伟;张庆广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气管切开术后2月颈前切口及软组织迟发性感染1例

    1 病例资料患者,男,61岁,既往体健,因“高处坠落伤后头痛4 h”入院,入院后诊断为“①硬脑膜下血肿;②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③脑疝形成;④左侧多发肋骨骨折;⑤左侧血气胸;⑥吸入性肺炎”,在全麻下行颅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并行左侧胸腔闭式引流术。之后因患者痰液较多、咳痰困难行气管切开术,手术顺利,术后10余天顺利拔除气管套管,拔管后给予蝶形胶布拉拢闭合颈前瘘口,3 d 后瘘口顺利闭合,患者自动出院,当时仍有“左肺部分肺不张、左侧胸腔积液、双侧肺炎”,咳嗽、咳痰较多,无明显呼吸困难。术后2月患者气管切开颈前瘘口疤痕处有脓性分泌物溢出,伴周围皮肤软组织红肿触痛,伴右侧颈部略肿胀及活动受限,无呼吸、吞咽困难,无发热。患者到我科门诊就诊,建议其输液抗炎、局部消毒处理。患者在当地门诊给予静滴抗生素(具体药名不详)治疗1周,颈前皮肤软组织红肿逐渐缓解,但瘘口处仍间断性溢出少量脓性分泌物,且颈前偏右侧可触及一质硬包块,故患者于2周后再次到我科门诊就诊。体检:颈前正中距胸骨上窝两横指处见一类圆形皮肤瘘口疤痕,疤痕被暗红色肉芽组织填充,挤压疤痕无明显分泌物溢出;瘘口周围皮肤呈暗红色,右侧胸锁乳突肌前平气管切开瘘口约1 cm 处可触及一大小约2.5 cm×3.0 cm 的包块,质硬无波动感,无触压痛,不随吞咽上下移动。根据病史及体检,考虑:①气管切开术后瘘口感染?②气管切开术中填塞油纱条残留?建议患者住院治疗。

    作者:郑娟;伊纪亮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早期活动用于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的研究进展

    老年人髋部骨折是指在股骨的粗隆间和股骨颈骨处发生骨折,多发病于老年人,临床上将这两处骨折统称为髋部骨折。患者多数因为摔伤直接或间接导致骨折,老年人因为骨质疏松,导致髋部骨骼变得脆弱,而且由于年龄原因,肌肉对骨骼的保护能力也有所下降,跌倒很有可能导致老年人髋部骨折。

    作者:田荣娜;王芸;王岩英;尹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滨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