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声明

关键词:
摘要: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颅脑超声在新生儿颅内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颅脑超声在新生儿颅内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来我院接受诊治的疑似有颅内出血的新生儿120例,同时进行超声和 CT 检查,探讨两种检查方法对颅内出血的检出率,同时分析患儿构成和患儿超声表现。结果120例新生儿共检出颅内出血者64例,检出率为53.33%;超声检出率为95.31%,CT 检出率为92.19%(P >0.05);64例患儿中,脑室管膜下出血者39例,伴脑室内出血者15例,伴脑室扩大者5例,脑实质出血者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者2例,硬脑膜下出血者1例,脑室出血病例明显多于其他部位出血的病例;按照新生儿颅内出血分级标准,其中:I 级者39例,II 级者15例,III 级者5例,Ⅳ级者2例。结论利用超声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具有检出率高、无辐射、无创伤、经济性以及可重复检查的优点,在新生儿颅内出血常规筛查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董行波;刘新疆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床边判断重症患者盲插鼻肠管尖端通过幽门方法的研究

    目的:研究重症患者盲插螺旋形鼻肠管判断导管尖端通过幽门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重症医学科2011年5月至2012年12月176例盲插螺旋形鼻肠管重症患者,在置管过程中,通过床边综合判断方法(注气听诊法联合胃液或小肠液 pH 测试法)初步确定导管尖端通过幽门在肠道,后经 X 线证实,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结果对于176例盲插螺旋形鼻肠管患者,床边综合判断方法鼻肠管位置通过幽门成功率89.20%(157例),失败率10.80%(19例);其中成功的157例中有117例(74.54%)通过肠内肠液监测 pH 值碱性;40例(25.48%)患者肠内未抽出肠液。结论通过床边综合判断方法判断导管尖端通过幽门的准确率高,操作简便易行,避免了反复 X 线照射等对于患者射线吸收及经济负担等不利影响,对临床判断盲插鼻肠管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贾灵芝;李雪梅;景国强;李娜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心理干预对胃肠道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减轻胃肠道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改善心理健康状态的有效性。方法将12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均给予标准方案药物化疗,化疗前由责任护士进行一般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调查两组患者干预治疗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与症状特点及抑郁、焦虑状态的轻重程度。结果干预前两组心理健康状况和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和焦虑抑郁情绪程度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缓解胃肠道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心理健康状况,对提高患者化疗耐受能力,促进身心康复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邢绍芝;王玉杰;马小香;梅海燕;赵长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应用格林模式对在校大学生日常行为开展健康教育诊断的研究?

    目的:了解某校在校大学生健康问题及相关行为,为对大学生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进行干预提供基础和依据。方法通过问卷和访谈的方法,依据格林模式的思路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社会学诊断、流行病学诊断、行为与环境诊断、教育与生态诊断和管理与政策诊断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在校大学生存在抵抗力低、睡眠问题、精神状态欠佳和肠胃疾病等亚健康问题,这与其体育运动量少、熬夜、饮食不规律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有密切关系,部分学生对该问题认识不足。结论应从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和强化因素着手,通过恰当的健康教育方式和合理的学校管理制度等方式进行纠正,从而规范学生个人的行为养成,建立起健康的生活行为习惯,提高生命质量。

    作者:刘堃;宋明洋;翟向明;赵拥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川芎嗪联合阿糖胞苷对人白血病 U937细胞的增殖、凋亡影响及相关机制的研究

    目的:探讨川芎嗪(TMP)联合阿糖胞苷(Ara-c)对白血病细胞株 U937增殖、凋亡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的研究,为临床寻找有效的化疗增敏剂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TMP 组、Ara-c 组及 TMP 联合 Ara-c 组。应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值抑制率;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蛋白质印迹方法检测各组细胞内凋亡相关蛋白 Bcl-2、Bax 的表达情况。结果TMP(0.5 mg·ml-1)组与 Ara-c(0.02,0.04,0.08,0.16μg·ml-1)组联合作用后,U937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明显高于相同浓度下 Ara-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5.38,t =8.23,t =14.61,t =17.31,P 均<0.05)。TMP(0.5 mg·ml-1)联合 Ara-c(0.08μg·ml-1)组的凋亡率(27.32±3.64)明显高于 Ara-c 组[(15.07±3.85)%]、TMP 组[(3.17±2.20)%]和对照组[(1.8±1.18)%](t=12.25,P <0.05;t=24.15,P <0.05;t=25.52,P <0.05)。蛋白质印迹结果显示,Ara-c 能在一定程度上下调 Bcl-2蛋白的表达,上调 Bax 蛋白的表达;联合用药后 Bcl-2、Bax 蛋白表达水平改变更明显(t=6.32,P <0.05,t=2.60,P <0.05;t=39.06,P <0.05,t=41.67,P <0.05)。结论TMP 能够增强 Ara-c 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从而提高 U937细胞对 Ara-c 的化疗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下调抑凋亡蛋白 Bcl-2表达,上调促凋亡蛋白Bax 表达有关。

    作者:唐慎华;贾秀红;李娜;王建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血清 CA125及 HE4水平对卵巢癌组织 ERα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卵巢癌患者血清 CA125及雌激素(HE4)水平对卵巢癌组织雌激素受体α(ERα)表达的影响,为卵巢癌的临床诊断及抗雌激素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50例卵巢癌患者手术前血清及手术后组织标本,化学发光法检测卵巢癌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血清中 CA125、HE4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标示卵巢癌组织中 ERα表达状况;并用统计学软件 SSPS19.0,比较卵巢癌组织 ERα阳性与 ERα阴性患者血清中 CA125、HE4水平的差异,分析其与 ERα表达的关系。结果卵巢癌患者血清 CA125及 HE4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 <0.001),且与临床分期有关(P <0.01)。卵巢癌组织 ERα阳性与 ERα阴性患者血清中 CA125水平无明显差异(P =0.360);但 HE4水平存在差异(P =0.024)。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卵巢癌组织中 ERα阳性率为56%,大多在细胞核表达;其表达水平与血清 HE4含量呈负相关(r =0.852,P =0.031)。血清 HE4水平相对较低的卵巢癌组织中 ERα表达水平较高;而血清 HE 水平较高的卵巢癌组织中 ERα在细胞核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结论血清CA125及 HE4含量同时增高对卵巢癌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血清 HE4水平升高可影响 ERα表达,其含量高低可为临床以ERα为靶标进行卵巢癌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杨洪彩;石传芹;徐雪;胡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营养状况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呈进行性发展,被公认为是一种世界范围的严重影响卫生健康的疾病。中国近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40岁以上人群 COPD 患病率为8.2%[1]。COPD 患者多存在营养不良,营养越差,患者的肺功能、运动能力越差,生活质量下降,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据预计,2020年全世界范围 COPD 的死亡率将由1990年的第6位上升至第3位,经济负担将位居第5位[2]。随着对 COPD 研究的不断深入,关于 COPD与营养状况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现综述如下。

    作者:牟静(综述);王晓芝(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23例大疱性类天疱疮回顾性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大疱性类天疱疮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皮肤科住院治疗的23例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入院时的一般情况、实验室检查及临床疗效。结果轻、中度患者激素控制剂量(以泼尼松为标准量)分别为0.72±0.11 mg/kg·d、1.35±0.40 mg/kg·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无粘膜受累组与粘膜受累组患者激素控制剂量分别为1.38±0.45 mg/kg·d、2.01±0.37 mg/kg·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的激素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应权衡利弊,以获得佳收益。

    作者:范海燕;高昱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早期活动用于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的研究进展

    老年人髋部骨折是指在股骨的粗隆间和股骨颈骨处发生骨折,多发病于老年人,临床上将这两处骨折统称为髋部骨折。患者多数因为摔伤直接或间接导致骨折,老年人因为骨质疏松,导致髋部骨骼变得脆弱,而且由于年龄原因,肌肉对骨骼的保护能力也有所下降,跌倒很有可能导致老年人髋部骨折。

    作者:田荣娜;王芸;王岩英;尹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与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的关系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与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46例,并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者32名作为对照组。用 Vivid7心脏彩超仪超声测量受试者的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同时收集受试者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资料。结果原发性甲减组患者的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TG、TC、LDL-C、Lp(a)、CRP、CK、TPOAb 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与病程、TSH、BMI、TC、TG、LDL-C、Lp-(a)、CRP、CK、TPOAb 呈正相关(r =0.905,0.989,0.970,0.933,0.817,0.830,0.933,0.991,0.919,0.945,P <0.01),与 FT4、FT3呈负相关(r=-0.993,0.969,P <0.01),与 HDL-C 无相关性(P >0.05);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随着 TSH、TPOAb 水平的增加而增加,随着 FT3、FT4水平的升高而减少。结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的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较健康者显著增加;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随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程度的增加而增加。

    作者:王侃侃;刘长梅;赵艳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声明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基于能力培养的护理学专业实验教学平台与模块的构建?

    目前护理专业已逐步发展成为具有实践技能和护理理论的相对独立的学科,因此,护理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并驾齐驱,尤其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当代教育形势下,实践教学的优劣成为护生能力提高的关键一环。但目前实践教学尤其实验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过分强调学生操作技能的强化,缺乏临床真实性,导致学生单项技能操作熟练,缺乏应变能力和沟通能力,人文关爱不够等[1];护生单项操作间缺乏横向联系,护理技能临床应用能力差的现象,即高分低能现象[2]。所以为根本解决传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需改变现有实验教学模式,从技术培训发展为突出能力的培养。我院护理技能实训中心在多年工作的基础上,大胆改革创新,构建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四大护理实训平台与三大护理实验教学模块,以期更好的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护理人才。

    作者:王辉;唐永云;张晓丽;沙凯辉;张丽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分级诊疗体系的机制与模式探讨

    多年来,随着优质医疗资源主要向城市大中型医院集中,患者需求和医院资源配置的“倒三角”状况失调,我国原有的三级医疗机构间服务功能越位、缺位与错位现象日益显现。理论和国际经验表明,建立分级诊疗模式不仅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必要条件,也是构建基本医疗服务递送新格局的改革取向。本研究针对我国公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分工协作机制尚不健全,亟待完善的问题,从医疗服务供需双方及相关管理部门角度出发,综合探讨建立我国各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分级诊疗的机制与模式,对提升医疗资源整体利用效率以及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有着积极意义。

    作者:陈步凤;纪象芹;孙长华;任瑞;张志龙;苏婷婷;王庚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及其在肺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肺癌是目前我国发病率及死亡率高的肿瘤,其中约40%的初治患者存在远处转移,超过90%的患者死于远处转移[1]。肿瘤细胞的远处转移已经成为肺癌治疗失败及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2]。因此,探寻能够早期诊断并能预测转移、复发的检测方法对于提高肺癌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本文将对于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的分离检测方法,以及在肺癌临床诊治中的意义进行系统阐述。

    作者:刘帅(综述);张庆广(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肺复康合剂联合地塞米松对大鼠肺纤维化的抑制作用?

    目的:探讨肺复康合剂联合地塞米松对大鼠肺纤维化的抑制作用。方法40只 SD 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博来霉素造模)、地塞米松组(地塞米松)、肺复康组(肺复康合剂)、肺复康+地塞米松组(肺复康合剂+地塞米松),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均复制肺纤维化动物模型。于给药后第28天,各组体重变化、肺系数变化情况,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IV 型胶原(CIV)水平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体重明显降低,肺系数、血清 LN、HA、CIV 水平均明显升高,P <0.05;与模型组相比,地塞米松组、肺复康组、肺复康+地塞米松组体重明显增加,肺系数、血清LN、HA、CIV 水平均显著降低,P <0.05;与地塞米松组组相比,肺复康+地塞米松组各项指标变化更为明显,P <0.05。结论肺复康合剂联合地塞米松治疗通过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抑制大鼠肺纤维化。

    作者:赵敏;李炯;宋晓冬;吕长俊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颈椎前路三种术式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中期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颈椎前路三种术式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骨融合率及中期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脊柱外科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因颈椎间盘突出导致脊髓型颈椎病患者90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 A、B、C 三组,其中 A 组31例,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椎体间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内固定;B 组29例,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椎体间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C 组30例,采用颈椎前路减压+cage 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比三种手术方式术前、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植骨融合率差异。结果对90例患者进行8~15(平均12)个月随访,无失访者。三组患者术后3、6个月随访时,颈椎椎体间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内固定组较 cage 植骨融合内固定组与钛网内植骨并钢板内固定组植骨融合率高,12个月时,三组融合率分别为 A 组96.5%,B 组94.6%,C 组95.7%,A 组与 B 组、C 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组患者术后 JOA 评分、Odom's 临床疗效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B、C 三组术后 JOA 评分改善率分别为85.2%、85.3%、86.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临床疗效评定(Odom's 标准),A 组:优者17例,良者6例,中者8例,优良率为74.2%;B 组:优者17例,良者7例,中者5例,优良率为82.7%;C 组:优者18例,良者7例,中者5例,优良率为83.3%。B、C 组优良率较 A 组高, B、C 之间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颈椎前路三种术式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中期植骨效果及临床疗效都较好,其中,A组手术耗时长,供体区疼痛发生频繁,但 A 组短期植骨融合率高于其余两组;B、C 组操作相对简单,固定牢靠,12个月时植骨融合率相对 A 组无差异,无供体区疼痛,术后恢复好,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较好方法。

    作者:邵滨;房清敏;邢建强;王大巍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不同剂量异甘草酸镁治疗肝衰竭的疗效与不良反应观察

    目的:探讨不同不同剂量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肝衰竭患者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将54例肝衰竭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50、100、150 mg 静脉滴注,同时所有病例均依据肝衰竭诊疗指南给予抗病毒治疗、营养支持治疗及调节肠道微生态治疗。通过4周的治疗,观察各组患者的存活率、肝功能、凝血功能等生化指标,同时记录各组出现的低钾血症、血压上升,腹水增加等不良反应。结果随着剂量增大,异甘草酸镁的保肝抗炎作用明显上升,而不良反应仅轻度增加,且易通过氯化钾片、螺内酯等补钾利尿处理消除。结论增加异甘草酸镁用量能显著增强疗效、降低死亡率,而不良反应随之增加相对较轻。

    作者:周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 VEGF、Ang-2和survivin 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生成素-2和 survivin 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方法采用夹心 ELISA 法分别检测11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28例健康志愿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生成素-2和 sur-vivin 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肺癌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生成素-2和 survivin 水平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生成素-2和 survivin 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无明显相关(P >0.05),而与淋巴结转移和分期显著相关(P <0.05),腺癌患者血清中 survivin 的水平明显高于鳞癌患者(P <0.05)。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与血管生成素-2和 survivin 显著相关(P <0.05)。结论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生成素-2和 survivin 可作为肺癌转移和判断分期的良好指标,联合检测可能有助于非小细胞肺癌的早期诊断。

    作者:翟乃亮;刘金苹;高福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会风险评估与防控策略研究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21世纪各国发展面临的严重挑战之一,世界经济风险评估报告提出,慢性病不仅严重影响国家医疗体系,而且会对国家经济造成制动效应。面对慢性病防控严峻形势,有待对慢性病社会风险进行综合评估并建立完善的慢性病防治体系,提升慢性病综合防控能力和防治效果,从而提高全民生活素质,有效降低慢病患病率和死亡率。

    作者:纪象芹;宋琼;陈步凤;孙长华;任瑞;王庚;苏婷婷;张志龙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百草枯中毒患者核转录因子 kB 的变化及乌司他丁的干预作用

    目的:观察百草枯中毒患者血浆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变化,探讨乌司他丁对炎症介质的干预作用。方法以我院2010年10月至2015年6月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收治的存活>48 h 的136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69例)和乌司他丁组(67例)。常规治疗组为洗胃、导泻、早期血液灌流、抗氧化、免疫抑制剂冲击及对症支持治疗;乌司他丁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加用乌司他丁。以体检中心30例查体的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于48 h 抽取外周血测定 NF-κB 的活性,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观察多脏器功能衰竭(MODS)的发生率,将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外周血测定 NF-κB 的活性,IL-6、TNF-α的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乌司他丁组外周血测定 NF-κB 的活性,IL-6、TNF-α的水平低于常规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常规治疗组 MODS 的发生率为56.65%,乌司他丁组 MODS 的发生率为34.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91,P =0.031)。结论乌司他丁能够有效地抑制急性百草枯中毒中毒后炎症反应,保护重要脏器功能,降低死亡率。

    作者:张金英;郭立莎;纪洪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滨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