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腭部环状骨移植在上前牙区种植修复中的应用

傅国;李清华;郑海波;姜群;朱亚琴

关键词:牙种植, 骨移植, 环状骨, 腭部
摘要:目的:探讨腭部环状骨移植在上前牙区骨量不足患者中的应用,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2月—2010年12月完成的腭部环状骨移植后种植修复病例12例,其中单颗牙缺失9例,2颗牙缺失3例,共植入种植体15颗,通过测量垂直向和水平向增加骨量评价腭部环状骨移植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创口均一期愈合,6.5个月后垂直向骨高度增加(2.3±0.9)㎜,水平向骨宽度增加(2.6±0.9)mm ,垂直向及水平向骨吸收率分别为8.4%和9.3%,种植体留存率100%。结论腭部环状骨移植是解决种植修复中上前牙区骨量不足的有效方法。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25243例患者的串联质谱技术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分析

    串联质谱技术具有快速、灵敏、高通量和选择性强等特点,提高了筛查效率及特异性、敏感性,可以完成数十种乃至上百种遗传代谢病的筛查[1],实现了筛查技术从量到质的飞跃。淄博市自2013年11月开展串联质谱技术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进行27种氨基酸、有机酸和脂肪酸代谢病的筛查,截至2014年11月30日,完成筛查病例25243例,现将我市串联质谱技术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工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朱峰;许佳;董丽萍;牟凯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品管圈在降低呼吸机报警频次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呼吸机报警频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严格按照品管圈活动的各个步骤,针对引起呼吸机报警频次较高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并严格实施。结果实施品管圈前后呼吸机的报警主要类型均为气道压高、呼吸频率高、吸气潮气量超限,报警主要原因均为呼吸道分泌物过多、患者不舒适、呼吸系统泄露,在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的呼吸机报警频次之间,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 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降低呼吸机的报警频次,但目前尚无法显著改善引起呼吸机报警的原因。

    作者:邹晓霞;刘凌云;李天民;孙伟丽;王春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碳酸利多卡因用于股神经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碳酸利多卡因行股神经、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用于下肢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120例行单侧下肢手术患者,用0.125%罗哌卡因和0.43%碳酸利多卡因以神经刺激仪引导行股神经、坐骨神经联合阻滞,观察麻醉起效时间、完善时间及镇痛时间,评价麻醉优良率。结果麻醉起效时间(4.8±0.7)min ,完善时间(14.6±1.5)min ,镇痛时间(6.62±2.03) h。麻醉效果优良率达98.3%。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碳酸利多卡因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股神经、坐骨神经联合阻滞。

    作者:栾海云;李晓强;孙雪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疗中再次 CT 定位对靶区及正常组织剂量学影响的研究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放疗过程中再次CT 定位及相应放疗计划修改对肿瘤区及正常组织剂量学影响。方法对53例经病理证实的NSCLC患者放疗过程中进行再次定位,根据肿瘤及肺体积变化,修改放疗计划,通过拟合两次计划,分析叠加的剂量体积参数,与不修改的放疗计划的剂量体积参数比较。结果放疗计划修改前照射次数为(20.0±4.2)次,计划修改后G T V缩小了(71.98±34.6) cm3,且 G T V 变化与计划修改前照射次数呈正相关关系,r=0.497,P=0.006。初设计的总计划与再次C T设计的计划拟合后患侧肺和全肺的平均受量分别下降了(4.6±10.1)%、(4.1±8.7)%,P值分别为0.03和0.02。拟合叠加计划与初次总的计划比较,心脏的V30受照射剂量下降了(2.68±1.3)%,脊髓的Dmax下降了(12.4±2.8)%。结论三维适形放疗中肿瘤体积发生退缩,可以适时地修改放疗计划以减少正常组织的受照射剂量,从而可以推量照射以提高肿瘤的受照射剂量。

    作者:兰卫光;王振光;刘长民;宁方玲;马隆波;郝延璋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STIM1对甲状腺癌细胞 SW579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磁

    目的:研究在甲状腺癌细胞内外钙离子浓度改变时STIM1对SW579细胞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用病毒转染法将带有STIM1‐YFP荧光探针的腺病毒载体(105病毒颗粒/细胞)转入SW579细胞24 h后,细胞计数绘制生长曲线;全内角反射荧光显微镜下观察SW579细胞在100μmol/L环匹阿尼酸(CPA)、100μmol/L卡巴胆碱干预下,STIM1在细胞膜附近的实时动态变化。结果 SW579细胞转染组与未转染组生长曲线无显著性差异(P>0.05);CPA处理后SW579细胞荧光强度增加到1.38±0.2(F/F0);卡巴胆碱处理后,SW579细胞荧光增加到1.57±0.3(F/F0),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STIM1在SW579细胞内外钙离子浓度改变时表达并有活性,并可通过Ca2+通道调节SW579细胞。

    作者:乔令艳;刘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生物治疗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乳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差异

    目的:通过比较生物治疗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乳腺癌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 T淋巴细胞的变化,评价生物治疗联合化疗的疗效。方法生物治疗联合化疗乳腺癌患者和单纯化疗乳腺癌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0天抽取外周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CD3+ T、CD4+ T、CD8+ T百分比。结果所有乳腺癌患者治疗后30天都较治疗前CD3+ T、CD4+ T、CD8+ T百分比升高,CD4+ T/CD8+ T比值升高,各数值之间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生物治疗联合化疗乳腺癌患者与单纯化疗乳腺癌患者治疗后30天,外周血CD3+ T、CD4+ T、CD4+ T/CD8+ T比值比较,以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D8+ T百分比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流式细胞仪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CD3+ T百分比,CD4+T百分比,CD8+ T百分比,CD4+ T/CD8+ T比值,证实生物治疗联合化疗和单纯化疗都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生物治疗联合化疗比单纯化疗更能有效的提高患者免疫功能。

    作者:马隆波;王静;胡雪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采血护士腰背痛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目的:探讨引起采血护士腰背疼痛的影响因素,并采取相应措施。方法采用数字疼痛量表,对498名血站采血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采血时间<3年的发生腰背痛的人数占78名(18.57%),3~5年发生腰背痛的人数占104名(24.76%),>5年发生腰背痛的人数占238名(56.67%)。结论采血年限不同,采血护士腰背痛发生率有明显差异。

    作者:李艳青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硫氧还蛋白-1表达及清胰Ⅱ号颗粒剂对肾脏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检测内源性硫氧还蛋白‐1(thioredoxin‐1,Trx‐1)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cute necrotizing pancreatitis ,ANP)大鼠模型血液、胰腺和肾组织的表达;并观察中药清胰Ⅱ号颗粒剂对ANP胰腺和肾脏的保护作用以及对肾脏组织Trx‐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9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n=24)、假手术组(B组,n=24)、ANP组(C组,n=24)及治疗组(D组, n=24)。在制模后1小时治疗组给予250 g/l清胰Ⅱ号颗粒剂灌胃(10 ml/kg),6 h 1次,共3次,正常组、假手术组、ANP组三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于制模后6 h、12 h、24 h测定各组血清中T rx‐1的水平;制模后24小时处死大鼠,应用免疫组织化方法对胰腺以及肾脏中Trx‐1的表达情况进行测定。结果24小时内正常组、假手术组血清中 Trx‐1的表达较稳定,ANP组呈现一个持续升高的趋势,而治疗组T rx‐1的表达则呈现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12 h治疗组T rx‐1的表达较其它三组明显升高(P<0.05),24 h ANP组血清中Trx‐1的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5),而24 h治疗组血清中Trx‐1的表达又较ANP组降低(P<0.05),但仍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0.05);病理结果显示ANP组胰腺及肾脏组织损伤明显,Trx‐1的表达呈阳性,较正常组、假手术组、治疗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rx‐1在ANP模型大鼠肾损伤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中药清胰Ⅱ号颗粒可提前促进胰腺、肾脏组织Trx‐1的表达,减轻ANP时胰腺和肾脏损害,对其有保护作用。

    作者:崔运福;赵硕;王荣华;蒋宏;李鹏;樊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医学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磁

    自教育部1998年批准普通高校开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以来,该专业发展势头迅猛,目前全国有430多所高校开设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仅医学院校就有36所。由于卫生管理类教育在国内开展时间较短,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多集中于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和社会实践等方面,作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形式[1]的实验室并未得到充分利用。目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验教学环节在全国各大高校中普遍较为薄弱[2],主要存在诸如实验课教学的学时比例偏低、理论与实践课程脱节、实验课教学模式陈旧、实验效果差[3]、学生专业学习积极性低等问题[4]。社会经济的发展、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均对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2012年10月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再次将卫生管理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的全面提高提到议事日程。懂经营、善管理的高素质、创新性卫生人才的短缺已成为我国卫生领域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医学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更是势在必行。

    作者:何晓敏;宋明洋;赵拥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68例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肾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外科微创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腹腔镜技术广泛应用于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已成为临床泌尿外科的一种常规微创手术方式。后腹腔镜下行肾癌根治术是目前治疗早期肾细胞癌的标准术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切口小而美观等优点。2008年6月—2014年10月,我们对68例肾癌患者行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并给予综合性围手术期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翠玉;刘忠国;顾艳枝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主要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疾病,具有死亡率、致残率高和难以预见等特点,一直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广泛关注。缺血性脑损伤疾病占脑血管疾病的绝大部分,当脑组织缺血时间较长时,再给予恢复血流再灌注的处理会进一步加重脑组织的损伤程度,此即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病机制是一个快速的级联反应,这个级联反应包括许多环节[1,2]。主要环节有细胞内钙稳态失调、脑组织中氨基酸含量失稳态、自由基生成、炎症反应、凋亡基因激活及能量障碍等。这些机制彼此重叠,相互联系,形成恶性循环,终引起细胞凋亡或坏死,导致缺血区脑组织不可逆的损伤。

    作者:吕静;姜慧萍;王腾飞(综述);余建强(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18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马尾综合征的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合并马尾神经压迫综合征约占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7%左右,是一种腰椎间盘突出症和/或腰椎管狭窄症的严重并发症,主要表现为鞍区感觉异常、括约肌功能障碍及双下肢不同程度的肌肉瘫痪及感觉异常[1]。需尽早手术。临床上应给予足够重视,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2013年收治的18例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相关因素,现报告如下。

    作者:安成功;安成涛;牛光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双歧杆菌联合早期微量喂养预防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研究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联合微量喂养预防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效果。方法选用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出生的108例早期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治疗组(n=56)和对照组(n=52),对照组采用早期微量喂养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结果对照组在住院期间发生N EC6例(11.54%),治疗组发生N EC 2例(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静脉营养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减少,出院体重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中发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例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在早期微量喂养基础上适当补充双歧杆菌,N EC发生率明显降低,严重程度减轻,同时可缩短静脉营养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增加出院时体重,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作者:曲海燕;朱明哲;姜宏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剖宫产术发现腹膜外平滑肌瘤1例

    1病例报告患者,女,34岁,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5年余,术后半年发现肌瘤复发,彩超示肌瘤直径约1 cm。术后2年意外妊娠,停经40余天时彩超提示早孕,子宫肌瘤直径约2 cm ,停经2月时彩超提示子宫肌瘤4 cm ,因计划外妊娠,行人流术。术后2年未检查。9月前再次自然受孕,当时彩超提示多发子宫肌瘤,大直径约6 cm ,孕晚期彩超检查提示多发子宫肌瘤较大者位于宫底部,大小为8.2 cm ×6.2 cm ,边际网清,内回声不均。患者入院后因瘢痕子宫(肌瘤挖除术后)巨大儿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术中发现腹壁与膀胱及子宫前壁广泛致密粘连,钝锐性分离粘连,暴露前壁,在下段上方切开子宫肌,娩出胎儿及胎盘组织。常规缝合子宫后,进一步分离子宫底部与腹壁之粘连,游离出子宫,见宫底及后壁被大网膜粘连包裹,子宫右角部凸出一8 cm ×6 cm肌核,子宫后壁浆膜下散发小肌瘤,直径在1.0~3 cm不等,肌壁间及宫颈后唇均触及不规则肌瘤,边界不清,子宫左后壁与乙状结肠致密粘连,给予肌瘤挖除,关腹过程中发现下腹两侧盆腔腹膜外数个大小等质硬结节,直径在0.3~1.0 cm ,于腹膜外行结节剥除,剥除过程中腹膜完整,见图1、图2。术后病理报告:(腹膜)多发性平滑肌瘤,(子宫)多发性平滑肌瘤伴坏死。

    作者:梁葵香;齐广涛;孟维杰;何淼龙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综合康复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致肘关节活动障碍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综合康复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致肘关节活动障碍的疗效。方法对17例肱骨髁上骨折致肘关节活动障碍患儿进行综合康复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关节活动度测量及 HSS2(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Scoring System)肘关节评定标准评定。结果治疗3个月后关节活动度显著改善(P<0.001);按照 HSS2标准,所有患儿均达“优秀”。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致肘关节活动障碍有显著疗效。

    作者:贾竹亭;毕锋莉;朱传花;王珊珊;王德强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踝泵运动与间歇性充气加压泵对脑出血术后患者血栓形成干预效果的研究

    目前成为我国三大死亡原因之一的脑血管疾病,已经严重威胁了人类的健康[1]。据报道脑出血手术后20.35%患者并下肢深静脉血栓( L ED‐V T )[2],若未给予及时有效的诊治,可导致肢体致残,甚至于血栓脱落可导致肺栓塞,造成患者死亡[3]。本研究探讨踝泵运动与间歇性充气加压泵在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贺爱杰;沈桂荣;王秀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瑞舒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对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调脂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住院确诊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且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升高和/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的9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7例),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每晚1次;治疗组(47例),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每晚1次、微粒化非诺贝特200 mg ,每日1次。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和8周后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TG、低密度脂蛋白胆同醇(LDL‐C)和HDL‐C水平,记录不良反应及临床事件。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 TC、TG、LDL‐C水平均明显低于用药前,治疗8周后降低更为明显(P均<0.05),8周末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 HDL‐C均升高,8周后升高更明显(P<0.05),对照组HDL‐C升高幅度为21.7%,治疗组23.9%,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8周后,治疗组LDL‐C、TG、HDL‐C、3项血脂指标均达标和非HDL‐C的达标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伴T G升高和/或HDL‐C降低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应用瑞舒伐他汀和非诺贝特治疗有助于血脂的全面达标,且安全性良好。

    作者:赵云慧;刘相星;庄见群;孔祥海;王跃明;李原;孙运强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3D-DESS序列与常规序列对膝关节软骨显示情况的比较

    目的:研究膝关节软骨各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核磁共振成像)成像序列的成像参数,比较MRI各成像序列的关节软骨信噪比(Signal Noise Ration ,SNR)及关节软骨与关节液的对比噪声比(Contrast Noise Ration ,CNR),探讨M RI检查序列中适合进行膝关节软骨显示诊断的序列组合。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3月期间根据不同临床需要而进行MRI检查的2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扫描序列包括矢状位FS‐PD(二维脂肪抑制质子密度加权像)、FSE的T1WI(T1加权像)和T2WI(T2加权像)、3D‐DESS(三维双回波稳态序列)、横轴位FS‐PD、冠状位FS‐PD。测量各MRI成像序列的SNR关节软骨、CNR关节软骨/关节液值,并进行比较。结果3D‐DESS序列的SNR高,与T1 WI 、T2 WI相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1)。3D‐DESS序列的CNR与FS‐PD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矢状位FS‐PD及3D‐DESS序列组合的SNR关节软骨、CNR关节软骨/关节液可以兼顾达到大,成为优显示膝关节软骨的序列组合。

    作者:李晓燕;闫恒星;殷志杰;王静;王萍;姜兴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腭部环状骨移植在上前牙区种植修复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腭部环状骨移植在上前牙区骨量不足患者中的应用,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2月—2010年12月完成的腭部环状骨移植后种植修复病例12例,其中单颗牙缺失9例,2颗牙缺失3例,共植入种植体15颗,通过测量垂直向和水平向增加骨量评价腭部环状骨移植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创口均一期愈合,6.5个月后垂直向骨高度增加(2.3±0.9)㎜,水平向骨宽度增加(2.6±0.9)mm ,垂直向及水平向骨吸收率分别为8.4%和9.3%,种植体留存率100%。结论腭部环状骨移植是解决种植修复中上前牙区骨量不足的有效方法。

    作者:傅国;李清华;郑海波;姜群;朱亚琴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进展

    毛细支气管炎多见于1~6个月的婴儿,以喘憋、三凹征和气促为主要临床特点。主要由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 )引起,副流感病毒、鼻病毒、人类偏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 ,hM PV )、某些腺病毒及肺炎支原体也可引起本病。我国目前以病原治疗、免疫疗法及对症支持治疗等综合治疗为主。

    作者:武平(综述);韩瑞敏(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滨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