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原发性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胰岛素抵抗及脂联素的相关性

陈立东;杨文东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病, 动脉粥样硬化, 胰岛素抵抗, 脂联素, 相关性
摘要: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不同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与胰岛素抵抗(IR)及脂联素(APN)的关系,观察IR指数(IRI)与血清APN水平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各组IRI及血清APN的水平,观察CAS与IRI及血清APN水平的关系.结果 EH患者IRI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血清APN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颈动脉斑块形成组及颈动脉内膜增厚组与颈动脉内膜正常组比较,IRI均增高(P<0.05),血清APN水平均降低(P<0.05);颈动脉内膜正常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IRI增高(P<0.05),血清APN水平降低(P <0.05).EH伴CAS患者IRI与外周血APN水平呈负相关(r=-0.357、P<0.05).结论 EH患者体内存在IR及APN水平的异常表达,其可能参与了EH伴CAS发生发展的过程,此为早期干预EH发生AS提供了理论依据,IRI及血清APN可作为EH的辅助诊断及治疗的指标之一.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改良式泪囊鼻腔粘膜吻合术的临床观察

    慢性泪囊炎是基层医院眼科常见多发病,通常药物治疗无效,探通、泪道置管并发症多,患者痛苦,效果也不理想.自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我科采用改良式行泪囊鼻腔粘膜吻合术治疗36例病人,通过随访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入下.

    作者:刘军英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瘦素及脂蛋白水平的临床观察

    目的 通过检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清瘦素( Leptin)、脂蛋白水平变化,探讨血清瘦素与脂蛋白的相关性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EH患者80例(分为EHI期和EHⅡ期)和对照组30例分别测定外周血瘦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分析血清瘦素水平与HDL-C、LDL-C的关系.结果 EH患者血清瘦素及LDL-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EHⅡ期与EHI期比较,血清瘦素及LDL-C水平均增高(P<0.05),HDL-C水平降低(P<0.05).EH患者外周血瘦素水平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r=-0.307、P<0.05),与LDL-C水平呈正相关(r =0.516,P<0.05).结论 EH患者体内存在瘦素和HDL-C、LDL-C的异常表达,三者变化与血压分级有关,EH患者瘦素水平与脂蛋白具有相关性.

    作者:陈立东;杨文东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HPLC法对不同蒲地蓝消炎制剂中绿原酸和咖啡酸含量的测定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同时测定蒲地蓝消炎片、蒲地蓝消炎胶囊和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中绿原酸和咖啡酸的含量.方法 以75%甲醇为溶剂,采用超声法提取上述3种不同蒲地蓝剂型中绿原酸和咖啡酸;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色谱柱为waters SunfireTMC18(5μm,4.6×150 mm),流动相为乙腈-0.4%磷酸水溶液(9:91),流速为1.0 mL·min -,检测波长为327 nm,柱温为室温.结果 绿原酸的检测浓度在14.7~3750.0 ng· mL-1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2 =0.9974),平均回收率为101.6%,RSD =1.3%;咖啡酸在68.4~ 4376.0 n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2 =0.9984),平均回收率为101.1%,RSD=1.3%.结论 本法灵敏、简便、准确,可用于不同剂型蒲地蓝消炎制剂中绿原酸和咖啡酸含量测定和质量控制;不同剂型蒲地蓝消炎制剂中绿原酸和咖啡酸含量不一致,应该尽快建立其质量标准.

    作者:刘德胜;吕青志;张晓帆;代现平;赵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不宁腿综合征1例

    1临床资料患者,女,56岁,因“反复右上腹不适5年”入院.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右上腹不适,反复发作,于当地医院多次就诊,自述球蛋白偏高(未见化验结果),未明确诊断,未行任何治疗.3天前前症再发,为求系统诊治住院治疗.

    作者:李建成;曹英明;刘友德;邹志强;刘新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PET/CT联合MRI在肾细胞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回顾性分析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患者47例临床资料,术前均行正电子放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与核磁共振(MRI)平扫及增强检查,探讨两者在RC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将所有47例患者PET/CT及MRI影像资料进行分析,根据各自影像所见指导临床分期,与手术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 PET/CT及MRI的Ⅰ期诊断准确率均为100%,Ⅱ期PET/CT的准确率为92.3%,MRI准确率为80%,PET/CT联合MRI在Ⅰ、Ⅱ期肾细胞癌的诊断准确率达97.2%.结论 PET/CT在肾细胞癌诊断准确率方面高于MRI(P <0.05),尤其对于患者全身情况的掌握方面优势较明显;但在原发病灶准确分期方面逊色于后者,临床上应该将两者相结合.

    作者:林乐军;谭贵萍;李善春;高振利;门昌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瑞芬太尼在剖宫产硬膜外阻滞的中应用

    瑞芬太尼为新型u阿片受体激动剂,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镇痛效果强、消除快的特点.本文对硬膜外麻醉下剖宫产手术病人辅助静脉应用瑞芬太尼镇痛效果及瑞芬太尼对小儿有无呼吸抑制、对产妇的影响进行观察,探讨瑞芬太尼在剖宫产硬膜外辅助用药时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作者:李云峰;崔峰鹤;许道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癫痫合并绒毛膜癌临床分析1例

    1临床资料女,35岁,已婚.因“阴道不规则流血20天,量多,鲜红,伴血块”于2010年6月3日入院.初潮16岁,4天~7天/30天,LMP:2010年5月15日(入院前20天),规律,无明显停经史,婚后6年未避孕,GOP0.患癫痫19年,长期口服抗癫痫药物希力舒2片,每日1次,劳累、精神受刺激时易发作,发作频繁时药物加量为每日3次.

    作者:孙聪聪;周超;张英姿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腔镜甲状腺腺叶切除手术115例分析

    目的 探讨腔镜甲状腺腺叶切除手术的方法及优缺点.方法 回顾分析115例腔镜甲状腺腺叶切除手术病例.结果 手术时间70 ~150 min,术中平均出血30 ml.术后2例发生皮肤淤斑,无皮下气肿、头疼、喉返神经损伤、喉上神经损伤、低血钙及呼吸困难发生.术后随访3 ~ 24个月,无复发.结论 腔镜甲状腺腺叶全切手术安全、可靠,具有美容、术后恢复快、疼痛轻等优点,是治疗甲状腺良性疾病的很好选择.

    作者:张明;信洪强;田英刚;杨东兴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放射性核素骨显象对乳腺癌骨转移不同分割放疗效果的评价

    目的 通过对乳腺癌骨转移患者放疗前后放射性核素骨显像的图像比较分析,评价常规分割和低分割两种不同的放疗方法的疗效.方法 对乳腺癌骨转移患者放疗前和放疗后3个月分别进行放射性核素骨显象,由三位临床医师共同阅片得到结果,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得到结论.结果 138例骨转移患者,总608处病灶.脊柱有301处病灶,占49.5%,居于首位,其次是骨盆153处病灶,占25.1%,然后是锁骨和肋骨.3个月放射治疗后乳腺癌骨转移患者骨显像结果显示,常规分割放射治疗78例中的70例属于Ⅰ类,占89.7%;低分割放射治疗60例中的52例属于Ⅰ类,占86.6%.结论 常规分割放射治疗组和低分割放射治疗组对乳腺癌骨转移灶的放疗效果无明显差异.

    作者:王静;左书耀;马隆波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原发性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胰岛素抵抗及脂联素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不同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与胰岛素抵抗(IR)及脂联素(APN)的关系,观察IR指数(IRI)与血清APN水平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各组IRI及血清APN的水平,观察CAS与IRI及血清APN水平的关系.结果 EH患者IRI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血清APN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颈动脉斑块形成组及颈动脉内膜增厚组与颈动脉内膜正常组比较,IRI均增高(P<0.05),血清APN水平均降低(P<0.05);颈动脉内膜正常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IRI增高(P<0.05),血清APN水平降低(P <0.05).EH伴CAS患者IRI与外周血APN水平呈负相关(r=-0.357、P<0.05).结论 EH患者体内存在IR及APN水平的异常表达,其可能参与了EH伴CAS发生发展的过程,此为早期干预EH发生AS提供了理论依据,IRI及血清APN可作为EH的辅助诊断及治疗的指标之一.

    作者:陈立东;杨文东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乳腺癌保乳手术前乳腺动态增强MRI检查的必要性

    目的 探讨乳腺动态增强MRI发现多灶性和多中心性乳腺癌的在保乳术式选择时的重要作用.方法 对符合保乳手术条件(含除MRI外其它影像学检查条件)的80例患者行动态增强MRI检查,统计因乳腺MRI发现多灶性和多中心性乳腺癌而改变手术方式的病例.结果 乳腺动态增强MRI能补充发现其它影像学检查和临床查体所不能查及病灶,16.3%的病例发现了多灶或多中心病变而由局部切除术改为乳腺切除术.结论 乳腺动态增强MRI应该成为保乳手术前的常规检查.

    作者:韩勇;毕月阳;许昌;杨振林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中的应用

    1952年Kantrowitz实验发现将血液从股动脉吸出,舒张期回注入动脉可增加冠状动脉内血流灌注,随后,Clauss开始主动脉内反搏探索,在收缩期从主动脉内吸出血液,在舒张期打回主动脉内,1961年Clauss及其同事率先提出了体外反搏的概念,经不断研究改进,1962年Moulopoulos等完善了上述理论,并设计出血管内反搏球囊,利用气囊的充气与排气,取得了与Clauss相同的反搏效果,1968年Kantrowitz等报道了第一例成功运用球囊反搏治疗心源性休克的病例,1980年Bregmam等开展了经皮穿刺血管球囊置入术.

    作者:田甜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我院口腔修复体分类与分析

    随着口腔修复技术与口腔材料学的进展,可供选择的口腔修复体种类越来越多,修复医生与患者因各种原因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或同一类型不同材料的修复体.本文通过分析2010年及2011年我院修复科修复体种类及同一种类不同材料修复体的数量,来了解目前社会对义齿修复效果的需求程度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从而为修复医生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树红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关节镜下青少年盘状半月板的治疗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治疗青少年盘状半月板的疗效.方法 自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关节镜下治疗43例(47膝)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男25例,女18例;平均年龄16.5±4.6岁;左21例,右26例,双膝4例;内侧盘状半月板3例,外侧盘状半月板44例,术前病程13.6±3.9月.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27.3±8.9月(16 ~ 58月),Ikeuchi 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41例(87.2%),良2侧(4.3%),可4例(8.5%),差0例.术前lysholm评分32~75 (61.2±11.4)分,终末随访时89 ~ 100( 96.3±4.5)分,较术前有显著提高(t=19.634,P<0.01).结论 关节镜下治疗青少年盘状半月板疗效满意;早期治疗有利于减少骨关节炎的发生.

    作者:孟涛;王建明;张寿涛;尚义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巨细胞病毒感染与女性不孕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巨细胞病毒感染与女性不孕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了300例女性不孕患者作为研究组,300例孕前健康查体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血清中的抗HCMV IgM抗体.结果 研究组中45例阳性,阳性率为15.0%;对照组中7例阳性,阳性率2.3%,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 女性不孕症的发生与HC-MV感染有较密切的关系.

    作者:郑静;卓越;李彩玉;孙大康;胡凤爱;倪娜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Cbl-b-SiRNA转染淋巴细胞免疫杀伤MFC胃癌细胞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cbl-b(Casitas B cell lymphoma- b)特异性小干扰RNA转染小鼠淋巴细胞后,能否增强其对MFC胃癌细胞的主动免疫杀伤作用.方法 设计筛选cbl-b-SiRNA,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体外培养扩增,以脂质体为载体将cbl-b-SiRNA导入淋巴细胞,Real time PCR验证对cbl-b mRNA的表达抑制效率,用CCK-8试剂盒检测转染后的淋巴细胞对MFC胃癌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 cbl-b-SiRNA转染的淋巴细胞较未转染淋巴细胞,对MFC胃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明显增强,高达(74.09±1.77)%.其中混合培养48 h的淋巴细胞杀伤率较72h增强.结论 通过脂质体法可高效率将cbl-b-SiRNA转入淋巴细胞,且转染后的淋巴细胞对MFC胃癌细胞的主动免疫杀伤作用明显增强.

    作者:刘海燕;刘成霞;史宁;刘同刚;贾兴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鼻中隔腺样囊性癌合并鼻窦真菌感染1例报道

    鼻腔和鼻窦涎腺型肿瘤为较少见的一类肿瘤,腺样囊性癌合并真菌感染,更为少见.我们报道一例鼻中隔腺样囊性癌合并真菌感染,并结合相关文献讨论其临床病理特点、生物学特征及预后.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患者,男,62岁,3年前行“鼻息肉切除、鼻中隔矫正术”,术后病理报告为腺样囊性癌.

    作者:黄爱红;郑瑶;玄科;高静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中药抗子宫内膜癌在实验研究领域的新进展

    子宫内膜癌为女性生殖道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的老龄化、激素替代治疗的广泛应用,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逐年上升趋势.早期的子宫内膜癌采取手术或化疗效果良好,但晚期或复发的子宫内膜癌预后很差,主要采用以化疗为主的姑息性治疗.

    作者:孙聪聪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肪细胞因子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肪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其与胰岛素抵抗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择30例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30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30例健康对照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Resistin、TNF-α、FFA水平,同时测定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及血压,并计算出体重指数(BMI)和腰臀比(WHR),用Homa公式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并对它们进行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非肥胖糖尿病组和肥胖糖尿病组空腹血浆Resistin、TNF-α、FFA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肥胖糖尿病组的抵抗素、TNF-α、FFA水平与非肥胖糖尿病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肥胖糖尿病组血抵抗素与BMI、FPG、HbAlC、TG呈显著正相关;与IRI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FINS、TC、SBP、DBP及WHR无相关性.血清TNF-α、FFA水平与BMI、FPG、HhAlC、TG、FINS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IRI呈显著正相关,与WHR、SBP、DBP无相关.非肥胖2型糖尿病组和对照组抵抗素、TNF-α、FFA与所有因素无明显相关性.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抵抗素、TNF-α和FFA与IRI显著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特别是肥胖者胰岛素抵抗更为显著,抵抗素、TNF-α和FFA均参与胰岛素抵抗,可能是影响体内胰岛素抵抗的重要相关因素.

    作者:李文侠;董庆玉;梁翠格;杜文华;王月丽;高冠起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某地手足口病流行规律分析

    手足口病( HFMD)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出疹发热为主要特征的急性全球性传染病.该病可在多年龄组人群引起感染,但常在5岁以下婴幼儿中造成暴发流行[1].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告该病,1958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 Cox),1959年命名为“手足口病”,1969年肠道病毒71( EV71)在美国被首次确认,此后EV71感染与CoxA16感染交替出现,成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该病在我国于1981年始见于上海.手足口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较少;人是肠道病毒唯一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该病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短期即可造成较大范围的流行,疫情控制难度大;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传染源[2].2008年5月2日起该病被卫生部列为丙类传染病[3].

    作者:高梅兰;魏志东;董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滨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