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术期的护理

王艳华;张方霞;宋琼;毕丽丽;王晨艳;高飞

关键词:冠心病, 介入治疗, 围术期, 护理
摘要:冠心病介入治疗是采用微创的方法,借助特殊的导管材料和球囊装置,经皮肤和股动脉送到心脏冠状动脉内操作,清除阻碍冠脉血流的病变,使冠脉再通,挽救缺血、坏死病灶周围心肌和心功能[1].主要包括经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加支架植入术(CS)和冠脉内斑块旋切术等.随着介入放射学的飞速发展,冠心病介入治疗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它是用来诊断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一种新技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局部创伤小、安全、成功率高、 病人容易接受、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我们对2011年1月-2012年2月收治的322例冠心病患者行介入治疗,并给予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鸡血藤总黄酮对大鼠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目的 研究鸡血藤总黄酮对大鼠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观察鸡血藤总黄酮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行为障碍、脑梗死面积的影响;采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法制备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鸡血藤总黄酮对急性脑缺血大鼠脑含水量以及脑组织SOD、GSH-Px酶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结果 鸡血藤总黄酮(40 mg/kg、80 mg/kg)灌胃给药明显改善大脑中动脉栓塞致脑缺血大鼠的行为障碍,减少缺血区面积,同时能减轻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大鼠脑水肿,抑制缺血致脑组织SOD、GSH-Px活性的降低和MDA水平的升高.结论 鸡血藤总黄酮对大鼠实验性脑缺血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通过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有关.

    作者:徐爱钰;陈从显;许勇;傅风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综合护理对老年脑卒中抑郁患者康复的影响

    在我国脑卒中是常见病、多发病,发病人群以老年人居多.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该病的致死率不断下降,而致残率明显上升,患者因肢体活动、语言等障碍,加之老年人身体虚弱及常见并发症,在心理上容易出现自卑、抑郁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康复[1].针对这种情况,我院神经内科自2010年6月-2012年3月,对46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等综合护理干预,康复效果令人满意.现将综合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谢清华;王建春;刘晖;王敏;王爱英;张怀斌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雌激素对应激性胃溃疡的影响及其机制

    目的 探讨雌激素对应激性胃溃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用束缚-冷水应激法建立小鼠应激性胃溃疡模型,计算溃疡指数,测定血清NO含量.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相比,雌激素高、低剂量组均能明显降低胃黏膜溃疡指数,增加血清NO含量.结论 雌激素对应激性胃溃疡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血清NO含量有关.

    作者:潘虹;郭莉;蒋淑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长托宁联合有创机械通气对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的影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重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主要特征为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加重,不完全可逆[1].该病患病人数多,病死率高,是世界范围内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长托宁能选择性作用于M1和M3受体,对COPD的治疗起到了很好的疗效[2].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9 年3月-2011 年4月住院的62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均符合COPD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 规定的急性加重期诊断标准, 病人年龄45~80岁,男性37例,女性2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

    作者:陈斐;冯军杰;阎志胜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病人的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病情危重,单纯应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病死率极高.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是一种机械性辅助循环的方法,是通过穿刺股动脉将一球囊导管放置在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远端1~2 cm的降主动脉内,球囊在心脏舒张期快速充气,以增大舒张期冠状动脉的灌注压力,增加冠状动脉血流,在心脏收缩期球囊放气,降低主动脉内舒张末压,减少心室做功和心肌耗氧,改善左心室功能.IABP是目前心血管内、外科抢救泵衰竭患者重要的辅助循环方法,若护理不当,可出现严重并发症,影响治疗效果.2009年5月-2012年5月我院采用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病人20例,经过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方霞;陈丽君;毕丽丽;王晨艳;高飞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丹红注射液安全性再评价研究

    目的 了解我院丹红注射液的临床应用及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调查统计我院2011年4-2011年10月所有使用过丹红注射液的住院患者病例和发生的不良反应,前瞻性分析其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共收集使用过丹红注射液的住院患者470例,涉及8个科室,22种疾病.其中有适应症用药者406例,占86.38%;无适应症用药者共64例,占13.62%.单次用量均符合说明书规定,药物配置后放置时间、滴速、用药疗程有不合理现象.共收集不良反应5例,占1.06%.丹红注射液平均费用为1 244.59元,占平均住院总费用的14.47%,占平均药品总费用28.39%.结论 我院临床使用丹红注射液基本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使用,有利于提高药物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但也有不合理使用现象,应引起重视.

    作者:张树平;丁长玲;赵永德;田文梅;陈强谱;李跃荣;高菲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瘦素受体基因变异对儿童肥胖的影响

    目的 探讨单纯性肥胖儿童及健康儿童不同基因型瘦素受体(Leptin receptor,LEPR)第20外显子基因变异的发生率,为疾病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6~14岁单纯性肥胖儿童50例,同时选择50例健康儿童,年龄6~14岁.受试者禁食12 h,抽取外周静脉血,与相同条件下测身高、体重,按公式计算体重指数(BMI).用改良的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PCR-RFLP)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分析单纯性肥胖儿童及健康儿童LEPR基因的20外显子基因变异频率.等位基因频率计算采用平衡法.分类资料用频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本试验检出3种LEPR基因第20外显子的基因型,其酶切片段分别为:A/A型:201 bp,75 bp;A/G型:201 bp,173 bp,75 bp,28 bp;G/G型:173 bp,75 bp,28 bp.健康儿童及肥胖儿童均有第3057位核苷酸G→A突变,但肥胖儿童突变频率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单纯性肥胖儿童及健康儿童瘦素受体基因第20外显子存在基因变异,肥胖儿童的基因变异频率明显高于健康儿童.

    作者:朱淑霞;刘长云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不同质量浓度阿仑膦酸钠对大鼠颅骨修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质量浓度阿仑膦酸钠(AL)对大鼠颅骨修复的影响.方法 健康3月龄SD大鼠20只,每只大鼠颅骨制备四个极限全层骨缺损,缺损之间留出2~3 mm距离,分别做充填含AL 0 mg/g(A组)、1 mg/g(B组)、2 mg/g(C组)和4 mg/g(D组)的纳米羟基磷灰石-阿仑膦酸钠复合材料(nHA-AL)的处理.术后第2、4、8、12周各随机处死5只大鼠,完整切取颅骨,采用大体标本观察、X线片分析及组织学观察的方法,比较各组的缺损修复情况,用SPSS 13.0对数据进行析因方差分析.结果 实验发现,C组数据均优于其他各组,通过X线片分析和组织学观察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对骨组织再生有促进作用,且促进作用随比例改变而改变,适当比例的nHA-AL有望制备成为骨支架材料,应用于临床.

    作者:刘顺振;侯玉东;孙鑫;李攀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拔牙后牙槽嵴保存的研究进展

    随着口腔医学的不断发展,口腔种植成为牙齿修复的新生力量,越来越成熟地应用于临床.种植成功的前提是缺牙区有足够的骨量.但是牙齿拔除后由于生理性的改建及缺乏生理性的刺激,牙槽骨逐渐萎缩吸收,导致剩余牙槽嵴的高度和宽度降低,种植位点骨量不足,影响义齿修复及咀嚼功能的恢复.如何在拔牙后保存牙槽嵴,使得后期修复及种植取得理想效果,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和趋势.本文就拔牙后牙槽嵴保存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王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与病毒感染

    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disease ,GD)是以弥漫性甲状腺肿,甲状腺毒症,浸润性突眼,和胫前粘液性水肿为特征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环境因素包括病毒性感染提示是与GD有关的.感染因子引起甲状腺自身免疫,通过不同的机制例如在TSH受体和病毒抗原、超抗原之间产生修饰,改变自身抗原、分子模拟等,并在甲状腺细胞上诱导T细胞活化和产生HLA分子表达.近,若干研究表明,由肠病毒、流感病毒B型、反转录病毒和疱疹病毒可能涉及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D)的发病.病毒感染已被提出触发或者涉及GD的发病机制[1],本文就病毒感染在GD发病机制中的研究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董怀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同型半胱氨酸、叶酸及维生素B12与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及维生素B12与不同类型脑卒中的关系.方法 选择脑卒中患者112例(其中脑梗死45例、脑出血35例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2例)为研究对象,健康体检者102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被检者血浆Hcy浓度,并同时测定叶酸和维生素B12.结果 研究组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与损伤程度有关(P<0.01).经相关回归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脑卒中患者血中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叶酸、维生素B12存在负相关,而与类型无关.结论脑卒中的发生与血中Hcy有相关性,血中Hcy可作为预测及评价脑卒中的重要指标之一.

    作者:王娜娜;张骞;李建民;李泽福;李建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对抗绿脓杆菌的中药筛选及联合应用的研究

    目的 从50种常用中药中筛选抗绿脓杆菌的中药.方法 采用K-B纸片扩散法从50种中药初步筛选抗绿脓杆菌的药物,通过琼脂平板抑菌法观察所筛选的5种抗绿脓杆菌作用强的中药的MIC值,采用微量液体平板棋盘法研究5种中药两两联合应用的抗菌作用.结果 抗菌筛选实验50种中药中有25种产生抑菌圈,其中以五倍子、乌梅、夏枯草、黄芩和半边莲的抑菌圈直径大,五倍子和黄芩联合应用时抗菌指数(FIC)<0.5.结论 所选中药多数具有抗绿脓杆菌的作用,其中以五倍子、乌梅、夏枯草、黄芩和半边莲的作用强,五倍子和黄芩联合应用时抗菌作用起协同作用.

    作者:宓伟;曲巍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甲胎蛋白异质体L3在甲胎蛋白低浓度时预警肝癌的研究

    目的 探讨甲胎蛋白异质体L3(AFP-L3)的检测在甲胎蛋白低浓度时预警肝癌的作用.方法 114例AFP升高肝病患者的血清,采用微量离心柱法获得AFP-L3,再与原血清同时检测AFP含量,计算AFP-L3在AFP中的比例,对AFP低浓度的37例疑似肝癌患者进行跟踪6~10个月,分析AFP-L3升高者在预警肝癌中的作用.结果 肝癌组、疑似肝癌组AFP-L3阳性率明显高于良性肝病组(80.77%,62.16%,11.76%,P<0.05);AFP低浓度(52.21~384.18 ng/ml)的37例疑似肝癌患者中,AFP-L3阳性23例,其中14例于6个月后诊断为肝癌,4例于10个月后诊断为肝癌,在18例诊断为肝癌的患者中,有3例通过影像学早期诊断为单发小肝癌;AFP-L3的百分比与AFP浓度不相关(r=0.19,P>0.05).结论 AFP-L3在AFP低浓度时对于肝癌的早期预警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连文;刘永云;白玉;刘敬波;梁金超;温招阳;梁舒舒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在肠缺血再灌注致ARDS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建立肠缺血再灌注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模型,观察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血清和肺组织的表达,以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的表达在模型组中的意义.方法 健康雄性SPF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肠缺血组(10只),肠缺血再灌注组(20只),肠缺血再灌注组筛选呼吸频率>28次/分且PaO2≤ (60 mmHg),PaCO2<35 mmHg作为模型组.检测血清中MIF浓度变化,取肺组织用4%多聚甲醛固定24 h,石蜡包埋,制作5 μm切片备用.免疫组化测定MIF在各组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模型组大鼠血清中MIF浓度明显升高(P<0.01),肺组织免疫组化表达明显增强(P<0.01).结论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致ARDS的发生几率较高,血清及肺组织中MIF表达增强可能是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免疫炎症反应致多器官功能障碍造成ARDS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王蔚琛;夏永富;胡业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妊娠合并卵巢肿瘤61例临床分析

    妊娠期合并卵巢肿瘤并非少见,随着近年来超声技术的进步,其检出率明显提高.及时地发现妊娠期卵巢肿瘤,结合多种检查手段加以监测,并适时地合理干预治疗非常重要.本文通过对我院收治的61例妊娠合并卵巢肿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2010年12月间我院共收治妊娠合并卵巢肿瘤孕妇61例,患者年龄22~44岁,平均年龄22.5岁.

    作者:苏爱萍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术期的护理

    冠心病介入治疗是采用微创的方法,借助特殊的导管材料和球囊装置,经皮肤和股动脉送到心脏冠状动脉内操作,清除阻碍冠脉血流的病变,使冠脉再通,挽救缺血、坏死病灶周围心肌和心功能[1].主要包括经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加支架植入术(CS)和冠脉内斑块旋切术等.随着介入放射学的飞速发展,冠心病介入治疗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它是用来诊断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一种新技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局部创伤小、安全、成功率高、 病人容易接受、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我们对2011年1月-2012年2月收治的322例冠心病患者行介入治疗,并给予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艳华;张方霞;宋琼;毕丽丽;王晨艳;高飞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CD137L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中的突变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检测CD137L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系及临床患者中的突变表达,为临床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设计引物建立sCD137L突变检测方法,采用RT-PCR检测THP-1细胞CD137L的表达;收集临床AML病例,经Ficoll分离后得到单个核细胞,定性检测临床患者sCD137基因突变.结果 在THP-1细胞检测到两种sCD137L的突变类型,命名为m1 和m2.m1型突变在AML患者发生率较低;m2型突变发生率依下列次序递减:M2>M1=M6>M4>M5>M3;m2型突变与AML疾病进展密切相关(P<0.05~0.01).结论 sCD137L变化与AML疾病发展和发生类型相关,开展临床检测sCD137L有助于监控AML的治疗和预后判断.

    作者:宋敏;张树平;徐珞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SMND-309对神经元轴突可塑性作用的研究

    目的 研究SMND-309对轴突可塑性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SH-SY5Y细胞,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细胞分化,轻度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损伤轴突,测量SMND-309干预后轴突长度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 技术检测胞内BDNF、t-Akt、p-Akt含量的变化.结果 轻度OGD/R之后,轴突长度缩短明显(P<0.01),胞内t-Akt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p-Akt稍有下调(P>0.05)、BDNF水平显著下调(P<0.05);0.5 μmol/L SMND-309 干预后,轴突增长,p-Akt、BDNF含量显著上调(P<0.01),LY294002预处理后,SMND-309的作用受到显著抑制(P<0.01).结论 SMND-309能显著的促进OGD/R之后轴突的可塑性,这种作用可能与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提高胞内BDNF的水平有关.

    作者:王友磊;张瑾锦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我国药品安全风险管理现状与思考

    目的 分析我国药品安全风险的研究现状,为进一步的研究指明方向.方法 对我国药品监督管理体制中已存在的涉及安全风险管理的方面进行客观的分析,系统总结了我国药品监督管理体系在药品安全风险管理政策方面所做的工作,分析了国内药品安全风险管理面临的问题.结果 与结论 提出了我国药品安全风险管理的改进措施,为我国今后实施药品风险管理战略或计划提供重要参考.

    作者:李珂珂;赵志臣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羟考酮控释片对中晚期癌症患者镇痛效果的临床观察

    随着工业污染的加剧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世界范围内癌症的死亡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除了癌症本身给人带来的死亡的恐惧,癌症病人疼痛的发生率高达80%~90%,这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癌症疼痛具有多部位、多病因的特点.癌症镇痛需要依据癌症患者的个体差异,综合机体状态,疼痛的程度、性质、原因以及部位等选择镇痛方法,以便大程度的取得镇痛效果,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1~3].我们对2007年7月-2010年9月收入我院治疗的76例癌症疼痛患者进行了镇痛研究,观察了盐酸羟考酮控释片的镇痛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丁丽;杜圣英 刊期: 2012年第05期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滨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