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ⅢNP在乳腺癌患者术后监测中的意义

邹晓;刘宏;魏涛;薛龙;王启堂;王梅;苏天慧

关键词:PⅢNP, 乳腺肿瘤, CA15-3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PⅢNP在术后乳腺癌患者复发监测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成功随访(均为1~2年)、接受手术治疗的58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9例随访未复发,6例术后转移复发.按乳腺癌病理分期:Ⅰ期11例、Ⅱ期19例、Ⅲ期15例,Ⅳ期13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乳腺癌患者术前、术后血清PⅢNP水平及CA15-3水平.58例乳腺癌患者术后均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结果 术后未复发病人术后血清PⅢNP水平较术前显著降低,而复发病人及Ⅳ期病人术前血清PⅢNP较术后无明显差别.结论 PⅢNP是监测乳腺癌复发的较敏感的指标;术后PⅢNP水平较术前下降不明显或者持续升高,提示有复发的可能.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血管内栓塞治疗(附3例报告)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arotid-cavernous fistula,CCF)是指位于海绵窦内的颈内动脉或分支破裂直接与静脉交通形成.据统计有75%以上的CCF均为头部外伤所致.本文报道我科近期对连续收治的3例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初步经验.

    作者:陈江宾;姚剑清;段安安;柳江;叶立双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介入性诊疗与导管溶栓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3例

    通过3例介入诊疗+导管溶栓治疗肺动脉栓塞的疗效,初步探讨该治疗的效果.

    作者:宋淑平;宋晨光;颜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ICAM-1、sE-selectin含量的变化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sICAM-1)和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的变化.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ASA)测定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第1、3、5、10天和30例健康对照人群的血清sICAM-1、sE-selectin浓度.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ICAM-1、sE-selectin浓度于发病第1天即升高[(320.83±55.34) ng/ml,(15.40±5.04) μg/ml];第3天达到高峰[(457.59±72.67) ng/ml,(22.85±5.99)μg/ml];第5天开始下降[(401.25±71.48)ng/ml,(15.25±3.54)μg/ml];第10天显著下降[(279.36±65.69) ng/ml,(12.62±3.57) μg/ml],各时间点浓度均高于对照组[(205.45±42.46)ng/ml,(10.15±3.76) μg/ml](P<0.01).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及高血压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别较不合并上述危险因素者血清sICAM-1、sE-selectin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急性脑梗死诱导血清sICAM-1、sE-selectin升高,随病程动态变化,且浓度与有无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及高血压病密切相关.

    作者:袁海成;赵仁亮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PⅢNP在乳腺癌患者术后监测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PⅢNP在术后乳腺癌患者复发监测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成功随访(均为1~2年)、接受手术治疗的58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9例随访未复发,6例术后转移复发.按乳腺癌病理分期:Ⅰ期11例、Ⅱ期19例、Ⅲ期15例,Ⅳ期13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乳腺癌患者术前、术后血清PⅢNP水平及CA15-3水平.58例乳腺癌患者术后均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结果 术后未复发病人术后血清PⅢNP水平较术前显著降低,而复发病人及Ⅳ期病人术前血清PⅢNP较术后无明显差别.结论 PⅢNP是监测乳腺癌复发的较敏感的指标;术后PⅢNP水平较术前下降不明显或者持续升高,提示有复发的可能.

    作者:邹晓;刘宏;魏涛;薛龙;王启堂;王梅;苏天慧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不可逆正中神经损伤后拇对掌功能重建43例

    拇指对掌功能活动对手的捏、握、抓等方面的功能有着重要作用.拇指良好的屈、伸、内收、外展和对掌功能,主要依靠拇指各关节的灵巧活动和手内在肌的作用.充分的拇指对掌功能需要拇指充分外展,同时产生旋前活动.因此,拇指腕掌关节的活动范围和拇指短展肌的功能,对拇指的对掌功能尤其重要.

    作者:徐伟敏;汤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金因舒对翼状胬肉手术后角膜的促恢复作用

    目的 观察金因舒(EGF)对角膜上皮创伤修复的作用.方法 对40例单纯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金因舒组)和对照组(常规组),两组均行常规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术后应用金因舒和不用金因舒,观察术后1、2、3、5、7 d角膜上皮的愈合情况.结果 实验组于术后5 d角膜上皮100%愈合,对照组于术后7 d角膜上皮100%愈合,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金因舒能促进创伤后角膜上皮的愈合.

    作者:李智;王乐梅;张晶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肺癌患者放化疗后并发医院获得性肺部感染的临床研究

    肺癌是呼吸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易发生医院内感染.现将我们自2002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59例肺癌患者放化疗后并发医院获得性肺部感染的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范焕英;李世殿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粘连性不孕80例

    输卵管粘连是女性不孕重要的而又常见的原因,临床治疗颇为棘手.作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粘连性不孕80例,以探讨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的临床疗法.

    作者:谢英华;沈靖;何爱莲;陈兆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妥泰治疗小儿癫痫疗效观察

    癫痫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所导致的短暂的一种慢性疾病.具有原因多样性,发作的反复性,症状的复杂性,给家庭和病人都造成了痛苦,癫痫发作频率是影响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选择一个更为有效的抗癫痫药物十分重要.

    作者:周宏;孙妍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芪蛭颗粒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研究

    目的 观察芪蛭颗粒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 选择108例住院病人随机分为芪蛭颗粒联合溶栓祛聚治疗组和单纯溶栓祛聚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用药前后的肢体周径以及影像学(静脉再通)指标.结果 治疗组的总体疗效、临床治愈率、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管再通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的出血性并发症.结论 芪蛭颗粒可提高DVT的总体疗效、临床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可促进血管再通和侧枝循环的建立,是一种疗效安全、可靠、服用方便的纯中药制剂,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吴峰阶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辅助检查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意义

    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期细菌侵入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所造成的全身性感染,发生率占活产儿的0.1%~1%[1].由于新生儿败血症感染早期临床表现极不典型,无明显阳性体征,但病情进展迅速,极易恶化,病死率可达10%~50%,即使存活者,也有相当一部分产生后遗症.所以,借助有效的实验室检查,早期做出正确诊断,早期予以有效治疗尤为重要.

    作者:刘敏;汪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连续肾替代治疗在ICU中的应用

    随着人们对危重患者早期心肺复苏的认识,ICU中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越来越高,遗留复苏后的问题也逐渐增多.因此,对危重患者器官功能衰竭前的状况进行早期识别和干预,替代器官功能显得尤为重要.1977年,Kramer医生首先将持续动静脉血液滤过(CAVH)应用于临床.连续肾替代治疗(CRRT)技术得到迅速的发展[2].我院利用CRRT成功救治3例危重病人,为基层医院CRRT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白玲;张金凤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相关因子的检测分析

    近年来,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肥胖的增加,体力活动的减少以及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DM)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其中2型糖尿病(DM2)是糖尿病的主要类型,约占90%~95%.我们通过观察DM2患者血清中ET、IL-6、IL-8、TNF的浓度变化,以探讨此类细胞因子在DM的发生、发展、诊治和预后判定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旨在为临床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连文;刘敬波;陈佳荣;周玉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Gamma 钉治疗老年人粗隆部骨折18例

    老年人股骨粗隆部骨折越来越多见,我院自1998年以来,运用Gamma钉(亚太型)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部骨折18例,效果满意,总结如下.

    作者:刘成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坏疽早中期改变30例

    糖尿病坏疽是由于血管病变导致肢端缺血、周围神经病变、感觉障碍及并发有外伤感染所致的手足肢端坏疽,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以下肢多见,多见于老年人.

    作者:张立芳;孙志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紫花茄皂苷Ⅰ-2对人肝癌细胞的细胞毒影响

    目的 探讨紫花茄皂苷Ⅰ-2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方法 用酸性磷酸酶(APA)法测定不同浓度紫花茄皂苷Ⅰ-2处理人肝癌BEL-7402细胞后的增殖抑制率和IC50.结果 紫花茄皂苷Ⅰ-2对BEL-7402细胞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在皂苷作用72 h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A405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6.2 μg/ml.结论 紫花茄皂苷Ⅰ-2对人肝癌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呈明显的浓度依赖性.

    作者:曹同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持续血液滤过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目的 探讨持续高容量血液滤过(CHVHF)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疗效.方法 将40例确诊ARDS合并MODS患者,按住院先后分治疗组21例,对照组19例,在同样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CHVHF.观察治疗过程中患者生命体征,氧分压(PO2)、氧合指数(OI)、血肌酐(SCr)、C反应蛋白(CRP)、血谷丙转氨酶(ALT)的变化和终的死亡率.结果 CHVHF组患者治疗前后SCr、CRP、ALT和OI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只有OI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相比治疗后SCr、CRP、ALT和OI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死亡13例,病死率68.4%;治疗组死亡8例,病死率38.1%,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CHVHF治疗能迅速改善ARDS合并MODS患者的病情,显著降低死亡率.

    作者:马德堂;张守满;周永勤;李修奎;周忠泉;赵跃青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简称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腹泻型IBS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排便不尽感等[1].临床治疗以调节胃肠道动力及对症治疗为主.本文观察微生态制剂配合中药治疗腹泻型IBS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蓉蓉;张洪涛;刘琨煜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亚低温对缺氧缺糖星形胶质细胞活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亚低温对缺氧星形胶质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原代培养大鼠大脑皮层星形胶质细胞,设亚低温组(34℃)和常温组(37℃),同时于缺氧缺糖条件下培养,在相应时间点观察细胞形态,并用台盼兰排染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结果 亚低温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常温组(P<0.01).结论 亚低温对缺氧/缺糖星形胶质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杨丽娟;邬力祥;李伟;赵冬梅;崔存德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肿瘤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

    恶性肿瘤的发生是由环境与遗传因素相互作用而导致的多种基因和蛋白质参与的复杂疾病.

    作者:刘成霞;史宁;张尚忠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滨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