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带锁髓内钉治疗同侧股骨干合并股骨颈骨折6例

吕胜江;付丽娟;杨志强

关键词:髓内钉, 股骨干骨折, 股骨颈骨折
摘要:我院自2001年6月-2004年12月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同侧股骨干合并股骨颈骨折6例,临床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尼莫地平和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观察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内科常见的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占脑血管疾病的10%~15%[1],其病情凶险,隐性期易并发脑积水和脑血管痉挛(CVS),死亡率高.本文对我院自2003年1月-2006年1月收治入院时神志清醒的30例SAH患者,采用尼莫地平和腰穿脑脊液(CSF)置换治疗取得显著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宋绍国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带锁髓内钉治疗同侧股骨干合并股骨颈骨折6例

    我院自2001年6月-2004年12月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同侧股骨干合并股骨颈骨折6例,临床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吕胜江;付丽娟;杨志强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半叶马尾藻多糖对HL-60细胞CD11b和CD11a表达的体外影响

    目的 探讨半叶马尾藻多糖对HL-60细胞CD11b、CD11a表达的影响.方法 MTT研究半叶马尾藻多糖对HL-60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研究对CD11b、CD11a表达的影响.结果 半叶马尾藻多糖能增高CD11b、CD11a的表达率,且作用随时间和浓度的增加而增强.结论 半叶马尾藻多糖在体外可影响HL-60细胞CD11b、CD11a的表达,提示其在抗肿瘤方面有一定的开发应用前景.

    作者:唐慎华;贾秀红;朱淑霞;李建厂;陆羡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肺心病心电图改变的特点与发生机制

    1 导致肺心病心电图改变的影响因素肺心病患者由于肺动脉压逐渐增高,右心室压力负荷增大,进而导致右心室代偿性肥厚和扩张,容量负荷随之增大,右心房也相应发生改变.在心电图上,可出现P波异常和胸导联QRS波及S-T、T等变化.因左室壁比右室壁厚(3:1),故轻度右心室肥厚在心电图上难以显示.

    作者:戴卫星;张宏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老年髋部骨折相关因素分析与对策

    随着社会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明显,老年髋部骨折逐年上升.美国老年局1987年统计数据表明,老年髋部骨折发生率每年增加一倍[1].它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及生活的不便,而且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压力和经济、精神负担.本文就124例老年髂部骨折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报告如下.

    作者:李风英;尹淑英;王琳;李巧凤;张霞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蛋白激酶A研究新进展

    蛋白激酶A(PKA)又叫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是Kerbs等人在继Sutherland等人提出cAMP第二信使的概念之后,在研究糖原的代谢过程中发现的,是普遍存在于动物体内的一种蛋白激酶.近年来,cAMP作为第二信使的研究较多,有学者已经从分子水平上研究cAMP与人类疾病的关系,如细胞的异常生长和增殖等.蛋白激酶A特别是蛋白激酶AⅠα(PKA Ⅰα)作为cAMP的主要调节分子,在癌细胞系、原发性肿瘤和增生过度的细胞中呈过度表达.本文将重点讨论蛋白激酶AⅠα与肿瘤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高红娜;吴秀荣;曲昌锋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相关性研究

    目的 提高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并发肠缺血的认识,完善冠心病防治规则.方法 选择经临床和影像检查确诊的36例老年(65~74岁)冠心病患者与31例中青年(35~50岁)冠心病患者的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影像进行对比分析,分析年龄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以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肠系膜上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36例中19例(52.8%)肠系膜上动脉病变,对照组31例中3例(9.7%)肠系膜上动脉病变(P<0.05).观察组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者24例(66.7%),对照组多支血管病变者7例(22.6%)(P<0.05).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者31例(46.2%),合并肠系膜上动脉病变19例(19/22,86.3%);单支血管病变36例(53.7%),合并肠系膜上动脉病变3例(3/22,13.6%)(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的年龄与肠系膜上动脉病变之间有紧密相关性,年龄越大,冠状动脉损害越严重,肠系膜上动脉损害多在冠状动脉损害较严重时发生,应重视老年冠心病患者并发肠缺血的存在.

    作者:韩海林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后牙铸造桩核冠修复效果的对比分析

    利用桩核冠进行后牙的牙体修复,可以很好地恢复患者的咀嚼功能,修复体的体积小,减少了异物感,保留了牙根,减缓牙槽骨的吸收,起到组织保健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对160颗患牙采用桩核冠的修复,探讨修复的远期效果.

    作者:张云涛;侯玉东;慈浩粟;黄玉梅;王莹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斜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7例报告

    自1998年以来,我们对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闭合复位不佳者,采取切开复位加斜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7例,取得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刘焕生;朱登嵩;王希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奥扎格雷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观察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并发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elayed cerebrovascular spasm,DCVS)是SAH病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SAH的治疗关键在于避免再出血及防治脑血管痉挛.我们对2003年2月-2005年8月收治SAH患者76例用奥扎雷钠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延瑞;王振才;陈艳荣;李晓;李刚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针灸在上消化道钡餐透视中对促进胃排空的研究

    目的 评价针灸与胃动力药在钡餐透视中增加胃动力的应用价值.方法 136例胃肠钡餐检查所示胃排出迟缓及障碍者,随机分为针刺组76例和口服胃动力药组(对照组)60例,针刺组采用针刺足三里、上巨虚、耳穴,部分兼刺中腕、内关、太冲.对照组给予口服吗丁啉.结果 76例胃排空迟缓及障碍者,经针灸后72例钡剂可迅速排出,占94.74%;60例口服吗丁啉者,50例钡剂短时内排出,占83.3%.结论 针刺足三里或兼刺耳穴等其他相关穴位,对钡餐透视中胃排出迟缓者有较为明显的效果,该方法在增加胃动力,促进胃排空方面,优于胃动力药,且简便易行,无副反应,有推广价值.

    作者:郑德先;刘清军;郑春长;姜金凯;翟爱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Ri质粒介导的毛状根技术在获得人参药用成分研究中的应用

    Ri质粒介导的毛状根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领域中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它是将发根农杆菌含有的Ri质粒中的TDNA片段整合到植物细胞的DNA上,诱导出毛状根,从而建立起毛状根培养系统用于次生代谢物的生产[1].由于Ri质粒转化的毛状根具有生长快、易于培养、有用成分高、代谢通路表达完整的特点[2],在利用生物技术生产药用植物有效成分领域,显示出极大的应用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作者:姚庆收;武玉永;刘凤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颏下进路气管内插管在复杂面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一种新的气管内插管方式--颏下进路气管内插管在复杂面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996年1月-2003年12月间实施复杂面部骨折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组32例为颏下进路气管内插管,对照组35例为气管切开气管内插管.结果 研究组操作时间、术后并发症均小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操作安全性与对照组无差别.结论 经颏下进路气管内插管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插管方式,在复杂面部骨折手术治疗中可以替代气管切开气管内插管.

    作者:孙乐刚;刘玲;杨佑成;王丽芳;徐惠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微波热疗促进伤口愈合60例疗效观察

    外伤或手术的伤口感染需要较长时间的应用抗生素和局部换药治疗,采用如上常规治疗后,仍有部分病例伤口愈合延缓.近年来,微波热疗的临床研究十分活跃,应用领域日渐拓展.基于对微波热疗作用的理解,我们于2000年8月-2004年5月,对60例患者伤口进行局部的微波热疗,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克兰;冯锐;张杰;何信华;时秀莲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布氏镜检查丁酸钠影响HT-29细胞动态变化的研究

    目的 观察丁酸钠对结肠癌HT-29细胞形态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多功能透射显微镜(布氏镜)动态观察丁酸钠作用前后HT-29细胞的生长状态、细胞运动及贴壁过程的变化.结果 丁酸钠5 mmol/L作用24 h后,HT-29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细胞巢变小,巢内细胞数减少;细胞变成圆形,细胞大小趋于一致;细胞核内染色质呈块状聚集,折光性降低,呈现出凋亡细胞形态;贴壁过程明显变缓.结论 丁酸钠可以改变HT-29的生长状态,抑制其生长;布氏镜可以动态地观察药物作用前后培养细胞的形态、微细结构及运动的变化,是一项先进的、具有实用价值的检查技术.

    作者:刘成霞;张尚忠;刘宗印;黄丽华;张孝卫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充填武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美国巴德公司的疝环充填物及成型补片,对58例腹股沟疝病人施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观察手术方法、手术指征、术后病人伤口疼痛、自主能力的恢复、并发症及复发率等.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32 min;术后3~14 h病人能下床活动;伤口疼痛时间2~3 d;术后排尿困难5例,腹股沟部异物感3例.随访6个月~6年,未见复发病例.结论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损伤轻、恢复快、术后复发率低等优点.可放宽手术指征,是一种先进的疝修补方法.

    作者:王荣华;李希路;孙福群;和西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中药对急性脑卒中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急性脑卒中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死亡率、致残率极高,目前主要治疗手段是溶栓和神经保护,其中神经保护剂的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尤其是与溶栓药联合应用,可在改善脑缺血的同时,保护脑组织尽可能少受各种代谢毒物的损害,从而改善预后[1].近年来大量的中药实验和临床研究从多方面阐明了中药神经保护的药理作用机制,现就其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赵圣文;丁月霞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老年人溃疡病穿孔64例围手术期处理体会

    我院自1985年6月-2004年6月收治60岁以上老年人溃疡病穿孔64例,现就其围手术期处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罗香田;郭树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综合康复疗法联合消炎痛治疗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是由于颞下颌关节功能失调引起的关节疼痛、运动障碍、关节区弹响等综合征,治疗较为困难,且易于反复.我科自2001年采用半导体激光、超声波、调制中频电及电针综合疗法联合药物治疗颢下颌关节紊乱征以来,取得了满意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淑云;王良俊;吴耀坤;刘义;刘建荣;张奉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112例上颌埋伏多生牙临床治疗体会

    超过正常数目而形成的牙齿称为多生牙.多生牙可以萌出、埋伏阻生、牙齿倒置,患者大多无自觉症状,极少患者感觉局部胀感,但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如错殆畸形、邻牙迟萌、牙扭转、牙间隙增宽、邻牙牙根吸收和形成囊肿等.因此,早期作出诊断,及早给予治疗很有必要.现将我科1996年2月-2005年2月临床治疗112例上颌埋伏多生牙的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郭建村;刘明叶;赵景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滨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