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铍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疼痛的病例对照研究

赵勇;秦伟凯;顾力军;崔秀仁;张宽;常德有;王雷;见国繁;纪树青

关键词:针刺镇痛, 骨关节炎, 膝, 疼痛, 病例对照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铍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疼痛的作用机制,并进行分析.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入组的85例(85膝)膝骨关节炎患者(如为双膝骨关节炎患者只选其中较严重的一侧入组),其中试验组35例,男6例,女29例,脱落1例,平均年龄( 56.65±4.89)岁;对照组50例,男6例,女44例,平均年龄(57.54±4.91)岁.分别采用铍针治疗和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治疗.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膝关节周围明显压痛点的压痛仪测量数据作为评定指标.结果:试验组各项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各项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在VAS评分及压痛仪测量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主观感受的VAS评分和压痛仪客观测试数据之间具有相关性,可用线性回归方程表示两者间的相关关系.结论:铍针通过减轻关节局部痛点的软组织张力,解除神经压迫和刺激,从而有效缓解膝骨关节炎患者的疼痛症状,是治疗膝骨关节炎疼痛的有效方法.
中国骨伤杂志相关文献
  • 肩关节前方盂唇损伤的MRI和MR关节造影诊断

    目的:探讨MRI和MR关节造影在肩关节前方盂唇损伤中的诊断价值,评估MR关节造影在鉴别肩关节前方盂唇不同类型损伤中的作用.方法:自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对经肩关节MRI、MR关节造影诊断后进行关节镜手术治疗的153例肩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由1位骨骼肌肉系统影像学医生和1位运动医学医生共同阅片,得出一致的MRI和MR关节造影诊断,并与关节镜下结果进行比较.计算MRI和MR关节造影诊断肩关节前方盂唇损伤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在MR关节造影下存在前方盂唇损伤的患者中,对其不同类型损伤进行分型,与关节镜下分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153例中,肩关节前方盂唇损伤78例,肩袖损伤67例,上盂唇从前到后(superior labrum anterior to posterior,SLAP)损伤8例,MRI和MR关节造影诊断肩关节前方盂唇损伤的灵敏度分别为80.8%和92.3%,特异度分别为89.3%和97.3%,准确度分别为85.0%和94.8%.78例关节镜下存在肩关节前方盂唇损伤的患者中,Bankart损伤39例,前方盂唇骨膜袖套样撕脱(ALPSA)损伤32例,Perthes损伤7例,MR关节造影正确诊断Bankart、ALPSA和Perthes损伤的灵敏度分别为84.6%、84.4%和57.1%.结论:MR关节造影较MRI诊断肩关节前方盂唇损伤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更高,MR关节造影能在术前进一步明确盂唇损伤的类型,为确定术前计划提供依据.

    作者:李海峰;刘玉杰;程流泉;李众利;王俊良;齐玮;王宁;朱娟丽;刘洋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应用Cable-Pin内固定系统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通过与克氏针张力带(tension band wiring,TBW)比较明确应用Cable-Pin系统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8年3月至2010年6月,65例尺骨鹰嘴骨折患者分为2组:Cable-Pin组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21~69岁,平均(53.69±13.42)岁,采用Cable-Pin系统内固定治疗;TBW组33例,男20例,女13例,年龄20~70岁,平均(53.18±13.36)岁,采用克氏针张力带治疗.记录2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血红蛋白含量、骨折愈合时间、手术并发症及肘关节功能HSS评分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8.4个月.2组在骨折愈合时间(t=2.588,P=0.012),术后肘关节功能评分(Z=-2.039,P=0.041)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able-Pin组优于TBW组.2组在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和术后血红蛋白含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able-pin系统内固定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简便易行、疗效可靠、并发症少,优于克氏针张力带钢丝.

    作者:马胡晶;单磊;周君琳;刘清和;陆铁;孙松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膝骨关节炎的多角度临床评估与防治策略

    经典的骨关节炎定义为多种因素引起的关节软骨纤维化、皲裂、溃疡、脱失的关节疾病,多发于膝、髋等负重关节.临床上,该病的病理损害除了关节软骨之外,还涉及到关节周围的其他组织,表现为软骨下骨硬化或囊性变、关节边缘骨质增生、滑膜增生、关节囊挛缩、韧带松弛或挛缩、肌肉萎缩无力等[1].正是由于这种病理损害的广泛性和临床表现的复杂性,决定了在确定疾病诊断之后、采取治疗措施之前,还应该对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评估,包括病变关节局部的情况和全身的功能状态,只有这样,才能使治疗措施更加具有针对性.当然,一个疗程结束时,好应用同样的方法再重复评估1次.本文仅以膝骨关节炎为例进行阐述.

    作者:詹红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股骨颈骨折对人工髋关节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影响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是否为髋部人工关节术后DVT的危险因素.方法:检索自2005年1月至2010年7月于北京协和医院接受人工髋关节手术的患者,排除不适合纳入研究病例,其余为候选病例.候选病例均在术前经B超检查除外DVT,在围手术期接受了规范的预防DVT治疗.对术后出现DVT或肺栓塞(PE)症状、体征者,通过相应影像学检查进行确诊.选取术后发生症状性DVT的患者作为病例组,以年龄、性别、体重作为匹配条件选取对照组病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以股骨颈骨折为暴露因素,计算比值比(OR)并比较其暴露率,验证其关联强度.结果:在670例接受人工髋关节手术的患者中,408例为候选病例.其中13例术后发生症状性DVT作为病例组,男4例,女9例,平均年龄77岁(57~91岁),全部为股骨颈骨折患者.对照组52例中男18例,女34例,平均年龄76.98岁(57~91岁);其中39例因股骨颈骨折接受手术.病例组中股骨颈骨折的暴露率为100%(13/13),对照组为75%(39/52),2组暴露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尚不能认为股骨颈骨折是髋部人工关节术后症状性DVT的独立危险因素.股骨颈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决定了其患病人群既是DVT的高危人群,也是接受人工髋关节手术的主要人群.人工髋关节手术可以降低股骨颈骨折的DVT风险,与手术本身的DVT风险增加相平衡,故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DVT风险较非股骨颈骨折患者并未显著升高.

    作者:常晓;钱文伟;翁习生;张保中;林进;金今;王炜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膝骨关节炎应用脉冲电磁场治疗的系统评价

    目的:系统评价脉冲电磁场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2012年第2期)、PubMed (1966~2012.2)、EMBASE(1974~2012.2)、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1978~2012.2)、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79~2012.2)和雏普数据库(VIP,1989~2012.2),同时在Google学术搜索引擎进行检索,并追查纳入研究参考文献,收集以脉冲电磁场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所有随机对照试验.根据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风险评估工具”进行偏倚风险评估,用RevMan 5.1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终纳入5个随机对照试验,共331例患者.研究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相比,脉冲电磁场治疗膝骨关节炎在缓解疼痛[WMD =0.12,95%CI(-0.46,0.69)]、减少晨僵时间[WMD=0.08,95%CI( -0.05,0.21)]和改善膝关节功能[WMD=-1.16,95%CI(-4.36,2.05)]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脉冲电磁场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需更多有力的证据.由于纳入研究质量和病例数量的局限,上述结论尚需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作者:曹立颖;姜明静;杨声坪;赵龙;王建民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颤抖复位法治疗Colles骨折

    Colles骨折远端常向背侧移位,甚至前倾角小于0°,复位不好致残率较高.自2007年1月至2010年10月,采用颤抖复位法治疗Colles骨折78例,疗效满意.1临床资料本组78例中,男44例,女34例;年龄17 ~78岁,平均38.8岁;右侧52例,左侧26例.伤后就诊时间30 min~19 d.受伤原因:运动训练伤35例,车祸伤24例,自行摔伤19例.主要症状:均为伤后手腕部肿痛、功能受限伴腕部畸形就诊,本组病例均经X线片确诊.

    作者:袁艺;殷铭东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并建立膝骨性关节炎运动处方.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9月采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治疗膝骨性关节炎120例,其中男39例,女81例;年龄40~85岁,平均62.50岁;病程1个月~30年.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2组,治疗组60例,男21例,女39例;年龄40~85岁,平均(62.27±8.99)岁;病程2个月~30年,给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治疗.对照组60例,男18例,女42例;年龄41~80岁,平均(62.72±8.34)岁;病程个1个月~30年,给予常规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分别观察2组膝关节疼痛、功能及积液等指标,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120例均获随访,时间1~3年,平均18个月.参照JOA判定标准:治疗组治愈12例,显效33例,有效14例,无效1例;对照组治愈7例,显效14例,有效31例,无效8例,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累计复发7膝(1年内复发3膝,1年后复发4膝),对照组累计复发31膝(1年内复发13膝,1年后复发18膝),治疗组复发病例少于对照组.结论: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在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中具有明显的缓解症状、改善关节功能、增强关节稳定性及减缓关节退变进程的作用,远期临床疗效较好.

    作者:何本祥;檀亚军;夏万荣;魏微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MR对布氏杆菌性脊柱炎诊断价值的探讨

    目的:探讨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在MR影像上的表现特点,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0年12月15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龄31~64岁,平均49岁.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乏力、发热、出汗、腰痛,均行MR脊柱检查,采用联合抗生素治疗.结果: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多位于腰椎,椎体边缘明显骨质增生,病灶多位于椎体边缘及椎体前中部,T1序列呈低信号,T2序列呈混杂低信号,T2压脂序列呈高信号;椎间隙多无明显变化;5例出现椎旁脓肿.13例在腰椎,1例为胸腰椎,1例为腰骶椎.14例2个椎体受累,1例3个椎体受累.结论:MR能为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谷瓅;于清太;臧文远;许德慧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鹿茸多肽对实验性膝骨性关节炎软骨细胞凋亡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鹿茸多肽对实验性膝骨性关节炎软骨细胞凋亡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6月龄新西兰大白兔6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8只)和模型组(56只),模型组采用Hulth法造成兔膝骨性关节炎模型.造模成功后再将模型组随机分为鹿茸多肽组(24只)和对照组(24只),鹿茸多肽组予鹿茸多肽稀释液0.5 ml关节腔注射每2日1次,对照组给予0.5 ml生理盐水关节腔注射每2日1次.分别于干预后第7、15、30天分批取材,光镜观察各组关节软骨形态学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软骨细胞凋亡的结构变化;TUNEL法检测软骨细胞凋亡,计算软骨细胞凋亡指数;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关节液中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结果:随着时间的延长,鹿茸多肽组和对照组关节软骨退变进行性加重,软骨细胞凋亡明显增多.干预后第7、15、30天,鹿茸多肽组软骨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20.30±1.23)、(28.60±2.37)、(37.10±1.82),对照组软骨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31.50±2.44)、(34.40±1.77)、(42.30±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时间段内,鹿茸多肽组软骨细胞凋亡指数低于对照组.干预后第7、15、30天,鹿茸多肽组关节液中白细胞介素-1β水平分别为(15.81±1.26)、(12.59±1.42)、(9.57±0.92)μg/L,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分别为(48.47±2.64)、(43.46±1.33)、(40.96±1.05)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关节液中白细胞介素-1β水平分别为(18.92±1.83)、(20.25±2.76)、(22.13±2.24)μg/L;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分别为(57.92±2.12)、(60.25±1.48)、(63.35±2.15) μg/L.相同时间段内,鹿茸多肽组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鹿茸多肽可抑制膝骨性关节炎过程中软骨细胞凋亡,降低关节液中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一定程度上延缓关节软骨的退变.

    作者:修忠标;孙磊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健骨方对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股骨头局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的影响

    目的:健骨方是临床上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经验方,具有补肾活血、健脾化痰作用,主要由何首乌、泽泻、山楂、骨碎补、枸杞子、黄芪、地黄、丹参、当归、党参、女贞子、甘草等药物组成,本研究旨在探讨其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兔股骨头局部PPARy影响.方法:以18只健康SPF级新西兰家兔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健骨方组.健骨方组予灌胃健骨方混悬液,每公斤体重10ml,含生药0.719 g/ml;其余灌胃生理盐水,每公斤体重10ml.3周后肌注甲泼尼龙珀酸钠,40 mg/kg,继续常规饲养3周后测定股骨头局部糖皮质激素水平、PPARγ以及造模前后血浆糖皮质激素水平.结果:造模前血浆糖皮质激素水平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1).3周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浆糖皮质激素水平升高(P=0.001);与模型组比较,健骨方组血浆糖皮质激素水平降低(P=0.001).股骨头局部糖皮质激素含量,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01);与模型组比较,健骨方组降低(P=0.001).股骨头局部PPARγ含量,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升高(P=0.018);与模型组比较,健骨方组降低(P=0.033).结论:健骨方可能通过降低PPARγ含量抑制股骨头局部成脂分化,达到防治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作用.

    作者:刘文刚;何伟;许学猛;吴淮;魏凌峰;赵传喜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铍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疼痛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铍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疼痛的作用机制,并进行分析.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入组的85例(85膝)膝骨关节炎患者(如为双膝骨关节炎患者只选其中较严重的一侧入组),其中试验组35例,男6例,女29例,脱落1例,平均年龄( 56.65±4.89)岁;对照组50例,男6例,女44例,平均年龄(57.54±4.91)岁.分别采用铍针治疗和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治疗.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膝关节周围明显压痛点的压痛仪测量数据作为评定指标.结果:试验组各项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各项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在VAS评分及压痛仪测量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主观感受的VAS评分和压痛仪客观测试数据之间具有相关性,可用线性回归方程表示两者间的相关关系.结论:铍针通过减轻关节局部痛点的软组织张力,解除神经压迫和刺激,从而有效缓解膝骨关节炎患者的疼痛症状,是治疗膝骨关节炎疼痛的有效方法.

    作者:赵勇;秦伟凯;顾力军;崔秀仁;张宽;常德有;王雷;见国繁;纪树青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手法治疗退行性膝骨关节炎

    膝骨关节炎又称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退行性骨关节病、增生性关节炎等,是一种多发的慢性进行性骨关节疾病,为骨科临床常见病[1].该病以膝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为主要病理特征,临床以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弹响,有时伴关节肿胀积液为主要表现.临床上,采用辨病施治和辨证施治手法治疗膝骨关节炎具有良好的疗效和优势[2-3].“六步八法”是采用辨病施治的方法,针对膝骨关节炎膝关节“力平衡失调”这一病变本质,通过松解粘连、缓解市肉痉挛、改善和恢复肌腱韧带弹性,增加髌骨活动度,改善膝关节应力状况,起到调整力学平衡的作用,从而达到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目标.自2006年至2010年采用“六步八法”治疗膝骨关节炎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杨济;何名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骨科创伤误治后的补救3例

    骨科创伤不仅能够导致骨折,而且对软组织的潜在损伤也极为严重,临床医生会重视明显的软组织损伤和骨折的处理,对软组织潜在损伤或隐性损伤往往重视不足,从而出现皮肤及皮下软组织的坏死,感染,形成大面积的顽固性感染,或者难以愈合的窦道,治疗起来非常棘手,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导致医疗纠纷[1].笔者在从事骨科工作中,对此类病例深入研究略有体会,下面探讨一下误治后的补救,并以3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探讨.

    作者:马常青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不同浓度木瓜蛋白酶建立兔膝骨关节炎模型的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木瓜蛋白酶建立的兔膝骨关节炎模型,为研究骨关节炎病理及诊疗方法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将60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4组,分别在1、3、5d右膝关节腔注射2%(低剂量组)、5%(中剂量组)、10%(高剂量组)(w/v)木瓜蛋白酶和0.03 mol/L的L-半胱氨酸混合溶液0.1 ml/kg(实验组),以及等量生理盐水(对照组).整个实验过程观察兔状态并记录体重和膝关节宽度.首次注射后第2、4、6周将兔分批处死,取股骨髁、胫骨平台及滑膜做大体及组织病理学观察,并进行评分.结果:实验组均出现关节宽度增大、关节软骨变薄、基质分解破坏、滑膜增生等炎症及退行性改变,严重程度随浓度增高而增高,也随时间延长而发展;对照组无上述改变,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兔膝骨关节腔注射2%、5%、10%木瓜蛋白酶和0.03 moL/L L-半胱氨酸混合溶液0.1 ml/kg可制备不同严重程度的骨关节炎模型,周期短,可重复且成功率高.

    作者:韩冠英;凌沛学;王凤山;王桂兰;邵华荣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血清COMP在骨关节炎早期诊断中的作用

    目的:运用血清COMP含量检测从有临床症状而未出现影像学改变的人群中筛选出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亚临床患者,从而开展OA的早发现、早治疗.方法:收集2007年8月至2009年9月入院诊断为膝骨关节炎患者或骨关节炎高危人群组115例(OA组),体检健康对照人群35例(健康组).OA组男55例,女60例;年龄39~76岁,平均(55±13.32)岁;体重指数15.1~29.8;病程6~60个月.健康组男16例,女19例;年龄36~77岁,平均(53±12.53)岁;体重指数14.8~29.2.按照国际骨关节炎学会制定的诊断分类标准以及Kellgren和Lawrence衡量标准,确诊OA并分为Ⅰ-Ⅳ级,采用口服塞来昔布胶囊治疗,检测血清COMP含量并分析与OA级别的相关性.OA亚临床组患者随访调查24~38个月,平均33.4个月,检测随访前后的血清COMP含量.结果:健康组血清COMP含量受年龄影响较大(t=2.50,P=0.02),但健康组和OA组均不受性别(t=0.98,P=0.34;t=0.18,P=0.86),体重指数(t=0.56,P=0.92;t=0.17,P=0.85)和吸烟史(t=1.89,P=0.08;t=0.70,P=0.49)影响.随着OA分级的升高,血清COMP含量逐渐升高(F=15.56,P=0.001).即使针对未出现影像学改变的OA亚临床患者,也可以在该患者确诊的2年前检测出显著的血清COMP含量升高,并能有效地将其与其他相关疾病的亚临床患者区分(t=2.55,P =0.03).结论:血清COMP可作为潜在的生物学标记物为膝关节OA的亚临床和早期患者提供新的诊断指标.

    作者:李恒;王丹;武中庆;钟建明;袁永健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全膝关节磁共振成像积分对膝骨关节炎诊断价值的探讨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磁共振成像积分(WORMS)对膝骨关节炎(KOA)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1年1月门诊及住院KOA伴膝关节积液患者70例,男12例,女58例;年龄46~75岁,平均(59.66±9.93)岁.用WOMAC量表进行临床症状评估,用K-L分级及全膝关节磁共振成像积分(WORMS)进行放射学评估,同时应用ELISA法检测患者关节液中COMP及CTX-Ⅱ的浓度.并对上述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及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WOMAC评分及WORMS分别为(57.50±8.20)和(64.54±16.45)分,CTX-Ⅱ及COMP含量分别为2.42ng/ml和4.56 ng/ml.选择WORMS四分位数中轻和严重2组,比较2组COM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4,P=0.039),而CTX-Ⅱ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Z=0.79,P=0.427).相关性分析发现WORMS与WOMAC评分、K-L分级呈正相关(r=0.777,P<0.01;r=0.716,P<0.01),K-L分级与WOMAC评分也呈正相关(r=0.692,P<0.01).WORMS中关节软骨积分、骨赘积分、滑膜炎积分分别与WOMAC评分、K-L分级及COMP亦呈正相关(r=0.771,P<0.01;r=0.509,P<0.01;r=0.917,P<0.01).以WOMAC评分为应变量,年龄、性别、K-L分级、WORMS、COMP和CTX-Ⅱ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F=20.327,P<0.01),KOA病情主要受WORMS、K-L分级影响(P=0.015,P=0.025).结论:WORMS对膝骨关节炎的诊断有较高的参考价值.WORMS高时,关节液中COMP含量升高.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症状主要受WORMS、K-L分级影响.

    作者:王学宗;郑昱新;曹月龙;顾新丰;韦宋谱;高宁阳;刘婷;庞坚;詹红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手术与手法复位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手术与手法复位治疗不同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自2006年3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从中选取资料完整的301例.手法复位石膏固定组134例,男86例,女48例;平均年龄(38.2±15.7)岁;Weber-Denis A型55例,B型60例,C型19例.手术治疗组167例,男115例,女52例;平均年龄(39.6±11.9)岁;Weber-DenisA型59例,B型52例,C型56例.根据Mazur制定的踝关节症状与功能评分标准对患者进行术后评分,比较2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Weber-DenisA型114例,手法组55例,功能优、良、可、差者分别为18、20、11和6例;手术组59例,功能优、良、可、差者分别为26、25、6和2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0).Weber-Denis B型112例,手法组60例,功能优、良、可、差者分别为20、26、8和6例;手术组52例,功能优、良、可、差者分别为25、21、5和1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0).Weber-DenisC型75例,手法组19例,优、良、可、差者分别为2、3、7和7例;手术组56例,优、良、可、差者分别为21、18、11和6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结论:Weber-DenisC型骨折,手术组患者疗效高于手法治疗组,该型骨折患者应积极手术治疗.

    作者:周一飞;余洋;张小磊;陈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T4椎弓根-肋骨复合体横纵径的相关测量

    目的:测量T4椎弓根-肋骨复合体的横纵径相关数据并探讨其意义.方法:12例随机成人胸椎,男7例,女5例;平均年龄23岁(19~28岁).采用病例自身对照分组,即同一病例、同侧T4椎弓根与椎弓根-肋骨复合体对照.所用设备为GE公司Light speed 16排螺旋CT,自T3至T5行CT扫描及三雏重建.测量参数:椎弓根横径、椎弓根-肋骨复合体横径、椎弓根纵径、椎弓根-肋骨复合体纵径、椎弓根-肋骨复合体重叠纵径.结果:T4椎弓根-肋骨复合体中的椎弓根与肋骨部分重叠,椎弓根横径与椎弓根-肋骨复合体的横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弓根纵径与椎弓根-肋骨复合体纵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弓根-肋骨复合体重叠纵径与椎弓根纵径或复合体纵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4椎弓根-肋骨复合体中椎弓根与肋骨是部分而非完全重叠,且椎弓根或复合体的纵径均不能等同于重叠纵径.

    作者:韦兴;侯树勋;李南;陈秉耀;史亚民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X线测量与WOMAC评分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目的:进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X线测量与WOMAC评分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合临床和生物力学分析两者的关系.方法:自2011年3月至2011年7月,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40例250膝,左侧132膝,右侧118膝;年龄40~71岁,平均54.68岁.应用MB-RULER测量软件测量患膝正侧位X线片股骨角、胫骨角、股胫角及关节间隙角等数值,并采集WOMAC评分,应用多重线性回归建立回归方程分析两者相关性.结果:应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正位X线片测量数值与WOMAC评分的回归方程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侧位X线片测量数值与WOMAC评分的回归方程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膝关节X线数据测量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WOMAC评分的情况;②局部膝关节X线力线测量对诊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必须的检查之一,应予以重视.③正位片上胫骨角、关节间隙角与WOMAC评分的相关性大,可用于评估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功能恢复情况.

    作者:马玉峰;王庆甫;陈兆军;杜春林;李俊海;黄沪;时宗庭;殷岳杉;张雷;阿迪力江;董士宇;吴忌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空心拉力螺钉治疗Hoffa骨折

    目的:探讨空心拉力螺钉治疗Hoffa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2月至2009年5月采用空心拉力螺钉治疗Hoffa骨折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23 ~45岁,平均34.2岁;左侧6例,右侧7例.按Letenneur分型:股骨外髁,Ⅰ型3例,Ⅲ型2例;股骨内髁,Ⅰ型3例,Ⅱ型2例,Ⅲ型3例.根据骨折类型,按不同入路应用松质骨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13例均获随访,时间12~23个月,平均16.5个月.所有患者未发现腘窝动脉、胫神经或腓总神经等并发症.术后半年根据Letenneur膝关节功能评分,优10例,可3例.术后半年X线片示骨折骨性愈合,未发现空心螺纹钉松动、断裂及骨折不愈合等.结论:空心拉力螺钉治疗Hoffa骨折临床疗效满意,手术入路及内固定方式应根据骨折类型、骨折线的位置及骨折块的大小等因素综合判断.

    作者:蔡春元;董伊隆;黄益奖;杨国敬 刊期: 2012年第05期

中国骨伤杂志

中国骨伤杂志

主管:中国果树

主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