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放疗结合化疗治疗68例肺癌脑转移疗效观察

王绍奎;董红梅;李英;张爱云;胡茂林

关键词:肺癌, 脑转移, 放疗, 化疗
摘要:肺癌脑转移常见,约1/3的肺癌患者在不同的时期出现脑转移,其预后差,发生脑转移不治疗者自然生存期1~2个月,激素治疗者2~5个月,放疗可增加到3~6个月,手术、放疗和激素综合治疗者中位生存期可大于6个月[1].我院1990年1月-1999年1月共收治肺癌脑转移68例,报告如下.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阿魏酸钠治疗肾病综合征68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阿魏酸钠(益米乐)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随机将68 例患者分为治疗组(34 例)和对照组(34 例),治疗组给予阿魏酸钠,对照组给予等量的葡萄糖溶液,两组均予以糖皮质激素及对症等治疗,一疗程为14 d,共 4个疗程.分别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尿常规、免疫球蛋白、尿蛋白定量(UPro)、血浆白蛋白(Alb)、血尿素氮 (BUN)和肌酐(SCr).结果治疗组治疗4个疗程后,IgG、IgM、Alb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Upro、BUN和Sc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魏酸钠作为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可显著减少肾病综合征病人的蛋白尿,减少肾小球损伤及保护肾功能.

    作者:高金祥;孙建;屈明芬;刘玉夏;刘云启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方丝弓矫治技术中后倾曲打开咬合的临床观察

    有关临床打开咬合的问题常因疗程长、难度大而困扰着临床工作者,临床应用不得法常致使有些患者疗程很长而效果欠佳,甚至导致矫治失败[1].近,我们对方丝弓矫治技术中采用后倾曲打开咬合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建春;高俊英;刘新强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50例分析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ISH)系高血压的一种类型,老年和非老年均可患病,但多见于老年人.许多研究证明ISH可作为一个独立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存在,现在临床已受到广泛重视.我们对2001年以来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进行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闫金海;郑秀霞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双黄连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30例观察

    急性病毒性脑炎是小儿时期常见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我们采用双黄连注射液结合西药综合治疗急性小儿病毒性脑炎3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崔金焕;邢玉英;黄荣芝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继发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分析

    我院自2000年2月-2004年8月共发现外伤性硬膜下积液168例,占外伤性颅内血肿或脑挫裂伤病人的10.2%,其中12例病人在硬膜下积液的部位发生慢性硬膜下血肿,报告如下.

    作者:杜福宏;徐淑军;孙西周;宋良鹏;徐艳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小儿大叶性肺炎31例临床分析

    本文分析了1992年5月-2004年5月我院儿科收治的大叶性肺炎31例,对于了解小儿大叶性肺炎的临床特征,优化其诊治方案有一定意义.

    作者:丁晓辉;董爱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含庆大霉素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效果观察

    近年来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已取得了广泛共识,根除幽门螺杆菌(HP)成为治愈溃疡的关键,为此人们进行了大量积极有益的探索.2004年1月-2005年4月,我们应用含庆大霉素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病人50例,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志国;梁克山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50例无痛分娩临床分析

    随着围生医学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孕妇对分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分娩期间除了保证母儿安全的同时,更要求无痛,这已是必然的趋势.缓解分娩疼痛方法较多[1],我院自2003年5月-2004年12月,经硬膜外腔给药,进行镇痛分娩5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秀丽;孙秀兰;张爱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淄博市新生儿中甲状腺功能低下与苯丙酮尿症筛查实验切值的探索

    新生儿甲状腺功能低下(CH)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或分泌不足所引起的疾病[1],我国新生儿发病率约为1/3 624[2],地区差异较大;苯丙酮尿症(PKU)是一种先天性氨基酸代谢异常所引起的疾病,在我国发生率约为1/16 500[3],二者均可致患儿脑发育落后,智力低下,给社会和家庭造成很大危害.因此加强新生儿缺陷筛查,使其在临床症状尚未表现前或表现较轻微时得以早期诊断,从而可以早期进行治疗,避免不可逆的重要脏器损害及脑发育落后.时间荧光分辨法是一种简便、快速、对新生儿伤害小且敏感性好、准确率高的检测方法,从而可达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目的.

    作者:牟凯;李俊玲;安新业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PLK与细胞分裂的协调

    所有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稳定依赖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正确分离.M期毫无疑问是整个细胞周期中的关键环节,M期伴随着细胞结构的复杂重组,包括微管为基础的有丝分裂纺锤体的装配和肌动球蛋白为基础的收缩环的组装.M期事件的时间和空间协调需要精确的调节,染色体分离错误可以引起严重的后果.染色体失调(异倍体)能引起自然流产、出生缺陷和肿瘤.

    作者:曹同涛;魏风云;李炯;马朋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长效麻醉剂的配制和术后止痛的临床研究

    肛门各种手术术后疼痛较重,究其原因除肛门皮肤神经末梢丰富,对痛觉敏感外,由肛门切口刺激引起括约肌痉挛所致疼痛为其主要原因.患者往往难以忍受,影响排便.自2003年以来,我们对126例混合痔手术病人用美蓝、利多卡因、布比卡因按1∶6∶3配成的混合液,术后注射创面皮缘及肛门内外括约肌,取得良好止痛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徐金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全人源抗体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抗体是能与相应抗原特异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1888年 Emile Roux及Alexander Yersin 从白喉杆菌的培养上清液中分离到可溶性毒素,后者注入动物体内可引起典型的白喉发病症状.Von Behring 及其同事Kitasato(北里)报告,以白喉或破伤风毒素免疫动物后,其血中可产生一种中和毒素的物质,能阻止毒素引发疾病.来自实验动物的抗毒素血清用于感染的患儿,获得明显的治疗效果,尤其是在发病的早期.于是将能中和毒素的物质称为抗毒素(antitoxin),后引入抗体一词.

    作者:吴玉龙;赵冬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格林巴利综合征气管切开家庭治疗成功1例报告

    1 临床资料患者,男,27岁,因发热5 d、四肢无力、呼吸困难2 d于2004年2月15日入院.患者5 d前发热,体温38.5℃,自觉咽痛、轻咳,在家口服感冒药治疗.2 d前感觉运动障碍,初为下肢无力,逐渐向远端扩展,四肢出现对称性瘫痪,继而呼吸费力,呼吸困难,发绀,不能咳嗽.急入院确诊为急性多发性感染性神经炎,之后出现呼吸衰竭,并行气管切开.

    作者:张立传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虹膜睫状体转移性肺小细胞癌转移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56岁.因右眼红10余天于2000年8月3日来诊.患者于1999年12月因左肺癌行左肺切除术.病理诊断为:左肺下叶小细胞癌.全身检查未见异常.

    作者:刘爱英;于志涛;黄爱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不同给药方法化疗与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

    静脉化疗作为肿瘤治疗的一种有效手段,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但由于抗肿瘤药物的毒副作用尤其是频繁的恶心、呕吐及骨髓抑制,使得患者化疗期间的生活质量大大下降,甚至出现严重并发症而终止治疗.我科自2002年3月至2003年12月,对42例晚期胃癌患者行LFC方案化疗,采用不同的给药方法,观察不同的给药方法化疗所致的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廷明;郑金花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心肌酶与甲状腺功能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包括原发性甲减和继发性甲减)患者甲状腺功能与心肌酶的关系.方法检测了20例原发性甲减患者、20例继发性甲减患者和20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的空腹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HBDH).结果原发性甲减和继发性甲减患者AST、CK、CK-MB、LDH、HBDH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原发性甲减组P分别<0.01、0.01、0.05、0.05、0.01;继发性甲减组P均<0.05).TSH及FT4与心肌诸酶无相关性,原发性和继发性甲减患者FT3均与CK、CK-MB呈负相关(r分别为-0.64和-0.49,P均<0.05).结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甲减)心肌酶显著升高,FT3是引起心肌酶,尤其是CK、CK-MB升高的主要因素.

    作者:冯丽;廖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ω-3和ω-6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药理作用

    1 前言ω-3和ω-6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是因第一个双键的位置在3、4和6、7两个碳原子之间而得名.它们是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的递质,可改变神经细胞膜的流动性,影响神经递质的合成及功能,还可调节释放因子而影响某些激素的产生与活性.

    作者:王景梓;徐贵发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严重低血糖反应误诊为急性脑卒中30例分析

    中老年人发生严重低血糖时可突发精神异常、昏迷、肢体瘫痪或双侧瞳孔不等大,极易诊断为急性脑卒中或脑疝形成,延误了抢救的佳时间,从而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后果.1994年8月-2004年10月,我们共收住30例被误诊为急性脑卒中或脑疝形成的严重低血糖患者,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李茂绪;牟磊;张作兵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阿司匹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中C-反应蛋白的影响及其意义

    目的观察入院前服用阿司匹林(ASP)对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C-反应蛋白(CRP)及住院期间预后的影响.方法 146例非ST段抬高的ACS患者,入院次日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RP,正常值为0.1~5.2 mg/L.超过正常值为阳性,在正常值范围内为阴性.观察终点:心性死亡、非Q波心肌梗死(NQMI),顽固性心绞痛(RA).结果服ASP 46 例(A组),未服96例(B组).住院期间共发生NQMI 26 例,RA 40 例,无1 例死亡.发现:①CRP阳性率A组低于B组(44%∶68%,P<0.01).②NQMI、RA发生率A组低于B组(8.3%∶22.4%,P<0.05;14.3%∶33.7%,P<0.05).③CRP阳性者NQMI、RA发生率均高于CRP阴性者(23.3%∶10.0%,P<0.05;34.9%∶16.7%,P<0.05).④CRP均阳性时,二组间NQMI、RA发生率无差异(14.3%∶26.2%,P>0.05;23.8%∶38.5%,P>0.05).结论 CRP阳性率与非ST段抬高性ACS患者住院期间心脏事件呈正相关.ASP可降低CRP阳性率,并降低心脏事件发生率,但对CRP阳性者的近期预后影响不大.

    作者:李秀芹;孙明孚;刘黎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24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诊断治疗体会

    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早期炎性肠梗阻是发生在腹部手术后早期,由于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而形成的一种机械性和动力性同时存在的粘连性肠梗阻.1993年3月-2003年2月我院共收治24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病人,均经保守治疗治愈,现就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金才;宋春国;张玉珍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滨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