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氯沙坦和依那普利对老年高血压肾功能的影响

刘爱国;许道营;王霞;姜凤琴

关键词:氯沙坦, 依那普利, 高血压, 肾功能
摘要:目的:观察氯沙坦和依那普利对老年高血压肾功能的不同影响.方法:分别用氯沙坦和依那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共60例,分为氯沙坦组和依那普利组.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氯沙坦和依那普利均能明显降低血压,但两组之间的血压下降无明显差异.两组的24 h尿蛋白均有明显下降,血肌酐在两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但是在氯沙坦组尿酸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结论:氯沙坦和依那普利均有降压和保护肾功能作用,氯沙坦还有降低尿酸作用.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滨州市城区学龄前儿童健康状况调查

    对儿童生长发育状况进行动态分析,是研究人类生长变化规律的重要方法之一,它可以明确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营养状况和体育锻炼等因素对生长发育的影响,也可为提高人体素质提供科学依据.为了解滨州市学龄前儿童的健康状况发展趋势,为各级各类托幼机构的工作提供科学的医学指导,我们对1999-2003年驻滨各托幼园所8954名学龄前儿童的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现针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德荣;蔡群英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食管狭窄金属支架置入后再狭窄分析及处理

    我院介入治疗中心自1999年用食管金属支架介入治疗86例食管狭窄患者,置入金属支架89例次,发生再狭窄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怀才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手法按摩与局部封闭早期治疗婴儿先天性斜颈42例

    先天性斜颈是常见的婴儿颈部畸形,我院从1998-2003年采用手法按摩、矫正姿势与局部药物封闭治疗42例,效果满意,现将诊断治疗体会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李和平;张玉珍;张广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持续点滴与间歇滴注在人工气道湿化中的对比观察

    气管切开后,气道对吸入气体的过滤、加温、湿化作用降低或消失,造成管腔内分泌物粘稠,阻塞管腔,影响正常的呼吸功能,甚至出现继发感染.2000年9月-2002年9月,我科对38例气管切开病人采取输液泵控制持续点滴湿化液进行气道湿化,代替了传统的气管内定时滴注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关俊华;鲍秀敏;王连芝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缬沙坦对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糖脂代谢及尿酸的影响

    目的:观察缬沙坦对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血压、糖脂代谢及尿酸的影响.方法:用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89例,并设对照组进行临床观察.结果:两组病人血压均有明显下降(P<0.05);缬沙坦组TC、LDC-C、TG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P<0.05);缬沙坦对血糖、尿酸均无影响.结论:缬沙坦在降压同时具有调脂作用,且对血糖、尿酸无明显影响.

    作者:许道营;刘爱国;王霞;姜凤琴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

    目前已知,血管内皮不仅是一层生物半透膜,而且是人体内的一个巨大的内分泌、旁分泌、自分泌器官,其产生的血管活性物质在调节血管张力、抑制血小板聚集、维持血液在血管内凝血和纤溶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Endotheliumdependent vasodilation,EDD)是血管内皮重要功能之一,其功能失调对心血管疾病的早期发生、发展及并发症起着主导作用,成为当今众多学者投以极大兴趣的关注热点和期待解决的研究目标.本文就EDD与心血管疾病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马玉琢;马风妹;刘广升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碧兰麻应用于口腔局麻的临床疗效观察

    复方阿替卡因(Articaine)注射剂(商品名碧兰麻)是近几年来应用于口腔临床的新型局麻药,由于麻醉起效时间快,组织渗透性强,毒副作用小,麻醉效能高,正逐渐在临床推广使用.我科从2000年在口腔治疗中开始使用,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彩霞;张瑞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胃仙-U、双氧水、利福平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43例

    本文总结1996年以来用胃仙-U、双氧水、利福平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病人43例,并完成2年的随访,对其治愈率、复发率做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振明;高秀芝;李文臣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速尿-卡托普利肾功能显像诊断肾血管性高血压

    目的:探讨速尿-卡托普利肾功能显像(CRS)诊断肾血管性高血压(RVH)临床价值及相关因素.方法:对比研究50例怀疑RVH患者的速尿-CRS和选择性数字减影肾血管造影资料.计算速尿-CRS诊断RVH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速尿-CRS对诊断RVH的总体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7.8%,98.2%,89%;速尿-CRS诊断双侧、单侧肾动脉狭窄(RAS)的敏感性分别为67.8%,95.3%.结论:速尿-CRS对RVH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王文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脑卒中患者伴发焦虑和抑郁性障碍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脑卒中患者焦虑和抑郁性障碍的发生率和治疗效果.方法: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抑郁量表(HAMD)评估200例脑卒中病人,对伴有焦虑、抑郁性障碍者,用苯二氮(艹)/(卓)类、氟西汀治疗.结果:200例患者中,焦虑、抑郁性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49%、37.5%,治疗好转率分别为82.3%、85.7%.治疗后HAMA和HAMD积分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结论:抑郁性障碍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发生率高,抗焦虑、抑郁治疗的疗效显著.

    作者:张风桥;赵波;马玉琢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妊娠期糖耐量受损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耐量受损(GIGT)对母婴的影响及其防治.方法:对2100例孕妇进行50 g葡萄糖筛查实验,异常者再进行75 g糖耐量实验,确诊妊娠期糖耐量受损(GIGT)及妊娠期糖尿病(GDM),比较两者及糖代谢正常者的妊娠及围生儿情况.结果:在妊娠并发症、剖宫产率及新生儿患病率方面,GIGT及GDM孕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GIGT与GDM孕妇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对于GIGT孕妇及时诊断与治疗,可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刘英;刘世舜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维思肽治疗脑血管病的临床观察

    维思肽(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系用健康猪脑(或牛脑)经酶水解制得的无菌制剂,本品可使脑内兴奋和抑制性物质的平衡得以调整,有利于神经系统细胞的修复,具有类似神经生长因子的作用并刺激有关激素生成、改善细胞乏氧状态和机体内环境,增加心、脑、肝等脏器的血流量,改善微循环,从而使由于脑外伤、脑缺血及脑功能不全等引起的脑细胞代谢障碍性疾病得以改善.我院神经内科从2002年3月开始用维思肽治疗脑血管病取得了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王淑瑞;董凤英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左氧氟沙星对老年复治肺结核疗效观察

    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肺结核近年呈上升趋势[1],且复治病例增多,约占40%~80%,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效果多不满意[2].我们自2001年1月至2002年12月应用含左氧氟沙星的化疗方案治疗老年复治肺结核5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邱建清;纪洪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口服苄欣致过敏性休克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27岁,因咽喉疼、咳嗽在家口服苄欣胶囊0.3 g.患者服药后约10 min感全身皮肤瘙痒,可见荨麻疹、面唇肿并伴有打喷嚏、流眼泪等症状,速来我院(距院300米),途中感胸闷、头晕继而剧烈呕吐、抽搐、神志模糊.家属诉其同胞姊妹中曾有青霉素过敏史,查血压50/30 mm Hg,脉搏细速(130次/分).双肺呼吸音粗,无干湿口罗音,心率130次/分,律整,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即取平卧位,头向一侧,以防止呕吐物吸入引起窒息,并保持呼吸道畅通.吸氧,静注0.1%肾上腺素1 mg和地塞米松20 mg,葡萄糖酸钙10 ml、5%GS 500 ml加地塞米松20 mg静滴.在抢救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神志变化.抢救10 min后,患者神志逐渐恢复,血压80/50 mm Hg,脉搏90次/分.静滴1 h后,血压110/70 mm Hg,脉搏78次/分,病情好转,恶心、胸闷、抽搐、皮肤瘙痒、荨麻疹等症状消失.随后停药、停止吸氧,患者未再出现不适.

    作者:李国英;孟春英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熊去氧胆酸联合硫普罗宁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是指无过量饮酒史,以肝实质细胞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随着对该病的深入研究,现认为NASH不再是良性病变,它可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1].然而目前尚无治疗NASH的特效方法,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UDCA)是一种较有效的药物,我们曾用UDCA治疗部分NASH,结果显示有效但并不十分理想.为此我们进行了UDCA联合硫普罗宁治疗NASH的临床研究,兹将有关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陈玲;薄怀来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9例误诊分析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是内分泌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病,但由于本病起病缓慢,临床表现多样化,极易误诊,笔者就我院自1999-2002年间误诊的9例病例进行分析.

    作者:陈炳民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桓台县成人高血压病调查及治疗现状

    高血压病是全球性多发病之一.对于诊断明确的高血压病人,通过积极、正规的治疗,使血压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可以显著降低高血压病的心、脑、肾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郭玉良;李日芹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蚕茧蛹中毒1例

    1 病历介绍患者男,40岁,工人.因食蚕蛹后眩晕呕吐及肌肉震颤2 h来诊,4 h前与人同食少许市售蚕茧蛹,2 h后出现头晕目眩、恶心、呕吐及上腹不适,并感口唇及四肢肌肉震颤.在外诊所给肌注胃复安治疗,恶心、呕吐减轻,但眩晕及四肢肌肉震颤较前加重,以致行走不稳,站立不能.自发病来无发热,无腹痛、腹泻,病前身体健康.查体:T 37.2℃,BP 135/90 mm Hg,神志清,面黄微汗,瞳孔等大等圆,口唇无紫绀,时有颤动,颈软无抵抗,心肺正常,腹微胀,四肢肌肉震颤明显,张力增高,无病理反射.辅助检查:血WBC 11.2×109/L、W -LCR 0.85,尿PRO(+),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脑电图为轻度异常.诊断为蚕茧蛹中毒.经输液、利尿、镇静及支持等综合治疗,病情得到控制,恶心、呕吐停止,肌肉震颤缓解,眩晕减轻,次日症状消失,痊愈出院.

    作者:左进国;王富栋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争议和选择

    近20年来,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治疗有长足的进步,住院病死率由当年的20%~25%下降到10%以下.当前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已形成一系列的标准治疗方案,但对不少治疗策略还存在争议.笔者复习新近文献并结合个人经验体会作一讨论.

    作者:张文博;郭红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左侧胸大肌异常并胸小肌缺如1例

    在解剖一中年男性尸体标本时,见其左侧的胸大肌异常并胸小肌缺如,此变异情况较为少见,现报告如下.尸体标本身长1.70m,发育正常,胸部未见手术疤痕.依此剥离前胸皮肤及浅、深筋膜后,见其左侧胸大肌起自锁骨内侧半、胸骨柄及第1-2肋软骨,止于肱骨大结节嵴;整块胸大肌呈长条形,内侧缘胸骨柄部起点长7.0cm,外侧缘(从锁骨起点外侧缘至止点)长13.5cm,上缘锁骨部起点长9.9cm,下缘肌纤维先水平向外侧,继而折向外下斜行止于肱骨大结节嵴,其水平部长11.2cm,斜行部长1.2cm.右侧胸大肌正常.双侧胸大肌血管、神经未见异常.将双侧胸大肌均沿起点切断,向外侧翻开,见右侧有一呈三角形的胸小肌,左侧未见胸前壁起自第3-5肋的肌束,亦未见有止于肩胛骨的肌束,可以断定左侧胸小肌缺如.

    作者:赵冬梅;胡松;魏伟;刘强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滨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