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双子宫足月妊娠双胎1例

陈希宏;杨希华;高文杰

关键词:足月妊娠, 双胎, 子宫畸形
摘要:孕妇25岁,孕2产1,于1999年12月8日孕37周来我院检查.查体 :血压正常,腹部呈横置哑铃状,两侧腹部均触及一胎儿,胎心率分别为140次/min、1 44次/min.临床诊断:37周妊娠,双胎.B超检查:腹腔内探及双子宫,双子宫内均探及一胎儿及其附属物.左宫腔内胎儿:胎位LOP,胎心胎动可及,双顶径8.5 cm,后壁胎盘,羊水指数14 cm;右宫腔内胎儿:胎位RSA,胎心胎动可及,双顶径9.0 cm, 后壁胎盘,羊水指数15 cm.B超诊断:双子宫同时妊娠.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贲门周围离断加近端胃壁全层缝扎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出血

    脾切除术同时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具有很好的疗效,但也存在再出血率较高的问题.我们自1990至1998年采用贲门周围离断加近端胃壁全层缝扎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出血病人4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梁继刚;徐振敏;吴旭东;万建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CD44蛋白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

    1992年Matsumura等首先报道了CD44在人类恶性肿瘤中的表达.他们应用PCR技术检测了34份乳腺和结肠肿瘤标本,发现正常组织和癌组织均存在CD44s的标准表达;而CD44v的表达两者则截然不同.CD44v在正常组织仅偶见低水平表达,而来源于肿瘤转移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明显高于正常组织,源于非转移性肿瘤患者的肿瘤标本,其CD44v的表达水平界于上述两者之间[1]. 因为CD44在许多组织中均有表达,许多学者正在致力于研究肿瘤和其相应的正常组织表达CD 44的异同.起源于上皮组织的肿瘤一般表达CD44v,其表达水平和正常上皮相比上调[ 2],然而,研究结果并不相同.Hudson研究发现,鳞状上皮癌细胞要比正常鳞状上皮细胞表达低,这种情况主要见于分化低的鳞状上皮癌细胞或伴有远处转移的鳞状细胞癌 [3].下面分别叙述CD44在几种不同癌组织的表达.

    作者:杨振林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霜斑样病变的初步临床研究

    目的:了解根除幽门螺杆菌(HP)对霜斑样病变转归的影响.方法:检测胃镜诊断的霜斑样病变患者胃窦HP; 把愿意接受胃镜复查者随机给以抑酸(雷尼替丁150 mg,每日2次)4周治疗与抗HP(雷尼替丁枸橼酸铋400 mg,克拉霉素500 mg,甲硝唑400 mg,每日2次)1周疗程后以雷尼替丁(150 mg,每日2次)3周治疗,结束时重复胃镜观察.结果:42例霜斑样病变中HP感染率为92.9%(39/42);其中26例HP感染者治疗4周重复胃镜检查;雷尼替丁组14例HP仍然阳性,抗HP组12例HP转为阴性(P<0.05 );前者5例存在霜斑样病变(其中1例形成溃疡),后者无霜斑样病变及溃疡(P=0. 0425).结论:清除幽门螺杆菌利于霜斑样病变愈合.

    作者:吕其军;周芳;史永军;鲍芳;田永刚;吴凤婷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曼陀罗中毒误诊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68岁.因突然意识障碍伴言语不能1 h入院.1 h前服用中药约200 ml.服后约10 min自述头晕,继之出现意识模糊,并伴言语不能,急来我院就诊.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查体:BP17.0/13.3 kPa,神志模糊,言语不能.双瞳孔等大,直径约5 mm,对光反射迟钝,视物欠佳.双上肢不自主活动,双下肢肌张力增高,双侧巴氏征阳性.ECG、颅脑CT未见异常.诊为脑梗死,给予改善脑功能、促进脑代谢药物治疗5 h,症状无好转.患者烦躁,饮水呛咳,皮肤干燥,排尿困难.追问所服中药成分为曼陀罗枝叶,诊为曼陀罗中毒.予以毒扁豆碱3 mg静脉缓慢注射,安定10 m g肌注以对症治疗,病情好转,继续巩固治疗于第3日痊愈出院.

    作者:李光凤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小切口输尿管切开取石术

    目的:探讨小切口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要点与优点.方法:将有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禁忌证的69 例输尿管结石病人,随机分为常规切口组与小切口组,进行对比观察、分析.结果:小切口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与常规切口比较,其切口的平均长度缩短近 1/2,手术所需时间缩短约20 min,术后病人伤口痛较轻,两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小切口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病人恢复快等优点.术前结石的准确定位是能否顺利完成的关键.

    作者:庄海军;王勇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镍钛记忆合金网状支架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症 (附26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镍钛记忆合金网状支架治疗不能耐受手术的高危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镍钛记忆合金网状支架置入治疗不能耐受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6例患者术后均能立即排尿,随访4~18个月,大尿流率由术前(1.85±2.80) ml/s增至(10.16±2.23) ml/s,残余尿由术前(70~400) ml减至50 ml以下,无明显的并发症.结论:认为利用镍钛记忆合金网状支架治疗前列腺增生症是治疗不能耐受手术的高危前列腺增生症者较为理想的方法.

    作者:郑汝强;张金学;路继儒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超短波联合抗生素治疗盆腔炎性包块30例分析

    目的:探讨超短波联合抗生素治疗盆腔炎性包块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盆腔炎性包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分别接受抗生素治疗和抗生素与超短波联合治疗.结果:[ HT5 K〗1个疗程治疗组治愈率为60%,对照组为0%;2个疗程治疗组治愈率为80%,对照组为23. 33%.结论:超短波联合抗生素治疗是目前治疗盆腔炎性包块的优选方案.

    作者:杨丽;许进秀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卡孕栓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

    在常规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中,用扩张器强行扩张宫颈口时, 受术者多存在不同程度的下腹痛,尤其是初孕妇.为解除因子宫颈口过紧所致手术困难及疼痛等反应,我们在术前采用卡孕栓阴道后穹窿放置,观察其在人工流产术中的效果.1 资料与方法

    作者:任爱琴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咪唑安定预防颈丛神经阻滞时的心血管反应

    颈丛神经阻滞常引起血压增高、心率增快及心肌耗氧量增加,其原因可能与病人在清醒状态下行麻醉操作,精神紧张、焦虑和恐惧导致交感神经兴奋以及颈部血运丰富对局麻药吸收后的毒性反应有关.笔者采用预注咪唑安定预防颈丛神经阻滞时的心血管反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作者:齐美;王建波;史文文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心血管药物的不利相互作用

    心脏病患者经常服用多种心血管药物,如强心剂、利尿剂、抗心律失常药、降脂药等.这些药物之间可发生相互作用,相互作用可能对患者有利,如增强疗效和(或)减少副作用;也可能对患者不利,如增强毒副作用.临床上常见的相互作用以后者居多,例如,服用地高辛时加服维拉帕米(异搏定)、普罗帕酮(心律平)或胺碘酮,可使血地高辛浓度(SDC)增加50%~100%,诱发洋地黄中毒;服用华法令时加服胺碘酮、硫氧唑酮,可增高血华法令浓度,增加出血并发症;他汀类与贝特类降脂药合用则可能诱发有致命危险的肌病、肌溶解等.诸如此类情况不胜枚举.临床医生对患者采用多种心血管药物治疗时,必须了解这些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尽可能减少或避免不利的相互作用的发生.

    作者:张文博;孙吉花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奥美拉唑联用阿莫西林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 (附25例报告)

    我院自1998年1月至2000年1月共收治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病人50例,其中25例采用常规治疗,另25例采用奥美拉唑联用阿莫西林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作者:赵培艳;扈营吉;王红霞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髂骨骨囊肿1例

    患者,女,51岁,已婚,工人.右髂部疼痛半年余 ,既往无外伤史.骨科查体:躯干、骨盆及双下肢无异常,局部无肿胀和静脉曲张,右髂骨轻压痛及叩击痛.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沉、碱性磷酸酶等均无异常. X线片示:右侧髂骨体及髂骨翼部较大范围(11 cm×6 cm)骨质破坏,其边界较清楚,边缘不规则.近髂骨前下缘似见密度较淡薄的骨质硬化,其余边缘未见明确的骨质硬化.其内可见不典型、不规则骨嵴,未见明显膨胀性改变.

    作者:丁立祥;张冠宏;李胜;胡守成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食管癌术后胃壁穿孔1例

    病人,男,45岁.2000年8月因中段食管癌经右胸、腹、左颈三切口行食管癌根治切除、胃食管颈部吻合术.病人术后第2天无意中将胃管咳出 ,第3天常规拔除右胸腔闭式引流管.第5天病人感胸闷憋喘,经胸透诊断为右侧气胸,右肺压缩90%,即在局麻下经第二肋间锁骨中线行闭式引流术.引流后胸闷、憋喘症状缓解,但从引流管内流出大量的咖啡色液体,考虑为胃壁穿孔.口服76%复方泛影葡胺在X线透视下观察,造影剂在小弯侧进入胸腔,确诊为胃壁穿孔.

    作者:阎武星;王少猛;李学云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盐酸艾司洛尔对气管内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与给药时间的关系

    目的:探讨盐酸艾司洛尔(ESM)用于预防气管内插管应激反应的临床效应.方法:选择胸、腹及下肢择期全麻手术者60例,按先后顺序随机将病例分成A、B、C三组,每组20例.A组诱导前静注ESM 1 .5 mg/kg,1 min注完;B组ESM改诱导后静注,注完后立即行气管内插管;C组用同容量生理盐水代替ESM,三组诱导用药相同.结果:A、B 组收缩压(SD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除插管后即刻高于(P<0 .05)术前基础值外,插管后1、5、10 min以上各参数与基础值基本接近,而C组SDP 、DBP、MAP及HR插管后即刻明显高于(P<0.01)术前基础值,插管后5 min以上各参数仍高于术前基础值(P<0.05),且插管反应较A、B两组剧烈.A组窦缓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ESM对预防气管内插管的应激反应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但不足以完全抑制气管内插管的应激反应.将ESM 诱导后用药能有效地减少窦缓的发生.

    作者:张海山;高秀琴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抗凝血酶-Ⅲ减少影响激活凝血时间 1例

    1 临床资料患儿,男,4岁,体重13 kg.因室缺、肺动脉高压在体外循环(CBP)下行室缺修补术.化验检查:Hb 129 g/L,红细胞压积(Hct) 0.29,PC 154×109/L, AT-Ⅲ 103 mg/L(正常值200~350 mg/L),Fib 2.85 g/L,P T(病人/对照)12.1/13 s,激活凝血时间(ACT)基础值98 s.CBP前首次肝素 40 mg(3 m g/kg),8 min后测ACT 240 s,追加肝素33 mg(2.5mg/kg)后ACT 371 s,再次追加肝素40 mg(3mg/kg)后ACT 540 s,同时在预充液中加新鲜冰冻血浆200 ml.

    作者:胡燕华;史文文;王建波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胃癌急性穿孔23例临床分析

    我院自1986年至1998年7月共收治胃癌病人418例,其中23例发生急性穿孔,占同期胃癌病人的5.5%.笔者对胃癌急性穿孔的诊治方法及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了探讨,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王公明;孙迪文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巩膜隧道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角膜散光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巩膜隧道式切口对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角膜散光及视力的影响.方法:对33眼采用巩膜隧道式切口行白内障囊外摘出及人工晶体植入术,30眼采用角膜缘阶梯状切口行白内障囊外摘出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比较术后角膜散光及视力的变化.结果:巩膜隧道式切口术后5 d平均角膜散光(3.15±1.54)D,术后3个月(1.19±0.48)D;对照组为(5.12±2.13)D和(3.25± 1.58)D,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5 d裸眼视力≥0.5者26眼 ,占78.8%;对照组10眼,占3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巩膜隧道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视力好、散光小,是一种经济、有效的白内障复明手术.

    作者:张文波;裴春英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与冠状动脉内支架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评价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和支架置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1996年11月至2001年3月行PTCA和支架置入术的冠心病患者103例.结果:103例冠心病患者150支冠状动脉血管PTCA并支架置入135枚,置入成功率100%,无明显并发症发生.其中不稳定心绞痛者占52.43%,既往有心肌梗死史者占47.57%.单支病变者占55.34%,双支病变者占32.04% ,3支病变者占12.63%;A型病变者占33.98%,B型病变者占26.21%,C型病变者占39.81 %.PTCA所用的球囊直径平均为(2.48±0.43)mm,平均长度(20.40±2.84) mm,球囊所加压力平均为(6.23±1.81)atm.共置入支架135枚,其直径平均为(30.96±0.38) mm,平均长度为(21.29±6.30)mm,释放支架时球囊所加压力平均为(9.65±3.08) atm.所用支架主要是BX 45枚,占33.33%,NIR 30枚,占22.22%,AVE 27枚,占20.0 0%,MA C 16枚,占11.85%,Jomed和其他共17枚,占12.59%.支架置入LAD内71枚,占52.59 %,RCA 内48枚,占35.55%,LCX和对角支16枚,占11.85%.结论:PTCA和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性治疗技术,其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作者:刘传木;张明哲;田明坤;乔鲁军;陈宝霞;董希昌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代偿期乙肝性肝硬化肝活检病理定性 (附31例分析)

    肝活检病理检查是目前诊断肝内炎症程度和纤维分期可靠、直接的方法,可称为金标准.本文旨在研究临床上(临床与腹部彩超确诊)诊断的乙肝性代偿期肝硬化与肝活检病理检查结果相符程度.1 资料与方法

    作者:伊方善;石玉青;甘天福;王万忠;黄爱红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经腭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疗效观察

    目的:寻求翼管神经切断术的佳术式,提高血管运动性鼻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口腔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22例病人的资料.结果:术中寻找翼管顺利,翼管神经切断彻底,仅1例左侧未找到翼管.22例平均随访52.6个月,有效率为90.9%.结论 :经口腔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具有效果肯定、损伤轻、操作简便、一个切口施行两侧手术等优点.

    作者:曹洪玲;蒲章杰;吴玉坤;王海涛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滨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