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威;史成富;王丽丽;任义军;邵志强
骨髓转移癌是指造血组织以外的肿瘤转移到骨髓内,引起血液学改变.现将我院7年来经骨髓检查诊断为骨髓转移癌者35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5例中男性22例,女性13例;年龄小者13岁,大者81岁.1.2 临床表现骨骼疼痛为本病的主要特征.这种症状有的表现为全身性、游走性、间歇性,而后逐渐呈持续性,并日渐加重.部分患者有咳嗽、吐血、咯血、发热、贫血、肝脾淋巴结肿大、消瘦等.
作者:张衍胜;张新房 刊期: 2001年第02期
B超定位对39例经临床确诊为肾盂输尿管结石的病人进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定位准确,效果满意,无并发症.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来自我院体外冲击波碎石的病人,男23例,女16例;年龄19~62岁,青壮年占多数.39例均因腹部绞痛、腰部不适或伴有尿频、尿急,部分病人有不同程度的血尿就诊,26例伴恶心呕吐,12例伴不同程度的发热.共有结石41个,均经B超、X线拍片或肾盂输尿管造影确诊.
作者:范立红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自1990年1月到1999年12月,我院共做内镜检查7 011例次,确诊为胃癌者503例,其中早期胃癌24例.现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4例均经内镜下活检、病理确诊,其中男16例,女8例,平均年龄(45.8±10.7)岁.有胃癌家族史者2例,慢性胃病史者14例;上腹部疼痛规律改变者14例,消瘦贫血者6例;上腹部饱胀不适者4例,无症状者2例.
作者:王希泉;耿佃盛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输尿管囊肿是指输尿管末端在膀胱粘膜下囊性扩张,并向膀胱内膨出,多见于儿童,成人少见.如能明确诊断及恰当治疗,可取得良好疗效.我院自1974年3日-1998年6月共诊治成人输尿管囊肿者1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崔汝娥;董学武;张秀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支气管动脉灌注治疗肺癌疗效肯定,但支气管动脉解剖变异较多,常给选择性介入治疗带来困难.作者就3例异位支气管动脉供血肺癌的介入治疗,浅谈体会如下.典型病例患者,女,40岁,咳嗽,痰中带血5个月就诊.胸部平片发现右中心型肺癌,大小约4.0 cm×5.0 cm,CT示右肺癌并纵隔淋巴结转移.2000年1月5日行介入治疗,使用6 F Simmon导管,胸主动脉内未找到支气管动脉开口,仅于胸5椎体水平发现右侧肋间动脉,但无明显肿瘤血管分支.遂行后侧锁骨下动脉DSA检查,发现右侧支气管动脉起于右侧锁骨下动脉起始部,远端增粗、扭曲,端部连于肿瘤血管,实质期于右肺门区形成团块状染色,证实该支气管动脉系肿瘤主要供血动脉.
作者:冯秀检;袁伟东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低分子量肝素和华法令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不稳定性心绞痛者98例,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40~60 mg,12 h 1次,连续3 d.接续口服华法令,每日1次,每剂3 mg,首剂加倍.5~7 d初点评定,第14天和第30天分别进行中点和末点评定.结果:初点评定心绞痛消失者88例,EKG供血改善者81例,急性心肌梗死2例,心原性卒死1例,轻微出血5例.肌肉注射维生素K1者13例.中点评定90例,心绞痛消失者85例,EKG供血改善者80例,轻微出血者2例,肌肉注射维生素K1者4例.末点评定52例,心绞痛消失者50例,EKG供血改善者44例.全程无严重出血和脑梗死并发症.结论: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与口服华法令联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效果较好;长期服用华法令抗凝有效、安全.
作者:曹培荣;张保华;孙芸;闫爱国;蒲冬玉;陈登国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中,封闭裂孔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为使裂孔能紧贴在手术嵴上并形成牢固粘连,在巩膜扣带术中采用巩膜外电凝或冷凝,至今仍被认为是手术成功的常规步骤.近年来临床实践使人们在治疗视网膜脱离中对巩膜凝固应用的必要性和危害性有了新的认识.我院自1997年来采用非凝固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31例31眼,取得较好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柴建生;路晓明;温安东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我科1996年1月至1999年11月共收治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406例,其中肾病综合征性水肿伴胃肠道反应者54例.
作者:马锋振;李全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惊厥是儿科的常见病之一,小儿惊厥的发生率约为成人的10倍.5%~6%的儿童有过一次或多次惊厥,尤其是高热惊厥.惊厥是由于脑器质性损害或功能异常引起,而惊厥又可引起脑器质性损害,特别是惊厥持续时间长、在短期内多次发作者的脑损害更为严重.有关缺铁性贫血与高热惊厥之间的关系,国内尚少见报道,笔者就此作了探讨,报告如下.
作者:黎月华;李颖 刊期: 2001年第02期
重症心绞痛指三级以上劳累心绞痛和卧位或变异性心绞痛,对这些类型心绞痛常规药物治疗效果差.我们在一般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大地尔硫的用量达270 mg/d以上,取得较好疗效,且病人多能耐受,无严重不良反应.
作者:张红宾;张曙光;魏玉红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腹部创伤及其合并伤,常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现将我院1989-1999年间收治的66例腹部创伤的诊断治疗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66例中男58例,女8例;年龄12~75岁,平均年龄38岁.闭合性创伤43例,占65.1%,开放性创伤23例,占34.9%,其中合并休克者46例,占69.7%;腹部多脏器损伤者49例,占74.2%;腹部单脏器损伤者17例,占25.8%.其中2处伤者5例,3处伤者3例,5处伤者2例.
作者:刘东武;李宝英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患者25岁,孕1产0,因妊娠41周下腹阵发性坠胀感2 h,于1999年8月23日入院.患者以往月经规律,身体健康,无传染病及血液病史.查体:神志清晰,营养好,T36.7℃,P 80次/min,R 20次/min,BP17/12 kPa,心肺正常,肝脾未触及,腹部膨隆,有不规律的宫缩.产科检查:外阴阴道已婚未产式,宫颈软,展平能容指,腹围103 cm,宫高32 cm,骨盆外测量正常,胎位ROA,胎心140次/min.化检检查:尿常规正常;WBC 8.6×109/L,RBC 3.34×1012/L,Hb 12.9 g/L,血小板181×109/L,出血时间Duke法1 min,凝血时间玻片法4 min;B超示足月胎儿,双顶径9.5 cm,股骨长7.1 cm,胎盘Ⅲ度.
作者:吕春玲;李士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联合腰麻-硬膜外麻醉(CSEA)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椎管内阻滞新技术.我们将CSEA用于下肢手术,旨在观察其麻醉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马爱兵;曹敏;孙红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纳洛酮自1971年应用于临床医学以来,应用日趋广泛,应用范围日趋拓展[1].自1997年以来,我院将该药用于治疗重度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患者95例,取得了明显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晶;辛玉莲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肺部感染为颅脑外伤病人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也是颅脑外伤病人的重要死亡原因[1].我院神经外科1995-1999年共收治重度颅脑外伤者189例,其中发生肺部感染者46例(23.8%),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苗红星;张士勇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我科在抢救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时,在采取常规治疗的同时,对超过12 h仍未达到阿托品化、临床症状加重患者,并用换血疗法取得了成功.现将临床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盖希俊;马晓燕;郭秀丽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患儿,男,3岁,因会阴型尿道下裂并双侧隐睾、阴茎阴囊转位入院.一期行双侧隐睾固定术,二期行Duckett's带蒂包皮内板皮管法尿道成形术.术后病儿恢复顺利,定时来院行尿道扩张.3个月后病儿出现排尿困难,右侧阴囊红肿,诊断为吻合口狭窄并右侧附睾炎.
作者:曲修水;张中广;徐兆云;于国庆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的重要病理改变,肝纤维化的发展与肝病的进展及预后有密切关系,是各种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经途径.有些研究结果表明,炎症虽然消失了,但肝纤维化却不断发展,因此,抗肝纤维化治疗已成为治疗慢性肝病的一个重要环节.
作者:王玉刚;王传风;崔丽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我院自1997~1998年应用氯胺酮联合哌氟合剂,用于烧伤病人切痴植皮手术者25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25例烧伤病人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17~58岁.其中轻度烧伤者10例,中度烧伤者10例,重度烧伤者5例.烧伤面积为35%~98%.术前肌注苯巴比妥钠O.1 g,阿托品0.5 mg,入室后建立静脉通路.将哌替啶100 mg、氟哌利多5 mg混合稀释至20 ml,切痂前15~20 min缓慢静滴7~10 ml,使病人处于浅睡眠状态.
作者:孙凤英;王建波;盖荣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偏头痛病人血浆内皮素与环核苷酸在发作期和间歇期的水平变化,探讨这些生化因素在偏头痛发生与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空腹抽取偏头痛发作期及间歇期患者肘静脉血4 ml,测定血浆内皮素及环核苷酸水平,并随机以健康人作对照.结果:偏头痛病人发作时,血浆内皮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及间歇期(P<0.05),环磷酸腺苷明显升高(P<0.01),环磷酸鸟苷明显下降(P<0.05).结论:偏头痛的发病与血浆内皮素密切相关,发作时明显升高.偏头痛存在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表现为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副交感神经功能低下.
作者:支洪波;王树德;鲍秀敏;李义召;郭春妮;韩丹春 刊期: 200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