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频电离子针治疗皮肤病568例疗效分析

潘素荣;宫玉春;杨琳娜

关键词:皮肤病, 高频电离子针, 理疗
摘要:我科于1998年11月始,应用高频电离子手术治疗仪(CDU-9561型,成都维信电子科大新技术有限公司)选择性地治疗8种皮肤病,共计568例,现将疗效分析如下.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彩色多普勒能量图在涎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能量图在涎腺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E)及彩色多普勒血流图(CDFI)对50例涎腺肿瘤病人进行检测.结果:涎腺恶性肿瘤周边及内部均伴有高流速的动脉血流,其收缩期峰值流速(PS)多大于30 cm/ s,与良性肿瘤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多为2~3级,呈树枝状或环绕状.结论:CDE对涎腺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较CDFI更为有效,为涎腺恶性肿瘤的诊断及与涎腺良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提供了新的途径.

    作者:宋少杰;高向东;赵文广;付强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32眼临床观察

    我科自2000年9月至2001年1月,对29例32眼白内障进行超声乳化治疗,植入人工晶体31眼,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孙瑞泉;姜玉兰;陈树悦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高频电离子针治疗皮肤病568例疗效分析

    我科于1998年11月始,应用高频电离子手术治疗仪(CDU-9561型,成都维信电子科大新技术有限公司)选择性地治疗8种皮肤病,共计568例,现将疗效分析如下.

    作者:潘素荣;宫玉春;杨琳娜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硬膜下积液移行为慢性硬膜下血肿12例

    随着CT在各级医院的普及应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TSE)向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演变引起了临床医师的关注.自1995年4月至2000年8月,我们对56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住院病人进行了动态观察,其中12例转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均经CT及手术证实.结合文献就其转变过程及其机制进行探讨.

    作者:林明剑;李凌云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副距骨1例报告

    患者,女,12岁.因发现右内踝部肿物1年,近来逐渐增大, 并时有麻木、疼痛感而入院.查体:右侧内踝部可扪及一2 cm×2.5 cm大小、质硬、无活动、表面光滑的肿物,有压痛,叩击肿物可引起放射性麻木并向右足内侧传导.X 线示右距骨内侧1 cm×1 cm骨性隆起,边缘光滑,无骨膜反应,左(-).

    作者:岳海峰;郭建凤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缺血时间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脑组织AChE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不同的缺血时间再灌注0.5 h对脑缺血组织的损伤程度及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动物模型,制备并纯化抗神经系统AChE的单克隆抗体2E6,观察缺血再灌注脑组织的病理变化及AChE含量.结果:不同缺血时间再灌注,脑组织的损伤程度不同,AChE的变化亦不同.结论: 单克隆抗体2E6可以用于神经系统AChE含量的检测,AChE可能与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关.

    作者:胡涛;王海燕;傅风华;董孟华;宋衍燕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Ross法治疗嵌甲症

    嵌甲症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临床上多以部分或全部拔甲、手术切除甲床等治疗为主,但复发率高.我科自1999年8月采用Ross法(角石炭酸处理法)治疗嵌甲症患者48例,均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丁立祥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从脾论治慢性泄泻的体会

    慢性泄泻是临床觉见病,证情复杂,病程缠绵,反复发作,疗效欠佳.慢性泄泻多属虚证,常见者为脾胃虚弱而致,亦有脾肾阳虚而致者.由于病程长,体质虚弱,治愈较为困难.其治疗关键在于分清病变脏腑,针对病因、病机,准确辨证选方,以达到恢复正常脏腑生理功能、治愈疾病的目的.笔者将临床所得介绍如下.

    作者:宫丽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小儿坏死性淋巴结炎1例

    患儿,女,3岁,因持续发热12 d入院.患儿于12 d前无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每日都达39 ℃以上,呈弛张热,无寒战及抽搐,不伴咳喘,无吐泻.在外抗感染治疗6 d,体温仍波动于37.5~39 ℃之间,并出现颜面浮肿、腹胀、纳差等表现.在本院门诊静滴新青霉素Ⅱ、安美汀4 d,病情无好转,收住院治疗.

    作者:杨瑞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氧氟沙星致过敏性休克1例

    患者,女,28岁.因畏寒伴咳嗽2 d诊为上呼吸道感染在我站门诊治疗.当静脉滴注氧氟沙星注射液约80 ml时,病人突感喉头瘙痒,继而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口唇紫绀,测P 140次/min,BP 6.93/4.0 kPa,双肺听诊满布哮鸣音.立即停用氧氟沙星,给予大流量吸氧,应用肾上腺素、氟美松等抗过敏、抗休克急救.

    作者:吴红;王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介绍一种长效Weigert弹力纤维染色液

    笔者发现,对Weigert间苯二酚染色配方中去除盐酸后,染色时间大大缩短,且染色液可以反复使用或保存达数年之久,仍保持很强的着色力和极好的特异性.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冰;刘同慎;马云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在肝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测定在各种肝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循环酶法测定168例肝病患者的空腹血TBA水平.结果:血清TBA水平在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重症肝炎、肝硬化、肝癌、脂肪肝、酒精性肝炎患者中明显升高,其阳性率分别为90.9%、89.2%、100%、100%、100%、41.7%、47.4%.升高的程度与肝病的严重程度相一致.结论:血清TBA的测定可以作为反映急慢性肝病、肝硬化严重程度和预后的指标.

    作者:王际亮;唐玉蓉;邢健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行中期妊娠引产98例疗效观察

    我院妇产科1997年4月至2000年7月,采用口服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13~27周单胎妊娠者引产98例,取得满意效果.其有效率达到100%,成功率达97.76%.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吴艳华;刘忠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青霉素G钠与常用心血管药物在不同溶媒中的稳定性观察

    临床上常将青霉素G钠与某些心血管药物联合使用,用以治疗和预防合并感染的心脏病患者.但是青霉素G钠与这些药物加入溶媒后对青霉素的稳定性有何影响,却鲜有报道.对此,我们对青霉素G钠在葡萄糖注射液、极化液中与部分心血管药物的体外配伍进行了试验,旨在探讨药物对青霉素稳定性的影响,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韩红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自体角膜缘上皮及羊膜移植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

    目的:探讨羊膜移植联合角膜缘上皮移植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对20例(24眼)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一期实施自体角膜缘移植联合羊膜移植术,其中5眼伴有不同程度的睑球粘连.结果:[ HT5K〗术后平均随访8.3个月,羊膜植片无1例发生排斥反应,自体角膜缘一期愈合,角膜表面透明光滑,无新生血管长入,翼肉无复发,无新睑球粘连形成.结论:自体角膜缘移植联合羊膜移植治疗复发性翼肉疗效显著,特别是有睑球粘连者.通过羊膜覆盖缺损睑结膜,手术后可避免新的睑球粘连,比传统的自体结膜或口腔粘膜更为方便、实用.

    作者:王强;孙风梅;张俊青;张磊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现状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a-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由围生期缺血缺氧性疾病引起,常见的因素为围生期窒息.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国内报道为2.1%~6.2%,国外为2.0%~4.0%,未成熟儿可高达60%.近年虽然围生医学快速发展,产科技术不断提高,但新生儿HIE仍为新生儿期为严重的疾病之一.目前其病死率及后遗症发生率高至30%[1].韩玉昆认为[2],在临床上对HIE患儿若能及早给予合理、有效的治疗,可促进受损神经细胞的恢复,避免神经细胞死亡,从而避免新生儿期之后神经后遗症的发生.随着HIE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对其治疗亦提出了许多新疗法.笔者结合文献对其治疗作一综述.

    作者:马光银;张英;王太艮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手部鞭炮伤治疗体会

    手部鞭炮伤在城市发生逐年减少,但在基层医院仍不少见.我院1995-1997年收治手部鞭炮伤36例,现分析讨论如下.

    作者:张立新;车俊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肺癌合并血栓栓塞性疾病的临床特征

    目的:分析肺癌伴发血栓栓塞性疾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9例伴发血栓栓塞性疾病的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癌伴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6例,伴发肺血栓栓塞3例(1例同时有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发生于肺癌确诊前2~6个月.病理类型主要为腺癌(6例).结论:血栓栓塞性疾病可伴发于肺癌,常见病理类型为腺癌,原因可能是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或化疗及化疗过程中补液不足.

    作者:吕长俊;王俊荣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复发型Guillain-Barre综合征(附2例报告)

    Guillain-Barre 综合征(GBS)又称急性炎性脱鞘性多神经根神经病,是神经科常见病,多发于儿童,复发者少见.现将我科所见2例复发型Guillain-Barre综合征(RGBS)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鹿树军;周晓生;衣香明;郑麒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静滴复方丹参引起过敏性休克1例

    患者,男,42岁,肝炎病史3年.因纳差、恶心、厌油、乏力、尿黄入院.查体:T 36.0 ℃,P 80 次/min,R 20次/min,B P 16/10 kPa.神志清,精神一般,巩膜及皮肤无明显黄染,肝右肋下1 cm,质韧 ,表面光滑,肝区叩击痛.

    作者:李近英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滨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