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艳萍
目的 观察冷冻肋间神经后对开胸术后止痛的效果,并与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泵止痛的效果进行对比.方法 随机选取开胸术后的患者58例为冷冻组(术中冷冻肋间神经);随机选择同期行开胸手术的患者49例为对照组(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泵),观察2组患者术后疼痛及止痛药的使用情况,同时观察术后3个月伤口周围的感觉情况.结果 冷冻组止痛的总有效率(94.8%)与对照组(65.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冷冻组术后应用曲马朵4例(6.9%),对照组12例(24.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冷冻肋间神经有较好的术后镇痛效果,可减少术后止痛药的用量,较静脉自控镇痛泵止痛方法简便易行,效果更佳.
作者:石彦涛;王有富;周连亚;李永军;刘瑞林;李书军 刊期: 2007年第09期
患者,男,32岁.主因无明显诱因出现右手握物无力11年,精细动作差,后逐渐累及左手,并出现双手大小鱼际肌、骨间肌萎缩,无肌肉跳动及肌肉疼痛于2006年10月入院.曾就诊于当地医院,肌电图示肌源性损害.心肌酶谱:肌酸肌酶(CK)675 U/L,肌酸肌酶同工酶(CK-MB)88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48.7 U/L,乳酸脱氢酶(LDH)254 U/L,羟丁酸脱氢酶(α-HBD)250.5 U/L,均有不同程度升高,未能明确诊断.给予维生素类药物治疗,病情仍缓慢加重.
作者:毕学杰;薛春梅;李建军;陆春玲;黄涛;周顺林;薛平;赵岩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射频导管消融(BFCA)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的效果.方法 62例患者起源于左室间隔部IVT以激动标测到早P电位并且起搏标测形态与VT形态一致为消融靶点;起源于其他部位IVT以激动标测到早心室激动点并且起搏标测形态与VT形态一致为消融靶点.结果 体表心电图能准确预测IVT的起源;起源于右室流出道36例(58.1%),左室间隔部21例(33.9%),右室流入道4例(6.5%),左室流出道1例(1.5%);消融成功率93.5%(58/62),复发率5.2%(3/58);消融未成功的主要因素为手术中未诱发出IVT;术后出现心包填塞1例.结论 RFCA治疗IVT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
作者:张家友;廖德宁;赵学;顾兴建;杜荣增;任雨笙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眼脑肾综合征(oculocerebrorenal syndrome)又称Lowe综合征,是一种X连锁隐性遗传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长臂(Xq25).本病的发病机理是膜对氨基酸的转运障碍.代谢紊乱与范可尼综合征相似.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和探讨国人血清对氧磷酶-1(PON-1)活性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以分光光度法测定入选研究对象(包括61例非冠心病患者,151例冠心病患者)的血清PON-1活性;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为分组依据,并分析血清PON-1活性与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的关系.结果 冠心病组血清PON-1活性(1.95±0.12)明显低于对照组(2.28±0.13)(P<0.01);血清PON-1活性对数值与Gensini积分呈负相关(r=-0.315,P<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清PON-1活性水平明显降低,随着病变程度加重,血清PON-1活性水平降低,二者呈负相关关系.
作者:杨玉恒;夏岳;戚国庆;原淑鸿;耿玉兰;刘刚;刘坤申 刊期: 2007年第09期
患者,女,58岁.因右侧胸壁包块10年,胸闷1月余入院.查体:生命体征正常,气管稍左偏,右侧锁骨下方可触及一大小约4 cm×3 cm×5 cm质硬包块,位置固定,无压痛;右侧胸壁第8肋间可扪及一1 cm×2 cm×1 cm大小肿块,性质同上,局部皮肤色泽无异常.
作者:柯彬;王建军;何泽锋;赵峰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癌症晚期疼痛是患者大的痛苦.为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痛苦,多以长时间口服或肌肉注射阿片类药物,当其疗效不佳或产生依赖性时,椎管内给药是较好的选择.我们对5例晚期癌症患者行连续硬膜外腔注药,置管时间长达30~120 d,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作者:陈立芳;张德琛;郑戈 刊期: 2007年第09期
患者,男,31岁,因脐周痛5 d入院.5 d前进食后出现脐周疼痛,呈持续性隐痛、阵发性加剧,伴恶心、呕吐,无发热、呕血、黑便、腹泻等症状.患者既往体健,无胃病史.
作者:周艳萍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支架置入患者术后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浓度与左室舒张早期/晚期速度峰值比值(Ve/Va)的关系.方法 冠状动脉前降支支架置入患者49例按冠状动脉造影后TIMI血流分为A组(0~1级,26例)、B组(2~3级,23例)2组,测定术后24 h内H-FABP动态变化;分别于支架置入术前及术后6个月采用组织速度成像法(QTVI)测定左心室Ve/Va,并计算变化值(△Ve/Va);分析H-FABP峰值标准化比值(RPNV)与△Ve/Va的相关性.结果 B组患者术后H-FABP的RPNV值明显高于A组(P<0.01);术前与术后6个月的△Ve/Va与术后H-FABP的RPNV值呈负相关(r=-0.81,P<0.05).结论 支架置入患者术后H-FABP浓度的升高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手术操作过程有关.
作者:管耘园;郭江宏;马明军;卢辉和;盛臻强;王毅 刊期: 2007年第09期
子宫内膜癌多见于老年妇女,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20%~30%,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卵巢具有内分泌和生殖双重功能,随着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对生活质量要求的逐渐提高,子宫内膜癌患者是否可以保留卵巢成为新的讨论热点[1,2].
作者:江芬;郎雁;胡峻波 刊期: 2007年第09期
患者,男,52岁,干部.主因全身皮肤包块进行性肿大3月,于2001年6月13日再次收住院.3月前发现胸壁皮肤有2枚2 cm×2 cm大小包块,质硬,表面皮肤发红、发痒,无压痛、肿胀、发热等,包块进行性肿大,且胸部出现多发散在红色斑丘疹,病程中伴有咳嗽、咯痰,耳鸣、听力下降.
作者:朱卫民 刊期: 2007年第09期
布洛芬和安定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退热剂和止惊剂,直肠给药具有止惊退热双管齐下的疗效,且使用方便,是静脉或口服给药困难时重要的替代途径,能有效保证高热惊厥的及时抢救[1].2005年7月~2006年12月我院治疗高热惊厥患儿68例,报告如下.
作者:闫凤云;王绣锦;刘玉敏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芪苈强心胶囊联合西药治疗中、重度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 将84例CHF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2例)给予ACEI类、利尿剂、小剂量倍他乐克片(心功能Ⅳ级者心力衰竭控制后开始口服)、小剂量地高辛片等常规治疗左心衰竭;观察组(4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芪苈强心胶囊(4粒,每日3次),2周时观察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2周后,观察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中医证候改善总有效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提高率分别为92.9%、95.2%、(25±4)%,而对照组则分别为76.2%、81.0%、(11±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芪苈强心胶囊联合西药治疗中、重度CHF,可以更有效地改善心功能,缓解临床症状,提高左室射血分数,且安全性好.
作者:黄显南;黄照河;谭志辉;潘征;潘兴寿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甲状腺微小结节发生恶变后称为甲状腺微小癌.按照WHO颁布的标准,甲状腺微小癌是指直径<1cm的甲状腺癌,其中大多数为乳头状癌,甲状腺微小癌以单发居多,少数亦可多发[1].现对16例甲状腺微小癌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特点,报告如下.
作者:王鸿 刊期: 2007年第09期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指妊娠期发生或首次发现的糖尿病,其发病率占孕妇的1%~2%[1].本症是以高血糖为其共同标志,是一种高危妊娠.妊娠期复杂的代谢改变使糖尿病的控制更显复杂,一方面可使孕妇在妊娠期间出现妊高征等合并症;另一方面可引起新生儿畸形、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胎死宫内、早产率增加等不良妊娠结局.
作者:吴志茹;董世芬;张静 刊期: 2007年第09期
据统计,病毒性肝炎占我国传染病发病数和病死数的第1位和第2位,我国一般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高达1.2亿,严重威胁大众的身心健康.乙型肝炎(乙肝)是一种全身性疾病,HBV不仅损害肝脏,还会在全身多个系统定植并发生免疫损害[1],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误诊率高,故认识乙肝肝外表现尤为重要.本文将HBV肝外感染的现状、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综述如下.
作者:刘洁 刊期: 2007年第09期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是肾脏及心血管系统的一个主要调节系统.生理状态下,其不但在稳定机体内环境、调节动脉血压和平衡水电解质上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同时可以参与心肌及血管平滑肌的增殖和分化;机体处于病理状态时,异常激活的RAS可产生一系列的以心血管病改变为主的病理生理过程,如高血压、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1].
作者:邢文;王安才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加气道给药治疗重症哮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25例重症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治疗组(观察组,n=63)及常规治疗组(对照组,n=62),观察组常规治疗加用BiPAP,呼吸机经口鼻面罩进行NIPPV并加气道给药.对照组仅做常规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部分动脉血气、肺功能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症状迅速缓解,治疗4 h、24 h后血压、心率、呼吸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24 h后pH值、PaCO2及FEV1%、PEF均有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4%;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为(10±6)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7±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IPPV加气道给药治疗重症哮喘疗效较快捷、明显,减少了使用有创呼吸机的概率并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
作者:邵闳;鲍俊晰;杨会英;王丽;王锋;孙磊;杨秀娜 刊期: 2007年第09期
近,为实现2009年脓毒症病死率下降25%的目标,拯救脓毒症患者(surviving sepsis campaign,SSC)组织和医疗质量改进研究所(Institute for Healthcare Improvement,IHI)联合公布了新的脓毒症诊断和治疗指南,得到了11个医学专业学会的认可并发表在近期的《Southern Medicine Journal》(2007,100:594).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9期
患者,男,53岁.主因间断胸痛18d以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于2007年2月25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平时服用降压药治疗.近18d来间断胸痛,每次发病多为休息时,持续数分钟,口含硝酸甘油后缓解,发作时伴血压升高达170/100 mm Hg(1 mm Hg=0.133 kPa),胸痛缓解后血压恢复正常.
作者:王培军;田祥;甄立波;王伟 刊期: 200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