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直接冠状动脉支架术的应用体会

崔振法

关键词: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直接, 冠脉介入, 冠心病
摘要:直接冠状动脉支架术有其优越性,也有严格的适应证、禁忌证和技术操作技巧.我们自2002年12月~2003年12月对60例冠心病患者择期冠脉介入治疗中,有6例行直接冠状动脉支架术,均获支架1次释放成功.
疑难病杂志相关文献
  • 垂体瘤误诊1例

    患者,男性,49岁.因多饮、多尿、消瘦15年,双眼视物不清3年入院.曾确诊糖尿病(2型),初期口服降糖药治疗,后加用胰岛素,血糖控制不良.查体:BP 150/90 mmHg(1 mmHg=0.133 kPa),双眼底视网膜见新生血管球,右眼静脉有片状出血区,动脉变细,中央光反射增强.实验室检查:FBG 10.5 mmol/L,2 h BG 9.7 mmol/L,尿糖(++),尿蛋白(++),TC 8.6 mmol/L,TG 6.2 mmol/L.诊断:(1)2型糖尿病;(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糖尿病肾病;(4)高脂血症.嘱患者严格控制饮食,每日主食500 g,适当锻炼,给予普通胰岛素早20U,午15U,长效胰岛素晚17.5U,皮下注射,二甲双胍片0.5 g口服,3次/日,1周后复查FBG 11.5 mmol/L,2 h BG 8.9 mmol/L,长效胰岛素加量至52U,早餐前30 min皮下注射,1次/d,10日后复查FBG 13.2 mmol/L,2 h BG 11.2 mmol/L,长效胰岛素继续加量至64U,2周后复查FBG 10.74 mmol/L,2 h BG 13.73 mmol/L,考虑是否为继发性糖尿病,故查GH 22 μg/L,PRL 0.792 nmol/L,Ins 32.1 mU/L,Ins-Ab 0.40%.垂体CT未见异常.

    作者:张敏;齐丽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雄激素联合小剂量全反式维甲酸治疗MDS-RA疗效观察

    骨髓增生异常综全征(MDS)是一种源于造血干细胞损伤的亚性克隆性疾病,临床上表现为难治性多系血细胞减少.难治性贫血(RA)是MDS的常见类型,应用造血原料治疗无效,雄激素或全反式维甲酸单一药物疗效均较差,我们设计了雄激素+小剂量全反式维甲酸治疗MDS-RA的方案,于1999年~2000年共治疗65例MDS-RA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东梅;张岩;李英华;刘丽;王修乾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血脂调节治疗对空腹血糖受损并高脂血症74例疗效观察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空腹血糖受损(IFG)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和预后有明显影响[1],但其与血脂异常的合并率及治疗效果报道尚少,本文对124例IFG患者中74例合并血脂异常者,根据血脂异常类型给予血脂康或吉非洛齐治疗,观察调脂治疗后患者血脂、血糖的变化,报告如下.

    作者:邓晓初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氟伐他汀对老年人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对老年人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方法对55例颈动脉斑块的老年患者给予氟伐他汀(来适可)20 mg,每日1次,治疗6个月,观察其对患者血脂各项指标(TC、TG、LDL-C、HDL-C)的影响,并通过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观察患者颈动脉内径、血流阻力、血流速度及动脉斑块积分的变化.结果氟伐他汀治疗6个月后,TC、LDL-C均下降,HDL-C升高(P<0.05),而TG无明显变化.颈动脉斑块积分明显减小,颈动脉内径增加,阻力指数减小,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血流速度则无明显变化.结论氟伐他汀对老年人患者的颈动脉斑块有稳定和消退作用.

    作者:李芳;王春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显微镜下多血管炎死亡1例

    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是一系统性、坏死性血管炎,临床上多见肾小球肾炎及皮肤、肺脏受累,还可因侵犯其他器官、组织而出现如关节炎、肌痛、腹痛、结膜炎等.我们遇1例以发热、结膜炎、关节肿痛发病的MPA导致死亡患者,报道如下.

    作者:何宏军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祛瘀消斑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及对其血浆Fib、DD的影响

    目的观察祛瘀消斑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及对其血浆Fib和DD水平的影响.方法对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西药加祛瘀消斑胶囊治疗组(治疗组)和常规西药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采用相应药物治疗4周后,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心电图改善及硝酸酯类药物的停减率,以及血浆Fib、DD水平变化,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可显著改善心绞痛症状,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患者心电图改善情况及硝酸酯类药物减停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降低Fib、DD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祛瘀消斑胶囊可显著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Fib、DD水平,联合西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优于单用西药,且安全可靠.

    作者:杨瑞雪;赵玉霞;朱媛媛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对应导联ST段压低的急性心肌梗死72例早期心脏泵功能临床分析

    传统观点认为急性心肌梗死(AMI)对应导联ST段压低为梗死区导联ST段抬高的镜像改变,近年来研究认为可能为梗死区对应部位心肌缺血所致,其临床重要性受到重视[1].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对应导联ST段压低的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心脏泵功能的临床特点.

    作者:窦存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颅脑外伤急诊手术的麻醉探讨

    颅脑损伤患者,由于致伤原因复杂,损伤程度和致伤时间不一,手术前患者不同程度存在神志异常、颅内高压和失血后低血压等表现,而且病情危急,相关检查未及完善,麻醉医师准确掌握病情和及时有效处理极为重要.我院自1997年1月~1998年5月共收治颅脑外伤急诊手术患者38例,我们采用芬太尼、硫喷妥钠或异丙酚静脉诱导,以及尽早给予纯氧吸入、脱水降颅内压、术中机械呼吸过度通气等处理,取得较好的脑保护效果.

    作者:杨保华;钟钒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

    肺部感染是脑卒中患者常见并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常诱发多器官衰竭,严重危胁患者的生命.现将近年来收治的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病例进行分析,并探讨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

    作者:张卫萍;田晔;张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尿液内皮素测定对肾脏炎症与下尿路感染的鉴别价值

    我们曾探讨了尿内皮素(ET)在高血压患者肾脏早期损害的诊断价值[1],检测尿ET是诊断高血压早期肾脏损害的敏感指标,对于高血压肾病的早期诊断、肾功能损害程度判断具有一定的价值.现采用放射免疫检测法和速率法检测泌尿系感染者的尿液ET及尿肌酐(Cr)水平,通过ROC曲线分析尿液ET在泌尿系感染中肾脏炎症时的临界值,以探讨检测尿ET在泌尿系感染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光江;杨文东;魏国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双侧卵巢切除仅留皮质正常受孕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25岁,公司职员.因发现腹部包块1年余就诊.自述1年前无意中发现下腹部有一拳头大小、稍硬的活动包块,未在意.1周前发现整个腹部变硬.外院B超提示:腹腔巨大占位病变,伴带状分隔.查体:T 37.1℃,P 80次/min,R 20次/min,BP 13/8 kPa(1 kPa=7.5 mmHg),整个腹部发硬,大小如足月妊娠,触诊有囊实不均感,无青筋暴露,无波动感.B超示:盆腹腔巨大多房性肿瘤,与脾、肝、胆、肾无关,上至剑突下,下至整个腹腔.诊断为巨大卵巢囊肿,性质待查.

    作者:樊秋玲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小儿支气管镜取除异物全凭静脉复合麻醉的方法

    小儿支气管异物是小儿耳鼻喉科常见的急症,治疗方法是在支气管镜检查下取出异物,我们采用全凭静脉麻醉,取得满意效果,现将75例小儿支气管镜检查取除异物全凭静脉复合麻醉的方法及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刘晓江;马星钢;石磊;李浩;刘延芹;赵海涛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与血钙、血镁关系的探讨

    脑卒中后常伴发呃逆,多呈顽固性,临床治疗上颇为棘手.国内外曾有报道顽固性呃逆主要系低钙血症,其次是低镁血症所致[1].我科自2001年6月~2003年1月对60例住院后出现顽固性呃逆的脑卒中患者常规作血清钙、镁检查,发现患者普遍存在低钙血症、低镁血症,给予静脉补钙、补镁治疗后疗效显著,现分析探讨如下.

    作者:刘清;郑士文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支气管扩张症肺组织内降钙素表达的临床意义

    目的了解支气管扩张症肺组织降钙素(CT)蛋白表达水平与其病变特点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定量分析45例支气管扩张症患者手术切除的肺组织,对其气道上皮内神经内分泌细胞(NEC)计数,并与19例无肺部疾患的尸检肺组织进行比较.结果 2组均可见被染成棕红色的CT阳性细胞,它们分布于肺内各级支气管上皮细胞间,以支气管分叉处较多见.支气管扩张症组肺组织内5 000个上皮细胞中CT阳性细胞数为(67.48±11.03)个,非支气管扩张症组肺组织内CT阳性细胞数仅为(5.02±1.00)个,2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支气管扩张症肺组织高水平CT表达可能与其慢性炎症改变有关,其局部CT表达增高可能系机体对支气管扩张病变的一种局部性代偿或调节机制.

    作者:张新民;米贤洋;唐蜜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包积液20例分析

    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原发性甲减性)心包积液在临床上并非罕见,但因其起病隐匿,多呈慢性进展,易于误诊误治.现将我院收治的20例报告如下.

    作者:周宁;刘海荣;王丽先;王丽君;周丽珍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耳源性破伤风1例

    患儿,女,8岁,主因左耳流脓1年余,发热伴阵发性抽搐2天入院.入院前2天,患儿突然发热(39.5℃),随后出现阵发性的抽搐及惊哭,剧烈时有角弓反张,且有张口受限及吞咽不便,颈部僵硬,但无呕吐,无外伤史,经询问家长经常用不清洁棉签沾耳.查体:T 39.5℃,P 158次/min,R 34次/min.发育、营养中等,神志清醒,呈苦笑面容,牙关紧闭,张口受限,咬肌僵硬,上下门齿1 cm.双侧瞳孔等大,颈项强直,发作时呈角弓反张.

    作者:姚会武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重症肌无力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例

    患者,男性,30岁,农民.因反复双下肢无力2月,加重2天于2003年7月28日入院.患者于入院2月前睡眠中醒来后双下肢无力,不能翻身,次晨正常.1月前夜间起床小便时又有类似发作,5天前再次发作同一症状.入院前2天晚上饮啤酒后双下肢无力,站立不稳,休息后次晨能行走,下午又加重,不能站立活动.入院当日上午步行来院,下午又加重且感双上肢无力.既往无特殊病史.入院体检:神清,言语正常,甲状腺轻微肿大.

    作者:杨止良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新式剖宫产术186例临床分析

    新式腹膜内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是以色列医生Stark经过10年的临床实践逐渐探索形成的一种剖宫产术[1],适用于所有具有剖宫产手术指征的产妇.我院于2001年12月~2002年12月开展了新式剖宫产186例,临床上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乔文俊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性激素结合球蛋白mRNA在子宫肌瘤组织中表达的研究

    目的研究子宫肌瘤组织和正常平滑肌组织中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野生型和突变型mRNA的表达,探讨SHBG与子宫肌瘤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30例因子宫肌瘤行全子宫切除术的子宫标本,通过RT-PCR及Southern blot研究子宫肌瘤组织及正常子宫平滑肌组织中SHBG mRNA表达.结果野生型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w)在子宫肌瘤组织与正常平滑肌组织的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而外显子(exon)VII缺失型SHBG(SHBGv)在子宫肌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平滑肌组织(P<0.05),SHBG在子宫肌组织表达水平与月经周期无关(P>0.05).结论 2种类型的SHBG在子宫平滑肌组织及子宫肌瘤组织均有表达,SHBGw可能与子宫肌局部高浓度激素的产生无关,而SHBGv低水平表达与子宫肌瘤的发生相关.

    作者:李怀芳;朱新贤;王昕;夏红;李莉;徐磊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药物干预研究进展

    急性心肌梗死后的早期血运重建(溶栓和介入)是目前挽救心肌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但血管再通后常常出现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MIRI)和血管无复流(no-reflow )或低复流(low-flow)现象.前者由于异常氧化(过氧化)、钙超载等原因造成缺血心肌再灌注损伤,甚至导致心肌细胞死亡[1].因此人们在强调心外膜动脉开放的同时,注重对MIRI发生机制及防治的研究.

    作者:尤士杰;杨跃进;陈可冀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疑难病杂志

疑难病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