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枸橼酸铋钾、奥美拉唑根除幽门螺杆菌的临床疗效比较

印娟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 消化性溃疡, 枸橼酸铋钾, 奥美拉唑
摘要:目的观察枸橼酸铋钾、克拉霉素、替硝唑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治疗效果.方法将经胃镜检查证实的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枸橼酸铋钾+克拉霉素+替硝唑)和对照组(奥美拉唑+克拉霉素+替哨唑),其中治疗组72例,对照组70例,疗程均为1周,治疗期间记录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痊愈率41.7%,显效率38.9%,总愈合率80.6%.对照组痊愈率57.2%,显效率27.1%,总愈合率84.3%,2组比较,总愈合率及愈合后质量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枸橼酸铋钾、克拉霉素、替硝唑联合用药与奥美拉唑、克拉霉素、替硝唑联合用药2组疗效接近(P>0.05),而前者价格低、疗程短、患者依从性好,治疗中无明显不良反应,是HP治疗中值得广泛推广的一种方法.
疑难病杂志相关文献
  • 重症急性胰腺炎46例临床分析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外科急重症之一,病情凶险、病死率高,是当今外科临床研究的热点.由于该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故其治疗仍有待于探索[1~6], 1997年3月~2004年3月我院共收治SAP患者46例,现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阴庆现;高清良;周卫民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以癫痫持续状态为主要症状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例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一种常见病,而以癫痫持续状态为主要症状的DKA临床报道甚少,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报道如下.

    作者:申小茜;李美琼;王丽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以下消化道出血、高钙危象为首发表现的多发性骨髓瘤1例

    患者,男,70岁.主因间断便血1周,加重19小时于2003年11月21日入院.患者1周来无明显诱因间断出现便血2次,为大便表面覆盖鲜血,无脓血便,每次约30~50 g,未诊治.19小时前无诱因再次解鲜血便,内含暗红色血块,共4~5次,总量约1 000 g,无呕血、腹痛、头晕.

    作者:武天明;李建静;王兰香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双侧面神经炎1例

    患者,女,55岁,以双眼闭合不全并口角歪斜5天之主诉入院.病前有吹风受凉史.

    作者:张晨红;张彩云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检测HBsAg、抗-HCV与手工操作方法的比较

    为保证临床用血的安全,我站引进了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检测HBsAg和抗-HCV,现将此系统与手工操作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胡小兵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2种方法比较

    我院对有剖宫产史的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患者58例,在妇科特别监护病房给予严密监护的条件下,分别采用依沙丫啶羊膜腔内注射法和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丙酸睾丸酮三联法引产,并对2种方法进行了比较.

    作者:任保辉;梁文丽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超早期微创术治疗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17例临床观察

    自2001年10月~2004年4月间,我们采用贾保祥教授发明的YL-1型针钻一体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超早期应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17例,现回顾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杨孝东;齐国豪;陈继强;邱峰松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小脑疾患16例临床误诊分析

    小脑疾患因临床症状多种多样,容易误诊.我院自1994~2004年10年中共收治小脑疾患患者43例,误诊16例,误诊率37.21%,现将误诊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徐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面肌功能训练治疗Bell面瘫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面肌功能训练对Bell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Bell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采用针刺疗法联合面肌功能训练;对照组(38例)采用单纯针刺疗法.对不同病变程度的患者在疗效、开始恢复时间、痊愈时间及并发症进行对照观察.结果 2组轻度病变患者在疗效、开始恢复时间、痊愈时间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中度病变患者在疗效、开始恢复时间、痊愈时间方面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P<0.01,P<0.05,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重度病变患者,治疗组在疗效、开始恢复时间上优于对照组(P<0.05).2组轻度病变患者均无并发症出现,中度以上患者治疗组并发症出现率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面肌功能训练对中度以上Bell面瘫疗效显著.

    作者:陈颖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云克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联合用药(瑞力芬、甲氨喋呤、柳氮磺胺吡啶)加云克(99锝-亚甲基二磷酸盐,99mTc-MDP)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活动性RA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联合用药加云克,对照组仅联合用药治疗.分别观察起效时间、临床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平均起效时间为(7±3)d,与对照组的(9±4)d比较,2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各项观察指标在2周时较对照组缓解改善明显(P<0.05),但在4周及12周时2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近期疗效及中、远期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云克为一安全有效治疗RA的联合配伍用药.

    作者:陈天红;黄琼仙;谭永红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循证医学(一)--概述

    随着医学科学,特别是临床流行病学的发展,社会、个人对医疗服务水平,主要是提供更为有效、安全、经济的医疗服务需求的提高,无论患者或医生都已不再满足于传统的仅仅以医师个人临床经验为基础或辅以非系统的参考资料为基础的医疗保健服务,为此,循证医学乃应运而生.循证医学作为<疑难病杂志>继续教育栏目选题,更为恰题.如果说临床上80%~90%的常见病、多发病的处理,多可藉临床经验和各临床专科学会编写的临床诊疗指南得以解决,疑难病症的医疗处理则需在广泛收集文献证据,充分考虑对患者的利弊得失而做出审慎决策,此正是循证医学的基本过程.

    作者:李良寿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恙虫病长期发热7例

    恙虫病发热过程,超过1月者较为少见.笔者近18年来收治恙虫病长期发热7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曾传生;曾明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纠治低钠血症时出现脱髓鞘现象1例

    患者,男,82岁.因反复心悸、胸闷8年,加剧3天伴气急、浮肿于2004年2月28日入院.入院后查体:一般状况好,神志清楚,查体合作.BP 120/80 mmHg(1 mmHg=0.133 kPa),P 130次/min,心界向两侧扩大,节律规整,各瓣膜听诊区未闻病理性杂音,双肺可闻湿口罗音,双下肢有浮肿.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右束支传导阻滞,T波改变.

    作者:韩淑珍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悖论干预技术治疗神经症52例

    目的采用家庭治疗中悖论干预的原理并结合一些自创的临床操作技术治疗神经症.方法采用悖论干预技术,定时、定量主动发动和体验症状,或者在现实情景中主动诱发症状,加重和扩大症状,假装或表演症状,操纵症状,对诱发的症状进行评分,积累症状分数.结果通过对52例患者某些主要症状实施治疗,其10项主要症状取得不同程度疗效.同时以1例患者为例,重点分析介绍了其治疗过程.结论悖论干预技术适合治疗各种强迫思维、强迫意象和恐怖症等症,疗效显著.

    作者:张静;傅文青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孕产妇并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26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孕产妇发生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病种构成特点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11年来26例孕产妇并发DI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羊水栓塞12例(46.15%),重度妊高征4例(15.38%),胎盘早剥、产后出血各2例(各占7.69%),子宫破裂、HELLP综合征、子宫内感染、妊娠晚期急性脂肪肝、大量库血输入、产后溶血性尿毒症各1例(各占3.84%).26例中死亡5例,病死率为19.23%.结论注重原发病预防和治疗、早期祛除DIC病因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任保辉;王素平;梁文丽;王瑞玲;付钢锋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血管性痴呆小鼠海马胆碱乙酰转移酶免疫组织化学变化特征

    目的观测血管性痴呆小鼠海马神经元胆碱乙酰转移酶免疫组织化学变化特征.方法双侧颈总动脉线结,反复缺血-再灌注法制备模型,利用跳台试验和水迷宫试验观测其行为学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测小鼠海马神经元胆碱乙酰转移酶的表达变化.结果模型组小鼠学习、记忆成绩较假手术组明显降低(P<0.01),其海马胆碱乙酰转移酶表达也明显下降(P<0.01).结论血管性痴呆小鼠学习、记忆成绩下降与其海马胆碱乙酰转移酶低水平表达有关.

    作者:赵大卫;宋春风;吕佩源;郭宗成;尹昱;梁翠萍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通心络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浆CD62P及CD63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 4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通心络组和对照组,2组同时服用阿司匹林等药物,通心络组还给予通心络胶囊,每次3粒,每天3次,治疗8周.治疗前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浆CD62P和CD63水平,并观察心绞痛症状、心电图缺血变化.同时选择18名门诊健康体检者为健康人组.结果治疗前通心络组、对照组血浆CD62P和CD63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组(P<0.01);治疗后通心络组心绞痛症状、心电图缺血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同时血浆CD62P和CD63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 通心络组及对照组血浆 CD62P和CD63水平仍高于健康人组(分别为P<0.05和P<0.01).结论通心络胶囊与阿司匹林合用可以抑制UAP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异常,并具有良好的抗心绞痛疗效.

    作者:孙尚文;赵玉霞;梁济乐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疣状胃炎与HP的关系探讨

    疣状胃炎(痘疹性胃炎)是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一种特殊类型,其特征是圆形隆起,中心呈脐样凹陷,是胃黏膜发生大小不等的糜烂,其周围黏膜有慢性炎症浸润及腺管上皮增生.本文探讨疣状胃炎与消化性溃疡、食管炎、萎缩性胃炎等上消化道疾病的联系,及其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并对疣状胃炎不伴或伴有相关疾病发病率及HP阳性率进行比较分析.

    作者:吴洁琼;张锋利;秦小玲;杜桂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头痛、鼻阻、发热、咯血、皮疹

    1 病例摘要患者,男性,58岁.因左侧头痛、鼻阻伴面部麻木、复视1月,发热4天入院.2月前左侧牙痛,经卫生所口服消炎、止痛药治疗,1月后牙痛缓解,出现左侧头痛,呈持续性钝痛,伴逐渐加重的左侧鼻阻,时有淡黄色的分泌物流出,同时出现耳鸣、头面部麻木、痛觉减退、头昏,时有行走不稳、复视,未行诊断.入院前4天出现发热,体温高40℃.入院时查体:T 38.3℃,P 103次/min,R 20次/min,BP 120/76 mmHg(1 mmHg=0.133 kPa).一般情况可,左眼球稍突出,左面部痛觉减退,左鼻腔完全堵塞,无面舌瘫.

    作者:莫艳萍;陈孜慧;李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血塞通注射液抗肝纤维化临床疗效观察

    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可造成肝脏损伤,部分引起肝内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产生肝纤维化.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炎的重要病理表现,肝纤维化的发展与肝病的进展及预后有密切的关系[1].寻找有效的抗纤维化药物和治疗方法以阻断和逆转肝纤维化是目前的紧迫问题.本研究通过血塞通注射液对慢性肝炎的治疗观察其抗纤维化的效应,从而为临床抗肝纤维化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姚轶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疑难病杂志

疑难病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