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诗国;柳伟伟;胡良平
目的:探讨采用后方关节囊重建方法对行后外侧入路全髋翻修术后假体脱位的防治作用.方法:本组45例(47髋)经后外侧入路行全髋翻修术的患者,男20例,女25例;平均年龄65岁(55~78岁).术中将后方关节囊与外旋肌群分别重建固定于前上方原先切开的关节囊断端和大转子顶端的软组织处,回顾性分析术后假体脱位率及脱位的风险因素.股骨假体和髋臼假体均翻修29例(31髋),更换内衬5例(5髋),髋臼、股骨翻修的分别是10例(10髋)和1例(1髋).第1次翻修的有29例(30髋),第2次翻修的有15例(16髋),第3次翻修的有1例(1髋).X线评估包括翻修前后下肢长度,髋臼位相,股骨偏心距、前倾角和假体松动.临床功能评价采用Harris评分.结果:45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7年,除1例感觉前方不稳外,无髋关节感染及脱位发生,该例X线片示髋臼假体过度前倾但无脱位发生.术后所有患者双下肢基本等长,髋臼外展角及前倾角、股骨偏心距和前倾角基本恢复至初次手术前水平.髋臼、股骨假体发生松动各1例.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9.13±15.53)分升至末次随访的平均(83.59±6.93)分(P<0.05).按Harris功能评分标准:优36髋,良5髋,可5髋,差1髋.结论:在假体安放正确、软组织张力恢复满意基础上,后方关节囊及外旋肌群重建有助于降低后外侧入路全髋翻修术后假体脱位的发生率.
作者:李永奖;张力成;杨国敬;张春才;王伟良;林瑞新;蔡春元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患者,女,26岁,左踝关节隐痛3年加重2个月,2007年3月24日入院.3年前因下雨路滑扭伤左踝部,伤后左踝部稍有肿痛,当时未予重视.以后每遇到剧烈活动后左踝关节疼痛加剧,休息后缓解.
作者:鲁建勇;唐康来;邓亚丽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模型鼠强骨宝方含药血清促进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分化、矿化的佳时相与量效.方法:采用胰蛋白酶-Ⅱ型胶原酶消化法从1~2日龄SD大鼠颅盖骨中分离出成骨细胞,鉴定细胞后,用不灭活的不同时效(灌胃3、5 d,末次灌胃后1、3 h)、不同浓度(5%、10%、20%)的强骨宝方糖尿病模型鼠含药血清加入成骨细胞培养体系,培养7、18 d,分别观察各组ALP活性及矿化结节形成量.结果:各浓度的糖尿病模型鼠强骨宝方含药血清对成骨细胞分泌ALP及矿化结节形成的作用均优于模型对照组,并接近于正常对照组水平,其中以20%添加浓度的作用明显.在时相方面,两指标均以灌药3 d或5 d、末次灌胃后1 h取得血清作用明显.结论:糖尿病模型大鼠强骨宝方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OB)的分化及矿化功能有促进作用.考虑到实验的时间与成本,以灌胃3 d、末次灌胃后1 h、20%不灭活的强骨宝方糖尿病模型鼠含药血清对成骨细胞分化与矿化作用适宜.
作者:苏友新;郑良朴;陈智能;杨连梓;王和鸣 刊期: 2008年第03期
跟骨骨折占全身骨折的2%,跗骨骨折占60%,致残率高达20%~30%[1].跟骨骨折85%~90%为跟骨关节内骨折[2].由于其解剖构及功能的特殊性,对其治疗一直令人不满意,正如Magnuson[3]指出:没有一种骨折象跟骨骨折那样带来30%~70%的功能障碍.
作者:窦榆生;廖永华;师建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仙灵骨葆、戊酸雌二醇片、盐酸雷洛昔芬片和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对去卵巢大鼠关节软骨代谢标志物的影响及软骨病理改变,为临床防治妇女绝经后骨性关节炎的药物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实验采用雌性去卵巢SD大鼠,分别给予仙灵骨葆、雌激素、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硫酸氨基葡萄糖干预,并设假手术组.收取初始及去势后3、5、7周尿液,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尿中Ⅱ型胶原C端肽含量.11周后处死取膝关节做病理切片观测关节软骨面病变情况.结果:大鼠去势后3、5周尿中CTX-Ⅱ含量与去势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5周时雌激素组、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组,与模型组CTX-Ⅱ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仙灵骨葆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硫酸氨基葡萄糖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学观察显示假手术组及各药物干预组关节软骨面病损程度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去势后尿中CTX-Ⅱ含量明显增加(P<0.01),予雌激素替代疗法、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可以显著降低去势后CTX-Ⅱ的代谢峰(P<0.01),有雌激素样作用的中成药仙灵骨葆同样有此作用(P<0.05),而硫酸氨基葡萄糖则无此作用.以上药物均可缓解去势后大鼠关节软骨的退变.
作者:高峰;杜宁 刊期: 2008年第03期
髌股并发症是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为常见的并发症.术中股骨元件旋转对线与髌股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对于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成功极其重要.
作者:翁文杰;张华山;王锋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笔者对<中国骨伤>杂志2006年第2期与2007年第2期所载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类文章进行了仔细阅读,针对论文中统计学方法的应用情况做了细致的考察,就实验设计、统计表达与描述和统计分析3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辨析,提出了改进的建议和意见,希望能够为读者在提高科研工作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方面提供一定的帮助.
作者:周诗国;柳伟伟;胡良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髌股固定缝合法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克氏针经皮行髌骨上极与股骨髁部固定,再经皮穿针及经皮缝合固定骨折断端的方法治疗髌骨骨折23例,男17例,女6例;年龄18~73岁,平均32.4岁.采用B(o)stman临床评分标准对其疗效进行评定.结果:23例获得随访,时间6~38个月,平均11个月.所有骨折均迭解剖或近解剖复位并骨性愈合,按B(o)stman疗效标准:优秀20例,良好3例.结论:采用髌股固定缝合治疗髌骨骨折,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骨折对位准确、关节功能恢复好、无手术瘢痕影响美观等优点.
作者:毕宏政;王晓光;杨茂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自体4股腘绳肌腱、生物可吸收挤压螺钉固定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临床效果.方法:31例经关节镜检查证实为前交叉韧带断裂的患者,男27例,女4例;年龄17~40岁,平均25岁.其中合并半月板损伤26例,合并局部软骨损伤3例,软骨Ⅰ~Ⅱ度退变16例.均于关节镜下行自体4股腘绳肌腱和软组织生物可吸收挤压固定螺钉重建ACL.术后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结果:31例术后均未发生关节感染、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30例获得随访,时间9~39个月,平均(19±9.0)个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从术前平均(54.6±16.6)分提高至随访时平均(92.5±5.7)分,较术前显著改善(t=11.84,P<0.01).30例患者中,26例恢复伤前运动水平,2例运动水平较伤前降低,2例因运动后出现关节酸痛而不敢剧烈运动.结论:关节镜下采用4股腘绳肌腱作移植物,生物可吸收挤压螺钉固定,是重建ACL的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具有手术创伤少、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的优点.
作者:何爱珊;廖威明;付明;杨子波;盛璞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正骨手法在骨伤科疾病的诊治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功法又是手法的基础,如果没有一套好的功法训练,手法就成了无水之源、无本之木.因此,功法训练对于提高手法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应引起骨伤科医生的重视.
作者:应有荣;应光华;应方光洁;应戟;张锏;朱让腾;张德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自2004年3月至2006年2月采用改良Dewar术联合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19例,效果满意.
作者:程杰;周续祥 刊期: 2008年第03期
颈椎椎间盘突出症是以颈肩痛、四肢乏力、行走不稳,或头痛及眩晕为一组症状的疾病,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PLDD)是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治疗方法,1986年美国的Choy及德国的Ascher首先将该方法应用到临床[1],现将2000年1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231例用PLDD方法治疗的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李春根;柳根哲;徐林;刘向春;牟明威;李德魁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中药外治结合外科手术治疗胫骨创伤后骨髓炎骨质皮肤缺损的方法和疗效.方法:本组胫骨创伤后骨髓炎骨质皮肤缺损28例,男18例,女10例;年龄18~68岁,平均32.5岁.采取外用中药换药,待创面感染控制后取带血管髂骨皮瓣移植Ⅰ期修复,随访治疗效果并进行分析.结果:28例均获随访,时间8~56个月,平均30个月.皮瓣全部成活,伤口Ⅰ期愈合26例,Ⅱ期愈合2例.移植骨全部愈合,愈合时间2~14个月,平均4.6个月.骨髓炎复发2例,经二次病灶清除愈合.结论:外用中药换药结合外科手术治疗胫骨创伤后骨髓炎骨质皮肤缺损,能够有效控制感染,一次性修复组织缺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LIU Xue-tao;刘雪涛;张成进;李忠;范启申;王成琪;丁望;赵文海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分析标准股骨假体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股骨假体颈长和股骨矩保留对偏心距重建的作用,并研究偏心距重建对软组织平衡的影响.方法:68例(71髋,男30例,女38例;年龄17~89岁,平均63.5岁)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并获得随访,采用Harris评分,Cybex-6000等速测定患髋外展肌力,测得偏心距、股骨矩、假体颈长,综合评估手术结果.结果:假体颈长对偏心距的影响较股骨矩大(t=3.07,P<0.01),并与偏心距呈正相关关系(r=0.642,P<0.001,但两者对Harris评分影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2,P>0.05).股骨头坏死患者术后偏心距较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和股骨颈骨折患者小(t=2.91,3.31,P<0.01).偏心距获得重建的髋关节术后外展肌力较偏心距重建不足者优(P<0.05).结论:采用标准股骨假体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股骨假体颈长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偏心距的重建作用大于股骨矩的保留,偏心距的重建在全髋关节置换术软组织平衡中主要起到增强术后外展肌力的作用.
作者:王兴中;肖鲁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自2002年1月至2006年3月,采用有限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97例,对手术摘除的髓核标本进行病理检查,探讨突出髓核组织与临床发病及相关情况.
作者:ZHAO Ji-rong;赵继荣;李红专;李盛华;黄小玲;骆元斌 刊期: 2008年第03期
1996年12月至2007年3月,以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超关节固定治疗Pilon骨折23例,效果满意.
作者:武春堂;王坤正;王长林;张晓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钢板固定技术(MIPPO)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采用MIPPO治疗65例胫骨远端骨折的患者,其中男42例,女23例;年龄13~75岁.按AO胫腓骨远端骨折分型:A1型5例,A2型22例,A3型32例,C1型6例.结果:本组随访6~18个月,平均11个月,Ⅰ期愈合59例,胫骨远端切口感染6例.手术时间45~90 min,术中无输血,出血约100 ml.X线片示骨痂出现时间4~12周,平均8周.骨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5个月,无再骨折发生.根据Mazur踝关节评分系统评价功能:优40例,良19例,中6例,差0例.以优良为满意标准,满意率90.7%.结论:经皮微创钢板固定技术创伤小、并发症少、骨愈合率高,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佳选择之一.
作者:刘成招;吴李勇;何晓宇;王春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慢性骨髓炎是骨科常见病,具有病程迁延、经久难愈而且易复发的特点.如何提高临床治愈率,降低复发率是临床医生需要解决的问题.1998年1月至2006年6月采用土黄连液联合抗生素灌注的治疗方法,取得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欧志学;靳嘉昌;黄东;莫晓明;唐刚健 刊期: 2008年第03期
脊髓型颈椎病以颈椎退行性变或发育性椎管狭窄为基础,因颈髓受压和脊髓血供障碍导致脊髓功能障碍,有进行性发展的特点.脊髓的腹侧、背侧同时受压,单纯采用前方或后方手术,脊髓不能获得彻底减压,影响术后效果.
作者:杜春林;张毅;李俊海;田向东;陈黎明;杨金正;黄沪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电针对骨关节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将4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电针组男8例,女12例,平均年龄(62.50±9.23)岁,平均病程(9.85±8.17)年,采用电针治疗;对照组男7例,女13例,平均年龄(61.15±6.75)岁,平均病程(8.60±6.89)年,口服双氯芬酸钠治疗.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评定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结果:电针组除支撑外,其余各项评分与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对照组疼痛度及交锁、膝软与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其余各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后评分在交锁、膝软、肿胀、爬楼梯和下蹲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跛行、支撑和疼痛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剌能有效改善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膝关节活动度,疗效优于口服双氯芬酸钠,是治疗骨关节炎的有效手段.
作者:吴志宏;包飞 刊期: 200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