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金锋;王朋;类维富
目的 评价硬膜外注射倍他米松-利多卡因混合液对兔神经根炎症及硬膜外粘连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24只,体重2.0~2.1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兔随机分为2组(n=12):对照组和治疗组,在L2,3间隙进行硬膜外穿刺置管,置管后24 h注入消毒滑石粉0.5 mg/kg,制备神经根炎症及硬膜外粘连模型.给予滑石粉后3 d,治疗组经硬膜外导管注射倍他米松0.25mg/kg+利多卡因2.5 mg/kg,对照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给予倍他米松+利多卡因后21 d,取脊髓和脊神经根,肉眼、光镜和电镜观察神经根和硬膜的病理学结果,并进行硬膜炎性细胞计数.结果 对照组神经根炎性反应和硬膜外粘连明显.治疗组未见明显和神经根炎性反应硬膜外粘连.治疗组硬膜炎性细胞计数(21±12)明显少于对照组(250±43)(P<0.01).结论 硬膜外注射倍他米松-利多卡因混合液可减轻兔神经根炎症及硬膜外粘连.
作者:张光明;朱明;钱刚;陈俊峰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对去甲肾上腺素(NE)诱发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离体胸主动脉收缩的影响.方法 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8只,体重250~300 g,每只大鼠取离体胸主动脉血管环4段,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随机分为4组(n=8):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低浓度舒芬太尼组(7×10-11mol/L,S1组)、中浓度舒芬太尼组(2×10-10 mol/L,S2组)和高浓度舒芬太尼组(1×10-9mol/L,S3组).将血管环悬挂于血管张力测量装置,张力稳定后加入60 mmol/L KCl收缩血管环,记录血管环张力.洗脱KCl后分别加入生理盐水及不同浓度的舒芬太尼各100 μl,20 min后依次加入终浓度为10-8、10-7、10-6、10-5mol/L的NE,使血管充分收缩,记录不同NE终浓度下血管环张力,计算血管环收缩幅度.结果 与NS组比较,S1组、S2组、S3组血管环收缩幅度降低(P<0.05或0.01).与S1组比较,S2组、S3组血管环收缩幅度降低(P<0.01).与S2组比较,S3组血管环收缩幅度降低(P<0.05或0.01).结论 舒芬太尼可抑制NE诱发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离体胸主动脉收缩,且与浓度有关.
作者:曹志萍;刘保江;李岩;张彦清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蛛网膜下腔注射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的运动神经阻滞效力.方法 择期脊椎.硬膜外麻醉下拟行泌尿外科腔镜手术患者60例,年龄18~64岁,体重46~75 kg,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n=30):0.5%罗哌卡因组和0.5%布比卡因组.按照序贯法进行试验,阻滞有效,下一例患者采用低一级剂量,阻滞无效,下一例患者采用高一级剂量,初始剂量均为4 mg,剂量梯度1 mg,阻滞有效的标准:蛛网膜下腔给药后5或10 min时任一下肢的任一种运动神经阻滞评分>0分.采用序贯法计算蛛网膜下腔注射罗哌卡因或布比卡因运动神经阻滞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及其95%置信区间.结果 患者蛛网膜下腔注射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运动神经阻滞的ED50及其95%置信区间分别为6.68(6.27~7.13)mg和4.07(3.56~4.47)mg,效力比为O.61.结论 患者蛛网膜下腔注射罗哌卡因运动神经阻滞效力低于布比卡因.
作者:张涛;陈坚伟;徐康清;黄文起;吴晓丹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小剂量氯胺酮对妇科下腹部手术患者七氟醚肺泡气低有效浓度(MAC)的影响.方法 择期拟行妇科下腹部手术患者51例,年龄36~49岁,体重指数≤30 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29)和氯胺酮组(K组,n=22).K组静脉注射氯胺酮负荷量0.2 mg/kg,随后以14μg·kg-1·min-1维持,C组静脉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两组均吸入8%七氟醚进行麻醉诱导.麻醉维持:气管插管后,调节七氟醚蒸发罐,使呼气末七氟醚浓度达到预定值并至少稳定15 min后开始切皮.采用序贯法进行试验,初始浓度设为1.8%,发生体动反应,则下一例患者浓度增加0.2%,未发生体动反应,则下一例患者浓度降低0.2%.发生体动反应的标准:切皮时和切皮后60 s内患者躯干、四肢及头颈有可见的肌束收缩.计算七氟醚MAC及其95%可信区间.结果 K组七氟醚MAC为1.51%(95%可信区间为1.45%~1.58%),C组七氟醚MAC为2.49%(95%可信区间为2.40%~2.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输注小剂量氯胺酮可增强七氟醚的麻醉效应.
作者:陈瑞海;周辉;杨晓雅;庄晓挺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不同浓度七氟醚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Survivin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人肺腺癌A549细胞接种于培养板培养24 h,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人肺腺癌A549细胞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组)、1.7%七氟醚组(S1组)、3.4%七氟醚组(S2组)和5.1%七氟醚组(S3组),每组18孔.S1-3组人肺腺癌A549细胞分别经1.7%、3.4%、5.1%七氟醚孵育2、4、6 h,C组通入95%O2-5%CO2混合气体2 L/min,每个时点随机取6孔,继续培养48 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经七氟醚孵育4 h的人肺腺癌A549细胞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C组、S1~3组入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抑制率和凋亡率依次升高,Survivin蛋白表达依次下调(P<0.05).结论 七氟醚可通过下调Survivin蛋白表达抑制人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和促进凋亡,其效应呈浓度依赖性.
作者:梁桦;杨承祥;文先杰;周桥灵;古妙宁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啶对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期间的心肌保护效应.方法 选择行上腹部手术的冠心病患者80例,性别不限,年龄43~76岁,体重52~80 kg,ASA分级Ⅱ或Ⅲ级,NYHA 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n=40):对照组(C组)和右美托咪啶组(D组).D组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负荷剂量1μg/kg,继之以0.4μg·kg-1·h-1的速率维持至术毕,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两组术中维持BIS值40~49.于麻醉诱导前和术毕时取血样,测定血清IL-6、TNF-α、cTnI和糖原磷酸化酶BB(GP-BB)的浓度,记录术中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D组血清IL-6、,TNF-α、cTnI及GP-BB水平明显降低,心动过缓发生率升高,心动过速和心肌缺血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 右美托咪啶对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期间可产生心肌保护效应,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促炎性细胞因子释放有关.
作者:宫丽荣;余剑波;张圆;王曼;高宝来;刘志学;张兰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混合去甲肾上腺素(NE)对大鼠心肌细胞L-型钙电流(ICa-L)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雌雄不拘,体重260~280 g,急性分离其心肌细胞,用全细胞膜片钳方法记录ICa-L.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心肌细胞随机分为3组(n=6):CGRP组用含CGRP 1×10-7mol/L的台氏液灌流;NE组用含NE 1×10-6mol/L的台氏液灌流;CGRP+NE组(CN组)用含NE 1×10-6mol/L+CGRP 1×10-7mol/L的台氏液灌流.各组均灌流1 min,流速2 ml/min;然后用台氏液洗脱1 min.于灌流前1 min、灌流1 min和洗脱1 min时,记录ICa-L峰值,并绘制CGRP或NE灌流后ICa-L的电流-电压曲线.结果 CGRP可抑制心肌细胞ICa-L(P<0.05).NE可促进心肌细胞ICa-L(P<0.05).与CN组比较,灌流1 min时CGRP组ICa-L降低,NE组ICa-L升高(P<0.05).CGRP使心肌细胞ICa-L的电流-电压曲线明显上移;NE使心肌细胞ICa-L的电流一电压曲线明显下移.结论 CGRP可削弱NE对大鼠心肌细胞ICa-L的促进作用.
作者:原大江;郭政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i-gel喉罩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气道管理的效果.方法 择期全麻下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21~64岁,体重45~90 kg,Mallampatti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2组(n=30):i-gel喉罩组(I组)和Supreme喉罩组(S组).根据体重选择喉罩型号,麻醉诱导后置入喉罩,经引流管放置胃管,行机械通气.记录喉罩置入时间、置入次数、胃管置入次数、喉罩密封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分级、术中血液动力学指标、通气指标、麻醉时间和苏醒时间,记录拔除喉罩后咽喉痛、吞咽痛和声音嘶哑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麻醉时间、苏醒时间、喉罩置入时间、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分级、术中血液动力学指标和通气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喉罩和胃管置入成功率均为100%.与S组比较,I组喉罩密封压升高,咽喉痛和吞咽痛发生率降低(P<0.05或0.01).结论 i-gel喉罩气道密封性可靠,并发症少,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气道管理.
作者:喻震;华震;左明章;时迎斌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啶辅助表面麻醉用于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的效果.方法 拟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的ICU患者24例,ASA分级Ⅱ或Ⅲ级,体重50~80 kg,年龄24~64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n=12),A组术前30 min静脉注射0.9%生理盐水5 ml,术前5 min经气管导管或气管套管内注入2%利多卡因5~10 ml,随后按需每15~30 min经纤维支气管镜追加2%利多卡因5 ml,总量控制在20 ml以内;B组术前30 min缓慢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0.5~1.0 μg/kg,随后以0.1~0.5 μg·kg-1·h-1速率维持,表面麻醉方法同A组.记录灌洗时间、不良反应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于灌洗前20 min(T1)、灌洗开始后20 min(T2)、灌洗结束后20 min(T3)时采集血样,测定血浆儿茶酚胺浓度和血清皮质醇浓度.结果 与A组比较,B组血清皮质醇浓度、血浆儿茶酚胺浓度降低、不良反应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操作时间缩短(P<0.05).与T1时比较,A组T2,3时血清皮质醇及血浆儿茶酚胺浓度升高,B组T2,3时血清皮质醇及血浆儿茶酚胺浓度降低(P<0.05).结论 右美托咪啶辅助表面麻醉可安全有效地用于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术.
作者:周金萍;蔡璐;陈公锦;王淼;刘冬炎;金原野;马连军;袁飞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肢神经阻滞联合喉罩下全麻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效果.方法 择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病人加例,性别不限,年龄52~80岁,体重67~94 kg,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2组(n=20).Ⅰ组在气管插管下行静吸复合全麻;Ⅱ组先在超声引导下行下肢神经阻滞,然后在喉罩下行静吸复合全麻.术中和麻醉恢复室(PACU)停留期间维持HR 50~100次/min,维持MAP波动幅度不超过基础值的20%.必要时给予血管活性药物(阿托品、艾司洛尔、麻黄碱、乌拉地尔或拉贝洛尔).术后采用曲马多和氯诺昔康行PCIA(背景输注速率2 ml/h,PCA量1 ml,锁定时间15 min),维持VAS评分≤2分.记录术中和PACU停留期间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情况;记录PACU停留时间;记录术后24 h内PCA药物用量和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Ⅰ组比较,Ⅱ组术中各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率降低,PACU停留期间艾司洛尔、乌拉地尔和拉贝洛尔的使用率降低,PACU停留时间缩短,PCA药物用量减少,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P<0.01).结论 超声引导下肢神经阻滞联合喉罩下全麻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麻醉效果较好,并发症少,术后镇痛药物用量少,优于气管插管下全麻.
作者:赵霖霖;王爱忠;江伟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神经干细胞(NSGs)移植数量对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的影响.方法 取出生1~3 d的SD大鼠,制备NSCs悬液.清洁级雄性SD大鼠84只,体重150~180 g,采用右侧坐骨神经半切断法制备大鼠神经病理性痛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7组(n=12),假手术组(S组):仅暴露坐骨神经,不切断,鞘内注射细胞培养液30 μl;神经病理性痛组(NP组):于模型制备后3d鞘内注射细胞培养液30 μl;NP+NSCs 103组(N1组)、NP+NSCs 104组(N2组)、NP+NSCs 105组(N3组)、NP+NSCs 106组(N4组)和NP+NSCs 107组(N5组):于模型制备后3 d,鞘内注射相应浓度的NSCs悬液.模型制备前1 d和制备后1、3.7、14和21 d时测右足机械缩足阈值(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WL);于模型制备后7和21 d,痛阈测定结束后,取右侧腰膨大脊髓背角及L5背根神经节,测定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S组比较,NP组和N1~5组MWT降低,TWL缩短,脊髓背角和DRG BDNF mRNA表达上调(P<0.05),BDNF阳性细胞数增多,染色加深;与NP组比较,N2~5组MWT升高,TWL延长,脊髓背角和DRG BDNF mRNA表达上调(P<0.05),BDNF 阳性细胞数增多,染色加深;模型制备后7 d N1~5组MWT依次升高,TWL依次延长,脊髓背角和DRG BDNF mRNA表达依次上调(P<0.05),BDNF阳性细胞数依次增多,染色逐渐加深;模型制备后14、21d,N1~3组MWT依次升高,TWL依次延长(P<0.05),模型制备后21 d,N1~3组脊髓背角和DRG BDNF mRNA表达依次上调,BDNF阳性细胞数依次增多,染色逐渐加深;N3~5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Cs移植减轻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的适宜移植数量为105个.
作者:张红;胡益民;张民皓;李伟伟;刘清珍;刘健;李伟彦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硬膜外注气对脊椎-硬膜外联合阻滞时腰穿的影响.方法 拟在脊椎-硬膜外联合阻滞下行剖宫产术的足月单胎妊娠患者21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20~42岁,身高152~170 cm,体重57~82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n=70):悬滴法组(Ⅰ组)、少量注气组(Ⅱ组)和大量注气组(Ⅲ组).Ⅰ组以悬滴法验证硬膜外腔,Ⅱ组和Ⅲ组以注气试验验证硬膜外腔.Ⅱ组注气量以能感觉到阻力消失为准,Ⅲ组注气量为4 ml.置入腰穿针后见脑脊液回流则为腰穿成功.腰穿失败则改行硬膜外麻醉.记录腰穿成功情况、腰穿失败但硬膜外穿刺成功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Ⅰ组、Ⅱ组和Ⅲ组腰穿成功率分别为91%、93%和79%,Ⅰ组和Ⅱ组高于Ⅲ组(P<0.05),Ⅰ组和Ⅱ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腰穿失败患者均取得了双侧躯体节段性痛觉消失的硬膜外麻醉效果;所有腰穿成功患者也均取得了预期的麻醉效果.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硬膜外注气与脊椎-硬膜外联合阻滞时腰穿成功有关,大量注气可降低腰穿成功机率.
作者:张雪丰;卢吉灿;贾燕;王为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硬膜外麻醉时手术病人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紧张、焦虑和恐惧感,可诱发强烈的应激反应,因此需要辅助适度的镇静.有研究表明,硬膜外阻滞可增强全麻药的镇静效应[1-2].而硬膜外阻滞范围是否影响全麻药的镇静效应有待进一步探讨.异丙酚是临床上常用的静脉麻醉药.本研究拟评价硬膜外阻滞范围对大鼠异丙酚镇静效应的影响,以评价硬膜外阻滞增强全麻药镇静效应是否与阻滞范围有关.
作者:张宁;马汉祥;刘树鹏;陈学新;孟尽海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气腹不同阶段伤害性刺激强度的变化.方法 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45例,年龄25~36岁,ASA分级Ⅰ或Ⅱ级,体重指数18~23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n=15):Ⅰ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靶控输注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4~6ng/ml)和异丙酚(血浆靶浓度2 μg/ml)维持麻醉,根据BP和HR变化调整药物浓度,维持血液动力学平稳.Ⅱ组和Ⅲ组均吸入异氟醚(呼气末浓度1%~2%),靶控输注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2~4 ng/ml),两组分别于气腹前5 min、腹腔快速充气结束后5 min时停用瑞芬太尼,吸入异氟醚(呼气末浓度1%~2%)维持麻醉至手术结束.分别于麻醉前(T0)、气腹前5 min(T1)、气腹5 min(T2)和气腹15 min(T3)时监测HR和MAP,抽取肘静脉血,测定血浆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和肾上腺素(E)的浓度.结果 与T0时比较,Ⅱ组T2,3时HR和MAP、血浆NE和E浓度、T3时cor浓度升高(P<0.05);与Ⅰ组比较,Ⅱ组T2,3时HR和MAP、血浆NE和E浓度、T3时Cor浓度升高(P<0.05);与Ⅱ组比较,Ⅲ组T2,3时HR和MAP、血浆NE和E浓度、T3时Cor浓度降低(P<0.05).结论 妇科腹腔镜术患者气腹不同阶段中,腹腔快速充气阶段的伤害性刺激强,应注意调控麻醉深度.
作者:张瑾;刘荣军;高金贵;郭静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不同效应室靶浓度瑞芬太尼对患者意识消失和伤害性刺激诱发体动反应消失时依托咪酯半数有效浓度(EC50)的影响.方法 择期拟在全身麻醉下行妇科手术患者80例,ASA 分级Ⅰ或Ⅱ级,年龄18~64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4组(n=20):R0组不使用瑞芬太尼;R1~3组瑞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分别为1、2、3ng/ml.麻醉诱导开始时先靶控输注瑞芬太尼,达设定效应室靶浓度后,再以血浆靶浓度0.6μg/ml为起点开始靶控输注依托咪酯,此后每分钟增加依托咪酯的血浆靶浓度0.1 μg/ml直至患者意识消失及对伤害性刺激诱发体动反应消失.记录患者意识消失及对伤害性刺激诱发体动反应消失时依托咪酯的效应室靶浓度,采用Probit法计算EC50.结果 随瑞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升高,患者意识消失时和伤害性刺激诱发体动反应消失时依托咪酯的EC50逐渐降低(P<0.05).结论 靶控输注1、2.3 ng/ml的瑞芬太尼可呈浓度依赖性地强化依托咪酯的镇静镇痛作用.
作者:谭彬彬;高宝柱;于泳浩;王国林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孕期吸入异氟醚对子代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的影响.方法 孕14 d的SD大鼠10只,体重220~2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孕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异氟醚组,每组5只.对照组大鼠每天单纯机械通气2 h,异氟醚组大鼠每天吸入1.3%异氟醚2 h,至大鼠分娩.子代大鼠出生后4周,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测定认知功能,测定结束后处死子代大鼠取脑,分离海马,采用透射电镜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突触的超微结构,计数海马神经元突触数量,测定突触后致密物质厚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异氟醚组子代大鼠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减少,海马神经元突触数量减少,突触后致密物质厚度降低(P<0.05).结论 孕期吸入异氟醚可通过抑制子代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的可塑性而降低其认知功能.
作者:楼艾飞;谭华;鲁惠顺;徐麟皓;周亮;张晓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姜黄素预先给药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诱导内质网应激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144只,体重200~250 g,月龄2~3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n=36):假手术组(S组)仅分离双侧颈总动脉;缺血再灌注组(I/R组)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制备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姜黄素组(Cur组)于缺血前1 h腹腔注射姜黄素200 mg/kg;溶媒对照组(VC组)给予等容量姜黄素溶媒--0.5%羧甲基纤维素钠.于再灌注12 h、1、3.7 d时取9只大鼠,取脑,分离海马,采用TUNEL法标记凋亡神经元,计算凋亡指数;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神经元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生长停止和DNA损伤诱导基因153(GADDl53)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12(caspase-12)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和VC组凋亡指数升高,GRP78和caspase-12表达上调(P<0.05);与I/R组比较,Cur组凋亡指数降低,GRP78表达上调,caspase-12表达下调(P<0.05).I/R组、VC组和Cur组间GADD153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姜黄素预先给药可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途径介导的细胞凋亡减轻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与海马GRP78表达上调和caspase-12表达下调有关.
作者:叶莉莎;孟波;革炜;曹红;连庆泉;李军 刊期: 2011年第02期
心脏手术中体重低于10kg的小儿多采用经鼻气管插管,该法具有留置时间长、易于固定和清洁口腔、术后较易耐受等特点,有利于围术期气道管理[1].由于小儿困难气道的预测和处理相对困难[2],无肌松药条件下气管插管使得小儿呼吸可控性强,在小儿麻醉诱导中有独特优势[3].七氟醚是应用较广泛的麻醉诱导药物[4].以往研究表明,单纯吸人高浓度七氟醚诱导可为先天性心脏病小儿提供满意的经口气管插管条件[5].本研究拟探讨单纯吸入七氟醚麻醉诱导用于先天性心脏病婴儿经鼻气管插管的效果.
作者:王凯元;王洪武;辛连峰;王永旺;薛玉良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普伐他丁预处理对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60例,年龄18~64岁,体重46~63 kg,性别不限,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4组(n=15):对照组(C组)、普伐他丁10 mg组(P1组)、普伐他丁20 mg组(P2组)和普伐他丁40 mg组(P3组).C组和P1-3组于术前第7天开始每晚分别口服安慰剂1片、普伐他丁10 mg、普伐他丁20·mg、普伐他丁40 mg,连续7 d.于停体外循环~术毕(D1)、术毕~术后12 h(D2)、术后12~24 h(D3)和术后24~48 h(D4)各时段,记录多巴胺(≥5μg·kg-1·min-1)和肾上腺素的使用情况.于术前第7天晨、麻醉诱导前、主动脉开放即刻、主动脉开放后2 h、术后24 h和48 h时,检测血浆cTnI和CK-MB的浓度.结果 与C组比较,P1组和P2组各时段多巴胺和肾上腺素的使用率和各时点血浆CK-MB和cTnI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3组D2-4时段多巴胺和肾上腺素的使用率和主动脉开放后2、24、48 h时血浆CK-MB和cTnI浓度降低(P<0.05).结论 口服普伐他丁加mg/d,连续7 d行预处理可减轻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陈齐;张野;宋永生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的半数有效浓度.方法 择期上肢手术患者50例,年龄19~72岁,体重45~83 ks,身高150~181 cm,ASA分级Ⅰ或Ⅱ级.超声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定位成功后注入罗哌卡因30 ml,初始浓度0.50%,浓度变化梯度为O.05%,阻滞有效则下一例采用低一级浓度,阻滞无效,则下一例采用高一级浓度.采用Prebit法计算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的半数有效浓度及其95%可信区间.结果 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的半数有效浓度为0.436%,95%可信区间为0.393%~0.477%.结论 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的半数有效浓度为0.436%.
作者:顾晨桃;王爱忠;单宇;江伟 刊期: 201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