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81例败血症患者血液细菌培养检测分析

高东田;董海新

关键词:血液, 败血症, 培养, 检测
摘要:目的了解临床血液细菌培养检测状况、微生物种类和败血症病因.方法采用全自动血培养仪BacT ALERT(r) 3D 120系统(法国),细菌鉴定采用VTIEK 32系统.结果阳性率16.1%(181/1120),检出细菌19种183株,以小儿内科、呼吸内科为主,分别占80.1%、9.4%;以MSSA、MSSE、MRSA、大肠埃希氏菌、MRSE、类白喉棒状杆菌、藤黄微球菌、粪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分别占39.9%、16.9%、15.3%、6.0%、5.5%、4.4%、2.7%、2.2%、1.7%.结论开展血液细菌培养检测,了解败血症感染状况,对防治败血症意义重大.
济宁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少年儿童慢性鼻窦炎内窥镜手术与保守治疗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少年儿童慢性鼻窦炎内窥镜手术与保守治疗疗效.方法选择7~15岁少年儿童经鼻窦CT冠扫证实为慢性鼻窦炎的患儿80例,随机分成 A、B 两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病情况有可比性.A组采用国产内窥镜下行钩突切除,开放上颌窦、筛窦、蝶窦及全组鼻窦的手术方法.B组采用自制鼻炎灵鼻液灌洗,后用国产曲安奈德悬浊液喷鼻,服用抗生素及国产鼻渊片,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均用60d.结果 A、B两组于治疗后3个月、6个月行内窥镜检查,鼻窦CT冠扫发现:A组鼻窦炎症状消失的31例(77.5%)其余9例有8例上颌窦口狭窄,有瘢痕形成,窦内粘膜仍厚;1例(2.5%)完全闭锁头痛加重,有12例(20%)有不同程度的鼻腔粘连,均在复查时分离成功;B组40例有36例(90%),鼻窦炎症状消失,窦口开放好,窦内粘膜恢复正常.4例(10%)症状减轻.结论对少年儿童慢性鼻窦炎应先进行正规的保守治疗,不能把内窥镜手术作为首选方法.

    作者:魏文忠;刘俊华;靖雨;姚理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气管切开病人呼吸道护理体会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抢救和治疗呼吸道梗阻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其中吸痰这一操作的正确安全与否,是呼吸道护理的关键.在吸痰过程中,因供氧中断可导致缺氧或低氧血症,吸痰时间过长,其他的并发症如:气管痉挛、心律失常、颅内压升高,呼吸道粘膜损伤,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平均动脉压升高),有些使用呼吸机的危重病人甚至引发心跳骤停,我院神经科近年来收治气管切开112例,现将呼吸道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徐丽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治疗近视眼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LASIK手术中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处理措施.方法应用Schwind Supratome微型角膜刀和Lasersight LSX型准分子激光对672例1298眼行LASIK手术.结果并发症有:游离角膜瓣3眼(0.23%),角膜瓣形成不全4眼(0.31%),角膜血管翳出血23眼(1.77%),结膜下出血506眼(38.98%),角膜瓣位置偏离10眼(0.77%),薄角膜瓣2眼(0.15%),角膜层间异物残留36眼(2.77%),激光手术过程中激光停止发射16眼(1.23%).结论虽然LASIK治疗近视是安全有效的方法,手术技巧的提高和熟练掌握机器的性能将有助于减少并发症增加手术的安全性.

    作者:孔玲;许庆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血中甲基对硫磷的测定及灌流吸附毒物的清除效率

    目的为了定量研究临床血液灌流吸附后血样中甲基对硫磷的清除效率.方法采用血样中加入甲基对硫磷标准溶液,用HA230树脂吸附柱进行实验室血液灌流实验,将灌流吸附后血样经前处理后用气相色谱进行检测.结果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2.1%~102.3%,相对标准偏差为4.68%~5.97%.1.0ml血样中加入10~50μg甲基对硫磷标准品,经灌流吸附后血中毒物的清除效率为 65.7%~79.2 %.结论用HA230型树脂灌流器进行血液灌流治疗甲基对硫磷中毒,能清除大部分毒物,迅速降低血中甲基对硫磷浓度.

    作者:卢英华;陈雁君;孙平;张建萍;全先高;闫惠芳;王林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外伤性前房积血的治疗体会

    外伤性前房积血是眼部挫伤常见的体征,少量积血者,1~7d内积极治疗,可完全吸收,不影响视功能,但严重的前房积血,若处理不当,易发生继发性青光眼、葡萄膜炎、角膜血染等并发症,造成视功能不可逆的损害.现将我院近几年来收治的前房积血123例回顾归纳如下.

    作者:李鑫;李季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H2O2和细胞凋亡

    1 细胞凋亡概述细胞凋亡(apoptosis)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是指为维护体内稳态,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有序性死亡,它在正常组织的发育更新、稳态维持和疾病防治中都起重要作用.这种死亡细胞具有与坏死细胞不同的形态特征,包括线粒体损伤,质膜及核膜出泡,染色质凝集,DNA片段化和凋亡小体的形成等.

    作者:韩晓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160例头位难产临床分析(摘要)

    头位难产对母婴的威胁较大,及时识别头位难产,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是提高产科质量的重要环节,现将我院160例头位难产分析如下.

    作者:张梅香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低分子肝素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的124例进展型脑梗死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62例,两组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应用低分子肝素,7d后改为肠溶阿斯匹林口服,对照组开始即口服肠溶阿斯匹林.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在治疗后评价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监测血常规,PT、APTT、INR.结果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14d后临床疗效评价总有效率治疗组96.8%,对照组79.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而显效率治疗组80.6%,对照组53.2%,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型脑梗死,能有效阻止病情进展,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邱素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重度妊高征妊娠结局及围生儿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发病时间不同的重度妊高征妊娠结局及对围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43例重度妊高征患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低于32周发病的患者胎死宫内、治疗性引产所占比重较大,妊娠大于36周出现妊高征的患者,择期剖宫终止妊娠及足月分娩构成比较高(χ2=27.35,P=0.00),不同发病时间的妊高征患者平均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差异具有显著性(F=34.17、F=29.32,P=0.00),发病时间不同的妊高征患者宫内发育迟缓率、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存活率不同(χ2=36.93、χ2=27.48,P=0.00).结论对于不同孕周发病的患者,根据病情给予解痉、镇静、降压、严密胎儿监护的同时,果断恰当地采取终止妊娠是根本的治疗方法.

    作者:吕爱荣;宋爱芹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伴发心肌损伤对母婴预后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伴发心肌损伤与母婴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01年11月至2005年6月诊断的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120例行常规心肌酶监测,同期的健康孕妇132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年龄、孕周、产次无显著性差异.结果研究组伴发心肌酶异常者112例,且随病情的加重心肌损伤更加严重,母婴预后与心肌损伤呈正相关.对照组伴心肌酶异常者32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心肌酶是反映心肌损伤的灵敏指标,应重视孕期保健,对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倾向者进行常规心肌酶监测,并依据心肌损伤情况进行适时治疗,可有效改善母婴预后.

    作者:赵彤;许乃福;李业奎;吕顺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联合检测细胞外基质因子对肝纤维化定量诊断方法的研究

    目的通过对血清中常见的多种细胞外基质因子的检测,创建一种无创、简便易行的定量诊断肝纤维化的方法.方法以肝活检为肝纤维化诊断的金标准,同时检测肝纤维化和正常对照者血清中的透明质酸、层黏连蛋白、纤黏连蛋白、血清Ⅳ型胶原、血清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和血清脯氨酸肽酶,将两种方法检测的结果进行拟合优度检验,建立起用多种细胞外基质因子预测肝纤维化的多元Logistic回归方程.结果肝硬化组和慢性乙型肝炎(重度)以上各指标均无显著差别,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慢性乙型肝炎(中度、轻度)>正常对照.透明质酸、层黏连蛋白、血清Ⅳ型胶原、血清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和血清脯氨酸肽酶各因素均进入回归方程.以回归方程预测的肝纤维化T值大于0.95者做判断肝纤维化的标准,结果该法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7%和80.0%,符合率为85%.结论肝细胞基质透明质酸、层黏连蛋白、纤黏连蛋白、血清Ⅳ型胶原、血清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和血清脯氨酸肽酶是诊断肝纤维化的敏感指标,联合检测可以对肝纤维化进行定量预测诊断.

    作者:孔令斌;安锐;孔庆胜;杨志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上颌窦出血性坏死性息肉56例报告

    上颌窦出血性坏死性息肉是以出血为特征的特殊类型的慢性炎症,常为单侧发病,且伴有骨质破坏,易于上颌窦恶性肿瘤相混淆.故临床上首诊即明确诊断较为困难.现将我院耳鼻喉科1990年2月至2000年10月收治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临床完整资料56例报道如下:

    作者:冯和同;杨继忠;万玉柱;韩在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CT定位立体定向Vim核射频热凝术治疗帕金森病(附6例报告)

    目的评价CT直接定位丘脑Vim核射频热凝术治疗帕金森病(PD)的效果.方法应用CT扫描直接定位Vim靶点,对6例PD病人进行射频热凝毁损治疗,计算术前、术后Webster记分及改善率,评价其疗效.结果 6例PD定位准确,有效率100%,疗效平均为70.6%,仅1例并发对侧肢体轻偏瘫,对症治疗后恢复,随访满意.结论 CT直接定位Vim核射频热凝术治疗PD,安全有效,尤对震颤效果良好,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赵长地;严伟;胡志琴;刘正清;丁芸;赵贵芹;米吉体·沙克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家庭环境因素对初中生心理问题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初中学生心理问题与家庭环境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家庭环境量表(FES),对某市3所中学的1833名初中生进行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研究.结果初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比较突出,相关分析表明SCL-90总分及各项因子分与FES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呈显著负相关,与FES的矛盾性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初中学生心理问题与所处家庭环境密切相关,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助于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作者:刘继萍;杨旸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浅谈HE染色切片着色浅的原因及改进方法

    HE染色法是组织学与病理学常用的切片染色方法,HE染色切片标本是学生观察多的一种切片标本.伊红(Eosin),又名曙红,呈红色粉末状,易溶于水和酒精,市面上有伊红Y和伊红B两种,常用者为伊红Y.一般采用0.5%~1%的水溶液作为染色液;也可用70%~95%的酒精配成0.1%~1%的酒精伊红溶液.伊红溶液是一种酸性染料,主要使细胞质和细胞外基质中的成分着红色.苏木精(Hematoxylin),亦名苏木紫或苏木素,用于细胞核的染色.笔者近在制作一些HE染色科研及教学切片中发现(染液和以前配方相同),HE染色不易着色或着色不均,针对此现象,浅谈几点原因及解决方法.

    作者:王凤琴;孔佑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急性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24例分析(摘要)

    我院收治急性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病人24例,现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男18例,女6例,年龄32~68岁,平均50岁.车祸伤20例,打击伤4例,其中18例为急性硬脑膜外血肿并小脑幕切迹疝形成,4例为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肺损伤且有呼吸道误吸致低氧血症,另2例为颅脑损伤并颈部大血管损伤.入院时一侧瞳孔散大者20例,双侧瞳孔散大者4例,其中两例自主呼吸消失.伤后脑疝形成时间在4~10h,脑疝形成后到开颅手术时间在2~8h,平均4h.

    作者:李燕敏;徐艳艳;孙西周;汤苏文;杜福宏;宋良鹏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卡维地洛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近期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卡维地洛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refractory heart failure,RHF)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36例心功能Ⅲ~Ⅳ级心力衰竭患者,在应用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后,心衰症状无改善或恶化,加用卡维地洛从3.125mg每日2次开始,逐渐增量至每日12.5~25mg,随访观察3个月,于治疗前后评估NYHA心功能分级,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E/A比值.结果不同病因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治疗后NYHA心功能分级较治疗前减低(P<0.05),LVEF、E/A比值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不良反应5例,主要为低血压、心动过缓.结论卡维地洛治疗RHF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

    作者:高东升;张金国;赵家琦;刘立新;徐存理;刘雪玲;崔英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诱发早期糖尿病的血-视网膜屏障破坏

    目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以导致强烈的血管渗漏.越来越多的文献报道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时VEGF升高.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一个特点是血管渗漏增加.本文的目的是探讨应用可溶性Flt阻断VEGF的作用能否抑制视网膜血管渗漏.方法重约200g的S-D大鼠通过注射链左霉素制备糖尿病模型.1周后通过静脉注射5%的PBS加甘油,或白介素-6受体单克隆抗体,或可溶性Flt,24h后应用伊凡思蓝法测定血管渗漏.用枸橼酸钠缓冲液处理的大鼠作为对照组.结果糖尿病大鼠的血管渗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PBS加甘油和白介素-6受体单克隆抗体处理后的糖尿病大鼠的视网膜血管渗漏无变化(P>0.05),但用可溶性Flt处理糖尿病大鼠的血管渗漏显著降低(P<0.0001).结论 VEGF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抑制VEGF可以降低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血管渗漏.

    作者:许庆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农村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耐药谱分析

    目的分析苏北农村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类型特点,为结核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应用间接比例法药敏试验测定苏北两县2001年结核病人的初始分离株对异胭肼(INH)、利福平(RIF)、乙胺丁醇(EMB)和链霉素(STR)的敏感性.结果 152株临床分离株的总耐药率为32.9%,耐多药率为17.1%,同时耐INH和STR是常见的耐两药或多药类型,其次是耐INH和RIF,RIF耐药株中,92.9%的同时耐INH.结论当地农村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趋向于对多种抗痨药物同时耐药,RIF耐药可作为耐多药的标志.

    作者:杨本付;徐飚;蒋伟利;周佩源;姜庆五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万拉法新与氯丙咪嗪治疗强迫症的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万拉法与新与氯丙咪嗪治疗强迫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应用万拉法新和氯丙咪嗪治疗强迫症各20例,应用Yale-Brown强迫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及临床4级标准评定疗效.结果万拉法新与氯丙咪嗪治疗后Yale-Brown强迫量表分值HAMD、HAMA分值均显著下降,两组间减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万拉法新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氯丙咪嗪.结论万拉法新治疗强迫症疗效与氯丙咪嗪相当,不良反应轻,值得推广.

    作者:刘英;孙良民;彭志刚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济宁医学院学报杂志

济宁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济宁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