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国产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周围骨折

邢桂武;刘晓宇;杜海山;鲍启忠;张少英;戚学政;马胡晶;张君哲;张建秋;杨涛

关键词: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髓内, 老年人
摘要:目的:探讨国产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PFN),在老年股骨转子周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疗效及并发症.方法:总结自2002年3月-2004年5月使用国产PFN治疗56例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男25例,女31例;年龄62~84岁,平均70.2岁).手术使用骨科牵引床,在C形臂X线机下行闭合复位、锁定技术.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颈干角变化,以关节功能、疼痛情况、是否畸形等制订随访标准.结果:56例中随访49例,平均随访时间6.5个月.全部病例骨折均愈合,1例术后感染,2例出现颈螺钉切割股骨头(其中1例出现明显的外旋短缩畸形).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优37例,良9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93.8%.结论:国产PFN内固定具有损伤小、固定牢固、生物力学优点突出等特点,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中国骨伤杂志相关文献
  • 臀上皮神经临床意义

    目的:阐明臀上皮神经临床意义.方法:解剖20具尸体(40侧)腰臀区,对臀上皮神经及相关结构进行解剖、观察、分析.结果:40侧腰臀区共发现138支臀上皮神经.在神经出胸腰筋膜后层处的卵圆形空隙有27个,其剩余空间周围见有脂肪组织.结论:臀上皮神经穿出胸腰筋膜后层处的卵圆形空隙为引起脂肪组织疝出、卡压神经引发腰痛的薄弱点.

    作者:李传夫;李家明;严志祥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夹板对股骨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后碎骨片的复位作用

    目的:评估外用夹板对股骨粉碎骨折术后碎骨片的复位作用.方法:自2004年7月-2005年5月收治12例13侧股骨干粉碎骨折,男7例,女5例;平均年龄46.8岁.外伤后1周内施行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术中未对骨折处进行剥离固定,术后即刻摄片发现有大块的骨折片明显移位,股骨整体力线和长度恢复良好.予以夹板外固定2~4周,移位的骨折片处适当加压,每周摄片观察调整.结果:所有病例移位明显的骨折片在夹板固定1周后即有满意的复位,碎骨片向中心轴靠拢0.5~3 cm,无夹板造成的软组织挤压伤,创口Ⅰ期甲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6.2周,患侧髋、膝关节功能良好.结论:外用夹板对股骨碎骨片的复位疗效确切、方法简便,与微创内固定相互结合,明显提高疗效.

    作者:周强;黄小刚;严宁;周成洪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针刀治疗坐骨神经盆壁通道狭窄症的手术入路研究

    目的:研究针刀治疗坐骨神经盆壁通道狭窄症的手术入路.方法:在30侧成年尸体的臀区观测了坐骨神经出梨状肌下孔后的横径、纵径及其盆壁通道的构成、大小、长度等;梨状肌出盆处的宽度、厚度、上下缘距体表的距离;以及上述结构相应的表面解剖观测.结果:测得坐骨神经出梨状肌下孔处(通道起点)的横径为(15.01±3.56)mm,纵径为(4.69±1.75)mm;平股方肌下缘处横径(14.02±2.15)mm,纵径为(4.06±1.17)mm.测得通道长(65.35±7.81)mm,通道起点与棘角线的距离为(53.12±7.72)mm.测得梨状肌出盆处的宽度为(33.03±3.06)mn,厚度为(13.68±3.57)mm.结论:据此讨论明确了形成坐骨神经盆壁通道狭窄症的解剖学机制,同时注意针刀进刀时不应使刀口线垂直于坐骨神经干划切,进刀抵达病灶后应使针刀体稍偏神经干的外侧操作,以免损伤结构.

    作者:张文光;陈跃;吴炳煌;董卫国;张家栋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骨巨细胞瘤术后复发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术后复发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1994年6月-2003年1O月,收治四肢长骨复发性骨巨细胞瘤18例,男12例,女6例;年龄18~44岁,平均26岁.股骨下端5例,胫骨上端8例,股骨上端1例,桡骨远端4例.Enneking分期:Ⅰa期14例,Ⅰb期4例.放射影像学Cam-panicci分级:Ⅰ级7例,Ⅱ级7例,Ⅲ级4例.病理学Jaffe分级:Ⅰ级8例,Ⅱ级7例,Ⅲ级3例.采用肿瘤扩大切除,吻合血管的自体腓骨、髂骨联合移植术治疗9例;瘤段切除,吻合血管的腓骨头移植重建术4例;瘤段切除,人工假体置换术5例.结果:随访时间11~110个月,平均66个月.所有移植骨术后均愈合,一侧关节间隙轻度狭窄2例,术后再复发1例.术后功能评价:优13例,良3例,可1例,差1例.结论:肿瘤扩大切除,吻合血管的自体腓骨、髂骨联合移植术既能彻底切除病变,又能保持和重建关节功能,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Campanicci分级Ⅲ级、病理学Jaffe分级Ⅱ~Ⅲ级的复发性骨巨细胞瘤原则上应施行更为广泛的瘤段切除术,桡骨远端复发性骨巨细胞瘤因其部位的特殊性,应用自体腓骨移植重建效果良好.

    作者:李东升;冯峰;古建立;张志勇;郭建刚;黄满玉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矫枉过正治疗小儿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

    目的:评定桡偏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小儿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小儿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213例(男183例,女30例;年龄1~15岁,平均6.4岁),伸直型211例,屈曲型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法复位达桡偏约10°,配合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3周去除内外固定,4~6周肘关节功能恢复,随访2~5年,参照Flynn标准,自拟评价标准,本组优132例,良77例,可4例,优良率达98.1%.结论:矫枉过正配合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小儿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复位与固定操作简便,患肢功能恢复好,可有效预防肘内翻畸形.

    作者:毕宏政;杨茂清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股骨带锁髓内钉远端锁钉瞄准困难的原因及对策

    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具有防旋、固定强度高、中心载荷及骨折愈合率高的优点,然而带锁髓内钉远端锁钉瞄准困难一直是困扰手术治疗的一大难题,如何提高远端锁钉瞄准的准确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自1999年7月-2003年9月采用(江苏武进医疗器械厂生产)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27例,除二例1次瞄准失败外,其余均1次锁定成功.

    作者:彭云生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富血小板血浆与骨再生

    富血小板血浆是自体血离心后的产物,其初被作为一种生物凝胶和屏障膜应用于临床,主要作用为提高止血效果.近几年有研究发现富血小板血浆对骨再生有促进作用,这使其成为骨科领域又一热门的研究课题.本文简要综述了富血小板血浆在组成成分、临床应用、对骨再生的作用机制、佳作用浓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其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资料表明富血小板血浆含有多种高浓度的骨生长所需要的生长因子,它们在骨再生的各个不同阶段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作用促进着细胞的分化与增殖,从而促进新骨的生存,而这种促进骨再生的作用在血小板处于中等浓缩浓度时作用强.目前在国外已有部分学者将富血小板血浆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这有可能使其成为促进骨缺损修复的又一有效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柯希煌;练克俭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液压扩张结合小针刀疗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观察

    2000年2月-2006年1月采用液压扩张配合小针刀疗法治疗肩周炎187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梁朝;闫立;万金来;温建民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肢体恶性骨肿瘤及骨转移癌保肢治疗

    目的:探讨肢体恶性骨肿瘤及转移癌行瘤段切除假体重建的方法及意义.方法:本组共62例,男38例,女24例;年龄10~72岁,平均28.4岁.原发肢体恶性骨肿瘤41例,其中骨肉瘤19例,骨巨细胞瘤9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8例,浆细胞瘤3例,尤文氏瘤1例,骨血管内皮瘤1例.骨转移癌21例,原发病灶分别为:肺癌9例,胃癌3例,肾癌2例,乳腺癌2例,甲状腺癌1例,颌下腺癌1例,原发灶不明者3例.对62例肢体恶性骨肿瘤及转移癌应用肿瘤段切除并修复重建治疗.方法有:①瘤段切除人工假体置换术;②瘤段切除自体腓骨移植术;③瘤段切除髓内针骨水泥重建术.结果:术后随访5~42个月,平均14.2个月,41例恶性骨肿瘤中,术后无瘤生存21例,死亡4例,7例发生肺转移,3例发生其他部位转移,6例局部复发后截肢.37例生存患者患肢功能按Enneking骨肿瘤外科治疗后功能评定标准,优良率81.1%.21例骨转移瘤患者中,术后存活3个月以上者19例(占90.4%);术后疼痛消失15例(占71.4%),其余均有疼痛减轻;日常生活工作恢复者11例(占52.3%).结论:对可施行广泛切除的肢体恶性骨肿瘤患者采用不同方法修复重建,行保肢治疗,可在治疗肿瘤的前提下尽量保留肢体功能,对肢体骨转移癌行合适的保肢手术对提高骨转移癌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积极意义.

    作者:李会杰;张英泽;扈文海;韩永台;胡彤宇;陈燕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逆行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不连

    股骨远端骨不连常伴有软组织条件差、废用性骨质疏松、膝关节僵直,并常因远端骨折块过短而难以固定,因此是创伤骨科领域中较难治疗的疾病之一.自1998年5月-2004年8月,应用逆行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不连21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刘汝银;彭晓艳;李志强;孙永强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急性臂丛神经炎一例

    患者,男,36岁.因突发性肩部严重疼痛4 h急诊入院,患者主诉无明显诱因右肩部突发性严重疼痛以致从熟睡中痛醒,自行口服数片止痛药难以奏效,无法入睡,终因疼痛难忍急来就诊.

    作者:张功林;章鸣;蔡国荣;王顺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国产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周围骨折

    目的:探讨国产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PFN),在老年股骨转子周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疗效及并发症.方法:总结自2002年3月-2004年5月使用国产PFN治疗56例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男25例,女31例;年龄62~84岁,平均70.2岁).手术使用骨科牵引床,在C形臂X线机下行闭合复位、锁定技术.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颈干角变化,以关节功能、疼痛情况、是否畸形等制订随访标准.结果:56例中随访49例,平均随访时间6.5个月.全部病例骨折均愈合,1例术后感染,2例出现颈螺钉切割股骨头(其中1例出现明显的外旋短缩畸形).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优37例,良9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93.8%.结论:国产PFN内固定具有损伤小、固定牢固、生物力学优点突出等特点,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邢桂武;刘晓宇;杜海山;鲍启忠;张少英;戚学政;马胡晶;张君哲;张建秋;杨涛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T形外固定架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目的:介绍T形外固定架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自1998年以来用T形外固定架治疗肱骨近端骨折32例,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26~75岁,平均55岁.骨折按Neer分型:Ⅰ型7例,Ⅲ型20例,Ⅳ型4例,Ⅵ型1例.结果:32例均获随访,时间10~20个月,按尚天裕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判定,优20例,良10例,满意2例,优良率96%.结论:应用T形外固定架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符合肱骨近端骨折的生物学固定要求,疗效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王树海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后伸外展牵引法治疗肩关节前脱位

    肩关节脱位临床较为常见,前脱位较多,有多种闭合复位方法.自1996年8月以来,采用后伸外展牵引复位法治疗肩关节前脱位20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国太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指背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指端皮肤缺损

    2001年6月-2004年3月,应用指背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转移修复指端缺损10例11块皮瓣,皮瓣全部成活,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远林;杨力梅;杜志国;高艳红;张植生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中上段颈椎推拿治疗早期胸廓出口综合征的临床观察与探讨

    目的:观察和探讨推拿手法治疗中上段颈椎早期胸廓出口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36例,男9例,女27例;年龄24~65岁,平均48岁.左侧25例,右侧11例.病程1周~8个月,平均6周.36例均进行中上段颈椎推拿手法治疗.结果:根据Wood等提出的疗效评价标准,1个疗程内优8例,良15例,可9例,差4例,优良率64%,有效率89%;2个疗程内优15例,良15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83%,有效率95%.结论:应用中上段颈椎推拿手法治疗早期胸廓出口综合征,疗程短,疗效确切.

    作者:林梓凌;林应强;黄学员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CT引导下经皮空心拉力螺钉固定治疗骶髂关节损伤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空心钛合金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骶髂关节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骶髂关节损伤患者36例,其中男26例,女10例;年龄19~68岁,平均35岁.ISS评分平均19分.按Tile分类:B1型6例,B2型16例,B3型4例;C1型4例,C2型3例,C3型3例.入院至手术时间平均5 d.采用CT引导下经皮空心钛合金拉力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硬膜外麻醉下共置入48枚空心钛合金拉力螺钉.结果:手术时间30~110 min,平均42 min;术中失血10~35ml,平均18ml.1例因肺功能障碍延迟手术,1例行开颅术,死于多脏器衰竭.术后随访3~27个月,平均17.9个月.依据骨盆创伤治疗标准,影像学评价优29例,良6例,差1例;临床评价优23例,良13例.并发症包括轻度下腰痛1例、骶尾部痛1例.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空心钛合金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骶髂关节损伤,置钉精确,安全有效,并发症少.

    作者:李明;李开凡;徐荣明;校佰平;毛伟民;裘邯军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肘部肌力平衡方法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目的:通过肘伸直前臂旋后位固定方法以保持肘部肌力平衡,并探讨肘部肌力平衡在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及防止肘内翻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难复性儿童肱骨髁上骨折96例,男53例,女43例;年龄大10岁,小1岁,平均5.6岁.受伤至就诊时间1 h~10 d.左侧46例,右侧50例.伸直型71例,屈曲型25例.采用手法力线复位,恢复与健侧相等的携带角,平衡肘部肌力,使肘部内外侧韧带的张力相等,采用肘伸直前臂旋后位固定方法治疗.结果:9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肘关节功能均恢复,携带角与健侧相同者89例,携带角小于健侧1°~3°者7例.依据中医骨伤科病症诊断疗效标准,96例均达到治愈,无肘内翻发生.结论: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不强求良好的对位,应该强调力线复位、肌力平衡,采用肘伸直前臂旋后位固定方法治疗,能有效防止肘内翻畸形的发生.

    作者:王锦年;陆秉泰;王铠;刘晓娟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Ⅱ型浮膝损伤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

    目的:总结Ⅱ型浮膝损伤患者的治疗方法和手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疗效.方法:回顾分析经治的68例患者,男57例,女11例;年龄17~60岁.68例共74侧肢体的Ⅱ型浮膝损伤-膝关节内骨折病例,其中双侧肢体Ⅱ型浮膝骨折6例.根据患者骨折类型、是否存在开放性损伤、软组织损伤程度分别采用内固定(髓内钉、解剖钢板)和支架外固定方法,术后均采用统一、系统的康复治疗.术后对治疗结果采用Karlstrom和Olerud的浮膝损伤治疗标准进行评价;使用x2检验对两种固定方法治疗后膝关节功能康复效果差别进行显著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得到1~4年的随访,平均24个月.内固定组优良率64.29%,支架外固定组优良率80.43%.内固定组与支架外固定组比较,膝关节活动受限度指标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Ⅱ型浮膝损伤应当注重对关节内骨折的复位和减少对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破坏.结论:①早期功能恢复期支架组优于内固定组;②牵引后及术后早期系统的康复治疗有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和减少并发症;③伸膝功能锻炼应当在牵引治疗后即开始,膝关节屈伸功能锻炼在手术后3 d进行.

    作者:万春友;金鸿宾;王敬博;姚辉;卢艳东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综合保髋手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晚期病变远期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Chiari截骨、血管束植入为基础的综合手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晚期病变的远期疗效.方法:42例(61髋)髋关节发育不良晚期病变患者接受以Chiari截骨、血管束植入为基础术式的综合手术治疗.本组年龄27~42岁,平均36.1岁.61髋中行单纯Chiari骨盆截骨、股骨头内血管束植入术39髋,配合髋臼加盖术16髋,配合股骨近端旋转截骨术2髋,配合髋臼加盖术及股骨近端旋转截骨术4髋.结果:本组平均随访时间8.4年,后随访时,5例5髋已行人工髋关节置换,其他37例56髋Harris评分术前平均58分,术后平均83分,疗效优良43髋(76.8%).CE角:术前平均8.7°,术后平均28.5°.股骨头覆盖指数:术前平均61.4%,术后平均83.2%.结论:该综合手术方法对髋关节发育不良晚期病变可以显著缓解临床症状,改善髋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大大延缓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时间.

    作者:张庆文;何伟;袁浩;樊粤光;张德兴;刘少军;唐立明;曾意荣;方斌;王海彬 刊期: 2006年第09期

中国骨伤杂志

中国骨伤杂志

主管:中国果树

主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