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特发性炎症性肌病37例临床分析

赵建宏

关键词:特发性炎症性肌病, 糖皮质激素, 多发性肌炎, 皮肌炎
摘要:目的探讨特发性炎症性肌病的临床发病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7例特发性炎症性肌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与转归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组资料显示:①特发性炎症性肌病的初发症状为持续发热(97.30%)伴肌无力或/和肌痛(78.38%),受累肌群以四肢近端多见;②血清肌酶谱升高;③肌电图均呈肌源性损害,病肌电位明显降低;④常伴有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损害.结论特发性炎症性肌病可以发热、肌肉乏力为初发症状,常伴有间质性肺炎及吞咽困难;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
济宁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病态表现及诊断意义(摘要)

    作者:姚爱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31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31例肾血管平滑肌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中12例行肾切除,2例行根治性肾切除,11例行肾部分切除,6例行肿瘤剜除术.结论肿瘤内出血及脂肪含量低是造成肾血管平滑肌瘤影像学误诊的重要原因.

    作者:李胜双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低颅压综合征2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低颅压综合征临床特征、CSF及影像学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低颅压综合征患者临床表现、CSF压力及生化指标与头颅CT扫描等进行观察.结果所有患者均表现为体位性头痛特点,CSF压力<0.686kPa,CT检查20例脑室、脑池及脑沟体积变小.结论临床特征、CSF及影像学改变,对正确诊断低颅压综合征非常重要.

    作者:赵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钻颅碎吸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钻颅碎吸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手术治疗组与保守治疗组疗效相对比.手术组穿刺血肿,将尿激酶1~2万u加入生理盐水2ml注入血肿腔多次冲洗.保守组采取降颅压,调整血压,营养脑细胞,防止并发症等内科治疗.结果手术组病死率为13.79%,对照组病死率为55.36%,两组相比P<0.01.结论钻颅碎吸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总体效果优于保守治疗.

    作者:张茂霞;刘文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黄连及其炮制品的体外抗金葡菌和痢疾杆菌对比实验(摘要)

    作者:盛淑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中药治疗间质性肺炎的体会

    近年来我们运用小陷胸汤合血府瘀汤加减治疗间质性肺炎取得较满意疗效,现简介如下,供同道参考.

    作者:周清华;颜宪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妥泰治疗Tourette综合征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妥泰对Tourette综合征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妥泰单药治疗Tourette综合征患者42例,观察其临床疗效、剂量及不良反应.结果妥泰治疗Tourette综合征总有效率为81%,有效剂量0.5~8mg/kg,未见明显毒副作用.结论妥泰治疗Tourette综合征安全有效.

    作者:张林亭;丁平;杨秀英;张璇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附1例报告)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施行肝移植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对1例肝炎后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患者,施行同种异体转流式经典原位肝移植术.结果病人经同种异体转流式经典原位肝移植治疗后近3月,病情稳定,肝功能恢复正常,无排斥反应等并发症.结论同种异体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的方法.

    作者:刘启龙;王爱亮;刘志强;姜飚;张新;贾振忠;刘国河;李勇强;姜波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白莪星注射液抑癌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白莪星注射液体内抑癌作用.方法以荷S180、艾氏腹水癌实体瘤小鼠为模型,初步观察BEXI的抑癌作用.结果实验结果发现,小鼠在接种瘤细胞后连续灌胃给药10d,BEXI能显著抑制小鼠移植性肿瘤的生长,平均抑瘤率均大于40%.同时BEXI对荷瘤造成的脾和胸腺指数下降有一定的恢复作用.结论提示BEXI将是一种有开发价值的抗肿瘤药物.

    作者:王建波;王庆安;董风增;钱欣梅;季念英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甲硝唑氧化锌糊剂在乳牙根充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甲硝唑氧化锌糊剂应用于儿童乳牙根充的疗效.方法将228颗乳牙随机分组,实验组118颗,对照组110颗,分别应用甲硝唑氧化锌糊剂和丁香油酚氧化锌糊剂根充,并进行1个月和1a疗效统计及分析.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1个月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76%,82.73%;1a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4.02%,80.00%,两组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甲硝唑氧化锌糊剂根充效果优于丁香油酚氧化锌糊剂.

    作者:耿海霞;周传瑞;孟岩;胡春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麻醉

    目的探讨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麻醉管理.方法对50例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麻醉诱导、麻醉维持及循环调控进行分析总结.结果50例病人均顺利完成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未见麻醉并发症.结论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麻醉应尽可能维持或改善病人心肌供氧与耗氧之间的平衡,保持麻醉过程平稳,同时适当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进行循环调控,有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术后的恢复.

    作者:李东亮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大剂量舒降之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舒降之对高脂血症病人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46例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A组舒降之剂量为20mg/d,B组为5mg/d,门诊治疗6周.试验前后分别测定血脂、肝功能及磷酸肌酸激酶.结果A组的达标率为70%,而B组的达标率仅为23%.两组均未发现明显的肝功能损害及肌病.其余不良反应发生率基本相似.结论20mg/d的舒降之调整血脂作用比5mg/d更好,而且使用安全.

    作者:王俊平;孙秀英;解瑞金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CD4+CD8+和CD4+/CD8+比值在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T细胞亚群在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不同类型的肝炎病人,比较分析其外周血CD4+、CD8+和CD4+/CD8+比值.结果各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CD4+细胞及CD4+/CD8+比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而且急性肝炎大于慢性肝炎(轻中度)大于慢性肝炎(重度);CD8+细胞则相反(P<0.05).结论人体外周血CD4+、CD8+绝对数和CD4+/CD8+比值影响着HBV感染后的患者的临床表现.

    作者:刘云莉;孔庆胜;孔令斌;赵庆贤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骁悉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体会

    我们采用骁悉(MMF)治疗狼疮性肾炎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珊珊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急性肾功能衰竭伴周围性面瘫10例报告

    1984年1月至2003年1月,我们共收治急性肾功能衰竭247例,其中伴有双侧周围性面瘫者10例,占4.05%.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王延香;张士奇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氧自由基与耳聋

    氧自由基是生物体内有氧代谢产生的含氧的自由基,主要包括超氧阴离子、羟基和过氧化氢自由基.正常生理状态下,氧自由基不断产生的同时,也不断地被一些保护酶类清除.

    作者:钱欣梅;张向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228例报告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228例心脏病人,对微创手术在先心病中的应用,单向活瓣补片治疗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改良术式矫治Ebstein畸形等进行分析.结果死亡3例,占1.3%,余225例均痊愈出院,效果良好.结论开展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张守科;周成运;赵鹏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应用小剂量利多卡因84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在新生儿窒息复苏后使用小剂量利多卡因对大脑的保护作用.方法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微量利多卡因.观察临床症状,颅脑CT检查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发生情况.并检测脑脊液中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天冬氨酸的含量,测定IQ值及主要后遗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HIE的发病率、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谷氨酸与天冬氨酸的含量明显比对照组低(P<0.01);治疗组存活患儿IQ值总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小剂量利多卡因对窒息复苏后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明显,可以作为潜在的神经保护剂以对抗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作者:王鲁娅;史佩琳;庞隐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单纯疱疹病毒抗原ELISA分型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单纯疱疹病毒与生殖器炎症的关系.方法对259例单纯疱疹病毒患者的分泌物标本采用单克隆抗体ELISA(McAb-ELISA)双抗体夹心法进行HSV-1和HSV-2型特异性病毒抗原测定.结果249例生殖器炎症标本中HSV-2Ag的阳性检出率为10.04%.其中宫颈糜烂Ⅲ度和Ⅳ度的标本中HSV-2Ag的检出率分别是2.74%和14.29%.滴虫性和霉菌性阴道炎的HSV-2Ag的检出率分别为32.00和20.00%,而另外10例CSF和面部疱疹标本仅检出2例HSV-1Ag阳性.结论 HSV-2不仅是引起女性生殖器炎症的重要病因,还与妇女生殖道的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刘香荣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放疗配合卡莫氟治疗中晚期胰腺癌30例体会

    目的探讨放疗配合卡莫氟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增敏作用.方法对30例中晚期胰腺癌病人采用三维放射治疗计划系统(3D-TPS)设野放疗,合并口服卡莫氟治疗.结果疼痛缓解总有效率93.3%;完全缓解率26.7%.肿瘤缩小,总有效率73.3%,放疗后1a生存率46.7%.治疗过程中,骨髓抑制不明显,消化道反应亦不严重.结论口服卡莫氟对胰腺癌放疗有增敏作用,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山长平;朱培军;任宝志;韩磊;林兆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济宁医学院学报杂志

济宁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济宁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