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生娟;赵紫东;马文丽;赵鹏云;任小情;吕和平
目的探寻诊断中老年男子部分雄激素缺乏综合征(PADAM)血清游离睾酮(FT)的界限值.方法根据60例45岁以上健康男性完成伊斯坦布尔症状量表(ISS)与视听性刺激(AVSS)时阴茎勃起监测结果进行分组,计算AVSS勃起功能正常组推算的游离睾酮(CFT)值的参考范围.结果AVSS勃起功能正常组CFT的中位数为0.37(0.20~0.52)nmol/L,异常组的中位数为0.25(0.12~0.40)nmol/L,z=2.25,P<0.05,差别有显著性意义.两组性功能症状的差别也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CFT的界限值是0.20nmol/L.结论研究用ISS和AVSS勃起功能正常对象的血清FT值,可为诊断PADAM建立界限值.
作者:郑晓春;陈淑英;杨俭英;郑松柏;甘洁民;金健华;江鱼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射精管梗阻性无精子症的诊断及经尿道射精管电切术(TURED)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6月~2005年9月间收治的46例射精管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精液常规分析、精浆果糖测定和经直肠超声检查(TRUS)对其进行诊断,患者均使用TURED治疗,术后随访至少3个月以上.结果46例患者精液量0.4~1.9ml,pH值5.6~7.0,精浆果糖降低,一次射精(0~10.8)μmol.TRUS检查:单纯双侧精囊扩张8例,单侧精囊扩张3例,精囊扩张并射精管扩张18例,精囊扩张合并前列腺囊肿者12例,单纯射精管部分扩张或前列腺囊肿者5例.所有患者均完成手术.术后随访3~28个月,40例(86.96%)精液检查有不同程度的改善,22例(47.82%)精液中出现精子,9例(19.56%)精液检查正常;4例(8.7%)妻子妊娠.结论精液分析、精浆果糖测定和TRUS是射精管梗阻的主要诊断方式.TURED是治疗射精管梗阻性无精子症的首选方法.
作者:赵良运;涂响安;王文卫;赵亮;邓立文;孙祥宙;邓春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体外受精过程中胚胎发生污染比较少见,一旦发生常导致胚胎的死亡,造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失败.我院共行IVF-ET 152周期,发现2例污染,报告如下.
作者:薛生娟;赵紫东;马文丽;赵鹏云;任小情;吕和平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通过2477例不育男性的染色体检查分析,探讨遗传性因素在男性不育症中的重要性.方法采取2477例不育男性的外周血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检出染色体异常465例,阳性检出率为18.7%,其中明显异常348例(14.0%),多态等微细变异117例(4.7%).结论染色体异常是男性不育的重要病因,染色体检查不但有助于明确诊断而且可避免盲目治疗.
作者:周惠耕;鲁莉萍;邹波;钟寅绵;张国珍;季华;赵雅云;孙亦婷;周黎明;陈意振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研究男性先天性双侧输精管缺如(CBAVD)患者其囊性纤维化跨膜转运调节物(CFTR) 基因第10号外显子区域上△F508的突变情况.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PCR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了32例CBAVD患者和32例健康生育男性CFTR基因第10号外显子区域上△F508的突变情况.结果两组检查均没有发现△F508突变.结论△F508突变是国外白种人CBAVD患者常见的一种基因突变,而对中国人来说检测该突变意义可能不大.
作者:庄丽丽;陈子江;卢少明;赵跃然;王来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丈夫精液人工授精是治疗男女不孕不育症的方法之一,尤其当双方同时有多种相对不孕病因存在时,该方法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郭忠伟;蒋莹;陈耘;周鸿;杨森 刊期: 2006年第07期
患者,男,35岁,发现右侧阴囊内二包块6年,无任何自觉症状.于2005年7月9日来门诊.体检:阴茎发育正常,阴毛分布均等,呈倒三角形.
作者:陈天波;余发周;刘涛 刊期: 2006年第07期
我院2001年6月~2005年10月诊治阴茎硬化性淋巴管炎12例,临床表现为阴茎背侧冠状沟处皮下可见发亮,弯曲的条索状肿物.
作者:裴景堂 刊期: 2006年第07期
自1984年10月至2005年3月,我院采用钳夹袖套式包皮整形环切术治疗包皮过长和包茎2118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何锦森 刊期: 2006年第07期
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CA)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目前治疗方法较多,主要有化学药物、免疫制剂、物理治疗及手术,但任何一种治疗方法都不能彻底解决其复发问题.我站自1999年10月至2004年6月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CA,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家俭 刊期: 2006年第07期
慢性前列腺炎(CP)患者的临床表现多样化,其中性功能改变是CP常见症状之一.在芬兰一组CP调查中发现ED的发病率在43%[1].虽然导致ED的病因及可能的危险因素较多,而且临床上单纯低睾酮水平并不是ED的重要致病因素,但随着男子的老龄化,睾酮的作用效果下降较多[2].
作者:王颖;赵德才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男性性功能失调的认知行为治疗.方法本文通过对1例男性性功能失调个案发生前后的心理社会环境包括认知因素、父母教养方式、个人成长中的不良经历、防御方式等与疾病过程的相互作用的分析,并结合个案,从学习理论、认知理论探讨了男性性功能障碍的病理心理机制,给予该患者的认知一行为综合疗法.结果患者精神心理症状缓解,勃起功能恢复正常.结论认知行为治疗在心因性性功能勃起功能障碍患者中的治疗作用应该引起重视.
作者:范宇;甘晓辉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小剂量雄激素治疗男性少弱精子症的疗效.方法从1999年10月至2004年3月间,对378例男性不育患者中的少弱精子症人群,随机分2组治疗,A组(n=189)采用硫酸锌片50mg每日3次,维生素E胶丸100mg每日2次;B组(n=189)在A组治疗药物的基础上加用安特尔40mg,每日2次;疗程2个半月.结果A组87例、B组137例完成随访且进行复查,B组血睾酮提高、精液检查参数改善、配偶妊娠率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小剂量雄激素补充治疗可显著改善少弱精子症患者的精液量、精子密度、活动力及存活率,提高果糖浓度,从而提高患者配偶的妊娠率.
作者:何学酉;宋涛;李钢;于明波;王晓雄;洪宝发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研究男性人群前列腺增生症的患病率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在浦东新区抽取50岁以上男性1136例进行横断面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1136例中,前列腺增生症总患病率62.9%,按年龄分组50岁~、60岁~、70岁~、80岁~者患病率分别为31.8%、59.8%、73.9%、84.2%.随年龄增长、前列腺增生症患病率增加(P<0.01).研究表明,前列腺增生患病率与年龄、职业、神经系统疾病、生殖系统疾病等关系密切.结论上海市50岁以上男性前列腺增生症患病率较高,并呈上升趋势.
作者:石泉;姜宁;王国增;赵玉隆;章璟;李健;顾燕;许梦清;马杰 刊期: 2006年第07期
早泄为射精障碍中常见的疾病,成年男性发病率高达35%~50%[1].中医认为早泄多由房室不节,惊恐,情志不舒,湿热,过劳所致.
作者:邬贤德 刊期: 2006年第07期
为了了解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精液参数变化及对生育的影响,我们自2002年至2004年对4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和40例正常生育者的精液主要参数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彤;李宏军 刊期: 2006年第07期
阴囊内疾病是男性性器官的主要疾病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显像对于阴囊、睾丸疾病的影像诊断日趋完善.本文对深圳龙岗地区2004年6月~2005年12月间183例因阴囊不适或疼痛及疾病普查后来我院就诊行阴囊超声检查的患者进行分析,其中128例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孙小晶;张松山;段咏梅;吴晓彬;陈金华;鄂占森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通过两种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围操作期准备的比较,评价预防性抗菌应用的价值.方法通过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围操作期无预防性抗生素应用组与预防性抗生素应用组的比较来评估穿刺术后感染发生率.结果对1998年8月~2005年12月的661例患者进行了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其中无预防性抗生素应用组为350例,预防性抗生素应用组为311例.无预防性抗生素应用组与预防性抗生素应用组的术后发生尿路感染分别为2例(0.57%)和2例(0.64%);发热者分别为2例(0.57%)和1例(0.32%);LUTS者分别为31例(8.86%)和28例(9.00%),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均无败血症、脓毒血症、前列腺脓肿和附睾炎发生.结论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无需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作者:芮文斌;张翀宇;祝宇;吴瑜璇;刘定益;张祖豹;张晓燕;乙芳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假性重复输精管畸形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分析1例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复习相关文献.患者表现为右侧先天性输尿管(假性输精管)与精道汇合,合并同侧肾缺如、精囊囊肿.手术切除病变输尿管和精囊,同侧盆腔段输精管结扎.结果术后患者痊愈出院.病理检查提示与精道汇合的右输尿管在组织学上具有与输精管相同的特点.结论胚胎早期,输尿管芽从输精管前体近端发出可能是导致假性输精管畸形的原因.精道造影在本病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治疗宜行盆腔段输精管结扎、病变精囊切除,并根据患侧肾功能状况决定是否行上尿路重建术.
作者:乔迪;吴宏飞;华立新;宋宁宏;冯宁翰;钱立新 刊期: 2006年第07期
阴茎硬化性淋巴管炎因少见而常有误诊和欠妥治疗,为提高对此病的诊断水平避免诊误和不适当治疗,现结合文献对本院从1993年至2003年间门诊治疗的5例综合分析报告如下,供参考.
作者:南勋义;王明珠;贺大林;党建功;邢俊平;陈兴发 刊期: 200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