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英伟;王毅伟;初维良;侯柄均
异丙酚常用于人工流产术,但异丙酚镇痛效果差.瑞芬太尼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镇痛效果确切等特点,适用于门诊短小手术.异丙酚与阿片类药物复合应用时麻醉效应有相加作用.本研究拟观察人工流产术患者瑞芬太尼效应室靶控输注(TCI)复合异丙酚的效应,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高雁;邢玉英;李力兵;刘华琴;张加强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起效迅速而且能持续镇痛,是分娩镇痛常用的方法.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是分娩镇痛中常用的腰麻药物.Stocks等报道蛛网膜下腔布比卡因产妇分娩的第一产程的低镇痛剂量(MLAD)为1.99 mg(95%可信区间1.71~2.27 mg).本研究拟采用序贯法确定蛛网膜下腔罗哌卡因国人分娩的MLAD.
作者:孙雪峰;邓雁虹;刘甦;张英民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褪黑激素是松果体分泌的,具有昼夜分泌节律的激素,参与调节睡眠-觉醒周期、生殖、免疫调制、体温调节等多种生理过程.
作者:尹毅青;罗爱伦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腹腔镜技术广泛应用于胆囊切除术,人工气腹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已引起人们的关注.本研究拟比较三种不同麻醉方法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二氧化碳(CO2)气腹前后血液动力学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探讨较合适的麻醉方法.
作者:陈新民;伍静;张诗海;姚尚龙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肺灌洗是治疗重度肺泡蛋白沉积症(PAP)的有效措施.由于重度PAP患者存在着严重的弥散功能障碍,良好的麻醉和围术期管理是保证全肺灌洗成功的重要环节.本院自2000年11月至2004年5月对6例PAP患者成功地进行了大容量全肺灌洗治疗,现总结如下.
作者:杨斌;闻胜兰;周大春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中度低温对脂多糖(LPS)诱导急性肺损伤(ALI)大鼠肺泡毛细血管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3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腹腔注射LPS1.0mg·kg-1,16h后在机械通气下气管内滴注1.5mg·kg-1LPS(0.5ml)方法建立ALI模型.正常对照组(C组,n=8):只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内毒素组(L组,n=10):给予LPS;低温组(H组,n=8):将体温降低并维持在32.5~33.0℃,但不给予LPS;内毒素复合低温组(L+H组,n=8):给予LPS,并且当氧合指数(PaO2/FiO2)≤300mmHg时将体温降低并维持在32.5~33.0℃.分别于ALI时、ALI后1、2、3、4h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和中心静脉压(CVP),同时测定动脉血气的变化.于ALI后4h处死大鼠,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蛋白浓度、左肺湿/干重(W/D)及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电镜下观察肺泡毛细血管膜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L组PaO2/FiO2降低(P<0.01),PaCO2在ALI后3、4h升高(P<0.01);与L组比较,L+H组PaO2/Fi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PaCO2在ALI后3、4h降低(P<0.05).与C组比较,L组BALF中白蛋白浓度、W/D及肺组织MPO活性升高(P<0.01或0.05);而L+H组上述指标则较L组下降(P<0.01或0.05).电镜结果:C、H组肺泡毛细血管膜结构基本正常;L组毛细血管内皮明显剥脱;而L+H组毛细血管内皮剥脱程度较L组减轻.结论中度低温对ALI大鼠可通过减轻肺内PMN聚集,降低肺泡毛细血管膜通透性,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肺损伤.
作者:吴长毅;ZENG Yin-ming;顾卫东;丁浩中;张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随着对患儿异丙酚药代动力学的深入研究和患儿应用异丙酚经验的积累,特别是麻醉技术的提高和靶控输注(TCI)系统的问世,手术患儿应用异丙酚TCI已经完全可行.面罩吸入麻醉在一些手术患儿中已经取代单纯氯胺酮高剂量麻醉.
作者:寿红艳;徐旭仲;金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病例1女性,9岁,体重25kg.因发热月余疑似伤寒、肠穿孔,拟行剖腹探查术.术前检查心电图示:T波改变,考虑心肌受损害;乳酸脱氢酶、羟丁酸脱氢酶明显升高;胸片提示:双侧支气管肺炎,膈下游离气体.既往无麻醉史和青霉素过敏史.
作者:方开云;安裕文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评价急性重症胆管炎病人术中降温时围术期炎性反应的变化.方法12例急性重症胆管炎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例.Ⅰ组未进行物理降温,Ⅱ组麻醉后进行物理降温,保持术中体温36.7~37.3℃.于麻醉前(t1)、手术结束即刻(t2)、术后24h(t3)采集静脉血,测定血清TNF-α,IL-6及IL-8的浓度.结果与Ⅰ组比较,Ⅱ组t1时中心体温、血清TNF-α、IL~6和IL-8浓度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t2和t3时均降低(P<0.05).两组t2和t3时中心体温、血清TNF-α、IL-6和IL-8浓度较t2时降低(P<0.05).结论急性重症胆管炎术中物理降温有助于减轻病人围术期的炎性反应.
作者:乔瑞冬;张志刚;李荣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人β-内啡肽(β-EP)基因重组腺病毒(Ad-NEP)对慢性神经病理痛大鼠的镇痛作用.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体重210~260g,随机分为手术组(n=26)、假手术组(n=5)、空白对照组(n=5),手术组分为三个亚组:Ad-NEP组(n=9)、绿色荧光蛋白基因重组腺病毒(Ad-GFP)组(n=9)、生理盐水组(n=8).大鼠腹腔注射氯胺酮100mg/kg和阿托品50mg/kg麻醉后,手术组构建大鼠坐骨神经慢性捆扎(CCI)模型,假手术组进行同样手术,但不捆扎坐骨神经,空白对照组不进行手术;手术组经L5,6间隙蛛网膜下腔置入PE-10导管,7d后分别注射1×108pfu的Ad-NEP、Ad-GFP和40μl生理盐水.于手术后7d(T0)、鞘内注射前当日(T1)、注射后1d(T2)、1周(T3)、2周(T4)、3周(T5)、4周(T6)、5周(T7)分别测定五组大鼠的左右足热痛阈;T3时取Ad-NEP、Ad-GFP组大鼠各1只,取脊髓L3~6段作免疫组化检测;鞘内注射后10d取Ad-NEP、Ad-GFP组大鼠,经腹腔内注射1mg/kg纳络酮,每间隔10min记录右足热痛阈(t0~9,共观察90min),并分别测定这两组T1-7时的脑脊液内β-EP浓度.结果Ad-GFP组和生理盐水组大鼠右足热痛阈明显低于假手术组和空白对照组(P<0.01).Ad-NEP组在T0,1,7时右足热痛阈明显低于假手术组和空白对照组(P<0.01),在T2~6时的右足热痛阈高于T0,也高于Ad-GFP组和生理盐水组(P<0.05或0.01),t1-6时右足热痛阈低于t0时(P<0.01),与Ad-GFP组和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NEP组脊髓外膜可见明显的橙黄色浓染带,后角区可见少量橙黄色细胞,T2~7时脑脊液内β-EP浓度均高于Ad-GFP组(P<0.01.)结论鞘内注射重组腺病毒Ad-NEP对慢性神经病理痛大鼠有明显的镇痛效果,作用时间长达4周以上.
作者:尤圣武;徐学武;俞卫锋;于布为;钱其军;苏长青;王星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诱发电位中的中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已用于麻醉深度的监测,但对听觉传导通路受损的病人不适用.有研究认为体感诱发电位(SSEP)与麻醉深度有关,而SSEP与全麻药血药浓度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杨涛;彭书峻;曹铭辉;钟亮;李珏;夏淑轩;吴强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损伤的影响.方法建立50只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缺血预处理(IPC)组和瑞芬太尼预处理(RPC)组,RPC组根据瑞芬太尼不同给药剂量又分为RPC1、RPC2、RPC3、RPC4、RPC5组,分别以0.2、0.6、2、6和20μg·kg-1·min-1速率静脉泵注5min,停止5min,重复进行3次.于缺血前30min、缺血30min、再灌注120min时记录心电图、收缩压、平均动脉压(MAP)、HR,计算收缩压与HR乘积(RPP).再灌注120min时取出大鼠心脏,称心脏湿重,并制作心肌病理切片,计算左心室(LV)、右心室(RV)、缺血危险区(AAR)和梗死区(IS)的面积及体积,计算LV与RV体积之和、IS面积与AAR面积之比(IS/AAR).结果与CON组比较,RPC2、RPC3、RPC4和RPC5组缺血30min时MAP降低(P<0.05).IPC、RPC1、RPC2、RPC3、RPC4、RPC5组IS和IS/AAR降低(P<0.05或0.01),心脏湿重、LV与RV体积之和、AAR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HR、RP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瑞芬太尼剂量-效应关系Sigmoidal方程为:Y=15.18+17.76/[1+10(-2.57-x)],ED50为2.689μg·kg-1·min-1.结论瑞芬太尼可模拟心脏缺血预处理作用,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张野;陈志武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搭桥术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病人围术期血浆褪黑激素、皮质醇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术后神经心理的变化.方法择期在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术病人3例,在术后分别出现脑梗塞、运动性失语、运动性和感觉性失语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3例病人均在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后10min、肝素化后10min、转机后30min、中和肝素前、关胸缝皮后、回到ICU即刻、术后3、6、9、12、15、18、21、24h抽血,分别用酶联免疫和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褪黑激素、皮质醇和NSE的浓度.在术前1d、术后10~20d及术后3个月,应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状态/特性询问表和神经心理量表评估抑郁和焦虑程度以及认知功能.结果三例病人术后NSE浓度在不同时点升高.术后24h内病例1和病例2褪黑激素和皮质醇昼夜分泌节律紊乱;病例3的褪黑激素和皮质醇则表现昼夜分泌节律.病例1和病例3术后连线测验A型、符号数字模式测验和斯特鲁字色干扰测验减退;术后抑郁程度增高,但焦虑程度减轻.结论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病人认知功能减退,情绪紊乱;这些改变可能与病人围术期NSE浓度升高,褪黑激素和皮质醇昼夜分泌节律紊乱有关.
作者:尹毅青;罗爱伦;郭向阳;任洪智;叶铁虎;黄宇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脱白细胞温血心脏停博液微流量连续灌注对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的保护效果.方法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温血心脏停博液微流量连续顺行灌注;试验组:采用脱白细胞的温血心脏停博液微流量连续顺行灌注.采集术中不同时间点静脉血标本,检测血浆类脂肪酸结合蛋白、丙二醛及右心房心肌内髓过氧化物酶水平.结果试验组主动脉开放30、60min血浆类脂肪酸结合蛋白、丙二醛均较主动脉阻断前升高,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心肌内髓过氧化物酶在主动脉开放后与阻断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与阻断前相比增加(P<0.05),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脱白细胞温血心脏停博液微流量连续灌注,可有效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法宪恩;王海永;董铁立;张瑞成;侯剑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比较屈肌腱松解术后功能锻炼患者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腋路臂丛阻滞的低镇痛浓度(MLAC).方法选择70例ASAⅠ或Ⅱ级行屈肌腱松解的择期手术病人,采用神经刺激器导管技术(B.Braun)行腋鞘置管.术后24~48h进行功能锻炼前经导管注射20ml罗哌卡因(R组,n=35)或布比卡因(B组,n=35),30min后进行VAS评分(包括静止和锻炼时).采用阶梯序贯法,两种局麻药的起始浓度均为0.1%.如锻炼时VAS评分≤10mm,同组的下一病例降低局麻药浓度0.01%;如锻炼时VAS评分>10mm,同组的下一病例增加局麻药浓度0.01%.同时观察运动功能阻滞程度.结果屈肌腱松解术后主动锻炼时,腋路20ml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的MLAC为0.133%,95%可信区间为0.128%~0.138%;布比卡因的MLAC为0.121%,95%可信区间为0.116%~0.1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在屈肌腱功能锻炼时的镇痛强度比为0.91.R组4例(11%)、B组16例(46%)患者发生运动神经阻滞,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屈肌腱松解术后主动运动镇痛中,罗哌卡因的镇痛强度较布比卡因弱10%,且罗哌卡因对运动神经的影响较布比卡因要小.
作者:姚长智;张伟;方力;何锡强;苑贵敏;张晓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硬膜外不同浓度辣椒辣素(CAP)对大鼠痛阈及脊神经根组织结构的影响.方法选择成年雄性Wistar大鼠24只,体重250g~300g,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A、B、C组,每组6只.用动尾试验测痛阈后,腹腔注射1%戊巴比妥钠40mg/kg麻醉,于L5,6间隙硬膜外穿刺置管.置管后A、B、C组分别注入0.1%、0.25%、0.5%CAP 0.4ml,对照组注入10%Tween 80溶液(CAP赋形剂)0.4ml.注药后3、7、14d测痛阈,随后将L4-6背根神经取出.每组取5只在光镜下观察形态学变化,余1只在电镜下观察其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注药后A、B、C组痛阈明显升高(P<0.05),B、C组引起神经组织水肿和各细胞器的损害较A组明显.结论硬膜外腔注入0.1%、0.25%、0.5%CAP可明显提高大鼠痛阈,但0.25%、0.5%CAP对脊神经根损害明显.
作者:董英伟;王毅伟;初维良;侯柄均 刊期: 200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