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闭合复位髓内针与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骨颈骨折的疗效对比

陈志清;刘智;阚世廉;江汉

关键词:掌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 内, 髓内针, 交叉克氏针
摘要:目的 比较闭合复位顺行髓内针内同定与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自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治疗85例掌骨颈骨折患者,其中应用闭合复位顺行髓内针固定49例(髓内针组),应用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36例(克氏针组),两组病例均由同一位医生完成,术后予相同的功能锻炼指导.术后10个月作为评价手功能时间,应用美国手外科协会TAFS系统评价手功能.结果 术后85例患者随访10~16个月,平均1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两组各有l例为10周,其余83例为6~8周,其中髓内针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6.2±2.4)周,克氏针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6.3±1.9)周,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个月两组手功能TAFS评分:髓内针组优39例,良7例,可3例,优良率93.9%;克氏针组优16例,良14例,可6例,优良率83.3%;髓内针组优于克氏针组,两组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闭合复位髓内针治疗掌骨颈骨折操作简单,创伤小,对患者术后手部功能锻炼影响小,手部功能恢复评分较克氏针组为优.
中华手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大鱼际穿支皮瓣与拇指尺背侧筋膜皮瓣瓦合修复拇指桡侧半环形软组织缺损

    目的 探讨大鱼际穿支皮瓣与拇指尺背侧筋膜皮瓣瓦合修复拇指桡侧半环形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自2013年3月至2016年9月,我们利用大鱼际穿支皮瓣与拇指尺背侧筋膜皮瓣瓦合修复8例拇指桡侧半环形软组织缺损患者,大鱼际穿支皮瓣切取面积为3.5 cm×2.0 cm~2.5 cm×1.5 cm,修复掌侧创面;拇指尺背侧筋膜皮瓣切取面积为3.0 cm×2.0 cm~2.5 cm ×1.5 cm,修复背侧创面,供区取全厚皮片植皮修复.结果 术后8例皮瓣全部存活,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9个月,皮瓣外形及质地满意,大鱼际穿支皮瓣感觉恢复至S3~S3+,两点分辨觉恢复至7~9 mm;拇指尺背侧筋膜皮瓣感觉恢复至S2~S3,两点分辨觉恢复至8~11 mm.供区外形及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 大鱼际穿支皮瓣与拇指尺背侧筋膜皮瓣瓦合修复拇指桡侧半环形软组织缺损,手术操作简单,不损伤主要血管,术后疗效满意.

    作者:刘宇舟;芮永军;陆征峰;魏苏明;龚灏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红外热像仪联合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术前穿支定位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红外热像仪联合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anterolateral thigh perforator flap,ALTPF)移植术前穿支血管定位中的作用.方法 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对40例游离ALTPF移植术患者,术前应用红外热像仪、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者在穿支血管术前导航有效穿支数量、体表位置两个方面的符合率.结果 40例患者共可见115个热源,其中共同所见111个热源,其体表位置几近吻合,4个不符.二者术前所见有效穿支在数量及位置的符合率为97%.结论 红外热像技术联合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有效指导临床医生完成穿支血管术前评估,尽可能准确地检出有效穿支,为临床医生制定佳皮瓣移植方案,大程度降低皮瓣移植风险起到积极指导作用.

    作者:许甜甜;林平;陈爱兰;黄志丹;徐伟华;马犇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改良单侧血管神经蒂V-Y皮瓣修复末节指腹皮肤缺损

    目的 探讨改良单侧血管神经蒂V-Y皮瓣修复末节指腹皮肤缺损的手术方法、治疗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 自2016年5月至2017年8月,我们采用血管神经蒂V-Y皮瓣修复末节指腹皮肤缺损28例30指,所有患者均为末节指腹皮肤缺损并伴肌腱或骨外露.皮肤缺损面积为1.5~2.0 cm2.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 术后28例30指皮瓣完全存活,均获得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9个月.术后皮瓣外观满意,两点分辨觉恢复至4~6 mm.结论 改良单侧血管神经蒂V-Y皮瓣修复末节指腹皮肤缺损简单可靠,覆盖创面的同时能一期恢复指腹的外观和感觉.

    作者:周飞亚;吴剑彬;张弦;高伟阳;宋永焕;杨景全;丁健;褚庭纲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彩超定位下游离腓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足部创面

    目的 探讨彩超定位下游离腓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足部中小创面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自2015年8月至2017年11月,我们在彩超定位下游离腓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足部中小创面18例,术中吻合腓浅动脉的穿支血管,未切取腓浅动脉主干,其中修复趾创面2例、足背创面2例、拇指创面5例、示指创面4例、手掌部创面4例、中指创面1例.创面缺损面积为2.0 cm×2.5 cm~3.5 cm×9.0 cm,皮瓣切取面积为2.5 cm× 3.0 cm~4.0 cm×10.0 cm.结果 本组18例皮瓣全部存活,未发生血管危象.术后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8个月,皮瓣色泽、质地优良,弹性良好,外形饱满,均未行二次皮瓣修整,术后6个月恢复保护性感觉,功能恢复良好.小腿供区16例直接缝合,2例植皮修复,无明显瘢痕增生,外形良好,功能无影响.结论 彩超定位下游离腓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足部中小创面,具有定位准确、操作简便等优点,术后临床效果较满意,是一种较好的修复方法.

    作者:熊胜;巨积辉;金光哲;刘有行;陈正男;张广亮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手术治疗合并肘关节脱位的桡骨头骨折

    目的 评价手术治疗桡骨头骨折合并肘关节脱位的临床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行切复内固定或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22例Mason-JohnstonⅣ型桡骨头骨折患者.MasonⅡ型骨折14例,Ⅲ型骨折8例.患者临床随访和影像学评价直至骨折愈合及肘关节功能进入平台期.功能评估采用Mayo肘关节评分系统.结果 19例桡骨头骨折进行切复内固定术,3例进行桡骨头置换术.随访13~36个月,平均20个月.肘关节屈伸弧平均为(106±17)°,前臂旋转弧平均为(140± 18)°.术后所有患者X线片显示维持肘关节同心圆复位,未发现关节不稳,桡骨头骨折复位和固定满意.桡骨头骨折愈合时间11~17周,平均12.5周.3例假体置换患者,术后未发现假体脱位等并发症.术后末次随访MEPS为60-100分,平均(91±7)分,功能为优8例,良13例,差1例.5例患者出现肘关节异位骨化,4例未进一步手术治疗,1例进行手术松解.结论 切复内固定或桡骨头置换术结合侧副韧带修复治疗桡骨头骨折合并肘关节脱位可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作者:刘观燚;吴丹海;应其翀;陈隆军;赵华国;马维虎;周雷杰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腕关节毁损伤残缺手舟骨重建桡骨远端关节面一例

    患者男,24岁,因右腕部机器切伤疼痛流血伴腕关节畸形、活动受限0.5 h急诊人院.入院检查:患者表情痛苦,精神可,生命体征平稳.专科检查:右腕关节畸形,手及腕部向背侧垂坠、不能屈曲.腕掌侧皮肤软组织不规则缺损,血管、神经、肌腱断裂伴缺损,伤口深及腕关节,可见骨质部分挫灭缺损.肢端皮温低,指端灰暗、感觉差,毛细血管反应慢.右腕关节X线片示:右侧尺桡骨远端及腕骨多发骨折-缺损.入院后对伤口包扎止血、补液,术前30 min使用抗生素,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术中见右腕掌侧横纹近端约12 cm×8 cm皮肤软组织缺损,桡骨远端掌侧冠状面骨关节面缺损约1/2,桡腕关节半脱位,尺骨远端部分骨质缺损.舟骨-月骨-三角骨冠状面掌侧半缺损,腕骨间关节半脱位.桡动脉、尺动脉、尺神经、正中神经断裂伴不同长度缺损.

    作者:谭轩昂;王洪财;丁德伟;洪加乐;杜军荣;赵琪;华迎九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腕关节镜评估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TFCC损伤的发生率

    目的 应用腕关节镜辅助复位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统计TFCC损伤的发生率.对Pamlar Ⅰ B型损伤进行镜下修复.方法 收集自2014年至2017年在我院行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并应用腕关节镜辅助复位的病例,共92例.根据Palmar分型记录TFCC损伤的类型.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之后,对Palmar Ⅰ B型TFCC损伤进行镜下修复.结果 92例桡骨远端骨折的病例中有81例合并TFCC损伤,占88.0%.其中Palmar Ⅰ A型损伤占TFCC损伤的13.6%(11/81),ⅠB型占35.8%(29/81),ⅠC型占1.2%(1/81),ⅠD型占29.6%(24/81),同时存在两种类型以上损伤的占19.8%(16/81).结论 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伴随着较高的TFCC损伤发生率;腕关节镜可以辅助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复位,同时对Palmar Ⅰ B型损伤进行镜下修复.

    作者:刘司达;徐俊涛;蒋华军;赵巍;张卫国;曲巍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不带血供的长段自体神经移植修复上臂桡神经缺损的初步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不带血供的长段自体神经移植修复上臂桡神经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7年9月至2018年7月,我们对4例桡神经缺损患者进行治疗,术中探查桡神经缺损长度为10~17cm,采用自体长段神经移植于桡神经修复,术后制动6周,随后行6~18个月的康复治疗,并应用神经营养药物.结果 术后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32~102个月,平均65.8个月.末次随访时,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1例,良2例,差1例.结论 应用不带血供的长段自体神经移植修复上臂桡神经缺损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何炜;刘宗宝;崔志浩;陆飞伟;袁晓栋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吻合中央动脉中间支再植Yamano Ⅰ区指尖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吻合一条动脉的Yamano Ⅰ区指尖再植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体会.方法 自2012年1月至2017年2月我们对无静脉可供吻合的Yamano Ⅰ区指尖离断采用仅吻合一条中央动脉再植21例.拔除指甲,术后不采用放血疗法.观察再植指体存活情况、指腹饱满度、手指外形和感觉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再植治疗21例21指均存活.术后随访10~36个月,平均15.9个月,患指外形满意,指腹饱满,无触、痛觉过敏,两点分辨觉为3~6 mm,平均4 mm,伤口及骨折端均Ⅰ期愈合,甲板生长良好,有3例指体轻度萎缩,患指关节活动均恢复良好.结论 采用仅吻合一条中央动脉的方法再植Yamano Ⅰ区指尖可获得满意的成活率,术后指腹饱满,感觉恢复良好,手术操作耗时短,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方杰;张文龙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小指指深屈肌肌支神经鞘瘤一例

    患者男,39岁.因发现左前臂尺侧麻痛2年入院.既往无左前臂外伤史.专科检查:左前臂未见明显皮肤隆起,皮下未扪及明显肿物,按压前臂近端内侧时麻痛明显,并向远端放射,叩击时呈Tinel征(+).左手末梢血运及感觉正常,各指体活动正常.左前臂B超示:前臂屈肌深层尺骨前面有一低回声区,形状规则,边界尚清,内部回声均匀.MRI示:左尺骨上段旁指深屈肌内可见一类圆形异常信号影,T1WI呈稍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边界清,直径约1.3 cm,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左上肢肌电图检查正常.结合病史及辅助检查,考虑为尺神经鞘瘤.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左前臂肿物切除术.术中探查前臂近端尺神经干并无肿瘤形成(图1),仅于前臂距尺神经沟约10 cm处见一深静脉骑跨于尺神经干上,神经干无明显水肿或狭窄,向前臂屈肌深层探查,于尺神经某一肌支处发现肿物,刺激该肌支可见小指末节屈曲,因此判断此肌支支配小指指深屈肌.切除的肿物大小约1.5 cm×1.0 cm×1.0 cm,呈梭形,质韧,剖开肿物见鱼肉样组织(图2,3).肿物病理报告示:神经鞘瘤(图4).术后伤口Ⅰ期愈合,局部麻痛消失,Tinel征(-).术后随访10个月无复发.

    作者:王强;巨积辉;熊胜;金光哲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并指畸形的手术治疗进展

    并指畸形是手部常见的先天性分化障碍畸形之一,单、双侧并指畸形发病率相近,其中中环指并指畸形为常见,平均发病率约为1/2 000,存在地域、种族、性别差异特征,如高加索人种发病率约为非洲裔人种的10倍,男性发病率约为女性的2倍[1-2].尽管部分并指畸形并未显著影响拿捏功能,但手畸形日常外露可对患者心理发育和日后的社会活动产生不利影响[3].因此,绝大多数患者手术治疗的目的在于恢复手部功能及外观.现就并指畸形的治疗与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杨宽;苏映军;宋保强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带感觉指固有动脉穿支V-Y推进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带感觉指固有动脉指背穿支V-Y推进皮瓣在修复手指中段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可行性.方法 自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们对18例除末节以外不同节段指背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均采用创面近远端带指固有神经指背分支的指固有动脉指背穿支V-Y推进皮瓣修复.结果 术后皮瓣及供区均Ⅰ期愈合,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3~22个月,平均11个月,皮瓣及手指外形、质地良好.术后3个月随访患者手指主动活动度(TAM):优13例,良4例,可1例;皮瓣感觉功能评定:S32例,S3+4例,S4 12例.结论 利用创面近远端带指固有神经指背分支的指固有动脉指背穿支V-Y推进皮瓣修复指背皮肤软组织缺损,该方法安全简便、成活率高,术后感觉恢复较好,患指外形满意.

    作者:李海;魏在荣;孙广峰;唐修俊;邓呈亮;聂开瑜;金文虎;王达利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利用废弃手指游离指甲皮瓣修复手指套脱伤

    目的 介绍利用废弃手指的游离指甲皮瓣修复手指套脱伤的方法.方法 自2011年8月至2017年5月我院利用废弃手指切取游离指甲皮瓣移植修复手指套脱伤患者5例.结果 所有指甲皮瓣均Ⅰ期存活,伤口Ⅰ期愈合,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6个月,手指外形良好,功能满意,两点分辨觉6~10 mm.结论 利用废弃手指的游离指甲皮瓣移植修复手指套脱伤,疗效满意,是急诊治疗手指套脱伤的理想方法之一.

    作者:林伟栋;施海峰;吴权;沈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尺桡骨中上1/3旋转短缩截骨术治疗桡尺近侧关节融合

    目的 探讨尺桡骨中上1/3旋转短缩截骨术治疗先天性桡尺近侧关节融合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确定佳的前臂位置.方法 自2010年2月至2016年4月,我们采用尺桡骨中上1/3旋转短缩截骨术治疗先天性桡尺近侧关节融合患者36例(44臂).术前前臂固定于旋前30°~ 110°位,术中将前臂置于一定旋后位,截骨端用钢板螺钉同定.术后测量取内固定时、末次随访时前臂位置测量手术前后经肩关节代偿后的前臂旋转范围.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18~72个月,平均31个月.术后前臂固定于旋后-10°~80°位,左侧平均(33.64±19.66)°,右侧平均(21.36±14.51)°.手术纠正度数为60°~140°.左侧术前经肩关节代偿后旋前范围为(188.18±10.44)°,旋后为(-33.64±33.52)°;术后分别为(122.58±20.43)°与(60.30±27.07)°;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肘关节屈曲范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与左侧结果相同.有4臂桡骨钢板断裂.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尺骨钢板断裂、骨折不愈合、畸形复发、前臂缺血性肌挛缩及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尺桡骨中上1/3旋转短缩截骨术治疗先天性桡尺近侧关节融合安全有效.不管是优势侧还是非优势侧将前臂置于旋后30°~ 50°位更有利于发挥前臂和手功能.

    作者:毕军花;朱明海;张智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改良克氏针构建外固定支架在手指复杂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改良克氏针构建外固定支架在手指复杂骨折中的应用.方法 自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采用改良克氏针构建外固定支架治疗手指复杂骨折13例13指.结果 13例患者术后随访6~1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6~12周,平均7.5周.12周愈合的患者因骨质粉碎严重,伴有严重软组织损伤,组织血运较差.术后6个月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掌指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评价:优9例,良4例.结论 采用改良克氏针构建外固定支架取得满意疗效,既有外固定支架的优点,且材料易选、操作简单,无需特殊器械,有利于在基层医院中应用.

    作者:王博;常文凯;杨英才;郭红霞;张重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一侧指动脉阻断在末节断指再植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阻断一侧中节近端指动脉联合肝素钠棉球甲床湿敷在甲根部无法建立静脉回流的末节断指再植中的应用和疗效.方法 自2014年12月至2017年11月,我们收治10例甲根部平面完全离断患者,采用阻断一侧中节近端指动脉联合肝素钠棉球甲床湿敷的方法建立静脉回流促进再植指体存活.在吻合双侧的指动脉后结扎非优势侧中节近端指动脉,通过血管压力差原理,优势侧指动脉血经动脉弓一部分营养再植指体,一部分流向非优势侧,在中节经毛细血管进入静脉系统,后期正常静脉系统形成.结果 术后10例再植指体均存活,随访时间为3~15个月,平均10个月.再植指体指甲生长良好,无畸形,指体稍萎缩,感觉恢复至S2~S3+.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8例,良1例,可1例.患者对指体的外形及功能满意.结论 对于一些离断指体挫伤较重、静脉回流难以建立的患者,应用阻断一侧中节近端指动脉联合肝素钠棉球甲床湿敷可以有效提高再植指体成活率,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作者:李友;巨积辉;徐磊;段永明;钟鸣;蒋国栋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闭合复位髓内针与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骨颈骨折的疗效对比

    目的 比较闭合复位顺行髓内针内同定与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自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治疗85例掌骨颈骨折患者,其中应用闭合复位顺行髓内针固定49例(髓内针组),应用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36例(克氏针组),两组病例均由同一位医生完成,术后予相同的功能锻炼指导.术后10个月作为评价手功能时间,应用美国手外科协会TAFS系统评价手功能.结果 术后85例患者随访10~16个月,平均1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两组各有l例为10周,其余83例为6~8周,其中髓内针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6.2±2.4)周,克氏针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6.3±1.9)周,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个月两组手功能TAFS评分:髓内针组优39例,良7例,可3例,优良率93.9%;克氏针组优16例,良14例,可6例,优良率83.3%;髓内针组优于克氏针组,两组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闭合复位髓内针治疗掌骨颈骨折操作简单,创伤小,对患者术后手部功能锻炼影响小,手部功能恢复评分较克氏针组为优.

    作者:陈志清;刘智;阚世廉;江汉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掌侧经皮入路与背侧切开入路治疗Herbert B2型舟骨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掌侧经皮入路和背侧切开入路两种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Herbert B2型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2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Herbert B2型新鲜舟骨骨折患者42例,16例行背侧切开入路内固定,26例行掌侧闭合入路内固定.比较两种不同入路在骨折愈合时间,腕关节活动度,疼痛情况及并发症方面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42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为6~24个月,平均12个月.二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异.掌侧组的腕关节活动度及肌力优于背侧组,二组的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未出现骨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结论 对于无明显移位的舟骨腰部骨折,经皮内固定创伤小,功能恢复更好,是更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作者:章少华;叶明;曹晓建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合并拇指缺如的先天性桡骨发育不良分步治疗

    目的 介绍牵伸、改良尺骨中央化、示指拇指化三步治疗桡拐手畸形的临床经验及结果.方法 自2012年至2015年收治4例6侧桡拐手畸形患儿,分三步采用牵伸、尺骨中央化和示指拇指化治疗,4例患儿均无明显家族史,男女各2例,双侧2例(男女各1例),左侧2例(女),均未伴其他系统疾病,在平均3岁(1~6岁)时实施手术治疗,术前腕关节平均桡偏75°(60°~90°).观察指标包括是否为全身性综合征,术前、术后及随访时腕桡偏角度和腕关节活动度.结果 术后随访2年时腕桡偏角改善平均60°(50°~65°),复发平均10°(5°~15°),拇指外观满意,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分三步治疗后患手的外观及功能改善明显,复发不明显,是治疗伴改良Blath分型Ⅳ/Ⅴ型的拇指发育不良的Bayne分型Ⅲ/Ⅳ型桡拐手畸形的有效方法.

    作者:郭小磊;余恒;尹焕培;李玉华;朱俊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蝶型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蝶型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们对32例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其中单纯骨折22例(2例陈旧性),骨折合并肩关节脱位10例,采用肩部前外侧入路骨折复位蝶型解剖锁定钢板内同定治疗.术后观察切口及骨折愈合情况,根据Neer评分系统评定疗效.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神经损伤并发症,均获得随访,时间为12~18个月,平均14.5个月.骨折均愈合,时间为10~25周,平均16.3周.末次随访取内固定时患者肩关节功能均恢复良好.Neer评分由术前(22.7±6.9)分提高到术后(93.5±2.5)分(P<0.05);其中优28例,良4例.结论 采用前外侧三角肌入路蝶型解剖锁定钢板内同定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能够直视下进行骨折解剖复位,创伤小,疗效佳,是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治疗方法.

    作者:苏日宝;王培吉;赵家举;周凯龙;崔满意;付备刚;王秀会 刊期: 2018年第06期

中华手外科杂志

中华手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