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强;王勇;曾庆云;张洁;郭鹏
目的:观察益气熄风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按完全随机分组原则,将100例受试对象分为中药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治疗组予以益气熄风胶囊,对照组予以多奈哌齐,两组均治疗12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Blessed行为量表(BB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中医证候积分测定.结果:治疗后两组MMSE积分、BBS积分、ADL积分、中医主要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各中医次要证候积分较治疗前无差别(P>0.05),治疗后治疗组各中医次要证候积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熄风胶囊改善认知功能障碍临床疗效与多奈哌齐相当,且在改善血管性痴呆中医临床次要证候方面优于多奈哌齐组.益气熄风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气虚血瘀证疗效确切.
作者:黎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分析王旭高《环溪草堂医案》黄疸篇部分医案,总结王旭高治疗黄疸病的经验.认为黄疸主要病因为外感表邪、饮食不节、饮酒太过、房劳等;病机主要是湿邪为患;治法以“利小便”为主.王旭高治疗黄疸具有传承《金匮要略》、兼采各家、尤重脾胃的特点.
作者:葛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进一步提高更年安片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法)鉴别制剂中的茯苓、泽泻、牡丹皮、钩藤;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五味子中五味子醇甲的含量.色谱柱:Kromasil-C18(4.6 mm×200 mm,5μm);流动相:甲醇(A)-水(B)=64∶36;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50 nm;柱温:30℃.结果:TLC法能对茯苓、泽泻、牡丹皮、钩藤进行鉴别;五味子醇甲的含量在3.0~ 24.0 μg/mL(r=0.999 9)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五味子醇甲的加样回收率平均值为98.28%,RSD=1.03%.结论:该方法能有效检测更年安片的质量标准,可更好地控制其质量.
作者:胡乃合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梳理分析近10年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中医外治法的相关文献,总结常用的外治法主要有推拿、针刺、拔罐、刺血,穴位敷贴、灌肠及其他疗法,探讨和分析各种外治法的优势.参考文献35篇.
作者:郎青菊;井夫士;冯慧超;金俊芳;杨宝焱;井夫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桂红胶囊对实验性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垂体后叶素(Pit)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观察桂红胶囊对大鼠心电图J点的影响;生化试剂盒检测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桂红胶囊(0.140,0.278,0.556g/kg)能显著抵抗15 s~2 min时Pit引起的大鼠心电图J点改变(P<0.05或P<0.01).桂红胶囊(0.278,0.556 g/kg)能显著降低血清中LDH、CK、MDA含量,增加SOD活性(P<0.05或P<0.01).结论:桂红胶囊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石仲歌;徐庚;卜洪鹏;孙明江;邓华亮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针刺外关配合腰部运动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确诊的38例急性腰扭伤患者均针刺患侧外关,施以高频率、大幅度的提插捻转泻法并配合腰部运动.结果:38例患者,1次治愈19例,2次痊愈11例,3次痊愈8例,总有效率100%.结论:针刺外关配合腰部运动能有效治疗急性腰扭伤.
作者:汪爽;王伟志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窦汉卿曾从师于山东滕县名医李浩,《通玄指要赋》为其继承李浩经验写成的赋文,总结了颈项强痛、腰腿疼痛、呆痴等50余种病证的治疗取穴,常用腧穴有太冲、人中、神门、风府、风池、听会、合谷等49个,其中足三里、后溪各2穴次.本赋文辞优美,行文流畅,突出显示了窦汉卿深谙《内经》经典理论、重视特定穴、选穴少而精的学术特点,丰富了金元时期针灸治疗学的内容.
作者:张永臣;贾红玲;张学成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上热下寒证是机体阴平阳秘常态被打破的状态.搜集古今文献,阐释其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等,并提出从“系统辨证脉学”人手对上热下寒证作出明确诊断.用该脉学体系中的“寒”“热”两个要素来分析机体的阴阳失衡状态,即以脉象“尺寒寸热”对应机体“上热下寒”的阴阳紊乱.同时提出需以脉象中其他要素为背景脉象,以达到辅助诊断、分析病因病机、判断病情发展进程等目的.以脉断证,以实现对临床相应证候的诊断,同时清晰认识整个疾病的过程.
作者:丁雅楠;李京凯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从病名、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几方面对癫痫的源流进行考证.从古至今对此病的称谓不一,但总以其症状表现而命名为“痫”.导致该病的先天因素为胎气受损或是父母禀赋弱致精气不充,后天因素为七情失调、外感六淫、饮食或脑部外伤.病机以脏气不平,肝风上扰,痰浊、血瘀阻窍为核心,治法以平肝疏肝为主,后逐渐发展形成化痰熄风、重镇安神、活血化瘀、祛邪补虚等诸多方法.
作者:刘征;邹文静;安洋;王海燕;李艳凤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祛瘀强骨汤联合西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瘀血痹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合治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合治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祛瘀强骨汤治疗,连续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主要中医症状、AS病情活动指数(BASDAI)、功能指数(BASFI)、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等指标,统计疗效.结果:合治组总有效率86.57%,对照组67.5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在改善腰骶疼痛、脊背疼痛、晨僵、刺痛、夜间疼痛等中医症状及中医证候评分、BASDAI、CRP、ESR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合治组用药后在改善腰脊活动受限、口干不欲饮、肌肤干燥少泽及BASFI评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瘀强骨汤联合西药能够缓解AS症状,降低ESR、CRP等炎性指标,疗效确切.
作者:李光宇;徐立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绞股蓝总皂苷是绞股蓝主要有效成分,具有改善糖尿病肾病病理表现的作用,但是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通过文献研究1,发现绞股蓝总皂苷防治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影响相关足细胞裂孔隔膜(SD)蛋白分子、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神经生长因子等细胞因子的表达有关.参考文献21篇.
作者:胡亚洁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可出现气虚络瘀病机变化,肺脾肾气虚为本,血络瘀阻为标.认为本病气虚络瘀病机演变过程为久病耗气伤阴,进而导致气阴亏虚,子病及母,肺气亏虚,脾气亦不足,脾气虚则气血生化乏源,后天失养可致肾气亦不足.同时,脾气不足,水液运化失常而致水湿停聚,聚而为痰,亦可导致痰浊阻肺;肾气亏虚,纳气失常,可出现喘息气促.气虚久病人络,无力推动血液运行,血行迟缓而致血液瘀滞不行.
作者:任玉娇;张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比较运动针刺法与常规针刺法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行走功能的疗效.方法:纳入2012年4月至2013年5月至我院住院治疗的中风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3例,观察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下肢功能和痉挛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Baahel指数、简化Fugl-Meyer功能评分表(FMA)、临床痉挛指数(CSI)均较治疗前有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Baahel指数为68.2分高于对照组的59.5分,下肢FMA为33.1分高于对照组的26.7分,CSI为8.1分低于对照组的8.9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针刺法能够有效改善中风后痉挛性瘫痪下肢的运动功能,缓解下肢肌肉痉挛.
作者:岑汉樑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刘完素重视五运六气并灵活运用,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只讲小运不讲大运,既是经验的总结,更是对《内经》理论的阐发.他阐发《内经》病机,指出五运主病与六气病机,并补充了“燥”之病机.刘完素主张火热,与其所处年代有关,按照“六气大司天”理论,时值六十五甲子,为燥火用事,阳明燥金司天,故治以寒凉.他阐发亢害承制理论认为造化之所以生生不息,正是由于五运相互承制,从六气标本逆从理论论治具体病证,认为脏腑经络不必本气兴衰而能为其病.六气变乱,五行正常的制约关系受到破坏,往往相兼为病,而疾病之所以千变万化,就是因为这种“兼化”关系.
作者:邹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穿山龙有调节免疫、抗炎镇痛、止咳祛痰平喘等药理作用,在治疗支气管哮喘方面效果良好.文章总结了近15年穿山龙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平喘、镇咳和祛痰的药理学作用,分析了哮喘病机以及穿山龙的临床应用进展,为进一步开发应用穿山龙提供理论依据.参考文献20篇.
作者:韩佳颖;王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通过分析整理《血证论》中阴阳水火气血论思想,总结阴阳水火气血间的转化规律.从血证生理、病理、治疗上归纳认为水是气的物质基础,赖“天阳”与“肾阳”之“少火”化生为气,水阴是血的物质基础,赖心火化生成血,阴阳水火气血循其规律转化,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治疗上要求循其运行轨迹调治,使气血水火相济相生,得行其道.血证转化规律从中医角度正确阐释人体阴阳水火气血转化的特点,能深化对中医血证之理解,更明确地指导血证临床.
作者:黎飞猛;黄晓青;梁兆球 刊期: 2016年第04期
苦参碱是从苦参根茎中提取出的一种生物碱成分,有抗肿瘤、逆转耐药性及配合化疗药减毒增效作用,从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端粒酶活性、调节细胞周期等9方面综述了苦参碱抗肿瘤的作用机制.参考文献41篇.
作者:孔珊珊;张淑君;成秉林 刊期: 2016年第04期
运动关节类手法是推拿临床常用的一类作用于骨关节的手法,手法操作的关键在于其安全性和省力.王国才总结出了运动关节类手法的施术原则,包括:关节运动轴面原则、关节运动区位原则、关节运动解剖结构学原则、省力原则,并归纳出了每一原则在临诊时的操作要求,使得此类手法具有规范性,以此来指导此类手法的临床应用,安全又省力.
作者:王强;王勇;曾庆云;张洁;郭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脐疗对慢性肾衰竭脾肾亏虚兼湿浊(热)中阻证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慢性肾衰竭脾肾亏虚兼湿浊(热)中阻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脐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水平下降,治疗组的下降幅度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CD4+水平及CD4+/CD8+水平提升,治疗组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CD8+水平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gA、IgG、IgM上升,治疗组IgG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疗能有效降低慢性肾衰竭脾肾亏虚兼湿浊(热)中阻证患者的SCr、BUN水平,并能显著改善其免疫功能.
作者:米杰;刘迎迎;王冬燕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总结孙伟应用益肾清利活血法治疗慢性肾脏病4期经验,认为本病多存在肾虚的本证,外感、瘀血、水湿、热毒、湿热等标证可使病情诱发或恶化.肾虚失于温化,水湿内停,郁久化热,且肾脏血脉细微,易出现脉管瘀阻,故标证以湿热、瘀血多见.孙老师提出慢性肾脏病4期基本病机是肾虚湿(热)瘀,肾虚是发生发展的基础,湿(热)瘀是进展的重要因素,以益肾清利活血为基本治法,常用药有黄芪、党参、杜仲、虎杖、茯苓、川芎、丹参,既重视守方,又擅长辨证易方.
作者:郭建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