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钦;张甦颖
基于《黄帝内经》的相关记载,结合现代中医学者的认识,从病因病机、病位、症状、预后的角度辨别痹证、骨痹、骨疣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张婷婷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通过观察黑地黄丸对5/6肾切除大鼠肾衰竭模型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探讨该方对肾脏的保护机制。方法:7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7组:空白组,模型组,尿毒清组、洛丁新组,黑地黄丸高、中、低剂量组。除空白组外,其他各组大鼠行5/6肾切除术,建立肾衰竭大鼠模型,分别连续给药12周后测定血浆血管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血管紧张素I(ATⅠ)、血管紧张素II(AT Ⅱ)。结果:与尿毒清组比较,黑地黄丸高剂量组大鼠血浆AT Ⅱ含量降低(P<0.05),ET、AT Ⅰ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黑地黄丸高组剂量组大鼠血浆CGRP含量显著升高(P<0.01)。结论:高剂量黑地黄丸能降低肾衰竭大鼠血浆ET含量,升高血浆CGRP水平,减少AT Ⅰ、AT Ⅱ合成,有效改善肾衰竭大鼠的血液动力学,对肾衰竭大鼠的肾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孙响波;于妮娜;张法荣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索结直肠癌住院患者死亡时间节律。方法:采集104例结直肠癌住院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核对死亡时间并得到的各月份、季度的死亡频数,运用圆分布资料的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Cochran’s Q检验,探索其中的规律。结果:全部患者死亡日期有集中在2月6日左右的趋势(P<0.05)。全部患者第一季度死亡频数相对高(P<0.05),显著高于第二、第四季度(P 多重比较<0.01)。结论:104例结直肠癌住院患者死亡时间存在公历年节律。阳气升发、外散与结直肠癌终末期患者病情的恶化存在密切联系。
作者:欧杰;李永刚;王兴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2014年教学成果奖评审中,我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实现了学校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项中零的突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自1989年开始评选,每四年评选表彰一次,是教育部组织的高级别奖项之一,被视为与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并列的国家级奖励,代表了我国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高水平。山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与国家级教学成果同步开展,代表了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高水平,是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的前提与基础。学校高度重视教育教学改革,尤其是2012年入选山东省首批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之后,学校党委、行政深入教学一线,带领广大教职员工商讨教育教学改革方案、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在2014年度教学成果奖评审中,我校获奖质量与数量为历届高,体现了学校在特色名校建设过程中,在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创新、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优化以及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提升等方面的新成效。自本期起,本刊对我校取得的教学成果作系列介绍。
作者:山东中医药大学教务处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葡萄膜炎临床疗效及其临床优势。方法:葡萄膜炎患者1354例随机分为两组,中西医结合组68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西医组674例采用西医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复发率、激素不良反应及住院天数进行随访观察。结果:随访观察6个月后,中西医结合组总体疗效明显优于西医组。中西医结合组治愈率53.08%,西医组治愈率34.0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西医结合组视力治疗总有效率82.35%,西医组总有效率61.4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西医结合组总复发率12.35%,西医组总复发率27.4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西医结合组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骨质疏松、向心性肥胖、物质代谢障碍、高血压发生率分别为16.91%、13.09%、18.68%、17.94%,西医组分别为24.48%、22.55%、27.45%、31.31%,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西医结合组平均住院时间(13.09±3.66) d,西医组平均住院时间(16.15±4.52) d,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以“清火柔肝明目、经枢标本兼调”法为主,结合西医治疗葡萄膜炎可以明显提高治愈率和患者视力,减少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并显著降低激素不良反应。
作者:解孝锋;崔浩;王兴荣;卢弘;宋继科;郭大东;毕宏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1月12日,2015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在京闭幕。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闭幕式上指出,中医药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各地中医药管理部门要认识、适应、引领新常态,创新中医药发展思路,通过与国家全面深化医改整体部署有机结合,推动事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作者:《健康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依据“髓是一种物质”的观点,系统梳理不同时期中医髓理论的发展演变情况:先秦至汉时期对髓的性质、生理、病理及髓病证治疗有了初步认识和阐述,中医髓理论的雏形基本形成。魏晋隋唐时期中医髓理论内容得到丰富与发展,认识到髓病证的病因既有因虚致病,也有外邪侵髓所发;孙思邈提出“凡髓虚实之应主于肝胆”观点;方剂与灸法的使用丰富了髓病证治疗学内容。宋金元时期从解剖学角度说明髓是人体必不可少的物质之一,元代滑寿首次提到“脊髓”概念,该时期髓理论已运用于骨伤科,髓病证治疗中出现风药配伍。明清时期髓理论更加完善,对中医脑髓的深入研究,丰富了髓理论内容,中医髓理论体系日趋成熟。
作者:刘源香;刘丽;杨继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认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病机为“虚”、“毒”、“瘀”共同致病,治以清解邪毒、活血化瘀、补益脾肾,可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作者:解荣燕;徐瑞荣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参阳方治疗60例口腔鳞癌手术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120例口腔鳞癌手术后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0例患者,采用中药参阳方治疗。对照组60例患者,采用安慰剂对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舌质变化、舌体变化、脉象变化、证型变化、生存期以及免疫功能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淡红舌比率分别为21.67%和6.67%,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85);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舌体变化、脉象变化、证型变化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气虚型患者的生存期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02);DNCB的皮试结果表明,观察组虚证患者的免疫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487)。结论:参阳方治疗口腔鳞癌手术后患者疗效良好,能够增强免疫功能,延长生存期。
作者:余丽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益肾缓哮颗粒治疗缓解期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2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益肾缓哮颗粒常规口服。临床治疗6个月后观察疗效及患者肺功能、诱导痰嗜酸性细胞(EOS)直接计数等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诱导痰嗜酸性细胞(EOS)直接计数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总有效率治疗组90.24%,对照组73.1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益肾缓哮颗粒能改善肺功能,减轻气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对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有明显疗效。
作者:杨华;孙丽凤;于维娜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日前,由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陈薇团队与天津康希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联合自主研发的埃博拉病毒疫苗通过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与国家相关部门专家的联合评审,获得军队特需药品临床研究批件,将于近期开展人体试验。这是中国首个、世界第三个进入临床试验的埃博拉疫苗,也是全球首个2014基因突变型埃博拉疫苗。
作者:《健康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43例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患者斑块变化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随访3年的43例CAS患者,根据Crouse积分标准分为斑块进展组18例与斑块减退组25例,分别观察两组患者随访期间一般情况、临床症状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内随访前后比较,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数目、斑块面积与Crouse积分一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吸烟、饮酒、饮食偏嗜、鼾眠及高血压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性、吸烟、饮酒、饮食偏嗜、鼾眠、高血压可促进CAS斑块进展,积极干预CAS相关危险因素可逆转甚至消退CAS斑块。
作者:温雅;丁元庆 刊期: 2015年第01期
近10年来,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申报、调研、理论研究、人才培养、宣传教育等多个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国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应在保护制度构建、保护名录编制等方面进一步深入开展。
作者:宋歌;柳长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检索魏晋以前针灸治疗中风的古籍文献,研究魏晋以前针灸治疗中风的治则治法和取穴规律。魏晋以前针灸治疗中风的主要治则是补虚泻实;主要治疗方法有巨刺法、放血法、燔针劫刺法、灸法;取穴规律主要是循经取穴和分部取穴,经脉以阳经和督脉为主,部位以头面四肢为主。
作者:张斐;齐鹏;周胜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12月29日,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数据中心在京揭牌。据悉,该中心是首个国家级中医药数据中心。该数据中心主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刘保延介绍,加强中医临床研究数据库建设,实现中医临床科研信息共享,是“十二五”期间中医药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标。该数据中心将以研究实施中医药数据的采集、存储、汇交、共享、分析和应用为总体目标任务,重点构建中医药大数据资源平台、建立中医药数据标准和共享管理系统,并逐步提供中医药数据分析和再利用支撑服务。
作者:《健康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古今文献多以得气、气至与针感等概念来表述针刺感应,而对于三者含义的异同,有多种不同的认识。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学习,分析了得气的内涵,及其与气至、针感的异同及关系。认为得气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内涵,分广义和狭义。狭义得气是针灸治疗的前提,气至为广义得气,是治疗的终目的;针感是针刺后机体的所有感觉。
作者:章庆庆;朱世鹏;罗丽;王洋;张露芬;朱江;李晓泓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中风偏瘫中医康复机器人康复动作。方法:编制中风偏瘫中医康复技术专家问卷,组织问卷调查,根据统计结果,设计康复动作。结果:关节康复专家支持率92.31%,主要进行六大关节的康复,中医穴位按摩专家支持率90.33%。结论:中风偏瘫中医康复机器人康复动作应以关节康复为核心,为体现中医特色设置中医穴位按摩。
作者:王孝理;李焕芹;马大勇;曹克刚;范吉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中医学专业临床教学管理体系依据中医人才培养规律,由政府、中医药院校、临床教学基地三者相互配合,共同构成,具有全面性和整体性、合理性和规范性、持续性和动态性,保证临床教学规范有序开展,以不断提高中医临床教学质量。
作者:周景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张景岳在《内经》的基础上,从理论和临床角度进一步发展了阴阳学说,阴阳一体、阴阳互根、阴阳互藏、阴阳互生是其阴阳观的主要内容。他认为阴阳“原同一气”、“一分为二”;“阴阳之理,原自互根”;“阳中有阴”、“阴中有阳”;并提出了“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治法,形成了“两纲六变”的辨证方法,并据此创立了左归丸(饮)、右归丸(饮)等经典名方。
作者:邱佳慧;冯珂;纪立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