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学专业临床教学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

周景玉

关键词:中医学专业, 临床教学管理体系, 构建研究
摘要:中医学专业临床教学管理体系依据中医人才培养规律,由政府、中医药院校、临床教学基地三者相互配合,共同构成,具有全面性和整体性、合理性和规范性、持续性和动态性,保证临床教学规范有序开展,以不断提高中医临床教学质量。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四逆汤主治病证谱分布及附子用量分析

    检索1979~2013年四逆汤医案209例,分析认为四逆汤的使用原则是:以“寒”为总纲,宜早用而不滥用;附子的常规用量虽无统一认识,但准确的辨证、合理的配伍、充分的炮制煎煮是保障其安全性的必备措施。

    作者:尚云冰;娄政驰;曲夷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基于专家问卷的中风偏瘫中医康复机器人技术研究

    目的:研究中风偏瘫中医康复机器人康复动作。方法:编制中风偏瘫中医康复技术专家问卷,组织问卷调查,根据统计结果,设计康复动作。结果:关节康复专家支持率92.31%,主要进行六大关节的康复,中医穴位按摩专家支持率90.33%。结论:中风偏瘫中医康复机器人康复动作应以关节康复为核心,为体现中医特色设置中医穴位按摩。

    作者:王孝理;李焕芹;马大勇;曹克刚;范吉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得气内涵的演变及其与气至、针感的关系

    古今文献多以得气、气至与针感等概念来表述针刺感应,而对于三者含义的异同,有多种不同的认识。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学习,分析了得气的内涵,及其与气至、针感的异同及关系。认为得气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内涵,分广义和狭义。狭义得气是针灸治疗的前提,气至为广义得气,是治疗的终目的;针感是针刺后机体的所有感觉。

    作者:章庆庆;朱世鹏;罗丽;王洋;张露芬;朱江;李晓泓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莫诺苷的药理药效作用研究进展

    从神经保护、降低血液黏度、抗凝血、抗血小板聚集、保护内皮细胞和心肌细胞、抑制黑素形成、促进骨折愈合、抗糖尿病肾病等方面综述了莫诺苷的药理药效作用。通过归纳梳理其机制研究,推测莫诺苷为一种具有心肌细胞和神经保护作用的新型单体化合物。

    作者:张丹丹;闫雪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党参合剂降血脂作用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党参合剂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脂代谢的影响。方法:42只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模型组、降脂灵组、党参合剂低、中、高剂量组。测定血清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和动脉硬化指数(AI)的水平。结果:党参合剂可明显降低TC、TG、LDL-C水平,同时可提高HDL-C水平。结论:党参合剂具有降血脂、调血脂作用。

    作者:徐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我国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回顾与展望

    近10年来,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申报、调研、理论研究、人才培养、宣传教育等多个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国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应在保护制度构建、保护名录编制等方面进一步深入开展。

    作者:宋歌;柳长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清热凉血中药联合西药治疗急性点滴型银屑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清热凉血中药联合注射用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治疗急性点滴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复发率及安全性。方法:将入选的60例急性点滴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注射用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1.5 g静脉滴注,每日2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清热凉血中药内服治疗,每日1剂,常规水煎,分2次服用。疗程均为2周,治疗结束时观察两组患者的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性指数(PASI)、不良反应,并随访4周观察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56.67%,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随访4周,治疗组无复发,对照组有2例复发(6.67%)。结论:清热凉血中药联合注射用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治疗急性点滴型银屑病是一种安全、有效、复发率低的方法。

    作者:方一妙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从《内经》阴阳本义探讨《伤寒论》六经证治体系

    仲景的阴阳理论与《内经》一脉相承。《内经》本义:只以部位和出入言阴阳,寒热虚实是阴阳出入的结果。本文从阴阳出入的角度解读六经证治体系,认为《伤寒论》三阴三阳是阴阳出入的六种病理状态。运用这一理论,可以更好地指导六经辨证的临床应用。

    作者:于长雷;陈茂蒙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浅析痹证、骨痹、骨疣病

    基于《黄帝内经》的相关记载,结合现代中医学者的认识,从病因病机、病位、症状、预后的角度辨别痹证、骨痹、骨疣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张婷婷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参阳方治疗60例口腔鳞癌手术后患者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参阳方治疗60例口腔鳞癌手术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120例口腔鳞癌手术后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0例患者,采用中药参阳方治疗。对照组60例患者,采用安慰剂对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舌质变化、舌体变化、脉象变化、证型变化、生存期以及免疫功能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淡红舌比率分别为21.67%和6.67%,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85);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舌体变化、脉象变化、证型变化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气虚型患者的生存期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02);DNCB的皮试结果表明,观察组虚证患者的免疫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487)。结论:参阳方治疗口腔鳞癌手术后患者疗效良好,能够增强免疫功能,延长生存期。

    作者:余丽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针刺结合康复吞咽训练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冲脉理论取穴法针刺结合康复吞咽训练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综合组和康复组,每组各30例。综合组应用冲脉理论取穴法针刺结合康复吞咽训练;康复组采用康复吞咽训练法。两组每日治疗1次,12次为1疗程,治疗4疗程后分别进行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综合组总有效率100%,康复组总有效率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治愈时间为(27.51±10.02) d,康复组治愈时间为(38.65±22.20) d,综合组的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康复组(P<0.05)。结论:应用冲脉理论取穴法针刺配合康复吞咽训练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更好地改善假性球麻痹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郑宏;王盛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益肾缓哮颗粒治疗缓解期支气管哮喘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益肾缓哮颗粒治疗缓解期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2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益肾缓哮颗粒常规口服。临床治疗6个月后观察疗效及患者肺功能、诱导痰嗜酸性细胞(EOS)直接计数等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诱导痰嗜酸性细胞(EOS)直接计数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总有效率治疗组90.24%,对照组73.1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益肾缓哮颗粒能改善肺功能,减轻气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对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有明显疗效。

    作者:杨华;孙丽凤;于维娜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益气活血养阴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系统评价

    目的:系统评价中医益气活血养阴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通过数据库检索中英文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将Jadad积分≥1分的文章纳入研究,并提取纳入研究的特征信息。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检验异质性,并根据异质性结果选择相应的效应模型,后绘制漏斗图及Egger回归方程评定有无发表偏倚。结果:终有9项RCT,共846例患者入选,文献质量普遍较低。益气活血养阴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总体疗效优于单纯的西医治疗,其汇总OR=4.57,95%CI(3.09~6.7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结论:益气活血养阴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在总有效率方面可能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组,但尚需更多高质量研究以增加证据的强度。

    作者:刘婷;刘福生;张寅;杜娜;苏泽琦;丁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中医髓理论源流探析

    依据“髓是一种物质”的观点,系统梳理不同时期中医髓理论的发展演变情况:先秦至汉时期对髓的性质、生理、病理及髓病证治疗有了初步认识和阐述,中医髓理论的雏形基本形成。魏晋隋唐时期中医髓理论内容得到丰富与发展,认识到髓病证的病因既有因虚致病,也有外邪侵髓所发;孙思邈提出“凡髓虚实之应主于肝胆”观点;方剂与灸法的使用丰富了髓病证治疗学内容。宋金元时期从解剖学角度说明髓是人体必不可少的物质之一,元代滑寿首次提到“脊髓”概念,该时期髓理论已运用于骨伤科,髓病证治疗中出现风药配伍。明清时期髓理论更加完善,对中医脑髓的深入研究,丰富了髓理论内容,中医髓理论体系日趋成熟。

    作者:刘源香;刘丽;杨继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HPLC-ELSD法测定肺痨灵合剂中黄芪甲苷的含量

    目的:建立HPLC-ELSD法测定肺痨灵合剂中黄芪甲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色谱柱为Agilent XDB C18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33:67),流速为1.0 mL/min,进样量为10μL。 ELSD参数:漂移管温度为101℃,氮气流速为2.7 L/min。结果:黄芪甲苷线性范围是1.326~9.282μg,r为0.9981,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20%, RSD为0.88%。结论:HPLC-ELSD法灵敏、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肺痨灵合剂的定量分析与质量控制。

    作者:张娜娜;徐文峥;林超;朱建丽;季小燕;朱婷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以文化人厚重基础--中医学核心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成果简介

    2014年教学成果奖评审中,我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实现了学校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项中零的突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自1989年开始评选,每四年评选表彰一次,是教育部组织的高级别奖项之一,被视为与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并列的国家级奖励,代表了我国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高水平。山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与国家级教学成果同步开展,代表了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高水平,是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的前提与基础。学校高度重视教育教学改革,尤其是2012年入选山东省首批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之后,学校党委、行政深入教学一线,带领广大教职员工商讨教育教学改革方案、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在2014年度教学成果奖评审中,我校获奖质量与数量为历届高,体现了学校在特色名校建设过程中,在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创新、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优化以及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提升等方面的新成效。自本期起,本刊对我校取得的教学成果作系列介绍。

    作者:山东中医药大学教务处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输注与介入类医用耗材灭菌技术获突破

    12月12日,威高集团第一条医疗耗材产品辐照消毒灭菌生产线建成并投产。此项输注与介入类医用耗材灭菌技术,由威高集团与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共同开发,实现了灭菌技术新突破。

    作者:《健康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国家级中医药数据中心成立

    12月29日,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数据中心在京揭牌。据悉,该中心是首个国家级中医药数据中心。该数据中心主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刘保延介绍,加强中医临床研究数据库建设,实现中医临床科研信息共享,是“十二五”期间中医药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标。该数据中心将以研究实施中医药数据的采集、存储、汇交、共享、分析和应用为总体目标任务,重点构建中医药大数据资源平台、建立中医药数据标准和共享管理系统,并逐步提供中医药数据分析和再利用支撑服务。

    作者:《健康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地方性克汀病诊断新标准发布

    1月4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推荐性卫生行业标准《地方性克汀病和地方性亚临床克汀病诊断》,该标准自2015年4月1日起施行,原卫生部于1999年发布的旧版诊断标准同时废止。

    作者:《健康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金匮要略》“邪哭”刍议

    邪哭属于中医情志病范畴,其病位主要在心,亦涉及肝肺;基本病机为血气虚少,神失所养,魂不入舍,魄不安宅;以无故悲伤哭泣、神魂不宁、夜寐多梦易惊为辨证要点,治疗当以养心安神为本。仲景以“邪哭”命名该病,非指其病因,而是强调患者悲伤哭泣的无因性。

    作者:张钦;张甦颖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山东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