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喜涛;黄梅珍;宋鸿权;叶树良;杜红根;郁继伟
认为抑郁症患者的躯体化症状具有一定的心理意义.列举了抑郁症患者常见躯体化症状,对其可能的心理机制从中医的形神合一观、中国文化特点及现代心理学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作者:成永新;张伯华;宋婧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从《内经》五脏苦欲补泻理论出发,阐述肝与脾二脏苦欲补泻及肝病传脾的用药法度、组方原则.剖析后世与此相关的经典方剂的配伍原则,认为肝病传脾,无论肝的疏泄功能太过与不及,皆可伤及脾胃,但治法迥然不同,疏泄不足应以辛味为主,疏泄太过应以酸味为主.
作者:李昱芃;刘华一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建立化瘀无糖颗粒中人参皂苷Rg1、Re含量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Phenomenex Luna C18(4.6×2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03 nm;柱温:25℃.结果:人参皂苷Rg1线性范围为0.326~5.23μg(r=0.999 9),平均回收率99.38%(RSD 0.98%,n=6);人参皂苷Re线性范围为0.118~1.904 μg(r=0.999 8),平均回收率99.08%(RSD 1.66%,n=6).结论:样品处理方法合理,方法学考察符合定量要求,结果准确,可用于化瘀无糖颗粒中人参皂苷Rg1、Re的含量测定.
作者:陈金娜;刘向红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借用量表测评的方法,探索乳腺癌术后内分泌治疗期中医治疗的PRO评价体系.方法:根据中医基本理论,参考PRO量表概念,提出量表理论模型,形成初始量表,再形成预调查量表,并进行现场调查,然后采用统计方法进行筛选,经可行性考察后形成终选量表,再进行考核和测评.结果:对选取的临床乳腺癌术后内分泌治疗期患者发放量表300份,收回281份,量表完成率为93.6%.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条目的粗筛选和再筛选,初步形成中医乳腺癌术后内分泌治疗期的PRO量表,共分4个领域8个方面.结论:中医乳腺癌术后内分泌治疗期PRO量表,可初步用于中医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疗效评价.
作者:张珺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建立寒凝证动物模型的佳温度条件.方法:将5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A、B、C、D、E5组,每组10只,A组为对照组,B、C组为-15℃冷冻组,D、E组为-25℃冷冻组,各组均冷冻5d,每天冷冻4h.C、E组同样冷冻后,正常喂养5d.观察大鼠体征和体重,在冷冻结束后第1天和第5天取血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与A组比较,B、C、D、E组大鼠体征变化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与A组比较,B组和D组冷冻期内大鼠体重下降,P<0.05,E组冷冻结束后体重增加较少,P<0.05;与A组比较,B组与D组全血还原黏度高切明显升高,P<0.05,红细胞刚性指数有升高趋势,但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每天-25℃、4h,连续冷冻5d,可建立寒凝证模型,结合整体体征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评价,符合中医寒凝证候特点.
作者:张玲;申松希;朱世鹏;任晓暄;郭盂玮;赵雅芳;李晓泓;嵇波;朱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内经》认为得气与治神是上工所应具备的针灸精技,亦是针灸取得疗效的两大关键因素.针刺终获效的关键是气调而神治.得气与治神两者在针刺的整个过程中紧密联系、相辅相成,共同决定了针刺的疗效,即进针前医者定神以察患者之气机;进针时医者聚神调节自身气机并嘱患者守神以候气;进针后医者守神察气,施补泻使谷气至以调患者之神.
作者:朱世鹏;罗丽;杨佳敏;沈小雨;李晓泓;朱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比较补气升血方药四种工艺提取液主要药理作用,研究提取工艺对药效的影响.方法:通过“气虚”模型家兔血黏度、致敏小鼠的免疫作用、60Co放射等实验,从多个方面比较补气升血方药的水提液(WE)、醇提液(AE)、半仿生提取液(SBE)、酶解提取液(EE)补气、免疫、升血作用.结果进行t检验,并综合评判.结果:补气升血方药四种提取液均能提高模型小鼠单核细胞吞噬指数和吞噬活性,免疫器官增重,增强模型小鼠溶血素抗体生成,降低模型家兔血黏度,提高60Co放射大鼠白细胞的再生速度.EE液较其他提取液作用显著,综合评判值EE液大.结论:补气升血方药四种提取液均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全血黏度、促进血细胞再生等补气升血功效,以EE提取液效果好.
作者:张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研究钩藤碱、异钩藤碱和钩藤总生物碱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肠系膜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方法:将SHR分组,分别给予钩藤碱、异钩藤碱和钩藤总生物碱,并以Wistar大鼠作为正常对照.采用HE染色法观测肠系膜动脉的病理形态,采用Masson染色法观察肠系膜动脉胶原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肠系膜动脉Bcl-2、Bax、c-myc、c-fos、MMP-9和TIMP-2的蛋白表达.结果:钩藤碱、异钩藤碱和钩藤总生物碱能减轻SHR肠系膜动脉的病理损害,降低动脉壁的胶原沉积,下调肠系膜动脉平滑肌Bcl-2、c-fos和TIMP-2蛋白表达,钩藤碱上调肠系膜动脉MMP-9蛋白表达.结论:钩藤碱和异钩藤碱可能通过下调原癌基因Bcl-2蛋白表达,促进SHR肠系膜动脉细胞凋亡,通过下调c-fos蛋白表达途径抑制SHR肠系膜动脉细胞异常增殖,并通过调节MMP-9和TIMP-2蛋白表达抑制SHR肠系膜动脉的胶原沉积,从而改善肠系膜动脉壁重塑.
作者:焦华琛;李运伦;孙敬昌 刊期: 2013年第03期
从病因病机、证候证型及临床治疗等方面,对近年来中医治疗慢性肾衰竭研究进展进行概述,参考文献28篇.
作者:蒋志达;冯松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对近年针灸治疗高脂血症的实验研究进行综述,研究表明针刺对高脂血症及其病发症的治疗是基于多器官、多水平、多靶点、多途径的综合作用.参考文献32篇.
作者:彭博;张莉;郭佳;霍则军;刘承;姬晓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六合丹外敷对急性胰腺炎(AP)大鼠血浆TXB2、6-keto-PGF1α及血浆淀粉酶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AP模型组、AP模型六合丹组、AP模型微米六合丹组.以腹腔注射精氨酸造模,测定各组大鼠血浆TXB2、6-keto-PGF1α及淀粉酶.结果:外敷六合丹能有效降低AP大鼠血浆TXB2、6-keto-PGF1α值及淀粉酶,微米六合丹组较之普通六合丹组TXB2有所降低.结论:外敷六合丹对改善急性胰腺炎大鼠微循环有一定作用,微米六合丹效果更佳.
作者:彭小航;赵先林;刘怡玲;陈炜炜;唐文富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历代医家对“通阳利小便”中“通阳”的认识见仁见智.通过文献研究认为,“通阳”的实质是以阳为主导的圆运动,即阳气贯通于圆的四维,且“通阳”必须满足相火秘藏及肝木升发两个条件.
作者:沈耿杨;廖少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纳入COPD稳定期患者40例,证属虚实夹杂,根据标实证分为痰浊证、血瘀证、痰瘀证,根据本虚证分为肺气虚证、脾气虚证、肾气虚证,检测痰液中TNF-α、IL-8水平以观察不同中医证型气道炎症水平的差异.结果:将标实证三组进行比较,IL-8水平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NF-α水平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痰浊证组与血瘀证组间、痰浊证组与痰瘀证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虚证三组进行比较,IL-8水平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NF-α水平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肺气虚证组与脾气虚证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NF-α水平血瘀证组、痰瘀证组均高于痰浊证组,提示血瘀证组、痰瘀证组气道炎症水平可能高于痰浊证组.TNF-α水平肺气虚组高于脾气虚组,提示肺气虚组气道炎症水平可能高于脾气虚组.
作者:汤翠英;吴镇湖;庾慧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Treg/Th 17亚群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病中的作用及中药复方消栓通脉颗粒调节Treg/Th17亚群平衡治疗DVT的作用与机制.方法:60例急性期DVT患者随机分为消栓通脉组(消栓通脉颗粒+尿激酶+低分子肝素钙)和西药组(尿激酶+低分子肝素钙),并设30例健康查体者为正常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reg、Th17比例变化及ELISA法检测血清TGF-β、IL-17蛋白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急性期DVT患者外周血Treg亚群比例、Treg/Th 17比值及血清TGF-β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Th17亚群比例及血清IL-17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Treg亚群比例、Treg/Th17比值及血清TGF-β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Th17亚群比例及血清IL-17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西药组比较,消栓通脉组变化更明显(P<0.05).结论:消栓通脉颗粒能升高Treg亚群比例,降低Th17亚群比例,优势诱导Treg/Th 17亚群向Treg偏移,从而减轻炎症反应,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血栓再通,改善肢体肿胀,治疗DVT效果明显.
作者:王彬;刘明;张玉冬;李霞 刊期: 2013年第03期
旨在论述经筋与脏腑的相关性,丰富经络学说理论.以古代文献记载与临床研究资料为依据,通过回顾经筋实质的生物学基础,从生理、病理角度阐述经筋与脏腑的内在联系.分析论证认为经筋与脏腑在生理功能与病理反应上存在密切相关,经筋-脏腑相关理论完善了经筋理论的临床应用,丰富了针灸临床的诊疗思路.
作者:陈欢;张莉;卫肖艳;李富运;彭博 刊期: 2013年第03期
中风“防”重于“治”,基于中医“治未病”思想,对中风先兆积极预防和治疗,是降低中风发病和复发的关键.关于中风先兆的防治,历代论述颇多,从涵义、病机、临床表现及防治等方面概述历代医家的相关认识.
作者:孙蓉蓉;过伟峰;李婷婷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在分析、归纳现代医学及中医学对高脂血症病因病机认识的基础上,对中医药降脂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探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抑制外源性脂质的吸收;抑制内源性脂质的合成;提高脂蛋白代谢酶的活性,促进脂质代谢;促进体内脂质的转运和清除;抗脂质过氧化,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减轻胰岛素抵抗,促进脂质代谢.
作者:颉慧敏;王旭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口服消栓通络胶囊治疗,观察组采用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对神经功能缺损和生活能力状态进行评分,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各评1次,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56.67%,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能显著提高脑血管病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石博;岳端利;涂晓龙;周胜红;王庆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评价太子保心口服液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气阴两虚、心脉瘀阻证)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临床试验为无对照的开放性试验,以治疗4周后心绞痛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心电图疗效、硝酸甘油停减率为疗效指标.共入组210例,口服太子保心口服液,1次1瓶,1日3次,4周为1疗程,于治疗前、治疗后分别进行安全性检查(血、尿、大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心绞痛症状评分、中医症状评分、硝酸甘油服用量以及不良事件等评价.结果:治疗4周后,FAS分析,心绞痛显效率46.67%,总有效率75.24%;中医证候显效率48.57%,总有效率90.48%.心电图显效率31.43%,总有效率80.48%.硝酸甘油停减率57.69%,减量率23.08%.结论:太子保心口服液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气阴两虚、心脉瘀阻证)安全、有效.
作者:朱秀春;张磊;李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枇杷清肺饮治疗女性寻常性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雄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寻常性痤疮患者12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1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内服枇杷清肺饮,对照组口服西药美满霉素,另选66例同年龄女性无痤疮人群作为正常对照组,观察血清睾酮(T)水平在治疗前后的改变.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4%和78.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T水平均高于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T水平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枇杷清肺饮治疗寻常性痤疮疗效确切,可能通过调节雄激素水平达到治疗目的.
作者:王帅;吴蓓玲;朱金土 刊期: 201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