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六合丹外敷对急性胰腺炎大鼠血浆TXB2、6-keto-PGF1α的影响

彭小航;赵先林;刘怡玲;陈炜炜;唐文富

关键词:六合丹, 胰腺炎, 血栓素B2, 6-酮基-前列腺素F1α
摘要:目的:研究六合丹外敷对急性胰腺炎(AP)大鼠血浆TXB2、6-keto-PGF1α及血浆淀粉酶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AP模型组、AP模型六合丹组、AP模型微米六合丹组.以腹腔注射精氨酸造模,测定各组大鼠血浆TXB2、6-keto-PGF1α及淀粉酶.结果:外敷六合丹能有效降低AP大鼠血浆TXB2、6-keto-PGF1α值及淀粉酶,微米六合丹组较之普通六合丹组TXB2有所降低.结论:外敷六合丹对改善急性胰腺炎大鼠微循环有一定作用,微米六合丹效果更佳.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TNF-α、IL-8水平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纳入COPD稳定期患者40例,证属虚实夹杂,根据标实证分为痰浊证、血瘀证、痰瘀证,根据本虚证分为肺气虚证、脾气虚证、肾气虚证,检测痰液中TNF-α、IL-8水平以观察不同中医证型气道炎症水平的差异.结果:将标实证三组进行比较,IL-8水平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NF-α水平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痰浊证组与血瘀证组间、痰浊证组与痰瘀证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虚证三组进行比较,IL-8水平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NF-α水平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肺气虚证组与脾气虚证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NF-α水平血瘀证组、痰瘀证组均高于痰浊证组,提示血瘀证组、痰瘀证组气道炎症水平可能高于痰浊证组.TNF-α水平肺气虚组高于脾气虚组,提示肺气虚组气道炎症水平可能高于脾气虚组.

    作者:汤翠英;吴镇湖;庾慧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五磨芍甘汤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气滞证30例

    目的:观察五磨芍甘汤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肝郁气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平行对照的原则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口服五磨芍甘汤治疗,对照组采用聚乙二醇4000散剂(长松)口服治疗,疗程结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五磨芍甘汤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气滞证疗效确切,优于西药对照组.

    作者:杨文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太子保心口服液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210例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太子保心口服液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气阴两虚、心脉瘀阻证)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临床试验为无对照的开放性试验,以治疗4周后心绞痛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心电图疗效、硝酸甘油停减率为疗效指标.共入组210例,口服太子保心口服液,1次1瓶,1日3次,4周为1疗程,于治疗前、治疗后分别进行安全性检查(血、尿、大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心绞痛症状评分、中医症状评分、硝酸甘油服用量以及不良事件等评价.结果:治疗4周后,FAS分析,心绞痛显效率46.67%,总有效率75.24%;中医证候显效率48.57%,总有效率90.48%.心电图显效率31.43%,总有效率80.48%.硝酸甘油停减率57.69%,减量率23.08%.结论:太子保心口服液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气阴两虚、心脉瘀阻证)安全、有效.

    作者:朱秀春;张磊;李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从“谱-组关系”探索方剂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靶点的研究思路

    方剂配伍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方剂作用于机体,通过影响和参与机体代谢来发挥药效.影响和参与机体代谢的物质基础是方剂的化学成分,机体代谢水平表达的是其内源性代谢物质水平的变化,其药效体现为机体异常状态的改善.建立方剂化学成分差异与机体整体代谢组改变的相关性数学模型即“谱-组关系”表征体系,理解复杂体系间的相互作用,从系统论和还原论相结合的角度探索方剂化学成分谱与机体代谢组的宏观整体关联和微观成分关联,从而在方剂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靶点科学阐述及配伍意义的现代研究方面开辟新的思路.

    作者:蒋海强;李运伦;周洪雷;齐冬梅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的思考

    梳理近年来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分型及相关研究文献,分析了该病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为中医证候辨识依据不统一,主、次症的划分欠合理,分型机械、按图索骥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证候要素理论为指导,基于病证结合建立中医证候量化诊断标准的思路,以期建立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新的诊断模式.

    作者:邓华亮;王玉娟;张少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加味散偏汤治疗偏头痛47例

    目的:观察加味散偏汤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7例采用加味散偏汤,对照组43例口服西比灵,疗程4周,疗程结束后随访3个月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6%,对照组总有效率83.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加味散偏汤可缓解血管痉挛,调节颅内血管异常舒缩,改善脑血流量,治疗偏头痛效果满意.

    作者:徐冰;张金培;刘燕妮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健脾益气汤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探索中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有效方法.方法:将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健脾益气汤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前后行小肠插管造影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经健脾益气汤治疗后有效率为86.67%,小肠造影显示合格率83.33%;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后有效率为75.00%,小肠造影显示合格率76.67%.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具有明显优势,小肠插管造影能较好反映治疗效果和功能改变.

    作者:吴攀伟;张鹏天;李长泓;张兆国;师卫华;许永攀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一次正骨推拿法加自控镇痛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一次正骨推拿法加自控镇痛(PCEA)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方法:将11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以硬膜外麻醉后一次性正骨推拿联合硬膜外连续自控镇痛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后一次性正骨推拿法治疗.治疗结束后6个月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86.27%,两组比较临床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后一次正骨推拿法加自控镇痛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良好,且患者痛苦少.

    作者:宁喜涛;黄梅珍;宋鸿权;叶树良;杜红根;郁继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从“五脏苦欲补泻”论肝病传脾的用药法度

    从《内经》五脏苦欲补泻理论出发,阐述肝与脾二脏苦欲补泻及肝病传脾的用药法度、组方原则.剖析后世与此相关的经典方剂的配伍原则,认为肝病传脾,无论肝的疏泄功能太过与不及,皆可伤及脾胃,但治法迥然不同,疏泄不足应以辛味为主,疏泄太过应以酸味为主.

    作者:李昱芃;刘华一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胃癌中医病机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临床病案,探讨胃癌中医发病机制.方法:运用证素辨证方法,对临床54例胃癌患者进行中医证素辨证,分析其病位证素、病性证素的频数频率和积分,探讨胃癌的中医发病机制.结果:54例胃癌患者中,病位证素积分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胃、脾、肝、肾、心、肺,其中脾、胃与其他病位证素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病性证素中排在前4位的是气虚、痰、瘀、毒,与其他13种病性证素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胃癌的病位主要在脾胃,正气亏虚为本,痰、瘀、毒相互搏结是胃癌发生的基本病机.

    作者:王常松;林昆明;吴同玉;闵莉;吴银盘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提取工艺对补气升血方药药理作用的影响

    目的:比较补气升血方药四种工艺提取液主要药理作用,研究提取工艺对药效的影响.方法:通过“气虚”模型家兔血黏度、致敏小鼠的免疫作用、60Co放射等实验,从多个方面比较补气升血方药的水提液(WE)、醇提液(AE)、半仿生提取液(SBE)、酶解提取液(EE)补气、免疫、升血作用.结果进行t检验,并综合评判.结果:补气升血方药四种提取液均能提高模型小鼠单核细胞吞噬指数和吞噬活性,免疫器官增重,增强模型小鼠溶血素抗体生成,降低模型家兔血黏度,提高60Co放射大鼠白细胞的再生速度.EE液较其他提取液作用显著,综合评判值EE液大.结论:补气升血方药四种提取液均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全血黏度、促进血细胞再生等补气升血功效,以EE提取液效果好.

    作者:张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古代针灸养生保健文献整理述略

    对古代针灸养生保健文献进行梳理,认为古人重视针灸养生保健,且以灸法为重;并对针灸养生保健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

    作者:尹红博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论经筋-脏腑相关

    旨在论述经筋与脏腑的相关性,丰富经络学说理论.以古代文献记载与临床研究资料为依据,通过回顾经筋实质的生物学基础,从生理、病理角度阐述经筋与脏腑的内在联系.分析论证认为经筋与脏腑在生理功能与病理反应上存在密切相关,经筋-脏腑相关理论完善了经筋理论的临床应用,丰富了针灸临床的诊疗思路.

    作者:陈欢;张莉;卫肖艳;李富运;彭博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中医治疗慢性肾衰竭研究进展

    从病因病机、证候证型及临床治疗等方面,对近年来中医治疗慢性肾衰竭研究进展进行概述,参考文献28篇.

    作者:蒋志达;冯松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枇杷清肺饮对女性寻常性痤疮患者血清雄激素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枇杷清肺饮治疗女性寻常性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雄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寻常性痤疮患者12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1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内服枇杷清肺饮,对照组口服西药美满霉素,另选66例同年龄女性无痤疮人群作为正常对照组,观察血清睾酮(T)水平在治疗前后的改变.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4%和78.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T水平均高于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T水平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枇杷清肺饮治疗寻常性痤疮疗效确切,可能通过调节雄激素水平达到治疗目的.

    作者:王帅;吴蓓玲;朱金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HPLC法测定化瘀无糖颗粒中人参皂苷Rg1、Re含量

    目的:建立化瘀无糖颗粒中人参皂苷Rg1、Re含量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Phenomenex Luna C18(4.6×2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03 nm;柱温:25℃.结果:人参皂苷Rg1线性范围为0.326~5.23μg(r=0.999 9),平均回收率99.38%(RSD 0.98%,n=6);人参皂苷Re线性范围为0.118~1.904 μg(r=0.999 8),平均回收率99.08%(RSD 1.66%,n=6).结论:样品处理方法合理,方法学考察符合定量要求,结果准确,可用于化瘀无糖颗粒中人参皂苷Rg1、Re的含量测定.

    作者:陈金娜;刘向红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中药降脂作用机制研究初探

    在分析、归纳现代医学及中医学对高脂血症病因病机认识的基础上,对中医药降脂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探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抑制外源性脂质的吸收;抑制内源性脂质的合成;提高脂蛋白代谢酶的活性,促进脂质代谢;促进体内脂质的转运和清除;抗脂质过氧化,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减轻胰岛素抵抗,促进脂质代谢.

    作者:颉慧敏;王旭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中风先兆及其防治

    中风“防”重于“治”,基于中医“治未病”思想,对中风先兆积极预防和治疗,是降低中风发病和复发的关键.关于中风先兆的防治,历代论述颇多,从涵义、病机、临床表现及防治等方面概述历代医家的相关认识.

    作者:孙蓉蓉;过伟峰;李婷婷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再议《内经》得气与治神

    《内经》认为得气与治神是上工所应具备的针灸精技,亦是针灸取得疗效的两大关键因素.针刺终获效的关键是气调而神治.得气与治神两者在针刺的整个过程中紧密联系、相辅相成,共同决定了针刺的疗效,即进针前医者定神以察患者之气机;进针时医者聚神调节自身气机并嘱患者守神以候气;进针后医者守神察气,施补泻使谷气至以调患者之神.

    作者:朱世鹏;罗丽;杨佳敏;沈小雨;李晓泓;朱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349例原发性高血压不同证型用药规律分析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不同证型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现代原发性高血压医案,建立原发性高血压中药复方数据库,从辨证用药规律方面进行频数和频率分析.结果:①常见证型和药物为:肝火上炎:菊花、白芍:阴虚阳亢:菊花、生地黄、白芍、石决明;阴阳两虚:甘草、黄芪;痰湿壅阻:茯苓、甘草、陈皮.②常见证型和药物种类为:肝火上炎:补虚药、清热药;阴虚阳亢:补虚药、清热药;阴阳两虚:补虚药、解表药;痰湿壅阻:补虚药、清热药.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不同证型治疗应以补虚为主,辅以清热、平肝熄风、解表、活血化瘀.

    作者:勇行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山东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