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60例

彭红华

关键词: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 六味地黄汤加减, 白细胞介素4, 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120例确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内服六味地黄汤加减,对照组60例内服氯雷他定、维生素EC颗粒,并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是83.0%、60.0%,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血清IL-4水平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较好,其作用机制与调节血清IL-4有关.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辨证结合胃镜下黏膜表现浅析慢性浅表性胃炎

    认为慢性浅表性胃炎(CSG)基本病机为胃膜受伤,胃失和降,结合电子胃镜下黏膜红斑、水肿、出血等改变,将CSG分为脾胃湿热证、瘀血停胃证、脾胃虚寒证、胃阴不足证四型辨治.

    作者:徐秀鹏;曹志群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中医理论与量子理论思维方式的相容性和可转化性探讨

    通过分析比较中医理论和量子理论思维方式的渊源、思维方法、思维过程等,提示中医理论和量子理论的思维工具具有较强的相容性,都蕴含着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取象思维、经验思维、直觉、灵感思维等.中医理论和量子理论的思维过程具有平行性,中医理论的思维过程基于实践经验,主要通过取象思维、经验思维,达到辩证思维,揭示人体甚至整个宇宙的物质关系及其规律.量子理论的思维过程是基于实验研究对象,主要通过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经验思维、灵感思维达到系统思维,揭示微观世界的物质本质和运动规律.中医理论与量子理论的研究范围趋同,量子理论的思维方式比中医理论的思维方式更具先进性,用量子理论转化中医理论可行而且必要.

    作者:韩金祥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隔药灸脐法对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脑肠肽的影响

    目的:探讨隔药灸脐法对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IBS)血清脑肠肽含量的影响.方法:210例确诊患者随机分为隔药灸脐组(75例)、隔淀粉灸脐组(75例)和西药组(60例),治疗1疗程(4周).治疗前后采用酶标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患者血清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和5-羟色胺(5-HT)的含量.结果:治疗后隔药灸脐组血清SP、VIP和5-HT含量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各组间治疗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隔药灸脐通过降低IBS患者血清SP、VIP和5-HT含量发挥治疗作用.

    作者:刘骁;郭刚;马玉侠;刘存志;高树中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体质与证候关系研究

    目的:观察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体质与证候的关系.方法:纳入符合研究标准患者82例,参照《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进行体质分类,分析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体质、证候的构成比,并分析患者年龄、初潮年龄、体重指数、病理分级、分期等因素与体质、证候的相关性.结果:82例患者中平和体质25例,其次依次为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特禀质、血瘀质和气郁质,虚性体质(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共43例辨证为虚证者(即气虚证、阳虚证和阴虚证)共42例,其中阳虚证居多,其次依次为气虚证、阴虚证,辨证为实证者(痰湿证、湿热证和血瘀证)共9例,其他(气郁证和特禀证)共4例.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初潮年龄、病理分级及分期与体质、证候的构成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以虚性体质为主,辨证以虚证证候为主,患者的体质与证候具有一致性.

    作者:黄健飞;周国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银杏萜内酯化合物研究进展

    就银杏萜内酯化合物的提取、分离纯化及相关专利技术进行了概述.参考文献26篇.

    作者:张敏;巩丽丽;田景振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挑灸治疗颈性眩晕的3D-MSCTA评价分析

    目的:观察挑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挑灸疗法治疗颈性眩晕患者70例,疗程结束后评价疗效,并采用三维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3D-MSCTA)评价该治法对椎-基底动脉各段形态的改善情况.结果:临床治愈36例,好转25例,总有效率87.1%.3D-MSCTA显示治疗后椎动脉V1段、V4段及基底动脉痉挛情况得到明显改善,V2段和V3段走行迂曲恢复效果较好.大多数颈性眩晕患者椎-基底动脉与周围骨性结构相对位置关系没有改变,椎动脉上亦未发现明显的骨质增生卡压痕迹.结论:挑灸疗法可以明显改善颈性眩晕患者的症状,对部分迂曲、痉挛的椎-基底动脉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作者:薛琨;邹瑞琪;刘基伟;徐志强;王啸;赵菲;李振;李华东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进展

    对近5年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古方或专方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外治法、针灸推拿等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参考文献19篇.

    作者:姜淑蓉;杨江成;李欣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古代针药结合学术思想对针灸医学发展的启示

    通过对古代医家针药结合学术思想的探析,指出在规范医师培养、归纳针药结合适应证范围、优化临床治疗方案、评价针灸效应、研发新的针灸器具和药物剂型五个方面可借鉴古代医家的思路和方法,以更好地指导临床与科研.

    作者:周树鹏;王耀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亚急性甲状腺炎用药规律临床文献分析

    目的:分析亚急性甲状腺炎(亚甲炎)的临床文献类型,总结该病中药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重庆维普数据库中1999~2011年关于亚甲炎的文献,并进行分类选取中医治疗文献,录入复方药物组成,建立数据库,统计占方比率和占药比率,总结用药规律.结果:所得亚甲炎文献共计529篇,其中误诊文献397篇,易误诊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甲亢、桥本甲状腺炎、心肌炎等疾病.录入中药复方治疗亚甲炎文献99篇,其中含中药复方144首,药物185味,共计1 652频次.常用中药30味,以柴胡、甘草、连翘、夏枯草、黄芩较多;清热药为第一位占36.86%,多为清热解毒药物;归属十二经总计461频次,肝经为第一位占21,04%.中药复方治疗本病的总体治愈率高于单纯西医治疗,复发率低于单纯西医治疗.结论:中药治疗亚甲炎可以减少服用激素所致不良反应,缩短疗程,降低复发率,应作为临床重要疗法.

    作者:史宏博;王镁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肺痨汤提取液对耐多药结核菌抑制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讨以活血杀虫、清热养阴为治则的肺痨汤对耐多药结核菌的抑制作用.方法:肺痨汤打成粗粒,分别采用醇提法、水提法、先醇提后水提法、先水提后醇提法四种提取工艺进行药液提取,加入不同浓度结核菌株(H37Rv)培养皿中进行药敏试验,选取抑菌药效佳者在固体和液体培养基上分别进行H37Rv标准菌株、单耐药菌株、耐多药菌株的药敏试验.结果:肺痨汤先水提后醇提细菌出现的时间迟于其他提取方法;固体培养基培养28 d显示,各浓度组菌株的细菌数目均较空白对照组减少,其中低浓度单耐药菌组数目少,高浓度耐多药菌组多;液体培养基观察15d显示,三种菌的低浓度组均无菌株生长,高浓度耐多药菌在高浓度肺痨汤提取液中亦无菌株生长,在中、低浓度药液中菌株出现较迟.结论:采用先水提后醇提法的肺痨汤提取液对结核标准人型菌株H37Rv的抑菌作用佳,抑菌效果呈明显的浓度依赖性,对耐多药菌的抑菌效果优于H37Rv标准菌、单耐药菌.

    作者:庞德湘;连建伟;周少玲;苏英力;郑健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中药干预乳腺癌MCF-7细胞株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对近年中药对乳腺癌MCF-7细胞作用机制的研究进行综述,研究表明中药可以通过调控细胞周期、促进凋亡、抑制肿瘤转移及逆转耐药等,对乳腺癌MCF-7细胞起到相应的作用.但目前研究主要以中药单体及提取物有效成分的体外实验为主,缺少临床大样本及复方的研究,无法体现中医药多靶点、辨证论治的特色.参考文献27篇.

    作者:谢磊;林胜友;胡园园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益气养阴化瘀利水法配合激素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化瘀利水法配合首始剂量激素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确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泼尼松,首次剂量每天1 mg/kg,大剂量每天不超过60 mg,晨8时顿服,持续8~12周后正规减量,并给予必要的对症处理,治疗组同时加服益气养阴化瘀利水中药,疗程8~12周.结果:治疗组总体疗效、中医证候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24 h尿蛋白定量、血浆清蛋白、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益气养阴化瘀利水法能显著提高激素对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减少其复发,并能对抗激素的不良反应.

    作者:茅燕萍;胡顺金;张超群;刘家生;王亿平;方琦;程皖;唐昆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柴胡疏肝散加昧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48例

    目的:观察柴胡舒肝散加昧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治以柴胡疏肝散加味,对照组予阿米替林治疗,疗程均为4周.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7.5%,对照组79.2%,两组疗效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有较好疗效.

    作者:宋彩霞;高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HPLC法测定血复康颗粒中黄芪甲苷的含量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血复康颗粒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法,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水(35:65 V/V)为流动相,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柱理论塔板数按黄芪甲苷峰计,应不低于4000.结果:通过系统考察研究,建立了本制剂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测得黄芪甲苷在2.44~ 14.64 μg范围内峰面积与其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1.323X+ 13.233,相关系数r=1.000.结论:建立的黄芪甲苷含量测定方法,具有灵敏度高、专属性强等特点,是控制本品内在质量的理想方法.

    作者:赵翠云;梁瑞雪;张新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广州社区老年居民中医体质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广州市社区老年居民中医体质分布的情况.方法:采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断》标准对1 657例广州市荔湾区华林街老年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结果:广州市老年居民偏颇体质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平和质(P<0.05),9种体质类型中,男女呈现不同的分布状况.男女偏颇体质中,占前两位的皆为气虚质和阳虚质.痰湿质和湿热质比率男性高于女性(P<0.05),阴虚质和血瘀质比率女性高于男性(P<0.05).随着年龄的增加,男性气虚质和阳虚质,女性阳虚质和血瘀质所占比例逐渐升高.结论:随着年龄的增大,老年居民平和体质逐渐减少,偏颇体质逐渐增多.老年人身体功能衰退情况复杂,表现为偏颇体质的兼夹性.

    作者:郑晓辉;简振尧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多囊卵巢综合征证型分布及与焦虑抑郁的关系

    目的:调查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中医证型的分布特点及焦虑、抑郁的发病情况,中医证型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方法:对128例PCOS进行中医证型及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的问卷调查,分析PCOS中医证型的分布特点,比较PCOS患者与正常人之间焦虑抑郁的检出率,中医证型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结果:PCOS的肾虚型比其他证型的发病率高,其次为肝郁型与痰湿型.与正常人比较,PCOS焦虑与抑郁的检出率显著增高(P<0.0001).肝郁组PCOS患者比与非肝郁组焦虑、抑郁检出率高(P<0.0001),而其他三组之间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PCOS中医证型以肾虚型为主,其焦虑抑郁检出率较正常人增高,在辨证用药时应依据焦虑、抑郁的严重程度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

    作者:张丹英;俞超芹;刘益群;翟东霞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补阳还五汤加昧合藤黄健骨丸治疗闭塞性动脉硬化症合并腰椎病变89例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味合藤黄健骨丸治疗闭塞性动脉硬化症合并腰椎病变的疗效.方法:选取89例闭塞性动脉硬化症合并腰椎病变的患者,应用补阳还五汤加味内服并药渣外洗,配合藤黄健骨丸内服,治疗2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肢体怕冷、麻木、疼痛改善明显,总有效率分别为89.80%、86.79%、87.50%.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味配合藤黄健骨丸内服治疗闭塞性动脉硬化症合并腰椎病变有较好的疗效,益气活血通络法具有促进侧支循环建立、扩张血管、改善肢体血液循环的作用.

    作者:王彬;宋福展;侯玉芬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涤痰活血汤配合针刺治疗中风恢复期失语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涤痰活血汤配合针刺治疗中风恢复期失语的疗效.方法:将56例中风恢复期失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8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药物治疗及语言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涤痰活血汤结合针刺治疗,连续4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9.29%,对照组64.29%,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涤痰活血汤配合针刺治疗中风恢复期失语疗效肯定.

    作者:刘海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凝胶膏剂复合型基质的优选研究

    目的:优选凝胶膏剂的复合型基质,建立基于复合型基质的复配工艺专有技术.方法:以乳康凝胶膏剂、痹舒凝胶膏剂、骨平凝胶膏剂、复方蟾酥镇痛凝胶膏剂、蟾酥凝胶膏剂为模型药物,以膏体均匀性、皮肤追随性、涂布性、剥离强度、反复揭扯性能、膏体稳定性为指标,考察了不同种类及不同比例基质对膏体质量的影响.结果:保湿剂∶水∶聚丙烯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为(30~40)∶(20~ 45)∶ (4~ 6)∶(1~3.5)可作为凝胶膏剂基质的基本配比.结论:所确定基质基本配比和基质分析可为凝胶膏剂复合型通用基质的建立提供依据.

    作者:盛华刚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丁书文益气化瘀解毒法治疗冠心病经验

    丁书文构建了心系疾病热毒学说,分析其采用益气化瘀解毒法治疗冠心病的机制、用药特点,认为治疗冠心病补气是基本治则,活血化瘀是治疗常规,清热解毒是主要治法,强调冠心病的治疗应分期论治.

    作者:卢笑晖;张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山东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