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爱珍;盛梅笑
慢性肾衰竭为本虚标实之证,脾肾衰败、湿浊内蕴是其基本病机环节,“湿浊”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贯穿于疾病的始终.从湿浊论治是治标之法,具体有化湿泄浊、通腑泄浊、淡渗利湿、发汗泄浊.佐以扶正、活血通络,可达标本同治.
作者:周爱珍;盛梅笑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对地骨皮的药效成分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参考文献29篇.
作者:张秀云;周凤琴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评价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对慢性紧张型头痛(CTTH)风火候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析因设计,将80例CTTH患者随机分为四组,分别给予一般治疗、中药+一般治疗(中药组)、针刺+一般治疗(针刺组)和中药+针刺+一般治疗(针刺中药组),观察患者头痛指数、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的变化.结果:一般治疗组、针刺组、中药组、针刺中药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0.00%、75.00%、80.00%、90.00%;治疗1周、2周、3周、4周头痛指数,SAS评分,SD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P<0.05.结论: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可快速、明显改善患者头痛指数及心理状态.
作者:张树泉;王春霞;韩晗;徐西元;王小亮;郭延林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从病名渊源、病因病机、证候表现、辨证论治四个方面,对历代中医古籍关于便秘的论述进行了系统归纳、分析与整理.认为虽然病名不一,但对便秘的病因病机认识基本一致,而且论述全面深刻,外及六淫,内涉五脏六腑与气血津液:治法有攻有补,有柔有润,标本兼顾,对于现代临床便秘的治疗和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董佳容;曹振东;毛旭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滋补肝肾方药“复健片”对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大鼠皮质脊髓束重塑作用.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药物组,各组根据观测时间点再分为术后4周末、术后5周末两个亚组.采用电凝法闭塞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药物组术后1周末按9g生药/kg给予复健片水溶液灌胃,于术后3周末注射BDA,采用走横术实验(BWT)对各组大鼠运动功能进行评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测大鼠左侧颈髓BDA和GAP43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和药物组BWT评分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而升高(P<0.01),其中药物组的评分升高更显著,至术后5周末,与假手术组已无明显差异(P>0.05);而术后4周末,药物组和模型组的左侧颈髓GAP-43平均灰度值较假手术组显著降低(分别为P<0.05、P<0.01),至术后5周末,模型组GAP-43平均灰度值较之同期假手术组,已无显著差异(P>0.05),药物组GAP-43平均灰度值则明显低于其余两组(P<0.01);与同期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和药物组左侧颈髓BDA平均灰度值均明显降低(P<0.01),其中药物组BDA平均灰度值降低更为明显(与同期模型组相比,P<0.05).结论:复健片既可以延长MCAO大鼠皮质脊髓束的重塑时间,又可以促进更多的皮质脊髓纤维束越过中线,支配同侧颈髓运动神经元.这可能是复健片促进缺血性脑卒中后期运动神经功能恢复的又一重要机制.
作者:刘伟;张国丽;密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通过对中国古代医学文献的系统整理,探讨与抑郁症相关的中医病证之病因病机及理法方药特点,以期为本病诊断标准的制定、辨证的规范化、治疗方法研究等提供理论依据.论述的相关病证有郁证、百合病、癫证、脏躁、梅核气、奔豚等.
作者:鱼浚镛;田金洲 刊期: 2012年第03期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是老年高血压常见类型,也是老年患者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主要危险因素,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循证医学业已证实将收缩压降到合理水平可有效降低各种死亡或致残事件的发生[1].舒脉合剂是在我院已故著名心血管疾病专家周次清教授多年临床经验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功能活血化瘀、补益肝肾.我科自2003年以来采用舒脉合剂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191例,临床显示有较好的血压调节作用,并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报道如下.
作者:杨清峰;张维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对《针灸大成》中有关中风的内容加以整理,包括中风的病因病机、辨证诊断、针灸治疗方案、中风病预防、预后和急救方法等方面的记载.分析认为《针灸大成》在中风病的辨治上具有以下特点:重视对中风病病因病机的认识;注重辨证论治;治疗手法明确;针法灸法并重.
作者:张晶 刊期: 2012年第03期
苦味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物质组成影响着药材性状,也影响着药材性味.选取《中华本草》所载1 728种寒热药性明确的中药,运用数学统计方法,研究了中药苦味与药材性状的关系,认为药材质地、气味、味道、外观颜色共同影响着中药苦味.药材性状质脆、味苦或味涩越多的中药,药材性味越偏向苦味;药材性状气香、味甘、味咸、味辛和白色越多的中药,药材性味越远离苦味.
作者:纪玉佳;王鹏;李佳;张永清;滕佳林;王振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提取方法对首乌藤中大黄素含量的影响,为首乌藤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两种不同的提取方法对首乌藤中大黄索进行提取,用RP-HPLC法对其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两种提取方法的含量分别是0.44%和0.55%.结论:首乌藤药材的不同提取方法对其大黄素含量有重要影响.
作者:巩丽丽;李佳;蒋海强;孙志翠 刊期: 2012年第03期
通过对中医情志学学科建立的自身和外部条件分析,认为在医学模式发生转变的今天,情绪与疾病和健康的关系已成为医学、心理学界共同关注的问题,社会迫切需要中医情志学的问世;作为与现代医学并立的中医学,迫切需要新学科、边缘学科的不断分化创立,以促进其自身整体水平的提高与发展,中医学的发展创新需要中医情志学的创建;对情志这一研究对象业已形成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概念、原理、范畴及学术原则,显示了作为一门学科所应具备的理论框架与知识体系,中医情志学创立的自身条件已经成熟.中医情志学的建立无疑将为人们认识丰富的情志活动与复杂的情志病证,提供系统的理论指导,为中医学的发展创新开拓新的领域.
作者:于艳红;乔明琦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对计算机技术在中医工程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归纳,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参考文献20篇.
作者:刘霞;张砚;王益民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穴位艾灸联合缩宫素防治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产后30 min内出血量≥200 ml,同时存在产后宫缩乏力高危因素产妇6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单纯使用宫缩素肌内注射,治疗组采用艾灸神阙、关元穴联合肌内注射缩宫素.观察产后2h、24h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结果:治疗组产后2h、24h平均出血量较对照组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穴位艾灸联合缩宫素治疗可显著减少产后2h、24h出血量,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
作者:包玲燕;徐海冰;杨明群;褚桂莲;颜小玲;王家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抵当陷胸汤对癌痛的镇痛及抑瘤作用机制,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小剂量组、中药大剂量组、治疗对照组,灌胃给药后测定对小鼠热板致痛、醋酸扭体反应、小鼠腹腔冲洗液PGE2含量及小鼠S180肉瘤生长的影响.结果:抵当陷胸汤有较强的镇痛作用,且持续时间和镇痛效果与曲马多相当.其镇痛作用与剂量有关;抵当陷胸汤可明显降低小鼠腹腔冲洗液中PGE2含量,其降低程度与剂量有关.结论:抵当陷胸汤对实验性癌痛有显著镇痛效果和一定的抑瘤作用.
作者:张沁园;张健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采用文献学研究方法,对古代中医文献中有关骨痹的资料进行收集、梳理、发掘和研究,揭示骨痹的病因病机、发病机制及预后,总结其辨治经验,为中医预防和治疗骨痹、供文献依据.提出骨痹病位在骨,与肾肝脾肺关系密切,关键在肾,治疗以填补肾精为主,兼以祛风散寒、除湿通络.
作者:张燕霞;张成博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结合临床实践,从风药理论人手,探讨了地龙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作用.认为外风引邪,哮喘发作;内风急作,加剧哮喘;治风为先,地龙首选.并从现代药理方面概述了地龙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机制.
作者:姚莉;程娜娜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从病名、病因、辨治三方面对胃脘痛的源流进行考证,追溯胃脘痛的病名沿革,探析不同时期对胃脘痛病因病机及治则治法的认识,以期对现代胃脘痛的研究有所启迪.
作者:姜德友;王得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痰和瘀在血液流变学、微循环及血液生化等方面都有相同或相近的病理改变,认为痰瘀互结理论可阐释乳腺增生病的形成与发展机制.乳腺增生病为气滞、痰凝、血瘀结聚而成,属本虚标实证,肾虚冲任失调为其本,肝气郁结、痰凝血瘀为其标,病位在肝、脾、肾.根据乳腺增生病痰瘀互结的临床特点,以及偏于肝郁气滞、冲任失调、脾虚湿盛等不同证候表现,提出以行气活血、化痰散结治其标,疏肝理气、健脾胜湿、温补肝肾调摄冲任治其本.
作者:赵迎春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初步制定丹参种苗质量等级标准.方法:对在山东地区搜集的26份丹参种苗进行初步分级,观察记录其植株高度、地上分支数、花序数目等生长状况,并比较收获时各等级丹参的产量;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初步将山东地区丹参种苗划分为四个等级,不同等级丹参种苗的生长发育状态、药材产量和质量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初步制定的丹参种苗质量分级标准可用于丹参生产过程中的种苗选择.
作者:张芳芳;张永清;顾正位;李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益气化瘀胶囊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例心功能Ⅱ~Ⅲ级患者(LVEF≤45%)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0例口服益气化瘀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对照组100例口服安慰剂胶囊,服法及疗程同治疗组:两组观察期间均以常规西药抗心力衰竭为基础治疗,2个月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评估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治疗组心功能、LVEF的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气虚血瘀证候改善,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7%和48.4%,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提示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化瘀中药,能提高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效果,且具有安全性.
作者:苗建红;李艳 刊期: 201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