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情志学学科建立及其意义

于艳红;乔明琦

关键词:中医情志学, 学科分化, 学科意义
摘要:通过对中医情志学学科建立的自身和外部条件分析,认为在医学模式发生转变的今天,情绪与疾病和健康的关系已成为医学、心理学界共同关注的问题,社会迫切需要中医情志学的问世;作为与现代医学并立的中医学,迫切需要新学科、边缘学科的不断分化创立,以促进其自身整体水平的提高与发展,中医学的发展创新需要中医情志学的创建;对情志这一研究对象业已形成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概念、原理、范畴及学术原则,显示了作为一门学科所应具备的理论框架与知识体系,中医情志学创立的自身条件已经成熟.中医情志学的建立无疑将为人们认识丰富的情志活动与复杂的情志病证,提供系统的理论指导,为中医学的发展创新开拓新的领域.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益气化瘀胶囊治疗慢性收缩性心衰气虚血瘀证10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益气化瘀胶囊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例心功能Ⅱ~Ⅲ级患者(LVEF≤45%)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0例口服益气化瘀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对照组100例口服安慰剂胶囊,服法及疗程同治疗组:两组观察期间均以常规西药抗心力衰竭为基础治疗,2个月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评估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治疗组心功能、LVEF的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气虚血瘀证候改善,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7%和48.4%,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提示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化瘀中药,能提高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效果,且具有安全性.

    作者:苗建红;李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基于共轭梯度算法的BP神经网络在高血压证候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将基于共轭梯度算法的BP神经网络方法应用于高血压证候诊断.方法:对传统BP算法存在的不 足进行改进,采用成比例的共轭梯度算法,建立高血压中医证候诊断模型,并运用检测样本对模型的性能进行评价.结果:总体识别率达89.5%.结论:基于共轭梯度算法的高血压中医证候诊断模型具有较好的诊断、预测能力.

    作者:温宗良;岳桂华;杨靖;张爱珍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慢性肾衰竭湿浊病机与治法探讨

    慢性肾衰竭为本虚标实之证,脾肾衰败、湿浊内蕴是其基本病机环节,“湿浊”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贯穿于疾病的始终.从湿浊论治是治标之法,具体有化湿泄浊、通腑泄浊、淡渗利湿、发汗泄浊.佐以扶正、活血通络,可达标本同治.

    作者:周爱珍;盛梅笑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内皮祖细胞在冠心病中药干预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对内皮祖细胞在冠心病发生、发展及中药干预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了综述,包括冠心病主要诱导因素与内皮祖细胞数量、功能的相关性,以及治疗冠心病中药单体、单味药、复方对患者或模型动物内皮祖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参考文献39篇.

    作者:孟冰雪;郭栋;赵启韬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RP-HPLC法测定不同提取法首乌藤中大黄素含量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提取方法对首乌藤中大黄素含量的影响,为首乌藤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两种不同的提取方法对首乌藤中大黄索进行提取,用RP-HPLC法对其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两种提取方法的含量分别是0.44%和0.55%.结论:首乌藤药材的不同提取方法对其大黄素含量有重要影响.

    作者:巩丽丽;李佳;蒋海强;孙志翠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中医情志学学科建立及其意义

    通过对中医情志学学科建立的自身和外部条件分析,认为在医学模式发生转变的今天,情绪与疾病和健康的关系已成为医学、心理学界共同关注的问题,社会迫切需要中医情志学的问世;作为与现代医学并立的中医学,迫切需要新学科、边缘学科的不断分化创立,以促进其自身整体水平的提高与发展,中医学的发展创新需要中医情志学的创建;对情志这一研究对象业已形成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概念、原理、范畴及学术原则,显示了作为一门学科所应具备的理论框架与知识体系,中医情志学创立的自身条件已经成熟.中医情志学的建立无疑将为人们认识丰富的情志活动与复杂的情志病证,提供系统的理论指导,为中医学的发展创新开拓新的领域.

    作者:于艳红;乔明琦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防治大肠癌术后肠梗阻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术前大承气汤与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加氯化钾口服对于大肠癌术后肠梗阻防治的作用.方法:将50例大肠癌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5例,采取术前大承气汤及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加氯化钾口服;对照组25例,采用传统的肠道准备及术前处理方式,比较两组大肠癌术后肠梗阻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两组痊愈率均为100%,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平均肛门排气(胃管拔除)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分别为(40.04±10.72)h和(53.39±8.08)h,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平均引流管拔除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分别为(40.04±10.72)h和(53.39±8.08)h,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72 h后外周血CRP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0.17±2.72) ρ/mg· L-1和(13.60±3.18)ρ/mg·L-1,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WBC分别为(6.82±1.55)×109/L和(7.28±1.65)×109/L,两组比较P>0.05.结论:大承气汤加减防治大肠癌术后肠梗阻疗效显著.

    作者:朱欢欢;吕国强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滋补肝肾法对大脑中动脉闭塞大鼠皮质脊髓束重塑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滋补肝肾方药“复健片”对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大鼠皮质脊髓束重塑作用.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药物组,各组根据观测时间点再分为术后4周末、术后5周末两个亚组.采用电凝法闭塞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药物组术后1周末按9g生药/kg给予复健片水溶液灌胃,于术后3周末注射BDA,采用走横术实验(BWT)对各组大鼠运动功能进行评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测大鼠左侧颈髓BDA和GAP43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和药物组BWT评分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而升高(P<0.01),其中药物组的评分升高更显著,至术后5周末,与假手术组已无明显差异(P>0.05);而术后4周末,药物组和模型组的左侧颈髓GAP-43平均灰度值较假手术组显著降低(分别为P<0.05、P<0.01),至术后5周末,模型组GAP-43平均灰度值较之同期假手术组,已无显著差异(P>0.05),药物组GAP-43平均灰度值则明显低于其余两组(P<0.01);与同期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和药物组左侧颈髓BDA平均灰度值均明显降低(P<0.01),其中药物组BDA平均灰度值降低更为明显(与同期模型组相比,P<0.05).结论:复健片既可以延长MCAO大鼠皮质脊髓束的重塑时间,又可以促进更多的皮质脊髓纤维束越过中线,支配同侧颈髓运动神经元.这可能是复健片促进缺血性脑卒中后期运动神经功能恢复的又一重要机制.

    作者:刘伟;张国丽;密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宋爱莉从痰瘀互结论治乳腺增生病经验

    痰和瘀在血液流变学、微循环及血液生化等方面都有相同或相近的病理改变,认为痰瘀互结理论可阐释乳腺增生病的形成与发展机制.乳腺增生病为气滞、痰凝、血瘀结聚而成,属本虚标实证,肾虚冲任失调为其本,肝气郁结、痰凝血瘀为其标,病位在肝、脾、肾.根据乳腺增生病痰瘀互结的临床特点,以及偏于肝郁气滞、冲任失调、脾虚湿盛等不同证候表现,提出以行气活血、化痰散结治其标,疏肝理气、健脾胜湿、温补肝肾调摄冲任治其本.

    作者:赵迎春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穴位埋线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60例临床观察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及其相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1-3].笔者运用穴位埋线治疗NAFLD(相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除外)60例,疗效较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黄振;宋双临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不同年龄阶段女性E2、FSH、INHB、白细胞ER-β表达的比较研究

    目的:从促性腺激素-性激素-性激素受体表达角度探求女性衰老的现代生物学表征机制,揭示《内经》“天癸”理论的现代实质与内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观察不同年龄阶段女性血清E2、FSH、INHB水平;运用流式细胞仪免疫荧光法,检测外周血白细胞ER-β的表达.结果:与壮盛期及渐衰期相比,衰退期女性血清E2水平显著降低,FSH浓度明显升高;壮盛期血清INHB浓度高,渐衰期出现下降趋势,衰退期则明显降低;外周血白细胞ER-β表达在壮盛期到渐衰期呈逐渐增高趋势,渐衰期后逐渐降低,至衰退期达到低值.结论:女性衰老确有生物学独特表征,与《内经》“天癸”理论的时间阶段性变化特点基本吻合,其生物学机制与促性腺激素-性激素-性激素受体表达的变化密切相关.

    作者:石作荣;王欣;张玉芳;王诗源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抑郁症中医文献相关认识

    通过对中国古代医学文献的系统整理,探讨与抑郁症相关的中医病证之病因病机及理法方药特点,以期为本病诊断标准的制定、辨证的规范化、治疗方法研究等提供理论依据.论述的相关病证有郁证、百合病、癫证、脏躁、梅核气、奔豚等.

    作者:鱼浚镛;田金洲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基于系统分离的中药及其组分寒热药性矩阵判别与应用研究

    中药的寒、热药性有宏观与微观之分,宏观药性是中药整体的寒热属性,而微观药性则是中药部位、单元、组分或成分的寒热之性.同一中药普遍存在寒、热药性相反的物质成分.中药的宏观药性是其各物质成分之间微观药性交互作用而综合呈现的结果,宏观药性值取决于所含各种药性成分的微观药性贡献力.将中药系统分离为着干相对独立的物质单元,以各物质单元的微观药性贡献力作为矩阵元素,构建寒热药性判别矩阵,可以实现对中药物质单元药性的预先理论判别,借此探讨和构建中药药性理论研究与中药组分配伍新药发现相偶联的研发模式.

    作者:王厚伟;窦彦玲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便秘古代中医文献研究

    从病名渊源、病因病机、证候表现、辨证论治四个方面,对历代中医古籍关于便秘的论述进行了系统归纳、分析与整理.认为虽然病名不一,但对便秘的病因病机认识基本一致,而且论述全面深刻,外及六淫,内涉五脏六腑与气血津液:治法有攻有补,有柔有润,标本兼顾,对于现代临床便秘的治疗和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董佳容;曹振东;毛旭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舒脉合剂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气滞血瘀肾虚证疗效观察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是老年高血压常见类型,也是老年患者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主要危险因素,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循证医学业已证实将收缩压降到合理水平可有效降低各种死亡或致残事件的发生[1].舒脉合剂是在我院已故著名心血管疾病专家周次清教授多年临床经验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功能活血化瘀、补益肝肾.我科自2003年以来采用舒脉合剂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191例,临床显示有较好的血压调节作用,并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报道如下.

    作者:杨清峰;张维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对《针灸大成》中风记载的分析

    对《针灸大成》中有关中风的内容加以整理,包括中风的病因病机、辨证诊断、针灸治疗方案、中风病预防、预后和急救方法等方面的记载.分析认为《针灸大成》在中风病的辨治上具有以下特点:重视对中风病病因病机的认识;注重辨证论治;治疗手法明确;针法灸法并重.

    作者:张晶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抵当陷胸汤治疗癌痛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抵当陷胸汤对癌痛的镇痛及抑瘤作用机制,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小剂量组、中药大剂量组、治疗对照组,灌胃给药后测定对小鼠热板致痛、醋酸扭体反应、小鼠腹腔冲洗液PGE2含量及小鼠S180肉瘤生长的影响.结果:抵当陷胸汤有较强的镇痛作用,且持续时间和镇痛效果与曲马多相当.其镇痛作用与剂量有关;抵当陷胸汤可明显降低小鼠腹腔冲洗液中PGE2含量,其降低程度与剂量有关.结论:抵当陷胸汤对实验性癌痛有显著镇痛效果和一定的抑瘤作用.

    作者:张沁园;张健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宋代国家医学藏书与医学学术史关系的探讨

    以反映宋代国家藏书的《宋史·艺文志》记载的医书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探求国家医学藏书与宋代医学学术发展的关系;与《隋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分析比较,探讨国家医学藏书与宋代医学学术变化的关系.认为中医学发展到宋代,从基础到临床各科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其中方书著作尤为繁盛,伤寒研究著作颇丰,并且出现了运气类著作,而魏晋隋唐时期盛行的寒食散和房中术等著作消失.

    作者:尹桂平;田思胜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骨痹古代中医文献研究

    采用文献学研究方法,对古代中医文献中有关骨痹的资料进行收集、梳理、发掘和研究,揭示骨痹的病因病机、发病机制及预后,总结其辨治经验,为中医预防和治疗骨痹、供文献依据.提出骨痹病位在骨,与肾肝脾肺关系密切,关键在肾,治疗以填补肾精为主,兼以祛风散寒、除湿通络.

    作者:张燕霞;张成博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山东地区丹参种苗质量分级标准研究

    目的:初步制定丹参种苗质量等级标准.方法:对在山东地区搜集的26份丹参种苗进行初步分级,观察记录其植株高度、地上分支数、花序数目等生长状况,并比较收获时各等级丹参的产量;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初步将山东地区丹参种苗划分为四个等级,不同等级丹参种苗的生长发育状态、药材产量和质量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初步制定的丹参种苗质量分级标准可用于丹参生产过程中的种苗选择.

    作者:张芳芳;张永清;顾正位;李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山东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