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冰雪;郭栋;赵启韬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及其相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1-3].笔者运用穴位埋线治疗NAFLD(相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除外)60例,疗效较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黄振;宋双临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对《针灸大成》中有关中风的内容加以整理,包括中风的病因病机、辨证诊断、针灸治疗方案、中风病预防、预后和急救方法等方面的记载.分析认为《针灸大成》在中风病的辨治上具有以下特点:重视对中风病病因病机的认识;注重辨证论治;治疗手法明确;针法灸法并重.
作者:张晶 刊期: 2012年第03期
苦味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物质组成影响着药材性状,也影响着药材性味.选取《中华本草》所载1 728种寒热药性明确的中药,运用数学统计方法,研究了中药苦味与药材性状的关系,认为药材质地、气味、味道、外观颜色共同影响着中药苦味.药材性状质脆、味苦或味涩越多的中药,药材性味越偏向苦味;药材性状气香、味甘、味咸、味辛和白色越多的中药,药材性味越远离苦味.
作者:纪玉佳;王鹏;李佳;张永清;滕佳林;王振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病毒性肝炎应用干扰索是针对病因的治疗,骨髓抑制严重限制了干扰素的临床应用.根据中医肝脾相关理论,将干扰素骨髓抑制分为肝气郁结、肝气横犯脾胃、肝脾两虚、湿热蕴脾、中虚肝寒五个证型进行肝脾同治,临床效果明显.
作者:孙延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评价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对慢性紧张型头痛(CTTH)风火候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析因设计,将80例CTTH患者随机分为四组,分别给予一般治疗、中药+一般治疗(中药组)、针刺+一般治疗(针刺组)和中药+针刺+一般治疗(针刺中药组),观察患者头痛指数、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的变化.结果:一般治疗组、针刺组、中药组、针刺中药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0.00%、75.00%、80.00%、90.00%;治疗1周、2周、3周、4周头痛指数,SAS评分,SD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P<0.05.结论: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可快速、明显改善患者头痛指数及心理状态.
作者:张树泉;王春霞;韩晗;徐西元;王小亮;郭延林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对计算机技术在中医工程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归纳,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参考文献20篇.
作者:刘霞;张砚;王益民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将基于共轭梯度算法的BP神经网络方法应用于高血压证候诊断.方法:对传统BP算法存在的不 足进行改进,采用成比例的共轭梯度算法,建立高血压中医证候诊断模型,并运用检测样本对模型的性能进行评价.结果:总体识别率达89.5%.结论:基于共轭梯度算法的高血压中医证候诊断模型具有较好的诊断、预测能力.
作者:温宗良;岳桂华;杨靖;张爱珍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国内中医理论研究状况,为理论领域研究方向调整提供参考.方法:利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检索1994-2010年有关藏象、经络、天人相应、辨证论治及药性的研究文献,通过Excel软件文献数据进行计量学分析.结果:17年间,国内有关藏象、经络、天人相应、辨证论治、药性的研究基本呈上升趋势,其中经络与辨证论治为主流研究方向,经络占文献总数的26.5%,辨证论治占文献总数的63.8%.2004年后,整体研究加强,文献数量增速较快.结论:经络与辨证论治研究占主导,藏象、天人相应、药性研究较弱,中医理论研究整体平衡需要调整.
作者:韩奕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术前大承气汤与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加氯化钾口服对于大肠癌术后肠梗阻防治的作用.方法:将50例大肠癌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5例,采取术前大承气汤及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加氯化钾口服;对照组25例,采用传统的肠道准备及术前处理方式,比较两组大肠癌术后肠梗阻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两组痊愈率均为100%,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平均肛门排气(胃管拔除)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分别为(40.04±10.72)h和(53.39±8.08)h,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平均引流管拔除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分别为(40.04±10.72)h和(53.39±8.08)h,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72 h后外周血CRP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0.17±2.72) ρ/mg· L-1和(13.60±3.18)ρ/mg·L-1,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WBC分别为(6.82±1.55)×109/L和(7.28±1.65)×109/L,两组比较P>0.05.结论:大承气汤加减防治大肠癌术后肠梗阻疗效显著.
作者:朱欢欢;吕国强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从病名、病因、辨治三方面对胃脘痛的源流进行考证,追溯胃脘痛的病名沿革,探析不同时期对胃脘痛病因病机及治则治法的认识,以期对现代胃脘痛的研究有所启迪.
作者:姜德友;王得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对比丹栀逍遥散合温胆汤加减与西药盐酸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评价丹栀逍遥散合温胆汤加减治疗抑郁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随机对照试验,共纳人治疗组(丹栀逍遥散合温胆汤加减)39例,对照组(盐酸帕罗西汀)39例,于用药前及用药后2周、4周、6周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中医症状评分量表评定药物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HAMD减分值、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减分值、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组间比较,治疗2周、4周时,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时(治疗组的中医症状控制率为46.15%,对照组中医症状控制率为20.51%)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栀逍遥散合温胆汤加减治疗抑郁症HAMD疗效与盐酸帕罗西汀基本相同;丹栀逍遥散会温胆汤加减治疗抑郁症在改善中医症状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作者:时增科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慢性肾衰竭为本虚标实之证,脾肾衰败、湿浊内蕴是其基本病机环节,“湿浊”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贯穿于疾病的始终.从湿浊论治是治标之法,具体有化湿泄浊、通腑泄浊、淡渗利湿、发汗泄浊.佐以扶正、活血通络,可达标本同治.
作者:周爱珍;盛梅笑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对内皮祖细胞在冠心病发生、发展及中药干预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了综述,包括冠心病主要诱导因素与内皮祖细胞数量、功能的相关性,以及治疗冠心病中药单体、单味药、复方对患者或模型动物内皮祖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参考文献39篇.
作者:孟冰雪;郭栋;赵启韬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对地骨皮的药效成分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参考文献29篇.
作者:张秀云;周凤琴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初步制定丹参种苗质量等级标准.方法:对在山东地区搜集的26份丹参种苗进行初步分级,观察记录其植株高度、地上分支数、花序数目等生长状况,并比较收获时各等级丹参的产量;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初步将山东地区丹参种苗划分为四个等级,不同等级丹参种苗的生长发育状态、药材产量和质量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初步制定的丹参种苗质量分级标准可用于丹参生产过程中的种苗选择.
作者:张芳芳;张永清;顾正位;李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从病名渊源、病因病机、证候表现、辨证论治四个方面,对历代中医古籍关于便秘的论述进行了系统归纳、分析与整理.认为虽然病名不一,但对便秘的病因病机认识基本一致,而且论述全面深刻,外及六淫,内涉五脏六腑与气血津液:治法有攻有补,有柔有润,标本兼顾,对于现代临床便秘的治疗和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董佳容;曹振东;毛旭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通过对中医情志学学科建立的自身和外部条件分析,认为在医学模式发生转变的今天,情绪与疾病和健康的关系已成为医学、心理学界共同关注的问题,社会迫切需要中医情志学的问世;作为与现代医学并立的中医学,迫切需要新学科、边缘学科的不断分化创立,以促进其自身整体水平的提高与发展,中医学的发展创新需要中医情志学的创建;对情志这一研究对象业已形成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概念、原理、范畴及学术原则,显示了作为一门学科所应具备的理论框架与知识体系,中医情志学创立的自身条件已经成熟.中医情志学的建立无疑将为人们认识丰富的情志活动与复杂的情志病证,提供系统的理论指导,为中医学的发展创新开拓新的领域.
作者:于艳红;乔明琦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从对胃癌前病变病因病机的认识、对胃癌前病变辨证分型的研究及对胃癌前病变的治疗进展三个方面,概述了中医对胃癌前病变研究的进展.参考文献14篇.
作者:周庆勇;孙志广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滋补肝肾方药“复健片”对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大鼠皮质脊髓束重塑作用.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药物组,各组根据观测时间点再分为术后4周末、术后5周末两个亚组.采用电凝法闭塞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药物组术后1周末按9g生药/kg给予复健片水溶液灌胃,于术后3周末注射BDA,采用走横术实验(BWT)对各组大鼠运动功能进行评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测大鼠左侧颈髓BDA和GAP43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和药物组BWT评分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而升高(P<0.01),其中药物组的评分升高更显著,至术后5周末,与假手术组已无明显差异(P>0.05);而术后4周末,药物组和模型组的左侧颈髓GAP-43平均灰度值较假手术组显著降低(分别为P<0.05、P<0.01),至术后5周末,模型组GAP-43平均灰度值较之同期假手术组,已无显著差异(P>0.05),药物组GAP-43平均灰度值则明显低于其余两组(P<0.01);与同期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和药物组左侧颈髓BDA平均灰度值均明显降低(P<0.01),其中药物组BDA平均灰度值降低更为明显(与同期模型组相比,P<0.05).结论:复健片既可以延长MCAO大鼠皮质脊髓束的重塑时间,又可以促进更多的皮质脊髓纤维束越过中线,支配同侧颈髓运动神经元.这可能是复健片促进缺血性脑卒中后期运动神经功能恢复的又一重要机制.
作者:刘伟;张国丽;密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运用文献学与现代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历代主要本草著作记载的中药毒性进行梳理,寻找其中的变化规律,探求规律产生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各个历史时期中药毒性(无毒、微毒、小毒、有毒、大毒)的排序虽有一定变化,但无毒、大毒、微毒的序次始终未变,有变化的只是有毒与小毒.无毒的频率沿着历史的发展呈现逐步升高趋势,有毒、大毒的频率则表现为逐步下降趋势.引起毒性变化的原因主要为社会背景的变化、医家对毒性驾驭能力的不同、药物自身的变化和人的体质变化.
作者:郑君;张昆;张成博 刊期: 201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