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君;张昆;张成博
目的:观察复肝注射液对H22肝癌模型小鼠的疗效,并探讨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制备H22肝癌模型,分成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迈青组五组,观察对模型小鼠抑瘤率、生存时间、体重的影响及对低剂量环磷酰胺的增效作用.结果:复肝注射液对小鼠肝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能延长小鼠的生存时间,并表现出对化疗药物的协同增效作用.结论:复肝注射液治疗肝癌疗效明显.
作者:唐晓勇;唐迎雪;唐由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研究白芷提取液65℃和70℃加热过程中欧前胡素的浓度变化,为浓缩温度的设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欧前胡素在65℃、70℃不同加热时间的浓度变化.结果:在65℃和70℃水浴恒温条件下,0~8 h欧前胡素浓度保持不变.结论:在65℃、70℃欧前胡素受热8h浓度稳定.
作者:姜佳;刘虹;刘芳;郝彧;黄云英;张德芹 刊期: 2012年第03期
采用文献学研究方法,对古代中医文献中有关骨痹的资料进行收集、梳理、发掘和研究,揭示骨痹的病因病机、发病机制及预后,总结其辨治经验,为中医预防和治疗骨痹、供文献依据.提出骨痹病位在骨,与肾肝脾肺关系密切,关键在肾,治疗以填补肾精为主,兼以祛风散寒、除湿通络.
作者:张燕霞;张成博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初步制定丹参种苗质量等级标准.方法:对在山东地区搜集的26份丹参种苗进行初步分级,观察记录其植株高度、地上分支数、花序数目等生长状况,并比较收获时各等级丹参的产量;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初步将山东地区丹参种苗划分为四个等级,不同等级丹参种苗的生长发育状态、药材产量和质量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初步制定的丹参种苗质量分级标准可用于丹参生产过程中的种苗选择.
作者:张芳芳;张永清;顾正位;李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慢性肾衰竭为本虚标实之证,脾肾衰败、湿浊内蕴是其基本病机环节,“湿浊”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贯穿于疾病的始终.从湿浊论治是治标之法,具体有化湿泄浊、通腑泄浊、淡渗利湿、发汗泄浊.佐以扶正、活血通络,可达标本同治.
作者:周爱珍;盛梅笑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结合临床实践,从风药理论人手,探讨了地龙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作用.认为外风引邪,哮喘发作;内风急作,加剧哮喘;治风为先,地龙首选.并从现代药理方面概述了地龙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机制.
作者:姚莉;程娜娜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以反映宋代国家藏书的《宋史·艺文志》记载的医书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探求国家医学藏书与宋代医学学术发展的关系;与《隋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分析比较,探讨国家医学藏书与宋代医学学术变化的关系.认为中医学发展到宋代,从基础到临床各科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其中方书著作尤为繁盛,伤寒研究著作颇丰,并且出现了运气类著作,而魏晋隋唐时期盛行的寒食散和房中术等著作消失.
作者:尹桂平;田思胜 刊期: 2012年第03期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及其相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1-3].笔者运用穴位埋线治疗NAFLD(相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除外)60例,疗效较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黄振;宋双临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国内中医理论研究状况,为理论领域研究方向调整提供参考.方法:利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检索1994-2010年有关藏象、经络、天人相应、辨证论治及药性的研究文献,通过Excel软件文献数据进行计量学分析.结果:17年间,国内有关藏象、经络、天人相应、辨证论治、药性的研究基本呈上升趋势,其中经络与辨证论治为主流研究方向,经络占文献总数的26.5%,辨证论治占文献总数的63.8%.2004年后,整体研究加强,文献数量增速较快.结论:经络与辨证论治研究占主导,藏象、天人相应、药性研究较弱,中医理论研究整体平衡需要调整.
作者:韩奕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从病名、病因、辨治三方面对胃脘痛的源流进行考证,追溯胃脘痛的病名沿革,探析不同时期对胃脘痛病因病机及治则治法的认识,以期对现代胃脘痛的研究有所启迪.
作者:姜德友;王得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苦味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物质组成影响着药材性状,也影响着药材性味.选取《中华本草》所载1 728种寒热药性明确的中药,运用数学统计方法,研究了中药苦味与药材性状的关系,认为药材质地、气味、味道、外观颜色共同影响着中药苦味.药材性状质脆、味苦或味涩越多的中药,药材性味越偏向苦味;药材性状气香、味甘、味咸、味辛和白色越多的中药,药材性味越远离苦味.
作者:纪玉佳;王鹏;李佳;张永清;滕佳林;王振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对计算机技术在中医工程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归纳,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参考文献20篇.
作者:刘霞;张砚;王益民 刊期: 2012年第03期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是老年高血压常见类型,也是老年患者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主要危险因素,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循证医学业已证实将收缩压降到合理水平可有效降低各种死亡或致残事件的发生[1].舒脉合剂是在我院已故著名心血管疾病专家周次清教授多年临床经验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功能活血化瘀、补益肝肾.我科自2003年以来采用舒脉合剂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191例,临床显示有较好的血压调节作用,并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报道如下.
作者:杨清峰;张维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中药的寒、热药性有宏观与微观之分,宏观药性是中药整体的寒热属性,而微观药性则是中药部位、单元、组分或成分的寒热之性.同一中药普遍存在寒、热药性相反的物质成分.中药的宏观药性是其各物质成分之间微观药性交互作用而综合呈现的结果,宏观药性值取决于所含各种药性成分的微观药性贡献力.将中药系统分离为着干相对独立的物质单元,以各物质单元的微观药性贡献力作为矩阵元素,构建寒热药性判别矩阵,可以实现对中药物质单元药性的预先理论判别,借此探讨和构建中药药性理论研究与中药组分配伍新药发现相偶联的研发模式.
作者:王厚伟;窦彦玲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评价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对慢性紧张型头痛(CTTH)风火候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析因设计,将80例CTTH患者随机分为四组,分别给予一般治疗、中药+一般治疗(中药组)、针刺+一般治疗(针刺组)和中药+针刺+一般治疗(针刺中药组),观察患者头痛指数、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的变化.结果:一般治疗组、针刺组、中药组、针刺中药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0.00%、75.00%、80.00%、90.00%;治疗1周、2周、3周、4周头痛指数,SAS评分,SD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P<0.05.结论: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可快速、明显改善患者头痛指数及心理状态.
作者:张树泉;王春霞;韩晗;徐西元;王小亮;郭延林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从促进胃黏膜分泌防御物质、维持正常黏膜微循环、加强胃黏膜免疫系统、调控胃黏膜损伤后的修复过程、对胃黏膜保护机制的调节作用等方面,综述了中医药在胃黏膜保护机制中的作用.参考文献19篇.
作者:刘舸;葛惠男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滋补肝肾方药“复健片”对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大鼠皮质脊髓束重塑作用.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药物组,各组根据观测时间点再分为术后4周末、术后5周末两个亚组.采用电凝法闭塞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药物组术后1周末按9g生药/kg给予复健片水溶液灌胃,于术后3周末注射BDA,采用走横术实验(BWT)对各组大鼠运动功能进行评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测大鼠左侧颈髓BDA和GAP43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和药物组BWT评分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而升高(P<0.01),其中药物组的评分升高更显著,至术后5周末,与假手术组已无明显差异(P>0.05);而术后4周末,药物组和模型组的左侧颈髓GAP-43平均灰度值较假手术组显著降低(分别为P<0.05、P<0.01),至术后5周末,模型组GAP-43平均灰度值较之同期假手术组,已无显著差异(P>0.05),药物组GAP-43平均灰度值则明显低于其余两组(P<0.01);与同期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和药物组左侧颈髓BDA平均灰度值均明显降低(P<0.01),其中药物组BDA平均灰度值降低更为明显(与同期模型组相比,P<0.05).结论:复健片既可以延长MCAO大鼠皮质脊髓束的重塑时间,又可以促进更多的皮质脊髓纤维束越过中线,支配同侧颈髓运动神经元.这可能是复健片促进缺血性脑卒中后期运动神经功能恢复的又一重要机制.
作者:刘伟;张国丽;密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通过对中医情志学学科建立的自身和外部条件分析,认为在医学模式发生转变的今天,情绪与疾病和健康的关系已成为医学、心理学界共同关注的问题,社会迫切需要中医情志学的问世;作为与现代医学并立的中医学,迫切需要新学科、边缘学科的不断分化创立,以促进其自身整体水平的提高与发展,中医学的发展创新需要中医情志学的创建;对情志这一研究对象业已形成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概念、原理、范畴及学术原则,显示了作为一门学科所应具备的理论框架与知识体系,中医情志学创立的自身条件已经成熟.中医情志学的建立无疑将为人们认识丰富的情志活动与复杂的情志病证,提供系统的理论指导,为中医学的发展创新开拓新的领域.
作者:于艳红;乔明琦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从止血机制和临床应用两个方面,概述了中药炒炭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研究近况.参考文献27篇.
作者:徐平;时昭红;张江春;石拓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穴位艾灸联合缩宫素防治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产后30 min内出血量≥200 ml,同时存在产后宫缩乏力高危因素产妇6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单纯使用宫缩素肌内注射,治疗组采用艾灸神阙、关元穴联合肌内注射缩宫素.观察产后2h、24h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结果:治疗组产后2h、24h平均出血量较对照组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穴位艾灸联合缩宫素治疗可显著减少产后2h、24h出血量,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
作者:包玲燕;徐海冰;杨明群;褚桂莲;颜小玲;王家娟 刊期: 201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