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祥
高位颈椎管内肿瘤的切除手术危险程度高,手术复杂难处理.我们对1例C3,4部位的巨大神经鞘膜瘤患者经后路进行肿瘤切除,患者得到了良好的恢复.
作者:胡永胜;项泽文;马原 刊期: 2003年第09期
我院从2000年6月-2001年10月,应用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38例40足,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国平;华饶锋;陈金洪;盛新君;周军;郦元 刊期: 2003年第09期
广东省中医院骨科自2002年3月以来应用髓核假体(Prosthetic Disc Nucleus,PDN)单个后路植入方法治疗下腰椎间盘退变性疾患8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8例,男5例,女3例;年龄大45岁,小28岁,平均40岁.患者主要症状为反复发作的下腰椎痛和有一侧下肢放射痛.腰椎CT、MRI、椎管造影等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系统保守治疗包括卧床休息、牵引、按摩、药物治疗6个月以上,效果不理想.
作者:罗树风;林定坤;杨仁轩 刊期: 2003年第09期
膝关节置换术在骨关节疾病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我们针对本科到目前为止所作的68个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
作者:阎玉明;阎相斌;丁汉飞;徐阳;肖李冰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笔者用外展后伸膝压牵引手法复位治疗肩关节前脱位3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2例,男28例,女4例;年龄小18岁,大87岁.右侧19例,左侧13例,全部为新鲜脱位,其中习惯性脱位7例.分型:锁骨下型8例,喙突下型15例,盂下型9例.单纯性脱位18例,合并肱骨大结节骨折14例.
作者:朱秋深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碎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发病机制和治疗等问题.方法 23例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经手术证实为碎裂游离型者6例,总结其影像学特点、手术方式和术中所见,并将术中情况与影像学表现进行比较.结果影像学表现按照胡有谷区域定位法,本组6例均属于Ⅱ、Ⅲ层面c、d域,在水平位分区上,多位于2、3区.6例中4例均在72 h内手术,术式为全椎板或半椎板切除.游离2块者5例,游离2块并脱出于后纵韧带外者1例.多位于神经根管内,游离髓核组织块均与神经根、硬膜或马尾神经粘连.经过平均19.7个月的随访,JOA腰痛评分平均由4.0分提高到21.7分.结论此类病例神经损害较为严重,应尽早手术.影像学诊断为脱出型或游离型较为容易,但诊断为碎裂性较为困难,术中应仔细探查,以防漏诊.2次或2次以上髓核游离而成为碎裂游离型是其发病机制,应视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特殊类型.
作者:张洪美;孙钢;张磊;赵铁军;顾力军;陈卫衡 刊期: 2003年第09期
我院自1999年10月-2002年1月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57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作者:陈子华;党小伍;徐国香 刊期: 2003年第09期
Pilon骨折是极为难治的关节内骨折,我们近年采用腓骨内固定方法结合钢板、螺钉、外固定支架治疗合并有腓骨骨折的严重胫骨Pilon骨折16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李文伟;吴争鸣;敖新华;宁伟宏;王敏;施翔;范卫星 刊期: 2003年第09期
我院于1995年7月-2001年7月,共收治56例跟骨骨折患者,60个跟骨,经皮撬拨整复38个,切开复位22个,现将两种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对比报告如下.
作者:洪文格;张世宏;卢庆云;徐翔;朱新兵 刊期: 2003年第09期
股骨髁部严重粉碎性骨折,多系直接暴力引起的高能损伤,该类骨折涉及关节内和关节外,损伤复杂,处理棘手,后遗症多,一直是创伤骨科中的一个治疗难题.我院自1994年4月-2000年10月,采用局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波及关节面的骨折,骨外固定器远近端穿针作整体固定的组合式固定法治疗该类骨折2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斌;靳方运;陈成礼;孙晓林;李文平 刊期: 2003年第09期
骨的形成、发生、发展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在众多的影响因素中,生长因子的局部调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同时,在任何时候,骨细胞的微环境中都存在不止一种生长因子,骨的形成是在多种生长因子相互作用的网络调节下实现的.因此研究骨生长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进一步阐明骨形成、发生机理,筛选有协同作用的生长因子联合应用修复骨缺损,治疗骨组织疾病,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现就PDGF与IGF的协同作用作以下综述.
作者:郭涛;陈艺新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采用胚胎脊髓移植及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联合应用治疗脊髓损伤,观察两者有无协同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A、B、C、D组为T12急性脊髓右侧半横断损伤后治疗组,A组给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及胚胎脊髓移植联合治疗;B组行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C组行胚胎脊髓移植治疗;D组为单纯损伤;E组为空白对照.治疗后24 h及8周后观察大鼠一般行为及运动功能变化,评分分析.病理观察包括治疗后8周神经纤维记数对比及辣根过氧化物酶示踪观察.结果病理学形态观察示A组损伤区横断面神经纤维记数较B、C、D组明显增多(P<0.01);A、C组在损伤区注入的辣根过氧化物酶可扩散至损伤区远、近端各约1.0 cm处.除A组左下肢感觉有部分恢复外,无明显行为学改变.结论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及胚胎脊髓移植可协同修复损伤脊髓.
作者:王栋;兰怡;贺西京;李浩鹏;吕惠茹;李韵;李皓 刊期: 2003年第09期
镍钛形状记忆合金因其独特的力学行为与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在医学上,尤其在骨科方面的研究,已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1,2].临床应用方面虽已有不少成功的报道[3],但作为骨折内固定材料,尚未得到同行的公认而成为一种标准的内固定术式.作者于2001年7月-2002年3月采用西脉系列镍钛形状记忆环抱器固定长骨骨折26例,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马江涛;竺湘江;徐宏宇;张正初;宋南炎;潘科良;陈少易;李建波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长期疗效进行分析.方法根据21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人工股骨头置换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呈逐年下降趋势.3、5、8、10年的优良率分别为84.7%、78.4%、61.5%、38.9%.假体松动、下沉及髋臼磨损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无一例因合并症而死亡.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适应证的选择、合并症的处理和并发症的预防对股骨颈骨折的远期疗效有重要影响.
作者:刘德忠;黄相杰;姜红江;周志高;胡年宏;焦明航;高广凌 刊期: 2003年第09期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创伤,传统的观点认为单纯后交叉韧带损伤无需手术治疗,故文献中关于修复后交叉韧带损伤的报道较少。
作者:彭国栋;张云飞 刊期: 2003年第09期
肩锁关节脱位的治疗方法很多,手术方法加上非手术方法约有60余种[1],这说明对肩锁关节脱位的治疗尚未完善.本文介绍一种非手术治疗方法,利用石膏腰围压迫带,达到肩锁关节的复位与固定,使损伤的韧带,关节囊得到修复.通过对20例患者的治疗观察,评价该方法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意义及适应证.
作者:盛韶山 刊期: 2003年第09期
自2003年5月12日-6月2日,共治疗SARS(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患者42例,其中部分患者出现骨关节疼痛.本文拟就有关临床资料与这一现象的相关性作初步分析.
作者:崔全起;俞国旭;李光熙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无颈椎骨折脱位的急性颈髓损伤的特征和机制.方法对33例无颈椎骨折脱位的急性颈髓损伤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神经学、X线和MRI检查结果.结果颈髓完全性损伤者8例,不完全性损伤者25例;21例患者有颈椎变性改变(椎间盘间隙狭窄伴有骨赘形成者15例,后纵韧带骨化者6例),3例C5颈椎管Pavlov率小于0.8;30例可见颈髓受压,25例表现为椎旁软组织损伤.结论无颈椎骨折脱位的急性颈髓损伤的重要诱因为颈椎变性改变和发育性颈椎管狭窄,致病原因主要为颈髓受压;MRI检查有利于查明脊髓损伤的部位和机制.
作者:陈伟;王金成;高中礼;朱庆三 刊期: 2003年第09期
胫腓骨多段开放性骨折并皮肤缺损,治疗难度较大,治疗方法亦较多.我院自1995年8月-2001年2月利用Bastiani式单侧外固定架并皮瓣转移治疗胫腓骨多段开放性骨折并皮肤缺损26例,随访19个月~5年,疗效满意.
作者:梁进;刘立峰;蔡锦方 刊期: 2003年第09期
脊柱结核占全身骨关节结核的首位,其起病隐匿,发病年龄较早,症状较轻,早期诊断不易, 临床上发现较晚.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国外也是如此[1].为了引起广大临床医师的注意,能对此类病人作出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现将我科自1995年1月-2001年6月共手术治疗40例总结如下.
作者:黄省利;贺西京;李浩鹏;王栋;徐思越;吕惠茹 刊期: 2003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