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斌;靳方运;陈成礼;孙晓林;李文平
目的通过对骨愈合过程中Ⅰ、Ⅱ、Ⅲ型前胶原mRNA、TGF-β1mRNA、BMP-2mRNA、VEGFmRNA表达的动态观察,揭示中药水蛭在此过程中对其的干预作用,了解水蛭的调节靶点,为中药基因组学的建构提供理论与实验依据.方法通过在大鼠胫骨打孔的方法模拟骨Ⅱ期愈合的理想力学环境,在不同时间点,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上述各类mRNA的变化.结果正常组VEGFmRNA在各时间点均无显著意义的阳性表达;模型组在不同时间点的不同细胞中表达强度不同;水蛭组较模型组有显著变化,水蛭对不同基因的作用不同,作用时间点不同、作用强度不同.结论在促进骨愈合的意义上,水蛭对VEGF基因表达具有有益的调节作用.
作者:郑军;董福慧;程伟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无颈椎骨折脱位的急性颈髓损伤的特征和机制.方法对33例无颈椎骨折脱位的急性颈髓损伤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神经学、X线和MRI检查结果.结果颈髓完全性损伤者8例,不完全性损伤者25例;21例患者有颈椎变性改变(椎间盘间隙狭窄伴有骨赘形成者15例,后纵韧带骨化者6例),3例C5颈椎管Pavlov率小于0.8;30例可见颈髓受压,25例表现为椎旁软组织损伤.结论无颈椎骨折脱位的急性颈髓损伤的重要诱因为颈椎变性改变和发育性颈椎管狭窄,致病原因主要为颈髓受压;MRI检查有利于查明脊髓损伤的部位和机制.
作者:陈伟;王金成;高中礼;朱庆三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碎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发病机制和治疗等问题.方法 23例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经手术证实为碎裂游离型者6例,总结其影像学特点、手术方式和术中所见,并将术中情况与影像学表现进行比较.结果影像学表现按照胡有谷区域定位法,本组6例均属于Ⅱ、Ⅲ层面c、d域,在水平位分区上,多位于2、3区.6例中4例均在72 h内手术,术式为全椎板或半椎板切除.游离2块者5例,游离2块并脱出于后纵韧带外者1例.多位于神经根管内,游离髓核组织块均与神经根、硬膜或马尾神经粘连.经过平均19.7个月的随访,JOA腰痛评分平均由4.0分提高到21.7分.结论此类病例神经损害较为严重,应尽早手术.影像学诊断为脱出型或游离型较为容易,但诊断为碎裂性较为困难,术中应仔细探查,以防漏诊.2次或2次以上髓核游离而成为碎裂游离型是其发病机制,应视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特殊类型.
作者:张洪美;孙钢;张磊;赵铁军;顾力军;陈卫衡 刊期: 2003年第09期
肩胛上神经在肩胛切迹处受到压迫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称为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该病以肩胛切迹处明显压痛为主要症状.临床局封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治愈率低,且易复发.自1997年以来共收治临床症状典型病人21例,采用神经阻滞水针刀松解术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贾松 刊期: 2003年第09期
肩锁关节脱位的治疗方法很多,手术方法加上非手术方法约有60余种[1],这说明对肩锁关节脱位的治疗尚未完善.本文介绍一种非手术治疗方法,利用石膏腰围压迫带,达到肩锁关节的复位与固定,使损伤的韧带,关节囊得到修复.通过对20例患者的治疗观察,评价该方法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意义及适应证.
作者:盛韶山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观察高渗盐水对脊髓损伤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36只SD大鼠造成T10节段脊髓急性压迫损伤后,随机分为三组:高渗盐水治疗组、生理盐水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观察损伤后1、4周两时间段;评价动物神经功能,观察各时间段脊髓病理改变,计算脊髓残留组织保留率.结果①高渗盐水治疗组动物神经功能恢复更快、更完全,与生理盐水组及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②损伤后1周,高渗盐水治疗组脊髓组织炎症反应、水肿明显减轻;③损伤后4周,高渗盐水治疗组脊髓残留组织保留率显著增加,与其它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高渗盐水能减轻脊髓组织病理改变,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减轻损伤后脊髓组织的炎症反应及水肿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李方财;陈其昕;徐侃 刊期: 2003年第09期
高位颈椎管内肿瘤的切除手术危险程度高,手术复杂难处理.我们对1例C3,4部位的巨大神经鞘膜瘤患者经后路进行肿瘤切除,患者得到了良好的恢复.
作者:胡永胜;项泽文;马原 刊期: 2003年第09期
骨的形成、发生、发展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在众多的影响因素中,生长因子的局部调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同时,在任何时候,骨细胞的微环境中都存在不止一种生长因子,骨的形成是在多种生长因子相互作用的网络调节下实现的.因此研究骨生长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进一步阐明骨形成、发生机理,筛选有协同作用的生长因子联合应用修复骨缺损,治疗骨组织疾病,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现就PDGF与IGF的协同作用作以下综述.
作者:郭涛;陈艺新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采用胚胎脊髓移植及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联合应用治疗脊髓损伤,观察两者有无协同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A、B、C、D组为T12急性脊髓右侧半横断损伤后治疗组,A组给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及胚胎脊髓移植联合治疗;B组行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C组行胚胎脊髓移植治疗;D组为单纯损伤;E组为空白对照.治疗后24 h及8周后观察大鼠一般行为及运动功能变化,评分分析.病理观察包括治疗后8周神经纤维记数对比及辣根过氧化物酶示踪观察.结果病理学形态观察示A组损伤区横断面神经纤维记数较B、C、D组明显增多(P<0.01);A、C组在损伤区注入的辣根过氧化物酶可扩散至损伤区远、近端各约1.0 cm处.除A组左下肢感觉有部分恢复外,无明显行为学改变.结论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及胚胎脊髓移植可协同修复损伤脊髓.
作者:王栋;兰怡;贺西京;李浩鹏;吕惠茹;李韵;李皓 刊期: 2003年第09期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创伤,传统的观点认为单纯后交叉韧带损伤无需手术治疗,故文献中关于修复后交叉韧带损伤的报道较少。
作者:彭国栋;张云飞 刊期: 2003年第09期
股骨颈骨折是临床上较常见的骨折,治疗方法较多,内固定效果报道不一.我院自1999年2月-2000年8月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治疗股骨颈骨折28例,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赵友明;池永龙;洪汝康;王振文;陈华;孔建中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笔者用外展后伸膝压牵引手法复位治疗肩关节前脱位3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2例,男28例,女4例;年龄小18岁,大87岁.右侧19例,左侧13例,全部为新鲜脱位,其中习惯性脱位7例.分型:锁骨下型8例,喙突下型15例,盂下型9例.单纯性脱位18例,合并肱骨大结节骨折14例.
作者:朱秋深 刊期: 2003年第09期
桡骨干骨折髓内针固定多由桡骨茎突钻孔进针[1]或在桡骨远端背侧挖槽进针[2],均须分开肌腱,时间长了,针尾可能磨损肌腱.经Lister结节进针可避免此点.自2001年10月以来,我们采用这种方法手术13例,疗效较满意,且操作方便.
作者:张欣;李峰 刊期: 2003年第09期
我科自1993年,运用手法点穴治疗急性腰椎后关节紊乱滑膜嵌顿,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张金先;高会永;李本华;吴志伟 刊期: 2003年第09期
镍钛形状记忆合金因其独特的力学行为与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在医学上,尤其在骨科方面的研究,已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1,2].临床应用方面虽已有不少成功的报道[3],但作为骨折内固定材料,尚未得到同行的公认而成为一种标准的内固定术式.作者于2001年7月-2002年3月采用西脉系列镍钛形状记忆环抱器固定长骨骨折26例,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马江涛;竺湘江;徐宏宇;张正初;宋南炎;潘科良;陈少易;李建波 刊期: 2003年第09期
脊柱结核占全身骨关节结核的首位,其起病隐匿,发病年龄较早,症状较轻,早期诊断不易, 临床上发现较晚.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国外也是如此[1].为了引起广大临床医师的注意,能对此类病人作出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现将我科自1995年1月-2001年6月共手术治疗40例总结如下.
作者:黄省利;贺西京;李浩鹏;王栋;徐思越;吕惠茹 刊期: 2003年第09期
患者,男,54岁,自幼患小儿麻痹症,于1983年行双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效果良好,行走仍跛行(因右股四头肌力Ⅲ级).
作者:丁喜山;傅大成;石爱国;王金娥 刊期: 2003年第09期
自1992年12月-2002年12月采用上举牵引左右旋转法复位37例肩关节脱位,临床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本组37例,男25例,女12例;年龄20~73岁.向前脱位:喙突下脱位17例,盂下脱位11例,锁骨下脱位6例,胸廓内脱位2例.向后脱位:肩峰下脱位1例,其中合并大结节撕脱骨折10例.
作者:张晓;田子能;胡益利 刊期: 2003年第09期
Richards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临床应用日渐广泛,手术并发症亦时有发生.从1996年1月-2000年1月我科应用Richards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96例,出现并发症12例(12.5%).分析如下.
作者:黄儒收;赵辉;贾怀海;吴兴;薛兆龙 刊期: 2003年第09期
股骨髁部严重粉碎性骨折,多系直接暴力引起的高能损伤,该类骨折涉及关节内和关节外,损伤复杂,处理棘手,后遗症多,一直是创伤骨科中的一个治疗难题.我院自1994年4月-2000年10月,采用局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波及关节面的骨折,骨外固定器远近端穿针作整体固定的组合式固定法治疗该类骨折2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斌;靳方运;陈成礼;孙晓林;李文平 刊期: 2003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