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喜山;傅大成;石爱国;王金娥
脊柱结核占全身骨关节结核的首位,其起病隐匿,发病年龄较早,症状较轻,早期诊断不易, 临床上发现较晚.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国外也是如此[1].为了引起广大临床医师的注意,能对此类病人作出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现将我科自1995年1月-2001年6月共手术治疗40例总结如下.
作者:黄省利;贺西京;李浩鹏;王栋;徐思越;吕惠茹 刊期: 2003年第09期
Pilon骨折是极为难治的关节内骨折,我们近年采用腓骨内固定方法结合钢板、螺钉、外固定支架治疗合并有腓骨骨折的严重胫骨Pilon骨折16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李文伟;吴争鸣;敖新华;宁伟宏;王敏;施翔;范卫星 刊期: 2003年第09期
高位颈椎管内肿瘤的切除手术危险程度高,手术复杂难处理.我们对1例C3,4部位的巨大神经鞘膜瘤患者经后路进行肿瘤切除,患者得到了良好的恢复.
作者:胡永胜;项泽文;马原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进一步探讨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证.方法在2年中对30例用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因治疗无效,症状未改善,予以手术摘除术.术中进行探察.结果 30例患者手术后症状均改善.但术中发现,髓核及后纵韧带钙化者18例,突出物较大者10例,髓核粘连4例,椎管狭窄者8例,神经根管狭窄者8例,脊柱退变不稳者3例.结论对于一些椎间盘突出后明显钙化,椎管狭窄,或神经根管明显狭窄者,或椎板及黄韧带增厚者而又同时伴有椎间盘突出者,或巨大型突出者,或个别腰椎不稳定者,均不宜行胶原酶治疗.
作者:王毓兴;胡大佑;施荣庭;任峰;杜宁 刊期: 2003年第09期
胫腓骨多段开放性骨折并皮肤缺损,治疗难度较大,治疗方法亦较多.我院自1995年8月-2001年2月利用Bastiani式单侧外固定架并皮瓣转移治疗胫腓骨多段开放性骨折并皮肤缺损26例,随访19个月~5年,疗效满意.
作者:梁进;刘立峰;蔡锦方 刊期: 2003年第09期
我院自1999年10月-2002年1月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57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作者:陈子华;党小伍;徐国香 刊期: 2003年第09期
股骨髁部严重粉碎性骨折,多系直接暴力引起的高能损伤,该类骨折涉及关节内和关节外,损伤复杂,处理棘手,后遗症多,一直是创伤骨科中的一个治疗难题.我院自1994年4月-2000年10月,采用局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波及关节面的骨折,骨外固定器远近端穿针作整体固定的组合式固定法治疗该类骨折2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斌;靳方运;陈成礼;孙晓林;李文平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长期疗效进行分析.方法根据21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人工股骨头置换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呈逐年下降趋势.3、5、8、10年的优良率分别为84.7%、78.4%、61.5%、38.9%.假体松动、下沉及髋臼磨损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无一例因合并症而死亡.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适应证的选择、合并症的处理和并发症的预防对股骨颈骨折的远期疗效有重要影响.
作者:刘德忠;黄相杰;姜红江;周志高;胡年宏;焦明航;高广凌 刊期: 2003年第09期
自1995年1月-2000年1月,作者采用胫骨高位截骨松质骨螺钉加钢丝内固定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并膝内翻56例(65膝),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承祥 刊期: 2003年第09期
我院于1995年7月-2001年7月,共收治56例跟骨骨折患者,60个跟骨,经皮撬拨整复38个,切开复位22个,现将两种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对比报告如下.
作者:洪文格;张世宏;卢庆云;徐翔;朱新兵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在对颈长肌的定量解剖学研究基础上,设计了双侧颈长肌联合缝合、固定植骨块的新术式.方法采用成年尸体10具,去除颈部浅层肌肉及软组织,显露双侧颈长肌及交感干,测量C3-C7节段颈交感干与颈长肌内缘的距离及双侧颈长肌内缘之间的距离.并在10个颈椎上模拟了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利用双侧颈长肌联合缝合.并应用于46例患者.结果①双侧颈长肌内缘之间的距离分别为:C3水平(7.2±2.1)mm,C4水平(9.6±3.3)mm,C5水平(11.2±2.9)mm,C6水平(12.4±2.5)mm,C7水平(12.7±3.7)mm,颈交感干与颈长肌内缘的距离分别为:C3水平(25.5±2.8)mm,C4水平(20.4±3.5)mm,C5水平(17.8±2.9)mm,C6水平(10.2±2.4)mm,C7水平(15.3±3.1)mm.②本组病例随访0.5~6年,未出现食管瘘、食管痉挛,吞咽困难及呛咳等并发症,全部骨性愈合.40例颈椎病35例缓解,5例减轻;6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4例好转,2例无效.所有植骨块均获骨性融合,无滑脱.所有患者颈部屈曲及旋转功能正常,颈部外观正常,无霍纳氏综合征.结论双侧颈长肌联合缝合对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块有阻挡作用,疗效可靠.
作者:张英泽;王庆贤;潘进社;彭阿钦;宋连新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通过对骨愈合过程中Ⅰ、Ⅱ、Ⅲ型前胶原mRNA、TGF-β1mRNA、BMP-2mRNA、VEGFmRNA表达的动态观察,揭示中药水蛭在此过程中对其的干预作用,了解水蛭的调节靶点,为中药基因组学的建构提供理论与实验依据.方法通过在大鼠胫骨打孔的方法模拟骨Ⅱ期愈合的理想力学环境,在不同时间点,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上述各类mRNA的变化.结果正常组VEGFmRNA在各时间点均无显著意义的阳性表达;模型组在不同时间点的不同细胞中表达强度不同;水蛭组较模型组有显著变化,水蛭对不同基因的作用不同,作用时间点不同、作用强度不同.结论在促进骨愈合的意义上,水蛭对VEGF基因表达具有有益的调节作用.
作者:郑军;董福慧;程伟 刊期: 2003年第09期
广东省中医院骨科自2002年3月以来应用髓核假体(Prosthetic Disc Nucleus,PDN)单个后路植入方法治疗下腰椎间盘退变性疾患8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8例,男5例,女3例;年龄大45岁,小28岁,平均40岁.患者主要症状为反复发作的下腰椎痛和有一侧下肢放射痛.腰椎CT、MRI、椎管造影等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系统保守治疗包括卧床休息、牵引、按摩、药物治疗6个月以上,效果不理想.
作者:罗树风;林定坤;杨仁轩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研究丹参缓释剂植入股骨头内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效果.方法参照Rich等方法,用马血清、醋酸强的松龙复制家兔股骨头坏死的动物模型,造模8周后实验组(A组)将丹参缓释剂40 mg植入到右侧股骨头内.对照组(B组)用同样方法植入赋形剂40 mg.正常对照(C组).术后不同时间做X线摄片、ECT扫描、组织学及扫描电镜检查.结果 X线片示A组右侧股骨头骨密度增高,透光区较小,B组骨密度减低,有大小不等透光区;ECT扫描示A组静态放射性分布中等浓聚,而B组静态图像放射性分布呈炸面包圈样改变,欠均匀;组织学检查显示A组骨空陷窝率、血管数、骨髓腔内脂肪细胞直径较B组明显改善(P<0.01);扫描电镜检查显示A组松质骨结构较规则,骨陷窝结构完整,部分骨板断裂,骨小管可见.B组结构紊乱不清,骨板断裂,骨陷窝少,骨小管消失.结论丹参缓释剂植入到坏死的股骨头模型内,能改善股骨头血供,促进坏死骨的吸收、修复与重建.为股骨头坏死这种新的治疗方法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曹斌;刘永辉;王开友;张守平;赵新刚;俞能宝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观察高渗盐水对脊髓损伤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36只SD大鼠造成T10节段脊髓急性压迫损伤后,随机分为三组:高渗盐水治疗组、生理盐水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观察损伤后1、4周两时间段;评价动物神经功能,观察各时间段脊髓病理改变,计算脊髓残留组织保留率.结果①高渗盐水治疗组动物神经功能恢复更快、更完全,与生理盐水组及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②损伤后1周,高渗盐水治疗组脊髓组织炎症反应、水肿明显减轻;③损伤后4周,高渗盐水治疗组脊髓残留组织保留率显著增加,与其它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高渗盐水能减轻脊髓组织病理改变,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减轻损伤后脊髓组织的炎症反应及水肿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李方财;陈其昕;徐侃 刊期: 2003年第09期
患者,男,54岁,自幼患小儿麻痹症,于1983年行双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效果良好,行走仍跛行(因右股四头肌力Ⅲ级).
作者:丁喜山;傅大成;石爱国;王金娥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采用胚胎脊髓移植及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联合应用治疗脊髓损伤,观察两者有无协同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A、B、C、D组为T12急性脊髓右侧半横断损伤后治疗组,A组给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及胚胎脊髓移植联合治疗;B组行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C组行胚胎脊髓移植治疗;D组为单纯损伤;E组为空白对照.治疗后24 h及8周后观察大鼠一般行为及运动功能变化,评分分析.病理观察包括治疗后8周神经纤维记数对比及辣根过氧化物酶示踪观察.结果病理学形态观察示A组损伤区横断面神经纤维记数较B、C、D组明显增多(P<0.01);A、C组在损伤区注入的辣根过氧化物酶可扩散至损伤区远、近端各约1.0 cm处.除A组左下肢感觉有部分恢复外,无明显行为学改变.结论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及胚胎脊髓移植可协同修复损伤脊髓.
作者:王栋;兰怡;贺西京;李浩鹏;吕惠茹;李韵;李皓 刊期: 2003年第09期
我院自1987年8月-2000年3月采用Gibson切口治疗髋关节后脱位伴同侧转子间骨折16例,经0.5~5年随访,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兴修 刊期: 2003年第09期
胫腓骨中下段骨折是骨科常见的疾病,其治疗方法颇多,根据弹性模式理论,我院自1995-2000年对收治的208例胫腓骨中下段骨折患者,47例采用斯氏针弹性髓内固定,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罗军;李红珍;褚万银 刊期: 2003年第09期
自2003年5月12日-6月2日,共治疗SARS(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患者42例,其中部分患者出现骨关节疼痛.本文拟就有关临床资料与这一现象的相关性作初步分析.
作者:崔全起;俞国旭;李光熙 刊期: 2003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