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黄素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凋亡及Cyt C、Smac mRNA表达的影响

杨阿莉;张海男;林源

关键词:大黄素, 肝癌细胞, 凋亡, Cyt, C, SMAC, 实验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大黄素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促凋亡作用及对Cyt C和Smac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人肝癌细胞SMMC-7721经大黄素处理后,用流式细胞术鉴定细胞凋亡,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 time PCR)检测Cyt C和Smac 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大黄素处理后的细胞早期凋亡率明显增高(P<0.05),实时荧光PCR检测结果显示大黄素处理后的细胞Cyt C和Smac mRNA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强(P<0.05).结论:大黄素可通过促进线粒体促凋亡因子Cyt C和Smac mRNA的表达从而诱导肝癌细胞SMMC-7721凋亡,并可能通过线粒体通路、死亡受体通路及内质网通路等多条通路诱导肝癌细胞凋亡.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补肾复方对压力负荷增加大鼠血浆内皮素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补肾复方对压力负荷增加大鼠血浆内皮素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的影响.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卡托普利组、补肾复方大剂量组、补肾复方小剂量组,每组12只.观察各组左室重量指数、左室心肌病理形态HE染色,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浆内皮素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浓度.结果:①模型组左室重量指数、血浆内皮素(ET)浓度较假手术组明显增高(P<0.01),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下降,治疗后左室重量指数、ET浓度较假手术组下降明显(P<0.01),CGRP增高明显(P<0.05).ET/CGRP比值在假手术组小于1,在模型组接近1,在卡托普利组、补肾复方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明显小于1,且这种改变趋势与左室重量指数呈正相关.结论:补肾复方通过降低ET和增高CGRP,能够对压力负荷增加致大鼠左室肥厚心肌细胞起到保护作用,其疗效与卡托普利相当.

    作者:蔡辉;张群燕;董晓蕾;赵智明;姚茹冰;张永文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便携式自热蜡疗袋治疗慢性疼痛疗效观察

    蜡疗在我国历史悠久,清代外科专家祁坤在<外科大成>中即对蜡疗的操作方法及适应证等有较全面的记载[1].蜡疗的应用范围较广,尤其对慢性疼痛的治疗,疗效显著.能够引起慢性疼痛的疾病主要包括颈椎病、椎间盘突出症、肌筋膜劳损、骨质疏松症等,蜡疗对于以上疾病所致疼痛疗效明显[2].2009年1月~2009年7月,对我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慢性腰背疼痛患者60例,应用传统蜡疗与便携式自热蜡疗袋对患者进行分组治疗,以比较观察便携式自热蜡疗袋的临床效果.

    作者:李丽;王传英;刘继明;李庆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医学衷中参西录》月经病治疗特色浅析

    查阅分析相关文献,从理、法、方、药等方面总结张锡纯对月经病辨治的理论阐述与临床经验.认为调奇经首推冲脉、调脏腑注重脾胃、调气血善用疏通是<医学衷中参西录>治疗月经病的显明特色.

    作者:谭展望;雷磊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五味消毒饮加谷氨酰胺颗粒治疗放射性直肠炎临床体会

    分析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病机制,认为其主要致病因素为火热毒邪,病机为热伤脉络,热瘀交结.治疗以清热解毒为主、化瘀止血生肌为辅,应用五味消毒饮加谷氨酰胺颗粒治疗,标本同治,临床效果明显.

    作者:杨宏丽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左金丸对幽门螺杆菌所致胃炎模型大鼠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左金丸治疗幽门螺杆菌所致胃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左金丸的水煎液和西药枸橼酸铋钾、克拉霉素和替硝唑联用的水溶液灌胃SD大鼠,然后取大鼠胃黏膜做细菌培养,观察胃黏膜中所含幽门螺杆菌数量的变化;取大鼠血清测定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取胃黏膜测定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结果:左金丸组、西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幽门螺杆菌数量有显著性差异(P<0.01).左金丸组和西药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治疗后大鼠血清MDA含量明显下降,SOD和胃组织EGFR含量明显升高;左金丸对幽门螺杆菌所致的胃黏膜损伤有良好的恢复作用,而西药修复胃黏膜损伤的作用则较差.结论:抗幽门螺杆菌和调节胃黏膜保护因子的分泌是左金丸治疗幽门螺杆菌所致胃炎的主要作用机制.

    作者:吴施国;蒋通荣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伤寒论》与《素问·热论》渊源关系浅析

    从名称的异同、六经论证的区别、六经预后思想的异同三个方面,阐述了<伤寒论>与<素问·热论>的渊源关系.认为对外感病的论治,<伤寒论>继承了<内经·热论>的基本理论,又结合临床实际对其进行了完善与发展,既源于<内经>,又高于<内经>.

    作者:孙丽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电针对MCAO模型大鼠海马CA1区P-gp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电针内关对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海马CA1区微血管内皮细胞P-gp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脑缺血的机制.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MCAO)复制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电针内关、地机,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大鼠海马CA1区P-gp的表达.结果:MCAO模型大鼠海马CA1区微血管内皮细胞MDR1表达下降,30 d时表达与15 d相比明显增多,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现为时间依赖性升高.针刺内关穴后P-gp的表达显著增多,并且针刺天数不同疗效也不同.结论:针刺对MCAO大鼠海马CA1区P-gp的表达有良性调节作用.

    作者:刘红;宋修涛;卢岩;王世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基于粗糙集理论的原发性高血压肝阳上亢证辨证系统的建立

    从与原发性高血压相关的古今医案中收集病例237例,对其症状和体征进行语言规范化处理及量化赋值,使用基于粗糙集理论的KDD决策分析系统Rosetta软件约简病证属性,获取原发性高血压肝阳上亢证的专家知识,并提供该系统决策规则的统计信息,为进一步研究原发性高血压肝阳上亢证奠定基础.

    作者:陈素玲;付爽;高云;李运伦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基于人体感受器的中医症状分类

    基于刺激的类型和人体感受器分布、感觉的类型,对历代医案数据库中的2 751个症状进行了分类,发现大多数症状都可依据感受器的不同进行分类,仅有37个症状不与感受器直接相关,属于心理学和思维科学的研究范畴;痒、酸、麻需要进一步确认感受器.

    作者:王义国;田欣;于明珠;马洪刚;武嘉兴;张启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茶多酚眼用凝胶的制备与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制备茶多酚眼用凝胶并对其质量标准进行研究.方法:以卡波姆为主要基质制成眼用凝胶,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茶多酚的含量.结果:茶多酚眼用凝胶成型性、澄明度好,且成本低,质量可控.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茶多酚眼用凝胶的质量控制.

    作者:解孝锋;毕宏生;郭俊国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隔姜灸配合手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隔姜灸配合手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隔姜灸配合手法治疗,对照组口服柳氮磺胺吡啶,疗程结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60%,对照组为65.2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隔姜灸配合手法治疗明显优于西药常规治疗,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张玮;肖伟平;褚如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中医治疗膜性肾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

    综述近10年来中医药治疗膜性肾病的概况,分为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两个方面.参考文献26篇.

    作者:韩莉;邓跃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督脐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脾胃虚弱证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督灸辅以脐灸(督脐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脾胃虚弱证的疗效.方法:治疗脾胃虚弱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30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变化.结果:督脐灸治疗1个疗程后,30例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督脐灸能有效改善AS脾胃虚弱症状,缓解病情.

    作者:杨继国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医门法律》脏腑辨证特点

    <医门法律>为清初著名医家喻昌所著.喻昌,字嘉言,江西南昌府新建(今南昌市新建县)人.因新建古称西昌,故其晚年自号西昌老人.喻氏成年习儒,攻举子业,然仕途不顺,遂削发为僧.出家期间,兼攻医术,悉心研究.后蓄发还俗,游历苏浙皖赣等地,定居于江苏常熟虞山脚下.晚年成为清初医学界代表人物,与张璐、吴谦并称三大家.74岁高龄时撰写成<医门法律>,集中体现了其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医门法律>是一部规范中医诊治法则、彰明医术、警示医家临证的综合性著作,可称为中医行业的规范文典.

    作者:易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皮针加放血拔罐治疗肺胃蕴热型痤疮136例

    自2001年9月~2006年9月,笔者采用皮针加大椎放血拔罐治疗肺胃蕴热型痤疮136例,疗效满意.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36例患者中,男58例,女78例;年龄小17岁,大35岁;病史短3个月,长10年.患者针刺前大多采用过药物治疗.临床症状表现为鲜红色丘疹,见于面部及胸背,伴有痒痛,重者形成结节、瘢痕.

    作者:公春荣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建立手区中医影像技术的可行性探讨

    通过对中医四诊客观化研究的分析认为:中医诊断技术的现代化必须具备两个要素,一是采用的中医诊断法医学基础应当明确,二是疾病生物信息所表达的物理量能够被现代科学技术准确反映.手区胃疾病生物信息成像法可以反映内脏病变在手区生物信息成像的性质和中医的科学内涵,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技术具有对该手像法的医学内涵物理量的识别和重建能力,由此形成的中医影像技术,有可能使中医的诊断走出主观、模糊的状态,形成客观、量化、统一、标准的诊断技术.只有中医诊断技术实现现代化,才能建立有别于西医的具有中医特色的中医影像技术和实验室检测技术.

    作者:李水贤;谢莉青;董国英;刘希双;王永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清浊化脂胶囊治疗高脂血症80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清浊化脂胶囊对高脂血症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21例高脂血症患者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41例,分别给予清浊化脂胶囊和舒降之治疗.治疗前后观察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TC、TG、LDL-C含量及 Apoa/ApoB比值均有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87.5%,与舒降之组比较无明显差异;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改善情况与舒降之组比较P<0.05和P<0.01.服药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清浊化脂胶囊治疗高脂血症疗效肯定,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杨东山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补肾和脉方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动态血压的影响

    目的:评价补肾和脉方联合降压药物治疗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动态血压水平的影响.方法:设计为完全随机化、单盲法、空白平行对照的单中心临床研究,于2周洗脱期后,将90例年龄60~79岁、脉压(PP)≥60 mmHg(≥8.00 kPa)的1级和2级门诊ISH患者分为对照组(n=46)和试验组(n=44),分别给予联合降压治疗方案(左旋氨氯地平+吲哒帕胺)和联合降压治疗方案+补肾和脉系列方,比较24 h动态血压监测参数的变化,观察期为24周.结果:共完成对照组40例和试验组42例,两组治疗后的动态血压水平均有下降,但试验组的收缩压和脉压下降更为显著,血压达标率明显提高,24 h血压昼夜节律明显改善(P<0.05或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能更为有效地控制老年ISH患者的24 h血压水平,提高收缩压和脉压达标率,长期疗效有望加强.

    作者:霍青;陆峰;杨传华;王震;刘杨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虫草多糖对肝损伤模型小鼠肝细胞胞外基质表达的影响

    冬虫夏草属肉座菌目麦角菌科虫草属植物,性温、味甘,用于久咳虚喘,劳嗽咯血,阳痿遗精,腰膝酸痛等,虫草多糖是其主要的有效成分.关于多糖的保肝作用已有众多研究,但多糖对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作用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采用MTT和qRT-PCR等方法,探讨了不同浓度的虫草多糖(Cordyceps Polysaccharides,CP)对CCl4损伤肝细胞增殖及Ⅰ型胶原(Collagen I,Col-I)、Ⅳ型胶原(Collagen IV,Col-IV)层粘连蛋白(Laminin,LN)、纤维粘连蛋白(Fibronectin,FN)、整合素(Integrin)和细胞黏合素C(Tenascin-C)等多种ECM表达的影响.

    作者:黄军民;卢建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腹针结合头针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3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腹针结合头针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的疗效.方法:治疗组30例,腹针结合头针治疗;对照组30例,常规针刺治疗.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评价肌张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显效10例,进步18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显效6例,进步18例,总有效率80.00%,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针结合头针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疗效显著,优于传统体针针刺方法.

    作者:崔海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山东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