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中风脑水肿中医研究概况

孟旭

关键词:急性中风, 脑水肿, 综述
摘要:从发病机制、辨证论治、实验研究等方面,回顾了近年来中医药防治、研究急性中风脑水肿的基本概况.参考文献20篇.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芪甲壮骨消疽汤治疗慢性骨髓炎98例

    近年来,笔者采用自拟方芪甲壮骨消疽汤为主,配合手术治疗慢性骨髓炎,临床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徐永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中医病因学说的发展历程及其局限性

    病因学说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医学发展史上,病因学说虽然走过了漫长却并不十分复杂的历程,且具有鲜明的唯物主义特征,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的局限性.本文就此略述管见如下,以就正于同道.

    作者:焦振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HPLC法测定癌痛宁胶囊中黄芪甲苷的含量

    癌痛宁胶囊是正在研制的中药新药,主要由黄芪、灵芝、猪苓等组成,黄芪为本方君药,其所含黄芪甲苷是主要有效成分[1].为制定本药物的定量质控标准,参考相关文献[2~5]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方法,对癌痛宁胶囊中黄芪甲苷进行了含量测定研究.报道如下.

    作者:赵翠云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中医康复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中医康复措施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卫生经济学评价.方法:选用53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采用内科基础治疗和肢体康复;治疗组在内科基础治疗和肢体康复的基础上,加用辨证口服中药、静滴复方丹参注射液、醒脑开窍针刺法、推拿等中医康复治疗方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NIHSS、Fugl-Meyer、ADL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成本-效果比显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运用中医康复治疗方案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可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成本-效果比,达到经济、有效的治疗目的.

    作者:郭闫葵;曹晓岚;赵世珂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黄疸证治沿革文献研究

    对古代黄疸病的中医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发掘和研究,系统揭示黄疸病的病因病机、发病机制、演变过程及其发展规律,为中医预防和治疗黄疸病提供依据.

    作者:阎小燕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健脾利胆汤治疗慢性胆囊炎45例

    慢性胆囊炎是胆囊慢性炎症性病变,多由结石、寄生虫、慢性感染、化学性损害以及急性胆囊炎反复迁延发作而引起,以慢性上腹部隐痛不适、消化不良等为主要表现.笔者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遵循健脾益气、清热利胆原则,采用自拟方健脾利胆汤治疗慢性胆囊炎,临床获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徐怀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孔圣枕中丹对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孔圣枕中丹对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对TChE、NGF的影响.方法:建立VD大鼠模型,中药干预后,Y-型迷宫及跳台计数仪定量测定学习记忆能力,分光光度法检测TChE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NGF的表达.结果:孔圣枕中丹能增强模型动物的学习记忆能力,降低TChE含量,增强NGF表达.结论:孔圣枕中丹能明显提高痴呆动物的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降低TChE含量,增强NGF表达有关.

    作者:季旭明;于华芸;张桂菊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动力髋结合防旋转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58例

    目的:探讨动力髋系统结合防旋转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AO动力髋系统结合防旋转钉内固定治疗5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AO分型,均属A1或A2型.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12~30月随访,优48例,良10例,优良率100%.无死亡、髋内翻、内固定断裂、螺钉切割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动力髋系统结合防旋转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改变了骨折固定模式,加强了抗旋转力及抗压力,患者可早期行功能锻炼,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念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经痛消合剂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60例临床研究

    本次研究旨在探讨经痛消合剂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疗效,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报道如下.

    作者:姜桂宁;刘川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论补肾法在中风恢复期的应用

    对补肾法在中风恢复期应用的理论及方法进行了探讨,指出肾精亏虚、元气不足既是中风发病的基础,又是中风恢复期的主要病机.补肾法应是此期的基本治疗方法.提出了以补肾法为主线的五种常用方法及方药,为完善中风恢复期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尤可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经络通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60%~90%的糖尿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周围神经损害,是糖尿病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生命质量.由于发病机制不清,治疗效果差.因此,治疗并防止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展,促使神经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自1999年起采用自拟方经络通治疗本病60例,效果明显,报道如下.

    作者:宋恩峰;项琼;韦桂莲;吕文亮;程方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酸枣仁汤含药血清对皮质酮损伤的PC12细胞[Ca2+]i、Caspase-3的影响

    目的:观察酸枣仁汤含药血清对皮质酮损伤的PC12细胞[Ca2+]i、Caspase-3的影响.方法:以高浓度皮质酮诱导PC12细胞凋亡模拟焦虑症神经细胞损伤状态,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Ca2+]i浓度、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测定Caspase-3的表达,探讨酸枣仁汤含药血清对皮质酮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钙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皮质酮组细胞内[Ca2+]i浓度、Caspase-3表达显著升高;与皮质酮+正常动物血清组比较,皮质酮+酸枣仁汤含药血清组细胞内[Ca2+]i浓度、Caspase-3表达显著降低.结论:胞内钙超载可能是皮质酮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酸枣仁汤含药血清可能通过减轻胞内钙超载、减少Caspase-3表达、拮抗皮质酮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减少焦虑症可能伴有的高皮质酮状态对神经细胞的损伤,发挥抗焦虑作用.

    作者:王欣;刘持年;吕征;王育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三棱、丹参对血液流变学影响的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破血药三棱与活血药丹参对血液流变学影响的异同.方法:随机将动物分成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三棱组、丹参组.前两组灌胃凉开水,三棱组、丹参组分别灌胃100%三棱、丹参水煎剂,连续10 d.模型组、三棱组、丹参组于第10日造模,各组均于第11日处死.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三棱组、丹参组不同切变率下全血黏度均降低.三棱组、丹参组红细胞变形指数均提高.三棱组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明显降低,丹参组MPV变化不明显.结论:三棱、丹参影响部分血液流变学指标,且作用相近.三棱尤其具有抗血小板活化作用.

    作者:和岚;张秀梅;毛腾敏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夏桂成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经验

    著名中医妇科专家夏桂成教授从事中医妇科临床诊疗近50年,经验丰富.现将其多年来运用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经验作一总结.

    作者:尤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从《先醒斋医学广笔记》论中药传统炮制的重要性

    从净制、辅料、碎制等方面,对<先醒斋医学广笔记>的中药炮制内容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当今中药炮制存在药材净选不精、辅料使用不一、加工方法不当、炮制技术衰退、对传统炮制方法研究不足等问题.从中医用药特点、临床疗效提高两方面阐述了中药传统炮制方法的重要性.

    作者:王新陆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褚玉霞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经验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妇女常见的内分泌紊乱性疾病.中医将其归属于月经不调、闭经、不孕、症瘕等范畴.褚玉霞从事妇科临床40余年,治疗本病经验独到,介绍如下.

    作者:雷娜;余欣慧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经前期综合征现况调查表在病例筛选中的应用

    目的:应用经前期综合征现况调查表筛选经前期综合征(PMS)患者主要症状并探讨其致病危险因素.方法:对山东地区1000名育龄妇女进行流行病学调查,PMS诊断标准采用美国妇产科学会(ACOG)标准,应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301名受试者(30.28%)满足PMS诊断要求,正常人群与PMS患者的症状水平差异显著,PMS患者不同年龄组部分症状水平差异显著,主成分分析显示本筛选表涵盖了PMS发病的主要症状;健康程度、营养程度低的女性易发病;部分PMS患者伴有痛经.结论:用现况调查表能够较好地筛选出PMS患者,可以预测PMS发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张建军;于晶;刘亮;乔明琦;张惠云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急性中风脑水肿中医研究概况

    从发病机制、辨证论治、实验研究等方面,回顾了近年来中医药防治、研究急性中风脑水肿的基本概况.参考文献20篇.

    作者:孟旭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复方五仁醇软胶囊成型工艺研究

    复方五仁醇软胶囊为国家药品部颁标准复方五仁醇胶囊的改进型,规格为0.65 g/粒,由北五味子、白芍、茵陈、大豆油等组成,具有清热利胆、平肝养血、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等作用.我们对复方五仁醇软胶囊制备工艺中胶皮工艺与内容物工艺进行了研究,报道如下.

    作者:丁青龙;李莹;徐连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从对肠运动的影响探讨生姜泻心汤的君药

    目的:从药效学角度探讨生姜泻心汤君药问题.方法:采用均匀设计法对生姜泻心汤进行拆方,测定各配比组方对正常、肠运动抑制模型、肠运动亢进模型小鼠小肠推进率的影响,针对实验数据建立药味与药效指标(小肠推进率)的非线性映射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分析生姜泻心汤中各药味在全方背景下的量效关系.结果:半夏对小鼠肠运动抑制及亢进模型具有双向调节作用;生姜对小鼠肠运动具有轻微的促进作用.结论:半夏的药效学作用与生姜泻心汤具有某种程度上的一致性,提示半夏可能为生姜泻心汤之君药,生姜泻心汤君药为生姜的说法有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宋小莉;牛欣;高艳青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山东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