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华氏位片和曲面体层片对上颌窦创伤性积血密度改变的诊断价值的比较研究

安金刚;朱丽雷;张益

关键词:华氏位, 曲面体层片, 上颌窦
摘要:目的 比较颌面部常用X线平片华氏位和曲面体层对外伤性上颌窦积血/积液所致上颌窦密度改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1995年~2006年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创伤中心收治累及上颌窦的面中部骨折病人115例,其中术前华氏位和曲面体层片114对,术后华氏位和曲面体层片53对.比较上述两种X线片位对于显示外伤性上颌窦密度变化的一致性和准确性.结果 统计结果表明,两位医师对于不同片位的阅读结果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即不存在因观察者之间水平不同而造成的系统误差;诊断者之间对于华氏位显示上颌窦密度变化的评判有良好的一致性,而曲面体层片对于显示上颌窦密度变化的一致性较差.结论 华氏位可以用来诊断外伤后上颌窦密度是否发生变化,而曲面体层片用来诊断上颌窦密度的变化准确性较差.这一结论同样适用于导致X线片上颌窦密度增高的其他病变,如急慢性上颌窦炎、上颌窦软组织肿瘤等.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颧骨复合体下颌骨联合骨折的临床治疗研究

    目的 探讨颧骨复合体下颌骨联合骨折临床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 通过对128例颧骨复合体下颌骨联合骨折病例的复位径路和固定方法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 在本组所有病例中,有108例采取头皮冠状切口(必要时附加小切口)+下颌骨切口;20例采取局部小切口,即皮肤小切口、睑缘下切口或上颌口腔前庭切口+下颌骨切口;固定方式中,应用坚固内固定有70例,坚固内固定联合钢丝固定28例,单纯钢丝骨间栓结30例.经出院时临床观察和术后6~72个月的随访,失访23人,在随访的105例患者中:甲级25例(占23.8%),乙级65例(占61.9%),丙级15例(占14.3%).结论 头皮冠状切口联合局部小切口可以充分暴露骨折区,利于解剖复位和骨折固定;坚固内固定效果确切,是临床上颧骨复合体下颌骨联合骨折良好且可靠的固定方法.

    作者:张清彬;东耀峻;李祖兵;赵吉宏;董福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基因强化组织工程在牙髓牙本质复合体和牙周组织再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基因强化组织工程(gene-enhanced tissue engineering)是利用基因转染技术将编码蛋白因子的目的基因转染种子细胞或生物活性基质材料,使转染的细胞或基质表达目的基因,终在体内促进靶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从而促进组织的修复和重建的一种方法.

    作者:刘欣宇;胡孝丽;王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儿童牙周状况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目的 研究儿童牙龈牙周状况及相关因素,为指导临床工作和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门诊的身体健康、无全身系统疾病的204名儿童为研究对象,按年龄分组,采用龈炎指数,菌斑指数检查儿童牙周状况,问卷调查家长的牙周健康状况,孩子的饮食喂养和刷牙习惯.所有数据通过统计学处理,研究儿童牙周状况的相关因素.结果 本研究菌斑指数均数为1.11±0.04,牙龈指数均数为0.66±0.03.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牙龈指数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与牙石、刷牙次数、口呼吸相关.菌斑指数与父母口腔状况、刷牙次数、口呼吸相关.结论 应对儿童进行定期的牙周检查,提倡有效刷牙,加强对父母尤其是学龄前儿童的母亲进行健康教育.

    作者:张笋;葛立宏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Ⅲ类矫形治疗对下颌髁突细胞PCNA表达影响的研究

    目的 观察Ⅲ类矫形治疗对下颌髁突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选取青春发育期的雄性恒河猴6只,随机分为1.5月组和3月组.实验组各2只,对照组各1只.实验组戴用Ⅲ类铸造式磁力矫治器,对照组不戴.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PCNA,分别计算软骨各层PCNA的平均阳性细胞率.结果 实验组较对照组前斜面PCNA阳性细胞率增大,而后斜面PCNA阳性细胞率减小.1.5月组较3月组变化明显.结论 Ⅲ类矫形力使髁突软骨前斜面细胞增殖活跃,后斜面细胞增殖受到抑制,提示临床在进行Ⅲ类矫形治疗时,选择力的性质、加力方式和大小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许艳华;徐芸;李松;赵宁;韩秀丽;王丽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纳米根管封闭剂根尖封闭能力的研究

    目的 研究纳米根管封闭剂的根尖封闭能力.方法 分别采用纳米氧化锌封闭剂、Cortisomol封闭剂、普通氧化锌封闭剂进行冷侧压根管充填,每组20颗,用染料渗透法和扫描电镜观察封闭剂与根管壁间的裂隙,评价其根尖封闭能力.结果 纳米氧化锌(1.31±0.23mm)和Cortisomol封闭剂组(1.42±0.29mm)根尖微渗漏均低于传统氧化锌组(2.71±0.43mm)(P<0.01);纳米氧化锌组略低于Cortisomol组(P>0.05).纳米氧化锌(6.8±2.7mm)和Cortisomol封闭剂组(7.3±2.6mm)裂隙均低于传统氧化锌组(13.9±4.1mm)(P<0.01);纳米氧化锌组裂隙略低于Cortisomol组(P>0.05).结论 纳米氧化锌封闭剂与牙胶尖侧压法根管充填能够取得良好的根尖封闭效果.

    作者:胡菁颖;梁新杰;张娓;仇越秀;马琦;丁瑞宇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窦内神经切断撕脱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第Ⅱ支痛40例报告

    三叉神经痛 (trigeminal neuralgia,TN)是一种常见病,发病率大约为4.7/10万人.其确切病因目前尚不清楚,治疗方法虽然较多,但效果不尽人意.

    作者:杜小铭;孙树平;韩荣红;段明丽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TSA促进口腔鳞状细胞癌凋亡的实验研究

    目的 本实验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曲古抑菌素TSA)对口腔鳞状细胞癌(Tca-8113)生长抑制情况,以及促进凋亡的作用.方法 采用0、0.1、0.2、0.4、0.8、1.0μg/mLTSA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进行干预,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Annexin-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①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到对照组细胞呈多边形,贴壁,生长活跃;经0.1、0.2、0.4、0.8、1.0μg/mLTSA作用24小时后细胞形态变化不明显;经0.8、1.0μg/mL TSA作用72小时后,约80%细胞核固缩,细胞变小变圆,脱壁.②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示,随TSA浓度增加、作用时间延长,Tca-8113细胞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各实验组细胞生长抑制率与对照组相比,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③0.2μg/mLTSA作用24、48小时,0.8μg/mLTSA作用24小时后,其早期凋亡率分别为3.54±1.36,3.59±1.21%,6.59±1.67%,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实验组细胞总凋亡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SA体外抑制口腔鳞状细胞癌生长,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并促进细胞凋亡.

    作者:郅媛媛;毛立民;李国林;郭福林;朴松林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消毒液浸泡消毒对藻酸盐印模尺寸稳定性影响的评价研究

    目的 评价用三种消毒液浸泡不同时间后,四种藻酸盐印模的尺寸稳定性.方法 采用符合YY1027国家行业标准和ISO 1563国际标准的标准试验装置,制取四种藻酸盐印模材料的标准印模,每种材料制取6组,每组5个印模,共120个印模.分别用2%戊二醛和84消毒液浸泡30分钟和40分钟、邻苯二甲醛消毒液(Ortho-phthalaldehyde,OPA)浸泡20分钟和30分钟.使用工具显微镜测量浸泡消毒处理前后各组印模的标志线长度,比较浸泡前后印模线性尺寸变化率,并对所得结果应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使用2%戊二醛、84消毒液浸泡处理前后,全部印模均发生显著膨胀形变(P<0.05),且形变随浸泡时间的延长而增大.②使用邻苯二甲醛消毒液浸泡处理前后,全部印模均发生显著收缩形变(P<0.05),且形变随浸泡时间的延长而增大.③不同材料的印模之间尺寸变化率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登士柏翡翠 Jeltrate的形变率小.④不同消毒液不同浸泡时间处理对印模尺寸稳定性影响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相同浸泡时间时,使用2%戊二醛浸泡处理的印模形变率比使用84消毒液浸泡处理的印模形变率要小.结论 ①消毒液浸泡处理对藻酸盐印模尺寸有显著性影响.②不同藻酸盐印模材料与消毒剂种类及浸泡时间之间存在配伍关系.

    作者:郝鹏;林红;孙志辉;郑刚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华氏位片和曲面体层片对上颌窦创伤性积血密度改变的诊断价值的比较研究

    目的 比较颌面部常用X线平片华氏位和曲面体层对外伤性上颌窦积血/积液所致上颌窦密度改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1995年~2006年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创伤中心收治累及上颌窦的面中部骨折病人115例,其中术前华氏位和曲面体层片114对,术后华氏位和曲面体层片53对.比较上述两种X线片位对于显示外伤性上颌窦密度变化的一致性和准确性.结果 统计结果表明,两位医师对于不同片位的阅读结果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即不存在因观察者之间水平不同而造成的系统误差;诊断者之间对于华氏位显示上颌窦密度变化的评判有良好的一致性,而曲面体层片对于显示上颌窦密度变化的一致性较差.结论 华氏位可以用来诊断外伤后上颌窦密度是否发生变化,而曲面体层片用来诊断上颌窦密度的变化准确性较差.这一结论同样适用于导致X线片上颌窦密度增高的其他病变,如急慢性上颌窦炎、上颌窦软组织肿瘤等.

    作者:安金刚;朱丽雷;张益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先天性乳恒牙缺失1例

    一、病例报告患者,女,5岁,因口腔内牙齿未萌出由外地来我院求治.临床检查口腔内第二乳磨牙正位萌出,其余乳牙缺失.X线检查显示第二乳磨牙萌出,颌骨内有第一恒磨牙胚,其余乳恒牙均缺失.

    作者:黎远皋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唾液检测的研究进展

    唾液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不仅含有各种蛋白质,还含有DNA、RNA、脂肪酸以及各种微生物等.研究发现,血液中的各种蛋白质成分同样存在于唾液中,唾液能反映出血液中各种蛋白质水平的变化.

    作者:郭丽宏;俞光岩;施文元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PTCH基因多态性与散发性牙源性角化囊性瘤易感性的相关研究

    目的 研究中国大陆人群PTCH基因多态性与散发性牙源性角化囊性瘤(KCOT)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提取64例散发性牙源性角化囊性瘤患者和75例正常对照人群外周血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分析PTCH基因exon183141T>G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采用χ2检验进行两组之间基因型、等位基因分布差异的比较.结果 散发性牙源性角化囊性瘤中PTCH基因exon183141T>G位点,TT基因型与T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均较正常对照人群显著降低(P<0.05).结论 PTCH基因exon183141T>G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与中国大陆人群散发性牙源性角化囊性瘤易感性有关.

    作者:张靖;罗海燕;李铁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双歧杆菌与龋病发生的关系

    龋病是危害人类尤其是儿童为常见的口腔疾病,早期儿童龋齿(early childhood caries, ECC)的发生不仅影响儿童咀嚼食物,引起儿童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发生,还可进一步影响儿童全身的生长发育,严重的ECC还可影响儿童生理和心理健康及其生活质量;

    作者:翟晶晶;邹静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微生物纤维-甲硝唑促进拔牙创愈合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微生物纤维(Microberfiber, MB)、与甲硝唑(FLA)的止血、封闭创口、消炎及促进肉芽组织生长的作用.方法 选临床正畸拔牙患者80人,将患牙拔除后右侧牙窝内放入MB-FLA做为实验组,牙窝左侧常规咬纱布止血20~30分钟做为对照组.结果 实验组拔牙窝愈合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MB-FLA具有明显的止血、消炎及促进成纤维细胞及成骨细胞生长的作用,有利于伤口的早期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MB-FLA是一种理想的创内充填物.

    作者:李彦秋;刘然;刘长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IL-1β作用于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后TRAF6蛋白表达的研究

    目的 通过研究IL-1β干预下,TRAF6在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中的蛋白表达,为细胞因子网络对细胞功能调控作用的研究提供新资料.方法 原代培养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并进行免疫学鉴定.取5~8代细胞以IL-1β梯度浓度干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RAF6在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TRAF6在正常的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中呈阴性表达,IL-1β干预后,TRAF6呈阳性表达,并且随IL-1β干预的浓度的升高而增强.结论 IL-1β作用后,TRAF6在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出现表达,且与IL-1β作用浓度相关.

    作者:任娟;孙克勤;李霞;李卫星;程珏;王翔宇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无砷失活剂失活效果的临床评价

    目的 评价无砷失活剂对急性牙髓炎或慢性牙髓炎的失活效果及术后疼痛缓解程度.方法 将212例临床诊断为急性牙髓炎或慢性牙髓炎的磨牙随机分为二组,实验组104例采用无砷失活剂(PD,瑞士产)失活;对照组108例采用金属砷失活剂(本院自制)失活.采用国际通用的VAS直观疼痛标尺法由患者和医师共同评价患者术后疼痛缓解程度及拔髓时的疼痛程度,对量化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无砷失活剂组失活效果满意率为84.5%,略高于金属砷失活剂组的78.7%,χ2检验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砷失活剂组的临床疼痛有效缓解率为87.5%,略低于金属砷失活剂组的92.6%,统计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无砷失活剂对急性牙髓炎或慢性牙髓炎的失活效果和术后疼痛缓解程度与金属砷失活剂无明显差异,牙髓完全摘除是控制牙髓炎性疼痛的佳方法,条件允许时好放弃使用失活技术.

    作者:王效平;姬爱平;叶荣;董金鑫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三叉神经痛患者患支神经中hNaV1.8钠通道蛋白的定量表达

    目的 通过研究河豚毒素不敏感型(tetrodotoxin-resistant,TTX-R)hNaV1.8钠通道蛋白在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患者痛支神经中的表达水平,探讨TN的发病机制和为TN的药物治疗提供新的靶标.方法 以12例原发性TN第三支痛保守治疗无效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下牙槽神经、舌神经为研究对象,以舌颌颈联合根治术患者的正常下牙槽神经1例为阴性对照,肌肉组织1例为正常对照,鼠背根神经节为阳性对照,与制备的hNav1.8钠通道蛋白抗体进行免疫组化反应,并对两组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定量分析,研究hNaV1.8钠通道蛋白在TN患者患支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hNaV1.8钠通道蛋白在TN患者患支神经中均存在表达,且痛支神经中的表达多于非痛支神经(P<0.01),而正常下牙槽神经及肌肉组织中无表达.结论 hNaV1.8钠通道蛋白在TN患者痛支中的异常表达可能与TN的发病机制有密切关系.

    作者:朱凌兰;姜晓钟;赵云富;李玉莉;何金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牙科氧化锆陶瓷表面粗糙度与变形链球菌粘附的实验研究

    微生物在修复材料表面的粘附是其发挥致病性的首要步骤.本项研究对牙科氧化锆陶瓷抛光和上釉的表面粗糙度以及变形链球菌在其表面的粘附能力进行比较观察.

    作者:焦艳军;金恩龙;孟淑云;王珏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太极扣安装前后全口覆盖义齿的固位力与咀嚼效率相关性研究

    太极扣附着体属于弹性半精密附着体,本文就太极扣全口覆盖义齿为切入点,于附着体安装前后,定量测量太极扣全口覆盖义齿的固位力和咀嚼效率并对两者的相关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洪学;汲平;潘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累及口腔颌面部的成人多系统郎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报道及文献回顾

    郎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 LCH)是一组原因不明的罕见疾病,特点为不同器官内病理性郎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 cell, LC)的异常增殖和浸润,发病率约0.02~0.4/万,好发于1~3岁婴幼儿,成年人群中发病率约1~2/1000000,男女之比约为2:1.LCH可广泛累及全身多器官系统,但以骨骼病变常见,尤颅骨、长骨、扁平骨易受累.

    作者:吴迎涛;南晓利;王万春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