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向红;高德龙;罗富强;舒文;刘铁根;李川
目的 对乳牙高龋与变链菌葡糖基转移酶基因遗传多态性的关系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以20名高乳牙龋幼儿合成水不溶性葡聚糖量高的15个菌株及20名无龋幼儿合成水不溶性葡聚糖量低的15个菌株作为实验菌株,UA159为参考菌株,应用三种限制性内切酶(HinfⅠ、TaqⅠ、MboⅠ)以PCR-RFLP法分析高龋无龋幼儿变链菌临床分离株葡糖基转移酶gtfBC基因的遗传多态性.结果 HinfⅠ的酶切图谱在两组幼儿间存在差别,高龋组有5株与UA159一致,而无龋组3株与UA159一致,但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TaqⅠ酶切图谱除无龋组有一株与UA159不同外,其余均相同;所有MboⅠ的酶切图谱与UA159相同.结论 高龋和无龋幼儿gtfBC基因限制性酶切图谱未发现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
作者:林焕彩;支清蕙;杨军英;廖义东;张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慢性牙周炎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人群中的发病情况.方法 收集60例临床上确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和另外60例临床证实无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牙科查体志愿者,对其进行详尽的口腔检查.结果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组中重度牙周炎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在一系列牙周临床特征上也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探诊深度≥6.0mm占所探测部位的百分率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组为14.5%,对照组为4.5%(P<0.0001);探诊出血指数,急性冠脉综合征组为28.3%,对照组为16.2%(P<0.0001);菌斑指数,急性冠脉综合征组为26%,对照组为12.5%(P<0.0001).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人群中,中重度牙周炎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本组临床数据显示,二者之间可能存在某种联系,但尚需进一步的实验研究.
作者:关晶;王胜涛;杜荣品;宋维来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在拔除上颌前磨牙、磨牙时,断根进入上颌窦时有发生.断根进入上颌窦后如不及时取出,常导致上颌窦继发感染及上牙槽突瘘窦等并发症.笔者自1998年以来采用扩大断根入口冲洗法取出上颌窦内断根17例,均获成功,无并发症发生,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志勇;倪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螺旋二维CT、三维CT对颌面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85例颌面骨折患者螺旋CT扫描,应用表面遮盖技术(shaded surface display,SSD)、多层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应用Syngo软件勾画删除技术对图像进行分割,比较二维、三维CT诊断准确率.结果 三维CT能清楚显示复杂颌面骨折的立体解剖图像与结构关系,并同时获得患者软组织实时图像,二维CT更好的提供细微骨折及深部骨折的信息,二者互补.扫描层厚越薄重建图像越清晰.结论 三维CT有利于确定颌面骨折的程度与骨折的移位真实情况,对颌面部骨折的术前诊断和手术计划制定具有较大临床意义,是显示颌骨骨折的影像新技术.
作者:王铁梅;韩方凯;廖波;林梓桐;杨旭东;曾以周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微笑时暴露过多的牙龈常常是矫治过程中的一大难题,往往需要手术治疗,许多的患者因为惧怕手术而放弃治疗.近年来,随着微种植体在正畸治疗中的广泛应用,使许多棘手的难题得以解决.本文选用国产的自攻型微种植钉对露龈笑进行矫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由于它价格相对低廉,效果显著,使这种微种植钉的广泛使用成为可能.
作者:赵丹;彭雪姣;沈翔;陆苇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正常(牙合)者的咬合功能状况.方法 用T-scan Ⅱ型系统4.02版记录26名正常(牙合)青少年在牙尖交错位(ICP)的(牙合)力总值(TOF)、(牙合)力不对称指数(AOF)、(牙合)力中心点位置(COF)、(牙合)力中心点大位移(MMCOF)、(牙合)干扰指数(OII)、(牙合)接触点数(NOC)、(牙合)接触面积不对称指数(AOA).分析(牙合)力及咬合接触点的分布规律.结果 ①正常(牙合)者三次咬合记录的左右侧(牙合)力百分比及COF无显著性差异.②正常(牙合)者AOF、MMCOF、OII均较小,男性(牙合)力总值大于女性(P<0.05).③正常(牙合)者NOC主要分布在磨牙区,前牙几乎无接触,咬合接触点与(牙合)力成正相关.结论 ①T-scan Ⅱ系统传感器薄膜具有良好的重复性.②正常(牙合)者具有平衡稳定的咬合.
作者:华咏梅;牟福元;金蕾 刊期: 2007年第05期
采用公认的根管治疗原则进行根管治疗,一般可获得较高的治愈率,但对治疗失败的根管进行重新治疗的治愈率则明显低于初次治疗的根管[1].本研究通过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在原位观察根管中微生物的形态、分布和相对位置来初步了解微生物在未治疗及根管治疗失败的无症状感染根管中的定植模式,为治疗失败根管的再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谢方方;陈文霞;何克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在临床上,药物性牙龈增生发病率不是很高,肾移植术后铸造冠致牙龈重度增生更为罕见,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雪;李金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笔者在临床上采用牙体牙髓治疗断根-正畸牵引-桩冠修复治疗上前牙龈下牙折,达到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温彦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对根管治疗失败病例根管内微生物进行培养检测,了解失败病例根管内菌群特征,同时对检测出的细菌进行药敏试验,为临床根管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86例根管治疗失败病例共86颗患牙,去除根管内充填物后,对根管内细菌取样,进行培养和鉴定,用琼脂稀释法对根管内分离的优势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根管治疗失败病例根管中微生物菌群组成以兼性厌氧菌为优势菌,主要以1~2种革兰阳性菌为主,肠球菌是常检出的细菌.失败病例根管内检出的兼性及专性厌氧菌对青霉素G、甲醛甲酚、甲硝唑敏感.结论 细菌与根管治疗失败密切相关,根管治疗失败病例根管内微生物组成有其独特性.临床应选择敏感性药物进行治疗.
作者:王萍;季平;唐明;张伟;罗慧琼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甘美达凝胶治疗轻型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试验,试验组(甘美达凝胶),对照组(安慰剂).擦去溃疡表面唾液后,隔离唾液,将凝胶涂于溃疡表面.每次饭后及睡前各上药1次,疗程6天.在治疗前、治疗后3天和6天进行观察.试验组入选病例63例,完成6天观察60例,剔除3例.对照组入选病例63例,完成6天观察病例62例,剔除1例.采用VAS标尺法观察用药前、用药后3分钟、8分钟时的疼痛程度;用药前、用药3天、用药6天时溃疡面积、渗出及充血面积及渗出程度.结果 用药后3分钟、8分钟时试验组对自发痛的止痛有效率分别为80.00%、95.00%,而对照组是43.55%及53.23%;试验组止痛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5).用药后3天、6天试验组溃疡愈合有效率为45.00%、88.33%,而对照组是17.74%、43.55%,试验组溃疡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临床试验中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结论 甘美达凝胶对轻型复发性口腔溃疡病损局部,有止痛、促进愈合的作用
作者:华红;孙晓平;徐岩英;丛为民;康玉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不同材料桩核及箍结构对牙体抗折强度的影响.方法 32颗完整离体下颌第一前磨牙于颊侧釉牙骨质界上1mm处截冠,制备残根模型;按桩核材料及箍结构不同分为四组:铸造桩核无箍结构组(A1组)、铸造桩核有箍结构组(A2组)、纤维桩无箍结构组(B1组)、纤维桩有箍结构组(B2组).所有试件自铸造全冠颈缘完成线下2mm包埋于自凝塑料内,电子万能试验机以与牙长轴成150°、横梁位移速度1.0mm/min于颊尖顶加载,测定断裂载荷并进行统计学分析(а=0.05).结果 四组试件的折裂载荷均值(KN)依次为:1.46±0.45、1.07±0.21、1.13±0.30、1.02±0.27.铸造桩核无箍结构组表现出显著高的折裂载荷(P<0.05).桩核材料对试件的破损模式亦有显著的影响(P<0.05).结论 残根桩核修复时,采用牙冠延长术设计2mm高的箍结构,降低了修复后牙体的抗力;使用预成纤维桩联合复合树脂核修复有利于保护残根.
作者:孟庆飞;陈亚明;光寒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例口腔正常粘膜,4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标本中CD68及VEGF的表达.结果 口腔鳞状细胞癌巨噬细胞计数与VEGF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口腔粘膜(P<0.01);VEGF表达与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巨噬细胞计数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巨噬细胞计数与VEGF表达之间呈正相关(r=0.439,P<0.01).结论 口腔鳞状细胞癌中TAMs和VEGF表达均与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有关,且二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作者:李宏捷;张玉茹;朱晓虹;李秋芝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根管治疗是目前临床广泛开展的一项治疗技术,主要目的是消除根管内感染源和根尖周组织炎症,并进行充填,所选择根管充填糊剂要具有持续的消毒作用,能促进尖周病变的愈合,因此,选择带杀菌成分的糊剂显得尤为重要.有些根管充填糊剂虽然具有一定的消毒作用,但术后引起炎症是其存在的一大缺点[1].目前,为改进这一缺点,在根管充填糊剂中添加抗菌成分已成为其主要发展方向之一.本文主要对目前应用在根管充填糊剂中的抗菌成分加以综述,以期为该领域内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
作者:张娓;梁新杰;邓旭亮;王英博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人工种植牙是一种新的修复方法,提高了义齿的支持、固位和稳定能力,恢复或重建缺损部位的原有解剖形态,从而恢复口腔系统正常生理功能,减缓了牙槽骨的吸收、萎缩,使患者舒适美观,促进失牙患者全身健康等独特的优点[1],越来越受到失牙患者的青睐.本文通过在对我院口腔种植中心接受种植手术的294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HBIC人工牙种植系统的临床应用效果.
作者:白九评;任贵云;董福生;石培凯;张旭东;栗兴超;李建英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磁共振三维影像与头影测量二维影像测量数据,分析上气道三维成像与二维成像的相关关系,探讨上气道及周围器官在二维影像特点,提高二维影像技术在OSA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快速简捷诊断OSAS提供依据.方法 30名18~25岁无鼾正常(牙合)人,摄制上气道的磁共振及X线头颅侧位片,分别对两者影像资料的上气道及周围器官软腭及舌体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X线头影测量二维影像与MRI三维影像指标比较,软腭厚度、口咽面积、舌体长度二维影像指标与MRI三维影像指标相关程度较好(P<0.05);鼻咽、喉咽、软腭大面积、软腭长度、舌大面积、舌高度相关程度差.结论 在有关上气道及周围器官形态结构研究中X线头影测量二维影像不能替代三维影像,但头影测量可准确反映舌、软腭及口咽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软腭、舌的大小,能较真实的反映上气道及周围器官的改变,可作为诊断OSAS疾患的较好的影像学方法.
作者:于美清;董福生;刘怀军;卢海燕;马文盛;任贵云;雍平;黄勃源;唐龙妹 刊期: 2007年第05期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OSAS)是一种发病率较高可引起多系统损害的疾病,其发病机制是由于上气道狭窄和阻塞引起的,随着对OSAS的深入研究,许多学者认识到上气道结构和颅面形态密切相关,因此,正常颅颌面人群上气道形态结构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研究正常人群上气道结构正常值可以为OSAS的进一步研究及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从正畸学角度出发,试图建立本地区无鼾症正常骨面型人群的上气道正常值.
作者:卢海燕;梁敏英;董福生;马文盛;于美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伴发锁(牙合)的错(牙合)畸形约占总错(牙合)畸形的20%,锁(牙合)不仅大大降低了咀嚼效率,而且由于是一种锁结关系,限制了下颌骨的左右自由移动,可造成下颌骨左右发育不对称,甚至诱发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症(TMJDS)[1].因此,在临床上应充分重视锁结关系的及早解除,提高咀嚼效率,恢复下颌的自由运动.腭托作为加强上颌支抗装置,在临床上使用较多.作者利用改良的腭托装置,矫正锁(牙合)加强支抗,使锁(牙合)和固定矫治同时进行,对牙列拥挤伴有第二磨牙正锁(牙合)的治疗.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作者:邵长江;谢富强;常捷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索树脂透明牙模型在根管治疗前期教学中佳的应用模式.方法 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口腔医学专业的牙体牙髓临床前教学中,应用树脂透明牙模型,设计了盲预备→透预备→后透预备和透预备→盲预备→后透预备两种教学模式,以问卷的方式收集学生反馈,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设置主治医师参照组.结果 初次实习就在直视下完成根管预备,虽然可以直观地看到根管预备的过程,但由于学生对根管预备的程序和手法尚不熟悉,对临床实践中的常见问题缺乏了解.因此,先直视操作并未达到帮助初学学生加深理解一些操作中关键问题的目标,如建立髓腔入口洞形和便易形的重要性,以及牙本质泥对根管预备的影响等.而先做盲法预备后再用透明牙直视下预备的教学模式,则可以起到加深理解的作用.后透预备这一教学设置,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了开髓洞外形和便易形与根管预备效果的关系,并加深了对彻底清创这一机械预备目的的理解.主治医师组的透明牙利用效果佳.结论 盲预备→后透预备→离体牙预备→透预备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发挥透明牙模型的优势,取得好的教学效果.透明牙可以应用于进修教育中.
作者:雍(颹);岳林;冯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1995年1月~2005年12月,笔者采用双反向Z形瓣修复21例腭裂术后伤口裂开或穿孔的患者,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黄迪炎;王昭领;刘颖;李晓飞;朱国雄 刊期: 200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