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灼口综合征的心理因素分析及心理治疗

李健;代成林;华红

关键词:灼口, 心理因素分析, 感觉异常, 系统因素, 临床体征, 口腔粘膜, 发病部位, 病因不明, 粘膜病, 舌痛症, 多因素, 学者, 疼痛, 舌部, 烧灼, 倾向, 局部
摘要:灼口综合征[1](burning mouth syndrome,BMS)是以舌部为主要发病部位,以烧灼样疼痛为主要表现、常不伴有粘膜病损及其他临床体征的一组综合征.又称舌痛症(glossdynia)、舌感觉异常、口腔粘膜感觉异常等.BMS的病因不明,多数学者倾向于多因素发病,并将之归纳为3个方面:局部因素、系统因素和心理因素.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活髓预备牙的临时性保护

    目的介绍活髓预备牙的临时性保护措施和效果.方法局麻下对活髓牙进行规范的牙体预备,414颗预备牙表面涂脱敏剂、底胶或牙本质粘结剂,用ProtempTM、自凝树脂Quick Resin或Unifast,通过间接法或直接法制作临时性修复体,再用ProemTM或丁香油氧化锌糊剂进行粘固.对应用临时性冠桥的牙齿情况、数目分布,修复体件数、使用情况等进行了总结.结果736件临时性修复体中,用直接法、间接法制作的分别为341件和395件.就位困难、咬合高是试戴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发生率分别为16.39%和13.11%.通过临床观察发现,术后多见的并发症就是牙本质过敏,发生率为3.91%.牙髓炎发生率为0.38%.涂脱敏剂、底胶或粘结剂组和不涂组,牙髓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93%和8.18%.结论制作和粘固临时性树脂冠桥能够保护基牙,防止基牙移位、牙龈增生,暂时性发挥修复功能.活髓预备牙表面涂脱敏剂、底胶或粘结剂可以减少术后牙髓并发症发生率,以应用脱敏剂效果好.

    作者:汪大林;邱小倩;李笑梅;唐卫忠;齐文胜;张宁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根管封闭剂

    根管治疗的目的是阻断或治疗因细菌感染导致的牙髓炎或/和根尖周炎[1].目前较为公认的牙髓治疗三原则是①彻底的根管清创;②根管灭菌;③完善的根管充填[2].有效的根尖封闭是获得长期成功牙髓治疗的保证.封闭剂与牙胶和/或牙本质的粘接性提高了根尖封闭的效果[3].

    作者:林菲;杜德顺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老年人心理因素对全口义齿修复质量的影响

    为探索老年人群心理因素对全口义齿修复质量的影响,笔者对89例全口义齿修复者进行了随访,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男56例,女33例,年龄小62岁,大86岁,全口义齿戴用少1年,多29年,平均12.4年.排除标准:凡思维混乱,曾患脑血管意外,曾患颅脑、颌面部外科疾患者除外.

    作者:彭青杰;李晓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上颌第二磨牙近中颊根MB2根管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上颌第二磨牙近中颊根第二根管的临床发现率.方法采用改良髓腔入口和探查近中颊根根管口与腭根根管口之间发育沟或暗线的方法研究上颌第二磨牙近中颊根第二根管的肉眼发现率.结果60例患者的64颗上颌第二磨牙中有19颗存在近中颊根第二根管,发现率为29.7%.结论改良髓腔入口和探查近中颊根根管口与腭根根管口之间发育沟或暗线的方法,有利于发现和治疗上颌第二磨牙近中颊根第二根管.

    作者:梁广智;范兵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牙齿磨损非接触式三维图象检测系统的研制和检测

    目的研制并检测用于牙齿磨损测量的非接触式三维图象检测系统.方法通过数据轮量化手控移动平台使被测模型在水平方向移动,由线状光条和一个面阵CCD(Chrge Coupled Device)摄像机获得单个牙齿咬合面3000~4000个点的三维坐标(在0.5mm移动步长条件下).在Windows环境下完成图象采集、图象显示和相关测量.结果该系统测量范围为15mm×15mm×15mm,测量的精确度达到0.01mm,平均测量误差小于0.01mm,具有良好的操作稳定性.用本系统与万能工具显微镜对一组有微小高度变化的标准块进行测量,二者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该系统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其非接触方式、良好的稳定性、简单快捷的操作优于传统测量方法.

    作者:潘洁;王嘉德;王勇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bFGF与转移因子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

    笔者从2001年始用bFGF(商品名:贝复济)加转移因子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ROU)41例,并以传统方法治疗ROU41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代杰;张洪玲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金黄地鼠颊囊癌变过程中HSP27的表达

    目的探讨HSP27在金黄地鼠颊囊粘膜从正常粘膜、单纯增生、异常增生到鳞癌形成过程中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DMBA诱导金黄地鼠颊囊癌变动物模型,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HSP27的表达.结果HSP27在正常粘膜表达的阳性率为39.13%,单纯增生上皮为40.91%,异常增生上皮为54.55%,阳性染色等级与正常粘膜相比有增强趋势,鳞癌组织为65.52%,与正常和单纯增生组相比明显提高,全部阳性染色等级有随病理等级提高趋势.结论HSP27在正常和单纯增生上皮有基础表达,在癌前病变有提高趋势,在鳞癌则明显提高,说明HSP27在鳞癌形成早期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刘岩;高文信;刘树泰;孙淑芬;刘敏;李晓丽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儿童不良习惯引起的口腔白色角化症的心理治疗

    口腔白色角化病,又名良性角化病,现将我院收治的病例总结如下. 一、资料和方法本组病例选自我院门诊患有由不良习惯引起的白色角化病的儿童20例,年龄6~12岁,男12例,女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10例和对照组10例.

    作者:杨捷;胡玉柱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TIP30蛋白在涎腺腺样囊性癌高转移细胞中的表达鉴定及作用

    目的筛选含有Tip30的涎腺腺样囊性癌高转移细胞,检测TIP30蛋白在涎腺腺样囊性癌高转移细胞中的表达,检测携带外源性TIP30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变化.方法应用脂质体转染方法将TIP30导入ACC-M细胞中,G418筛选阳性克隆,用免疫印记杂交法(Western blot)检测转染细胞中TIP30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分布.结果筛选14天后,含有TIP30的ACC-M单克隆形成,TIP30蛋白在ACC-M中表达稳定;携带外源性TIP30的细胞G0-G1期比例增高,G2-M、S期细胞比例降低.结论ACC-M细胞能稳定表达外源基因TIP30,携带外源性TIP30的细胞G0-G1期细胞比例增高,G2-M、S期细胞比例降低,从而影响ACC-M细胞的生长,是TIP30抑制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生长的可能机制之一.

    作者:张蕾;吕春堂;周中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氢氧化钙应用于根管封药的临床疗效观察

    笔者在2001年5月至2002年9月间将氢氧化钙甘油糊剂用于根管封药治疗慢性根尖周炎,取得良好效果.一、一般资料慢性根尖周炎患牙197例,所有病例均通过临床症状、体征和X线摄片检查确诊,且患牙在就诊前未进行过治疗,并排除患牙周炎、隐裂等影响疗效评价的疾病.随机分成观察组(氢氧化钙甘油糊剂组)和对照组(FC)组,见表1.

    作者:郑建新;吴莹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下颌牵张成骨速度对大鼠下颌骨形态的影响

    目的研究大鼠下颌牵张成骨过程中牵张速度对大鼠下颌骨形态的影响.方法对139只雄性SD大鼠施以单侧乙状切迹至下颌骨下缘的纵向骨切开,放置口外牵张器.3天的潜伏期后随机分成17组,分别以0mm/天、0.2mm/天、0.4mm/天、0.6mm/天的牵张速度连续加力5天,并在术后第3、6、10、24、38天处死.拍摄双侧下颌骨8×10 inch诊断颌片,利用NIH Image Software测量及分析下颌骨长度及牵张间隙面积的变化.结果①快速牵张组的下颌骨长度大于中、慢速组,但低于预期伸长量.②中、慢速组的下颌骨伸长量近乎一致.③牵张间隙的面积随牵张量的增加而增加.结论牵张速度对下颌骨形态有很大影响.快速骨牵张可能导致下颌骨预期长度的减少,而这一变化为该治疗的风险所在.

    作者:汪玲丽;欧阳喈;张栋梁;G.J.King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功能矫形治疗对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上气道结构的影响

    目的探讨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儿童功能矫治前后上气道的改变.方法选择腕骨片示生长发育为FG阶段儿童37例,其中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儿童18例,正常(牙合)19例.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组选用矫治器为Twin-block功能矫治器,治疗时间平均11.9个月,正常(牙合)观察12个月.分别测量矫治前后及观察前后头颅X线侧位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组功能矫治后上气道PAS显著增加,和正常组无差异;UMPW也有显著增加,但未达到正常;舌骨测量中H-MP显著减小,H-VL显著增加.结论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组功能矫治可使舌骨前上移位;增加上气道口咽段间隙,特别是舌根后气道间隙.

    作者:卢海燕;董福生;王好公;左艳萍;马文盛;陈文静;吴建(瓦令)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激光治疗口腔粘膜血管瘤

    口腔粘膜的血管瘤,由于部位的关系,采用手术切除、冷冻、硬化剂治疗等,都不太理想.近年来,临床采用激光治疗口腔粘膜表浅的血管瘤,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曲晓复;高蔚虹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毛蚶壳微晶人工骨治疗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目的用毛蚶壳微晶人工骨引导新骨生成修复骨缺损.方法将24只家兔顶骨制备Φ=1.5~2.0cm大小两个孔,一孔植入人工骨,另一孔为空白对照组,通过拍X线片及做病理切片,观察骨缺损的修复情况并对材料做出评价.结果材料植入早期可见异物巨细胞反应、泡沫细胞增生.3个月以后在植入物周围有新骨形成,终植入物被新骨替代.而对照侧可见少量的骨组织,大部分仍为纤维组织.X线表现:早期植入物与骨腔边缘之间有密度减低的圆状阴影,颗粒状物清晰可见;中期植入颗粒间界限轻度模糊,后期植入物与骨腔边缘已融合,呈白色致密影像.对照侧仍可见密度减低骨腔阴影.结论毛蚶壳微晶人工骨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及生物降解性,可以引导和促进骨组织再生,为一种前景广阔的新的骨代用品.

    作者:张建成;张洪杰;王永秀;陈瑞扬;张乃君;张路;张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残髓炎的临床分析

    为了进一步认识和防止残髓炎的发生,笔者将1999~2002年在我科诊断或怀疑为残髓炎的病例进行临床分析.一、一般资料我们采集了1999~2002年在我科就诊后诊断为残髓炎的病例136例作为观查分析对象,以上病例都曾作过干髓、牙髓塑化治疗或根管治疗,牙齿上均可见完善或不完善的充填物.其中男64例,女72例,年龄16~65岁之间,既往有牙髓治疗史(干髓25例,牙髓塑化治疗96例,根管治疗不佳15例).前牙11例,双尖牙42例,后磨牙83例,见表1.

    作者:李桂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下颌角弧形截骨术前后肌酸激酶活性的变化

    目的论证下颌角弧形截骨术后咬肌是否会发生相应萎缩.方法6月龄山羊12只,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行双侧下颌角弧形截除术,对照组行双侧下颌角区的咬肌剥离,并分别于术前1周和术后3日、1周、1月、2月、3月、6月测定血清中肌酸激酶的活性.结果术后血清中肌酸激酶的活性急剧升高,但是在恢复至术前水平的过程中两组所需时间不同.结论下颌角截骨术后咬肌会相应萎缩,故治疗下颌角肥大无需切除咬肌即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闫炳智;董福生;归来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两种桩系统修复对根管治疗牙强度的影响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弹性模量的桩系统对根管治疗牙修复后强度的影响.方法20颗近期拔除的完整人上颌中切牙,根管治疗后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颗.组一进行玻璃纤维桩ParaPost Fiber White(Coltene/Whledent Inc)、复合树脂核及铸造全冠修复.组二进行铸造镍铬桩核及铸造全冠修复.每组牙均保留1.5mm的牙本质肩领(Ferrule).实验标本包埋于自凝树脂块中,固定在DCS5000材料试验机上.加载头以1mm/min的速度,与牙长轴成130°进行加载直至标本断裂.断裂强度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断裂方式采用Fisher's精确概率法(P<0.05).结果组一断裂强度为43.406±18.959kg,组二33.680±9.675kg,差异无显著性(P>0.05).可修复性断裂方式见于玻璃纤维桩核,而不可修复性的破坏多见于铸造镍铬桩核组(P<0.001).结论在牙体预备保留1.5mm牙本质肩领(Ferrule)的情况下,两种不同弹性模量的桩对根管治疗牙桩核加全冠修复后的强度影响无差异,可修复性的破坏见于弹性模量与牙本质近似的玻璃纤维桩组.

    作者:谭建国;冯敏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三种牙体充填材料边缘封闭性的实验研究

    目的比较三种牙体充填材料体外充填后的边缘微渗漏程度.方法选择完整离体磨牙,清洁备洞后,充填不同牙科材料,模拟口腔温度进行贮存,采用染料渗透实验,用测量显微镜观测染料渗入牙齿的程度及电镜测量充填体边缘的缝隙宽度.结果三组充填物边缘均有染料渗入,程度不等,银汞合金胶囊>光固化充填树脂(非酸蚀型)>光固化充填树脂(酸蚀型).充填物与牙体间的缝隙宽度平均值为:银汞合金胶囊15.78±11.55微米;光固化充填树脂(非酸蚀型)12.09±9.13微米;光固化充填树脂(酸蚀型)9.61±4.13微米.结论充填物边缘密合性以光固化充填树脂(酸蚀型)为佳.经统计分析,与其他二组充填材料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作者:吴清柱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蜂胶防龋口胶临床应用观察

    目的对蜂胶防龋口胶防龋作用进行临床观察.方法将2241名幼儿园3~4岁儿童按班级随机分成蜂胶防龋观察组(799例),每二日服用一次蜂胶防龋口胶;木糖醇口胶对照组(678例),每二日服用一次木糖醇口胶;空白对照组(760例),不服用任何药物,连续观察二年.结果二年后蜂胶防龋口腔组的患龋率、龋均、龋面均明显低于木糖醇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1).结论蜂胶防龋口胶有明显的防龋作用.

    作者:杨更森;侯晓薇;郭兰英;刘春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福州地区牙列拥挤的调查分析

    牙列拥挤是错(牙合)畸形中的重要表现,占错(牙合)畸形患病率的19.54%~49.95%.在全国错(牙合)畸形的调查中牙列拥挤的患病率从9.52%~32.36%不等[1~5].考察牙列拥挤随生长发育的变化趋势,为牙列拥挤的预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王碧娟;梁甲兴;詹华勇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