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炳智;董福生;归来
根管治疗的目的是阻断或治疗因细菌感染导致的牙髓炎或/和根尖周炎[1].目前较为公认的牙髓治疗三原则是①彻底的根管清创;②根管灭菌;③完善的根管充填[2].有效的根尖封闭是获得长期成功牙髓治疗的保证.封闭剂与牙胶和/或牙本质的粘接性提高了根尖封闭的效果[3].
作者:林菲;杜德顺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经阴道给予雌激素后对灼口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采用甲硝唑栓(对照组)和雌激素栓(雌三醇栓,E3栓剂,治疗组)分别经阴道用药,并对甲硝唑栓组行自身前后对照.结果甲硝唑使用后对灼口综合征无效,自身前后对照有统计学意义;雌三醇栓组与甲硝唑组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雌三醇栓剂可作为治疗灼口综合征的有效手段,在治疗灼口综合征的同时明显地改善了更年期的症状,收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其疗效肯定,使用简单,方便,长期使用对机体无不良刺激.
作者:周昌龙;张引成;李家伟;李丽;郑英;雷光杨;董述权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笔者从2001年始用bFGF(商品名:贝复济)加转移因子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ROU)41例,并以传统方法治疗ROU41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代杰;张洪玲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本文回顾了天津市口腔医院1966年~2004年经病理确诊的腮腺囊肿22例住院病例,对其临床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并对其诊断及治疗进行总结.
作者:穆洁;张洪杰;陈瑞扬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慢性氟中毒对小鼠切牙成釉细胞骨形成蛋白-2(BMP-2)表达的影响,探讨氟斑牙的致病机制.方法建立小鼠慢性氟中毒氟斑牙模型,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下切牙成釉器细胞内BMP-2的表达分布.结果BMP-2在分泌期成釉细胞、成牙本质细胞表达强,在中间层细胞,星网状细胞中均有表达,并且随着氟浓度的升高,表达减弱.结论氟抑制BMP-2在成釉细胞中的表达,影响釉基质分泌.
作者:侯铁舟;梁俊;陶洪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前牙内倾型深覆(牙合)矫治的有效方法.方法总结该类病例的临床表现,正畸矫治器的设计及矫治方法,并对矫治前后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及配对T检验.结果患者上下颌骨关系明显改善,前牙牙槽高度、后牙牙槽高度、ANB角、上下中切牙轴角及16岁以下患者下颌体长度矫治前后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治疗前牙内倾型深覆(牙合)的关键在于升高后牙牙槽高度,降低前牙牙槽高度,改正前牙轴向,促进下颌骨的生长发育.
作者:姜萃长;黄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TEN在腮腺多形性腺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克隆、基因测序的方法来分析腮腺多形性腺瘤及正常腺体组织中PTEN基因第5、第6及第8外显子有无突变及缺失.结果通过对PTEN基因三个外显子的克隆测序,发现有2例外显子8发生突变,其中一例引起编码的氨基酸发生变化.结论初步判断,在DNA水平抑癌基因PTEN在腮腺多形性腺瘤中存在突变,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作者:张茹慧;李春艳;王军军;欧阳红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比较分析严重恒牙先天缺失病例的缺牙特点,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37例多个恒牙(≥6个)先天缺失的病例按临床表现分为综合征型和单纯型先天缺牙两组,从恒牙先天缺失数目、牙位分布、余留牙畸形及牙齿大小等方面比较分析严重先天缺牙的表型特点.结果综合征型先天缺牙比单纯型先天缺牙在平均缺牙数目、现存牙齿合并畸形上都表现得更为严重(P<0.05);两组严重缺牙患者先天恒牙缺失的牙位分布在上下颌和左右侧之间均无差别(P>0.05),缺失牙位均呈对称分布,但易缺失的牙位有所不同;严重先天缺牙患者现存恒牙牙冠宽度较正常值偏小(P<0.05).结论多个恒牙先天缺失包含复杂的临床表现,综合征型与单纯型的严重先天缺牙在口腔缺牙特点上有明显差异,值得临床鉴别参考.
作者:张晓霞;冯海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口腔粘膜的血管瘤,由于部位的关系,采用手术切除、冷冻、硬化剂治疗等,都不太理想.近年来,临床采用激光治疗口腔粘膜表浅的血管瘤,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曲晓复;高蔚虹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3H-TdR掺入粘附试验测定VEGF对体外培养的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系TSCCa细胞同质性粘附作用以及Boyde Chamber观察VEGF诱导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转移作用.结果1ng/ml、5ng/mlVEGF诱导TSCCa细胞60min、90min、120min,3H-TdR掺入实验(dpm/min)分别为1773.67±289.64、2180.32±326.321、2256.43±310.31和1687.38±226.24、2045.68±273.26、1891.52±213.84,10ng/ml VEGF诱导TSCCa细胞60min、90min、120min,3H-TdR掺入实验(dpm/min)分别为1436.69±326.03、1380.32±201.04、1228.56±237.07,显著低于对照组60、90、120min的2184.49±314.72、2746.53±255.17、3560.14±377.35(P<0.05或0.01),用VEGF 1ng/ml、5ng/ml、10ng/ml培养口腔鳞状细胞癌2h,Boyde Chamber小室下室浸润的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数分别为6.67±1.78、17.17±2.38、22.33±2.54×104/ml,分别高于对照组2.48±1.02×104/ml(P<0.05或0.01).结论VEGF可以促进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转移,与VEGF降低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的同质性粘附作用有关.
作者:金晓明;李雅馨;刘桂芳;李金荣;李宁毅;贾暮云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通过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研究探讨年轻恒前牙活髓切断术的愈后.方法临床上观察¨例露髓冠折的上颌年轻恒中切牙活髓切断术后的牙根形成情况,牙根形成后,行根管治疗术,并对取出的根髓进行常规组织学研究,观察其病理变化.结果所有病例牙根均正常形成,根髓的组织学表现为与正常牙髓相比,出现根髓的退行性变,即成纤维细胞减少,胶原纤维增多,且有的牙髓出现玻璃样变性、钙变和细胞间质的颗粒样变性.结论活髓切断术是年轻恒前牙露髓冠折的首选治疗方法,但在牙根形成后,根髓会出现退行性变,因此,需及时改做根管治疗,为进一步的永久修复做准备.
作者:郑树国;王晶;高岩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埋伏牙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是导致(牙合)畸形的因素之一,若不及时处理,可导致颌骨囊肿、邻牙牙根的吸收、扭转、倾斜等.笔者从2000年3月~2003年3月3年间,对19例20颗埋伏牙进行翻瓣开窗,闭合性牵引,疗效满意.
作者:申秀梅;李显锋;李梅霞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通过临床和实验研究,确定氢氧化钙牙胶尖的杀菌作用和临床应用效果,并通过对比研究,找出其适应证.方法选取乳牙慢性牙髓炎、乳牙慢性根尖周炎和年轻恒牙外伤露髓病例进行根管封药,观察临床效果,并在临床上比较氢氧化钙牙胶尖、樟脑酚(CP)、甲醛甲酚(Fc)根管封药效果.结果乳牙慢性牙髓炎和年轻恒牙露髓患儿,封药一周后原有症状基本消失,对慢性根尖周炎也有一定疗效.氢氧化钙牙胶尖封药后效果强于CP,根尖反应小于Fc.结论氢氧化钙牙胶尖适用于乳牙、年轻恒牙根管内封药,可以推广使用.
作者:葛立宏;刘鹤;陈洁;吴南;李静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一种矫治较大年龄骨性Ⅲ类错(牙合)的良好治疗方法,并评价其对软硬组织改变的效果.方法选取30例10-15岁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将治疗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给予上颌前方牵引配合快速扩弓治疗,约半年之后开始第二阶段多曲方丝弓技术治疗,直至咬合关系达理想状态,给予保持.结果所有患者经两个阶段治疗后,上颌及上切牙前移,下颌向后下旋转,伴下切牙后移,均显著改善了骨性Ⅲ类错(牙合)的凹陷型侧貌,且咬合关系调整理想,达到了功能与外形的完美统一.结论前方牵引可使骨改建,多曲方丝弓技术可产生牙性代偿及部分牙槽骨改建,将前方牵引与多曲方丝弓技术相结合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充分调动了患者的生长潜能,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孔凡芝;王玉玲;王春玲;丁双英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筛选含有Tip30的涎腺腺样囊性癌高转移细胞,检测TIP30蛋白在涎腺腺样囊性癌高转移细胞中的表达,检测携带外源性TIP30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变化.方法应用脂质体转染方法将TIP30导入ACC-M细胞中,G418筛选阳性克隆,用免疫印记杂交法(Western blot)检测转染细胞中TIP30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分布.结果筛选14天后,含有TIP30的ACC-M单克隆形成,TIP30蛋白在ACC-M中表达稳定;携带外源性TIP30的细胞G0-G1期比例增高,G2-M、S期细胞比例降低.结论ACC-M细胞能稳定表达外源基因TIP30,携带外源性TIP30的细胞G0-G1期细胞比例增高,G2-M、S期细胞比例降低,从而影响ACC-M细胞的生长,是TIP30抑制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生长的可能机制之一.
作者:张蕾;吕春堂;周中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上颌第二磨牙近中颊根第二根管的临床发现率.方法采用改良髓腔入口和探查近中颊根根管口与腭根根管口之间发育沟或暗线的方法研究上颌第二磨牙近中颊根第二根管的肉眼发现率.结果60例患者的64颗上颌第二磨牙中有19颗存在近中颊根第二根管,发现率为29.7%.结论改良髓腔入口和探查近中颊根根管口与腭根根管口之间发育沟或暗线的方法,有利于发现和治疗上颌第二磨牙近中颊根第二根管.
作者:梁广智;范兵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笔者近期应用派丽奥盐酸米诺环素软膏(以下简称派丽奥软膏)治疗牙周炎26例,取得较好的效果.一、材料和方法选择牙周炎患者51例,其中男23例,女28例,年龄26~66岁,平均46岁.随机分为试验组(26例)和对照组(25例),入选者均符合以下条件:①全身健康,无系统性疾病,妇女未妊娠或哺乳;②15天内未服用抗生素;③牙龈充血,水肿,探诊出血或牙周溢脓,牙周袋探诊深度≥4mm.
作者:杜世莲;杨勇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大涎腺癌患者的颈部淋巴结转移并不常见,据报道,腮腺癌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比例为16%,颌下腺、舌下腺癌为8%[1].但是,颈部淋巴结转移对于大涎腺癌患者的预后有着很大的影响,首次接受治疗的腮腺癌患者,如果没有颈部淋巴结转移,其5年生存率为74%,而一旦出现病理证实的颈部淋巴结转移,其5年生存率仅为9%,颌下腺癌患者相应的数字为41%和9%[2].本文对大涎腺癌患者颈部淋巴结处理的现状作一回顾.
作者:毛驰;俞光岩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介绍活髓预备牙的临时性保护措施和效果.方法局麻下对活髓牙进行规范的牙体预备,414颗预备牙表面涂脱敏剂、底胶或牙本质粘结剂,用ProtempTM、自凝树脂Quick Resin或Unifast,通过间接法或直接法制作临时性修复体,再用ProemTM或丁香油氧化锌糊剂进行粘固.对应用临时性冠桥的牙齿情况、数目分布,修复体件数、使用情况等进行了总结.结果736件临时性修复体中,用直接法、间接法制作的分别为341件和395件.就位困难、咬合高是试戴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发生率分别为16.39%和13.11%.通过临床观察发现,术后多见的并发症就是牙本质过敏,发生率为3.91%.牙髓炎发生率为0.38%.涂脱敏剂、底胶或粘结剂组和不涂组,牙髓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93%和8.18%.结论制作和粘固临时性树脂冠桥能够保护基牙,防止基牙移位、牙龈增生,暂时性发挥修复功能.活髓预备牙表面涂脱敏剂、底胶或粘结剂可以减少术后牙髓并发症发生率,以应用脱敏剂效果好.
作者:汪大林;邱小倩;李笑梅;唐卫忠;齐文胜;张宁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随着牙体治疗修复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牙科材料的不断更新,许多残根残冠得到修复.笔者自1999年8月至2002年8月期间,共接诊髓室底穿孔磨牙37颗,采用VITAPEX与玻璃离子水门汀联合修补穿孔处,效果明显.
作者:曲红梅;张念;陶善柏 刊期: 200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