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一个中国汉族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家系致病基因的定位研究

范志朋;闫志敏;华红;王松灵;徐岩英

关键词: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连锁分析, 单体型
摘要:目的定位一个中国汉族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家系的致病基因.方法选择基因ALK-1及endoglin作为该HHT家系致病基因的候选基因,在候选基因染色体区域进行定位.结果连锁分析结果发现ALK-1染色体区域微卫星遗传标记D12s1586LODZMAX为1.82,D12s1677 LODZMAX为1.74,D12s1635 LODZMAX为1.65,D12s368 LODZMAX为1.87,支持连锁.构建单体型发现家系内所有患者在ALK-1染色体区域都连锁,无交换重组现象.而endoglin染色体区域微卫星遗传标记连锁分析结果不支持连锁.结论这个中国汉族HHT家系的致病基因定位在ALK-1染色体区域.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低细胞密度状态下的人骨髓间质干细胞成骨能力研究

    目的研究低密度人骨髓间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MSCs)体内成骨能力及影响因素.方法从人髂骨骨髓分离培养hMSCs.以不同细胞密度与块状和颗粒型磷酸钙陶瓷(HA/TCP)载体混合,移植于裸小鼠体内,分别观察2和3个月,组织学评价研究hMSCs异体体内成骨的小细胞密度.按3.3×10 6个细胞/cm3载体的比例混合细胞与载体(HA/TCP和鼠尾胶原包被的HA/TCP),体外共培养一周后移植裸鼠皮下,3个月后,组织学评价细胞载体体系体外培养和胶原包被载体对hMSCs体内成骨能力的影响.结果只有以3.3×106个细胞/cm3载体在体内移植3个月后可观察到在块状和颗粒HA/TCP表面有骨组织生成.用鼠尾胶原包被的颗粒HA/TCP和细胞与载体体外共培养并无明显促进骨组织生成作用.结论保证hMSCs异体成骨的小细胞密度为3.3×10 6个细胞/cm3载体.在低密度hMSCs状态下,鼠尾胶原和细胞与载体体外共培养并不能提高hMSCs的成骨能力.

    作者:王衣祥;李盛琳;武登诚;章魁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微波热凝治疗舌前腺粘液囊肿的疗效观察

    舌前腺位于舌尖腹面粘膜下层,为粘液腺,发生于小唾液腺的粘液囊肿目前主要采用手术将囊肿彻底切除后严密缝合手术切口的传统术式治疗.但舌前腺粘液囊肿的术后复发率较高,笔者采用微波热凝法治疗舌前腺粘液囊肿61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术后6个月随访无复发病例.

    作者:赵英;王永秀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壁性造釉细胞瘤的诊断及治疗探讨

    本文通过对11例经病理确诊的壁性造釉细胞瘤的诊断及治疗,就其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做一初步探讨.一、临床资料本组11例壁性造釉细胞瘤,男4例、女7例,年龄大34岁,小13岁,发生于下颌骨9例,上颌骨2例.颌骨病变表现为无痛膨隆,病程较造釉细胞瘤短,除1例发现二年就诊,余10例均1年内就诊,颊舌侧骨板均同时膨出,且膨隆周界骨壁菲薄、均匀,呈气球状,肉眼见囊壁厚薄不均,且有乳头状物突入囊腔,8例囊内容物为少量黄色和褐色液体,3例囊内无囊液,7例囊内含牙,全部标本均经10%福尔马林固定,HE染色,病理证实为壁性造釉细胞瘤,X线片显示单房、囊内透光不均匀,边界骨反映线较粗,囊内牙根吸收的3例,6例病变区牙根均显扇形分布,牙根无明显吸收.

    作者:杨艺农;方先勇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口腔鳞癌N0和N1颈部淋巴结的处理

    头颈部鳞癌颈部淋巴结的处理是头颈外科领域具争议的课题.虽然早期的争议大多集中于NO颈部的处理,但是,近年来随着对颈部淋巴结转移机率和方式认识的不断加深,随着各种改良颈清除术式在临床应用的逐步推广,特别是选区性颈清除术(selective neck dissection,SND)[1]的不断深入人心,目前争论的焦点已经越来越多地集中于N1颈部淋巴结的处理.本文对口腔鳞癌NO和N1颈部淋巴结处理的现状作一介绍.

    作者:毛驰;俞光岩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流动性充填材料用于预防性树脂充填的实验研究

    目的以传统的复合树脂+窝沟封闭剂的方法为对照组,用体外实验的方法评价流动树脂、流动复合体在预防性树脂充填(preventive resin restoration,PRR)治疗中的情况.方法患小面积龋被拔除第三恒磨牙9颗,分别用流动树脂(A组)、流动复合体(B组)和传统的复合树脂材料+窝沟封闭剂(C组)的方法进行PRR治疗.50%AgNO3浸染法检查微渗漏;用SEM观察树脂与牙齿的结合情况.结果①渗透实验表明各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微渗漏;在微渗漏率方面,A组低于对照的C组(P<0.05),在树脂渗透率方面A组低于B组和C组(P<0.05).②SEM上显示A与B组相似,多数标本树脂与牙齿接触的界面上有结合良好的树脂突样结构,但树脂在和窝沟底部与牙体组织结合较差,特别在极细窝沟处;C组中结合良好的界面所占比例较少,复合树脂勉强压入窝洞后充填不实,在沟底部常见宽大裂纹.结论在流动复合体和流动树脂在PRR治疗时更适用于沿窝沟走向侵润的窄长形态的窝沟内龋,而传统PRR法更适用于单个龋损直径在1.5~2mm左右的圆形或卵圆形的小面积龋,流动性充填材料在PRR治疗中可作为传统法的一种补充,大限度地保留健康牙体组织.

    作者:秦满;夏斌;刘宏胜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腮腺粘液表皮样癌的研究进展

    粘液表皮样癌是常见的涎腺恶性肿瘤.可见于任何年龄,40~60岁为发病高峰,女性较男性多见,约为1.5:1.粘液表皮样癌在大涎腺肿瘤中占5%~10%,其中90%发生于腮腺,其余发生于颌下腺.在小涎肿瘤中约4%-20%,大多见于腭腺,其次为磨牙后腺、舌腺、唇腺,颊腺[1].

    作者:张继青;钟雷;虞宁娜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c血清型变形链球菌致龋相关基因/DNA片段的批量克隆与高通量筛选

    目的筛选含致龋相关基因/DNA片段的阳性克隆,为探究变形链球菌致龋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将抑制消减杂交方法获得的高毒力株特异的消减PCR产物与T/A载体pCR2.1连接,将连接产物转化E.coli TOP10F′感受态细胞,进行蓝白筛选.对96个转化子进行Colony PCR,将PCR产物点样于同一尼龙膜上,分别与地高辛标记的变形链球菌高、低毒力株基因组DNA/AluI酶切产物杂交,高通量筛选阳性克隆.结果随机挑取了96个白色或白色中央有蓝色的菌落,经过Colony PCR,其中有1个转化子的扩增产物为双带,其余均为0.2~2kb之间的单一条带.经过杂交,以与高毒力株基因组有杂交信号,而与低毒力株基因组无杂交信号或信号明显弱的转化子为阳性克隆,筛选的阳性率为50%左右,阳性克隆中含有c血清型变形链球菌致龋相关的基因/片段.结论对抑制消减杂交方法获得的变形链球菌高毒力株特异的消减PCR产物进行批量克隆和高通量筛选,获得了致龋相关的基因/DNA片段.

    作者:郭丽宏;史俊南;肖晓蓉;朱硃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微波组织凝固治疗口腔癌的机制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微波组织凝固(Microwave Tissue Coagulation,MTC)治疗口腔癌后引起细胞凋亡、免疫增强的机制.方法采用MTC方法治疗原发灶,治疗前后辅以平阳霉素化疗,颈部行舌骨上清扫或全颈淋巴结清扫,治疗后取标本作光镜、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随访6~24个月.结果经MTC治疗后病理报告为变性坏死组织、炎性肉芽、渗出坏死、增生或不典型增生.电镜下可见大量细胞凋亡现象及肥大细胞.结论MTC可杀灭口腔癌原发灶,同时诱导邻近组织细胞凋亡和免疫增强来控制肿瘤的局部复发.

    作者:段玉芹;张素欣;陈中;陈彦平;郭兰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免疫球蛋白测定与临床治疗

    笔者于2000~2002年间,测定了196例颌面部不同间隙感染住院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发现此类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有显著的改变,对治疗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庄乾瑞;李安泽;薛维霞;娄耀君;张淑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人牙本质磷蛋白功能片段的真核表达

    目的本研究旨在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真核表达包含功能区的人DPP片段.方法构建了人DPP蛋白5′端基因片段的杆状病毒表达质粒pFastBacHb-hDPP-N,经BH10BAC转座反应后感染昆虫细胞sf9,进行重组蛋白的表达.结果经2~3代后,重组病毒产生明显的CPE,人DSPP蛋白特异性多克隆抗体Westem blot鉴定,结果显示重组病毒感染3代毒sf9细胞的裂解物中在约17KD位置上出现了特异性的反应条带.结论表明杆状病毒系统可表达人DPP基因片段.为进一步通过对人DPP功能片段的研究揭示DPP在牙齿发育和牙髓修复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奠定基础.

    作者:万领;李玉晶;张福萍;张瑾;周伟;董小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不同矫治方法对口呼吸所致安Ⅱ1错(牙合)患者硬组织影响的比较研究

    目的寻求口呼吸所致安Ⅱ1错(牙合)畸形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在28例恒牙期口呼吸所致安Ⅱ1错(牙合)患者中,有16例采用Tip-Edge差动直丝弓技术进行矫治;另外12例以快速扩弓联合Tip-Edge技术进行矫治,用图像数字化X线头颅定位摄片仪,作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对比分析,并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联合治疗组S-Go增加3.21mm,U6-PP、L6-MP分别减小1.63mm和1.42mm,Yaxis、SN-MP、FH-MP和SN-PP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小,与单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两个组治疗后的SNB、U1-L1和Go-Pg及等测量值明显增大,ANB则明显减小,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对口呼吸所致的安Ⅱ1错(牙合)患者而言,采用快速上颌扩展联合Tip-Edge差动直丝弓技术进行治疗,更有利于垂直向的控制.

    作者:姚霜;刘晓君;杨霜;杨苹;徐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掌跖角化-牙周病综合征1例

    患儿,女,2.5岁,主因手、足脱皮2年,前牙松动、咬合疼痛1.5年就诊.患儿6个月时,双手足皮肤无明显诱因出现红肿、脱皮、皲裂,伴手足多汗、恶臭,冬季加重,夏季减轻.曾口服药物治疗(具体药物不详),症状无好转.患儿8个月时乳前牙萌出,牙体形态正常,牙龈充血肿胀.1岁时,患儿乳前牙出现松动、咬合痛,牙龈红肿、溢脓明显,未治疗.家族中无类似患者.父母非近亲结婚.查体:营养较好,智力正常,反应灵敏,无佝偻病体征,心肺腹无异常,毛发稀黄.双手、足掌皮肤充血、粗糙、脱屑、皲裂,肘膝部及其它部位皮肤正常.上下乳切牙、侧切牙完全萌出,牙龈红肿、退缩,根中2/3裸露,表面附着多量牙垢,Ⅲ度松动,乳切牙唇、舌面可探及0.5cm~0.8cm牙周袋,唇侧牙龈松软.

    作者:郝淑青;刘学聪;张军桥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牙块辅助光固化树脂材料充填的可行性分析

    近一个时期,光固化树脂材料的缺点逐渐暴露出来,其中以含有雌性激素的问题为突出[1~3].为了尽可能地减少光固化树脂材料的这种负面作用,更好地发挥其优点,笔者从减少光固化树脂材料的使用量为出发点,就应用由拔除牙齿制作的牙块来辅助光固化树脂材料进行牙体修复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在模拟咬合力冲击后,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就牙块和牙体与光固化树脂材料的结合情况进行了分析,证明了使用牙块辅助光固化树脂材料进行充填,在粘着固位方面与单纯使用光固化树脂材料充填无明显差异.

    作者:姚军;棚濑精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舌瓣修复口腔组织缺损9例报告

    舌瓣适用于口内中小型组织缺损的衬里,舌瓣与咽后壁组织瓣联合应用可修复软腭全层缺损,并有助于腭咽闭合.现将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1992年以来应用舌瓣修复9例口腔缺损的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一兵;赵吉宏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激光荧光法断早期龋病

    目前许多早期龋病量化诊断的方法因具有破坏性,不能应用于临床.近年来,激光荧光法(LaserFluorescence,LF)解决了上述问题,已应用于早期龋病的诊断,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作者:陈剑锋;石四箴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口腔病灶感染3例分析

    口腔中被致病性微生物感染的牙髓、牙周组织、扁桃体均可成为病灶,如向远隔器官转移则形成新的症状.有时病灶的存在不为临床医生察觉或常被忽视,使病灶感染有关的疾病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作者将遇到的3例典型病例进行分析和讨论,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曹经一;许长志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230例乳磨牙牙髓-根周炎的临床分析

    乳磨牙的解剖结构比较特殊,往往牙髓尚未完全坏死,即可引起牙龈局部肿胀、脓肿,甚至形成瘘管,本文将我科治疗的230例乳磨牙牙髓-根周炎症作一总结分析.

    作者:张丽瑾;周培珍;倪锦囡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口腔鳞状细胞癌颈淋巴转移范围和临床病理因素间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颈淋巴转移范围和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方法对26例已存在颈淋巴转移的原发口腔癌患者,进行颈淋巴转移范围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的统计分析,寻找影响转移范围的主要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肿瘤生长方式和分化程度与转移范围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生长方式(浸润型)和肿瘤转移范围相关.结论对颈淋巴已有转移的口腔癌患者,若原发灶为浸润性生长,肿瘤倾向于更大范围的转移.对已有颈淋巴转移的口腔癌患者,颈淋巴清扫术范围的制定,主要考虑肿瘤生长方式,适当考虑肿瘤发病部位、厚度、大小和细胞的分化程度,可以不考虑患者年龄和性别.

    作者:李羽安;郭传瑸;高岩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地塞米松对A系小鼠胚腭突间充质细胞增殖代谢的影响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地塞米松(DEX)对A系小鼠胚腭突间充质细胞增殖和DNA、蛋白质及PGE2合成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9组,每组设平行4孔(瓶),每组分别加入DEX使其终浓度为0.05ng/ml,0.1ng/ml,0 5ng/ml,hg/ml,5ng/ml,10ng/ml,50ng/ml,100ng/ml,1000ng/ml,每组均设空白对照,在实验后第1、3、5天分别检测细胞的OD值及PGE2的含量,并在第3天时检测DNA、蛋白质的含量.结果DEX可显著增加腭突间充质细胞的OD值,促进DNA及蛋白质合成,在含量0.5ng/ml时DEX的促进生长作用强.在培养早期DEX轻度降低腭突间充质细胞PGE2的合成,而在培养后期则表现为显著抑制作用.结论DEX显著促进腭突间充质细胞的增殖代谢,可能干扰腭突间充质细胞的正常生长代谢而影响了腭发育.

    作者:孙晋虎;石冰;王大章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破骨细胞出现区应力特点的三维有限元法分析

    目的探讨大鼠磨牙近中倾斜移动时破骨细胞出现区的应力特点.方法大鼠上颌第一磨牙在40g、100g力作用2周后,制作连续牙周切片,进行组织学观察,同时建立其三维有限元模型,将组织切片与应力分布的结果对比观察,分析牙周膜内破骨细胞出现区的应力特点.结果无论100g还是40g力作用下,破骨细胞出现频数高区域的小主应力(Min)以及应力在牙齿移动方向上的分量(S11)均在一个较小应力范围内,而Max、Von Mises应力则无此现象.同一力作用下破骨细胞出现区的应力仅S11不随牙根不同部位的变化而变化.结论大鼠磨牙倾斜移动时破骨细胞出现与牙齿移动方向上的应力分量、小主应力分布有着密切的联系.

    作者:卢燕勤;张素银;任力锋;翦新春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