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新华;冷相英;郭建民
目的探讨可摘式钛合金牙周夹板对慢性牙周炎松动牙的临床固定效果.方法将30例需做可摘式牙周夹板的慢性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两组,每组15人.即实验组:制作钛合金牙周夹板23件,固定松动牙115颗;对照组:制作钴铬合金牙周夹板21件,固定松动牙106颗.戴用夹板前后均以LHLY型牙动度位移测量仪记录患者牙齿松动度数值的变化,用以比较两种牙周夹板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分别在戴用牙周夹板1月、3月、半年、1年后进行复查,用测量仪所测牙齿松动度数值均较治疗前不同程度减小,临床有效率均为93%.但钛合金夹板和钴铬合金夹板对牙周病松动牙的固定疗效比较无差异.结论可摘式钛合金牙周夹板对牙周病松动牙有良好的临床固定效果,是牙周病治疗理想的修复方法.但是钛合金夹板是否比钴铬合金夹板对牙周病松动牙的固定疗效更好尚需要进一步研究.
作者:李玉玲;林春华;陈放;兰利冲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外伤性牙脱位是口腔颌面外科门诊的常见病,牙再植术是治疗牙脱位有效的方法.笔者选择1989年1月~1999年1月间来我院就诊的牙脱位患者52例,脱位牙87颗,经再植治疗后,对其预后及相关因素进行探讨.
作者:申秀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SLNB)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准确性.方法对31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前使用核素扫描法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 , SLN)示踪,体表定位;术中γ-探测仪进一步识别SLN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同时行颈淋巴清扫;术后对SLN和颈淋巴清扫的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SLNB对全组病例颈部淋巴结转移状况评价的准确率为96.8%,灵敏度为92.3%,假阴性率为7.7%.结论 SLNB是口腔鳞状细胞癌治疗中的一项新技术,能高灵敏度的反映颈淋巴结状态,具有临床可实用性.
作者:段玉芹;何洋;郭兰涛;陈忠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北京市12岁儿童龋病患病率和牙周健康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西城区616名12岁儿童进行患龋状况调查,对其中二分之一的样本做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06份,统计分析龋齿和牙石检出率与影响因素间的关系.结果患龋率43%龋均0.95,62%的儿童牙面清洁,10.6的牙周健康.结论与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相比,患龋率,龋均和需治疗牙数有所下降,但牙周健康状况较差.有晚上刷牙习惯的儿童患龋率较低,从未发现自己牙龈出血的儿童牙石少.
作者:朱文昊;周红玲;初里楠;王伟健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游离组织瓣移植是目前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常用方法,由于游离皮瓣位置灵活、血供可靠,不仅可以保证口腔恶性肿瘤扩大切除的彻底性,而且有助于术后功能的恢复.表面感觉与口腔功能密不可分,如咀嚼、吞咽、语言、唾液分泌、机体防御等都与口腔感觉密切相关.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术后口腔感觉的恢复直接影响口腔功能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利用感觉性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目的就是大可能地恢复口腔颌面部的感觉功能[1].
作者:张铁柱;毛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自体移植骨段上复发的成釉细胞瘤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收集自1958~2004年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的6例自体骨移植段上复发的成釉细胞瘤,进行了临床及影像学分析.6例均原发于下颌骨.手术中分别采用了自体肋骨或髂骨移植.结果复发时间短4年,长38.5年,平均24.4年.4例复发时无特殊的临床表现,1例植骨区有轻度膨胀,另1例表现为植骨区软组织外突肿物增长迅速.6例均病理证实为成釉细胞瘤复发,其中1例部分恶变.影像学表现为:①多房型:房室大小相差不多3例,呈蜂窝样1例,房室大小相差悬殊破坏广泛有多房遗迹1例;②单房型1例.结论成釉细胞瘤可以在植骨术后很长时间于移植骨段上复发,因此进行长期X线复查是必要的.复发病变在影像表现上与原发成釉细胞瘤类似.
作者:张万林;吴运堂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笔者自1999年以来,对唇裂继发鼻畸形患者采用多种手术法,个性化设计为原则,其中32例鼻畸形患者采用多孔高密度聚乙烯置入进行鼻畸形的整复,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作者:张萍;庞晓纲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恶性肿瘤的永生化是肿瘤细胞区别于正常细胞的基本特征,也是肿瘤生长、浸润和转移的基础,绝大多数就生化细胞株和人癌组织都表达端粒酶活性,并影响癌细胞的恶性度和浸润转移能力.肉瘤是一大类间叶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具有恶性度高、侵袭力强、易早期发生远处转移、预后不良等临床病理特征,是临床治疗的难点,对肉瘤中端粒酶所起作用进行深入研究将为揭示肉瘤的生物学特性及探索新的有效诊疗途径提供重要启示.
作者:王海斌;李新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比较京津釉质粘接剂粘接三种非金属托槽的抗剪切强度,评估托槽去除后牙面残留粘接剂指数(adhesive remnant indexes,ARI),为临床合理选择非金属托槽提供指导.方法 60颗人类前磨牙随机均分为三组,用京津釉质粘接剂分别粘接陶瓷托槽、有机玻璃托槽和聚碳酸酯托槽,测定并记录其抗剪切强度和托槽去除后牙面残留粘接剂指数.结果三种托槽的抗剪切强度和ARI记分情况均不全相同(P<0.05),组间比较发现陶瓷托槽组与另两组间差别显著(P<0.01),而有机玻璃组与聚碳酸酯组间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在应用京津釉质粘接剂粘接托槽时,陶瓷托槽的粘接强度足可以满足正畸临床矫治要求,而有机玻璃托槽和聚碳酸酯托槽的粘接强度较低以至不能满足正畸临床矫治要求,应谨慎使用.
作者:房伯君;杨亚囡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比较纳米羟基磷灰石(nHA)和常规羟基磷灰石(cHA)对破骨细胞功能代谢影响方面的差异.方法将Wistar乳鼠体外分离培养的破骨细胞接种于所制备的nHA和cHA的表面,分别在3、5、7d时检测细胞在材料表面的吸收陷窝量和TRAP活性.结果第3、5和7d nHA表面吸收陷窝数量分别多于同时期相应的cHA.第5d和7d,nHA表面附着的成骨细胞TRAP活性高于相应的cHA.结论与相应的cHA比较,nHA更能增强破骨细胞的功能及代谢活动.
作者:温波;陈治清;蒋引珊;杨正文;徐勇忠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固定修复术对深龋牙髓健康的影响.方法 124颗需要固定修复的患牙以年龄、性别、牙位配对分成深龋组(64颗)与对照组(64颗),记录两组在两年中的牙髓状况.结果深龋组在两年观察中8例发生牙髓炎,发生率12.7%;对照组1例牙髓炎,发生率1.6%;经χ2检验差异有极其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深龋患牙采用固定修复应慎重.
作者:陈建军;丛山;姚向红;周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为探讨面部颌骨骨折后重建其外形与功能的有效治疗方法,作者按正颌外科技术的治疗原则,对26例面部颌骨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
作者:何建明;吕新元;蔡琪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乳牙充填体与牙体洞壁间的密合是修复成功的关键,也是评价充填材料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充填体与牙体组织间的微渗漏(Marginal microleakage,ML)可造成口内液体和细菌侵入,产生继发龋及牙髓病变;还可引起充填体折裂、脱落、牙变色及充填后牙齿高度敏感等[1,2].虽然充填材料及技术在不断的进步,目前尚无法达到充填后完全封闭充填体与牙体组织间缝隙的程度[3,4].国外有学者[6]对乳牙充填体的边缘微漏进行了研究.本研究采用逆向放射活性吸收法(reverse radioactive absorption method,RRAM)及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对银汞合金(DA)、光敏复合树脂(LCR)、复合玻璃离子(RMGI)及复合体(CP)四类乳牙充填材料边缘泄漏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
作者:刘娟;欧炯光;张济建;张灿华;符昆惠;赵雪霏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从组织学角度观察骨挤压技术对于去势所致骨质疏松症大鼠行种植后骨整合的影响.方法 72只3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2组,一组36只行去势(OVX)手术.另一组作为对照组行假手术.120天后测量大鼠体重及骨密度,确定建立骨质疏松大鼠模型.处死对照组,将原试验组36只大鼠作为新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只大鼠胫骨近骺端植入纯钛种植体.实验组经过骨挤压,对照组不经骨挤压.分别于术后28天、56天、84天处死动物、取材.切片进行光学显微镜观察和骨计量学测量.结果 28天和56天实验组骨结合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84天时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经过骨挤压后的实验性骨质疏松大鼠骨整合更具优势.
作者:张斌;李莹;李晓刚;史久慧;赵尔飏;王(辶西)谦;关成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在世界范围内,口腔癌是一种常见的粘膜上皮性肿瘤,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如印度、斯里兰卡、菲律宾和巴西等地,口腔癌的发病率可以达到全身肿瘤发病率的25%左右.近年来,口腔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日本、德国和苏格兰都有上升的趋势,特别是在年轻的男性中,口腔癌的发生有明显的上升[1].
作者:李曙霞;于世凤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病例1:男,27岁.7( ̄|)残根多年已无法修复,且根尖有大面积阴影,X线片示8( ̄|)近中阻生且牙冠位于7( ̄|)颊侧颈部,牙根发育完成良好,牙体形状好.
作者:王志洁;赵丽霞;周秀青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在涎腺腺癌中表达的相关性;探讨三者与涎腺腺癌血管生成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研究一氧化氮(NO)和VEGF的相互作用及NO在VEGF促肿瘤生长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7例涎腺腺癌手术切除标本VEGF、iNOS和eNOS的表达,第Ⅷ因子相关抗原(FⅧRAg)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染色计数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①30例涎腺腺癌组织表达VEGF,31例表达iNOS,33例表达eNOS;②VEGF与iNOS的表达正相关,与eNOS的表达无相关;③VEGF、iNOS的表达与涎腺腺癌MVD呈正相关, eNOS的表达与涎腺腺癌MVD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④VEGF的表达与涎腺腺癌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分化程度正相关,与临床分期无关.iNOS表达与涎腺腺癌的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正相关;eNOS表达与涎腺腺癌临床分期和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均无关.结论①VEGF表达与iNOS表达具有明显的相关性,iNOS对VEGF的生成和发挥作用的过程可能有一定影响; ②MVD随着VEGF和iNOS表达的增强而增加,说明两者对涎腺腺癌血管生成具有促进作用.
作者:李晓光;王延秀;靳松;刘太生;李宁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患者,男,26岁.因左下后牙反复肿胀十二年,来我院就诊,否认有外伤史.检查:34,35,44,45均有畸形中央尖,已磨损.可见圆形或椭圆形黑环,中间有褐色牙本质轴.35颊侧龈黏膜窦道,有脓溢出,叩(±),无明显的牙齿松动和牙周组织异常.
作者:吴丽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近年来,我国的老年人口增加很快,老年人口的增加使老年人的口腔医疗保健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我院是一所担负全军师以上干部疗养的疗养院,了解军队老年离退休干部的口腔健康状况和口腔疾病发病情况,有助于为军队制定离退休干部的医疗保健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张煜;朱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Sj(o)gren 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 SS)涎腺组织和正常涎腺组织中芳香化酶的表达与分布,探讨芳香化酶在SS性激素代谢紊乱中的作用,并为临床上采用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SS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3例SS涎腺组织和16例正常涎腺组织中芳香化酶的表达情况.结果 SS组与正常组芳香化酶染色阳性率分别为69.57%(16/23)和32.25%(5/16),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SS和正常涎腺组织中,均存在芳香化酶的表达,芳香化酶在SS涎腺组织中表达升高.在SS涎腺组织中,过高表达的芳香化酶可能使局部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的过程加剧,从而造成ER表达的升高和AR表达的下降.
作者:贾志宇;张英怀;杨威;张平;蒋崇槟;李英敏;赵云转 刊期: 200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