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自体牙移植+BIOSS植骨2例报道

王志洁;赵丽霞;周秀青

关键词:自体牙移植, 牙根发育, 大面积, 阴影, 牙体, 形状, 颈部, 病例
摘要:病例1:男,27岁.7( ̄|)残根多年已无法修复,且根尖有大面积阴影,X线片示8( ̄|)近中阻生且牙冠位于7( ̄|)颊侧颈部,牙根发育完成良好,牙体形状好.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端粒酶与肉瘤关系研究进展

    恶性肿瘤的永生化是肿瘤细胞区别于正常细胞的基本特征,也是肿瘤生长、浸润和转移的基础,绝大多数就生化细胞株和人癌组织都表达端粒酶活性,并影响癌细胞的恶性度和浸润转移能力.肉瘤是一大类间叶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具有恶性度高、侵袭力强、易早期发生远处转移、预后不良等临床病理特征,是临床治疗的难点,对肉瘤中端粒酶所起作用进行深入研究将为揭示肉瘤的生物学特性及探索新的有效诊疗途径提供重要启示.

    作者:王海斌;李新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2006年《口腔颌面外科杂志》征订启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自体移植骨段上复发的成釉细胞瘤-临床及影像学分析

    目的分析自体移植骨段上复发的成釉细胞瘤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收集自1958~2004年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的6例自体骨移植段上复发的成釉细胞瘤,进行了临床及影像学分析.6例均原发于下颌骨.手术中分别采用了自体肋骨或髂骨移植.结果复发时间短4年,长38.5年,平均24.4年.4例复发时无特殊的临床表现,1例植骨区有轻度膨胀,另1例表现为植骨区软组织外突肿物增长迅速.6例均病理证实为成釉细胞瘤复发,其中1例部分恶变.影像学表现为:①多房型:房室大小相差不多3例,呈蜂窝样1例,房室大小相差悬殊破坏广泛有多房遗迹1例;②单房型1例.结论成釉细胞瘤可以在植骨术后很长时间于移植骨段上复发,因此进行长期X线复查是必要的.复发病变在影像表现上与原发成釉细胞瘤类似.

    作者:张万林;吴运堂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单纯型腺性唇炎2例

    腺性唇炎(CG)是一种少见的唇部疾病.以往认为本病是以唇腺增生肥大为主要特征的,多累及下唇,或上下唇同时受累[1].但近年来文献报道CG的组织病理特征是以小涎腺硬化性炎症为主要特征.本文结合2例单纯型腺性唇炎患者,重点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浩;华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慢性涎腺炎的诊断和治疗

    涎腺慢性炎症性疾患的命名和分类存在很多混乱,很多病变的病因也不清楚,不少病变的临床表现有某些类似,但疾病的本质却各不相同.笔者就临床常见的成人和儿童慢性复发性腮腺炎和近认识到的老年性慢性颌下腺炎加以讨论.

    作者:马大权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下颌骨神经鞘瘤1例

    患者,女,14岁,入院前1周因下前牙排列不齐准备进行正畸治疗.查体:一般情况好,心肺腹无阳性体征.口腔颌面部检查:颏部未见明显隆起,张口正常,右下3至左下4牙齿扭转倾斜、拥挤、排列不齐,局部下颌骨唇、舌向明显膨隆,表面粘膜正常,按压无乒乓球样感,无按压痛,咬合关系基本正常.

    作者:孟静媛;李向飞;闫文娟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可摘式钛合金牙周夹板对慢性牙周炎松动牙的固定

    目的探讨可摘式钛合金牙周夹板对慢性牙周炎松动牙的临床固定效果.方法将30例需做可摘式牙周夹板的慢性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两组,每组15人.即实验组:制作钛合金牙周夹板23件,固定松动牙115颗;对照组:制作钴铬合金牙周夹板21件,固定松动牙106颗.戴用夹板前后均以LHLY型牙动度位移测量仪记录患者牙齿松动度数值的变化,用以比较两种牙周夹板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分别在戴用牙周夹板1月、3月、半年、1年后进行复查,用测量仪所测牙齿松动度数值均较治疗前不同程度减小,临床有效率均为93%.但钛合金夹板和钴铬合金夹板对牙周病松动牙的固定疗效比较无差异.结论可摘式钛合金牙周夹板对牙周病松动牙有良好的临床固定效果,是牙周病治疗理想的修复方法.但是钛合金夹板是否比钴铬合金夹板对牙周病松动牙的固定疗效更好尚需要进一步研究.

    作者:李玉玲;林春华;陈放;兰利冲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自体牙移植+BIOSS植骨2例报道

    病例1:男,27岁.7( ̄|)残根多年已无法修复,且根尖有大面积阴影,X线片示8( ̄|)近中阻生且牙冠位于7( ̄|)颊侧颈部,牙根发育完成良好,牙体形状好.

    作者:王志洁;赵丽霞;周秀青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软衬材料固位的全下颌种植覆盖义齿三维有限元应力分析

    目的探讨弹性缓冲装置对种植覆盖义齿应力分布的影响,为优化种植覆盖义齿设计提供依据.方法应用三维有限元法,对采用弹性软衬材料和非弹性材料固位的全下颌种植覆盖义齿进行应力分析,对比义齿本身和支持组织应力分布的差异.结果①无弹性材料缓冲的覆盖义齿对斜向载荷的抵抗性差,种植体颈部-皮质骨界面应力峰值为垂直载荷的2.4~9.2倍.垂直及斜向载荷,种植体及基托均有较高的应力集中.②弹性软衬材料固位的覆盖义齿,垂直及斜向载荷时,种植体-骨界面及义齿本身应力分布较均匀,避免了较大的应力集中.结论弹性软衬材料应用于全下颌种植覆盖义齿时,表现了良好的应力缓冲作用,降低了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峰值,减少机械性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提高种植覆盖义齿的远期成功率.

    作者:刘政;王云芬;赵艳威;马宗民;周振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扫描电镜和放射性131Ⅰ标记物对乳牙充填材料边缘微漏的实验研究

    乳牙充填体与牙体洞壁间的密合是修复成功的关键,也是评价充填材料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充填体与牙体组织间的微渗漏(Marginal microleakage,ML)可造成口内液体和细菌侵入,产生继发龋及牙髓病变;还可引起充填体折裂、脱落、牙变色及充填后牙齿高度敏感等[1,2].虽然充填材料及技术在不断的进步,目前尚无法达到充填后完全封闭充填体与牙体组织间缝隙的程度[3,4].国外有学者[6]对乳牙充填体的边缘微漏进行了研究.本研究采用逆向放射活性吸收法(reverse radioactive absorption method,RRAM)及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对银汞合金(DA)、光敏复合树脂(LCR)、复合玻璃离子(RMGI)及复合体(CP)四类乳牙充填材料边缘泄漏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

    作者:刘娟;欧炯光;张济建;张灿华;符昆惠;赵雪霏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固定修复对深龋牙髓健康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固定修复术对深龋牙髓健康的影响.方法 124颗需要固定修复的患牙以年龄、性别、牙位配对分成深龋组(64颗)与对照组(64颗),记录两组在两年中的牙髓状况.结果深龋组在两年观察中8例发生牙髓炎,发生率12.7%;对照组1例牙髓炎,发生率1.6%;经χ2检验差异有极其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深龋患牙采用固定修复应慎重.

    作者:陈建军;丛山;姚向红;周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骨挤压技术对去势大鼠种植后骨整合的影响

    目的从组织学角度观察骨挤压技术对于去势所致骨质疏松症大鼠行种植后骨整合的影响.方法 72只3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2组,一组36只行去势(OVX)手术.另一组作为对照组行假手术.120天后测量大鼠体重及骨密度,确定建立骨质疏松大鼠模型.处死对照组,将原试验组36只大鼠作为新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只大鼠胫骨近骺端植入纯钛种植体.实验组经过骨挤压,对照组不经骨挤压.分别于术后28天、56天、84天处死动物、取材.切片进行光学显微镜观察和骨计量学测量.结果 28天和56天实验组骨结合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84天时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经过骨挤压后的实验性骨质疏松大鼠骨整合更具优势.

    作者:张斌;李莹;李晓刚;史久慧;赵尔飏;王(辶西)谦;关成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下颌第三磨牙根管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下颌第三磨牙根管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2例下颌第三磨牙采用改良双敞技术预备、侧方加压方法充填根管,一年后复查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22例根管治疗的下颌第三磨牙,一年复查成功19例,成功率为86.36%.结论尽管下颌第三磨牙根管形态复杂,操作难度大,掌握了不同类型患牙的特点,根管治疗仍可获得较高的成功率.

    作者:张七援;梁广智;范兵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涎腺腺癌中NOS和VEGF的表达与血管生成及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在涎腺腺癌中表达的相关性;探讨三者与涎腺腺癌血管生成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研究一氧化氮(NO)和VEGF的相互作用及NO在VEGF促肿瘤生长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7例涎腺腺癌手术切除标本VEGF、iNOS和eNOS的表达,第Ⅷ因子相关抗原(FⅧRAg)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染色计数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①30例涎腺腺癌组织表达VEGF,31例表达iNOS,33例表达eNOS;②VEGF与iNOS的表达正相关,与eNOS的表达无相关;③VEGF、iNOS的表达与涎腺腺癌MVD呈正相关, eNOS的表达与涎腺腺癌MVD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④VEGF的表达与涎腺腺癌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分化程度正相关,与临床分期无关.iNOS表达与涎腺腺癌的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正相关;eNOS表达与涎腺腺癌临床分期和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均无关.结论①VEGF表达与iNOS表达具有明显的相关性,iNOS对VEGF的生成和发挥作用的过程可能有一定影响; ②MVD随着VEGF和iNOS表达的增强而增加,说明两者对涎腺腺癌血管生成具有促进作用.

    作者:李晓光;王延秀;靳松;刘太生;李宁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2006年世界口腔医学大会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牙髓干细胞研究进展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的细胞,它包括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牙髓干细胞具有成体干细胞所界定的两大特征:较强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分化潜能.牙髓干细胞因具有临床取材容易并可特异性地分化为牙体矿化结构等特性,目前正受到广泛关注.

    作者:郭红延;王常勇;吴补领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临时固定桥早期应用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拔牙后早期应用临时固定桥进行即刻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2例患者,上切牙拔除3~5天后即牙体预备(龈上边缘)、临时固定桥修复,拔牙术后2~3个月重新牙体预备(龈下边缘)、永久修复,并且重新制作临时固定桥.所有基牙均为上颌切牙,对戴用两次临时固定桥前后基牙的牙周状况进行检查.结果早期应用采用龈上边缘的临时固定桥对基牙的牙周状况没有明显影响;常规应用的采用龈下边缘的临时固定桥对基牙的牙周状况有一定不利影响,表现为龈沟出血指数明显增加.结论拔牙后早期应用临时固定桥(采用龈上边缘设计)进行即刻修复不会对基牙牙周组织产生不利影响,在临床是可行的.

    作者:江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感觉性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临床评价及研究进展

    游离组织瓣移植是目前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常用方法,由于游离皮瓣位置灵活、血供可靠,不仅可以保证口腔恶性肿瘤扩大切除的彻底性,而且有助于术后功能的恢复.表面感觉与口腔功能密不可分,如咀嚼、吞咽、语言、唾液分泌、机体防御等都与口腔感觉密切相关.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术后口腔感觉的恢复直接影响口腔功能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利用感觉性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目的就是大可能地恢复口腔颌面部的感觉功能[1].

    作者:张铁柱;毛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创伤性面瘫物理疗法的临床研究

    目的比较超短波加离子导入疗法(A组)与电刺激加离子导入疗法(B组)治疗创伤性面瘫的效果.方法对39例创伤性面神经损伤患者进行临床对照研究,通过量化面神经功能评价、神经电图检查及面神经功能的主观评价比较面神经损伤的治疗效果.结果创伤性面瘫以青年男性多见,损伤程度以中、重度为主;对于神经损伤轻、中度患者,A组与B组均能促进神经恢复,B组神经功能开始恢复时间早于A组.对于神经损伤重度患者,A组与B组神经恢复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均不能减少并发症出现率.结论超短波加离子导入疗法与电刺激加离子导入疗法均能促进面神经损伤的恢复,但对于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并无帮助.

    作者:施晓健;俞光岩;陈永;杨朝晖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前哨淋巴结活检在口腔鳞状细胞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SLNB)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准确性.方法对31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前使用核素扫描法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 , SLN)示踪,体表定位;术中γ-探测仪进一步识别SLN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同时行颈淋巴清扫;术后对SLN和颈淋巴清扫的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SLNB对全组病例颈部淋巴结转移状况评价的准确率为96.8%,灵敏度为92.3%,假阴性率为7.7%.结论 SLNB是口腔鳞状细胞癌治疗中的一项新技术,能高灵敏度的反映颈淋巴结状态,具有临床可实用性.

    作者:段玉芹;何洋;郭兰涛;陈忠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